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今时代,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结合当代文明,从而推动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团结凝聚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与全国人民一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凝心聚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赵德昊  周光辉 《学海》2024,(1):27-38+213-214
中华民族从自在实体向自觉实体的转化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意识的形成根植于自身长期以来的观念与实践,成形于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救亡图强的历史进程。在历史上,大一统观承受了王朝更迭、外来文化冲击和各民族融合引发的变革,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自在发展状态的重要文化和心理纽带。近代以来,由传统大一统王朝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不可避免,以“天下大一统”为理想愿景的大一统观也经现代观念的重构,转变为追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代统一性理念。从大一统观念下的自在共同体转化为统一性观念下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天下一统的文化愿景被重构为多元一体的身份意识,向内凝聚的政治结构被重构为集中领导的团结意识,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哲学被重构为文明发展的历史意识。以现代统一性观念为基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使中国能够在维系统一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这为我们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爱国主义是我国宗教界的优良传统,是激励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政治上不断进步的源头活水。在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激励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学诚 《法音》2014,(4):11-12
正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发表的关于"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并以此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习主席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23,(7):5-5
新华社长春7月17日电7月14日至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在吉林延边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足统战工作特别是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切实提高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5-5
新华社长春7月17日电7月14日至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在吉林延边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足统战工作特别是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切实提高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正中央民族工作会议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宗教工作部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宗教工作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来思考、来谋划、来推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始终保持新时代宗教工作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当前,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的特征是"多元一体",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是我们"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智慧源泉。科学无神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吉宏忠 《中国宗教》2014,(10):47-49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不仅仅是信仰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凝聚。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精华,多融合于道教。无论在古代的"三教"中,还是在现代的"五大宗教"中,道教都堪称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旗帜之一,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几千年来,道教的发展经历了鼎盛,也经历了衰落。特别是近代以来,道教与传统文化"同呼吸、共命运",承受了巨大的冲击。在欧风美雨甚至是全盘西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学问和道德都被质疑,甚至是被推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23,(1):4-4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全国统战部长会议1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为在新时代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和根本行为规范,必将激发起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5.
徐晓鸿 《天风》2024,(3):5-6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下称《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为在新时代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和根本行为规范,必将激发起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新华社西宁7月24日电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赴青海调研。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尤权来到西宁市、海东市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宗教活动场所和村民家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22,(3):F0002-F0002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9,(3):62-67
对于人类来说,共同体是人的存在的本质和家园。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地存在着三个无法忽视的共同体形态,就是家(血缘共同体)、国(政治共同体)和天下(开放性共同体)。家庭以血缘为核心,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紧密、守望相助,形成以血缘之爱为基础的强烈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意识;国家以政权为核心,通过对政治权威的尊奉,形成精忠报国的忠诚意识和与国家休戚与共的价值共识;天下作为一个开放性共同体,秉持"无外"原则,通过兼容并蓄,达到"天下一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对中国传统社会共同体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着重要而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志鹏 《天风》2013,(5):41-41
近期,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学习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中国梦"重要讲话的热潮,"中国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对于"中国梦"的内涵,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梦"不仅蕴含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也要求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因为,幸福是建立在物质、情感和精神需求的共同满足的基础之上的。"中国梦"所蕴含的物质文明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科技创新、分工协作、制度变革以及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而要实现人们精神需求的普遍满足,却需要从思想文化、信仰观念、伦理道德等领域着手,需要发挥宗教信仰这一灵性资源供给者的独特作用。这是因为,宗教信仰通常所回答的是人们认识上的终极问题,所满足的是人们的心灵世界,所约束的是人们的主观意识。放眼全球,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适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推出了幸福、美丽、创新等价值观念,为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引领。另一方面,适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提出了普遍安全、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等价值观念,在价值观上为人类贡献了中国方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外贯通,它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的体系建构趋于完善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