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译者导言如果要寻找伊斯兰传统中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那么无疑是艾布·哈米德·穆罕默德·安萨里(1058-1111)。在众多穆斯林和西方学者的评价中,几乎找不到能与他匹敌的穆斯林思想家,甚至有人赞誉他是"穆圣之后最伟大的穆斯林之一""伊斯兰史上最伟大的、最受认同的学者"。随着国际学界对安萨里思想研究的深入,国内穆斯林研究者和读者也当紧随其后。如果停留在泛泛地介绍其影响和地位,或者阅读那些缺  相似文献   

2.
安萨里是伊斯兰教历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以罕见的思辨头脑,清晰辩证的文笔,对伊斯兰教各学科的宏大综合所达到的学术成就,使他获得了"伊斯兰教权威"(hujjat al-Islam)和"圣教文采"(zain al-din)的美誉,被穆斯林公认为继教法学四大教法学派教长之后最重要的宗教学者。确实,他是伊斯兰教最伟大的教义学家,又是伊斯兰教最有创见的思想家之一。在伊斯兰教的智力史上,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产生过如此强烈和广泛的持久影响。  相似文献   

3.
塔里克·拉马丹(Tariq Ramadan)是当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穆斯林思想家之一,也是伊斯兰现代主义改革家的重要代表。他是一名欧洲的伊斯兰教学者和活动家,作为英国政府与欧盟顾问、牛津大学教授,他研究伊斯兰、介绍伊斯兰,并呼吁穆斯林保持传统记忆的同时回应变化中的现实,灵活解释和运用伊斯兰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正塔里克·拉马丹(Tariq Ramadan)是当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穆斯林思想家之一,也是伊斯兰现代主义改革家的重要代表。他是一名欧洲的伊斯兰教学者和活动家,作为英国政府与欧盟顾问、牛津大学教授,他研究伊斯兰、介绍伊斯兰,并呼吁穆斯林保持传统记忆的同时回应变化中的现实,灵活解释和运用伊斯兰的思想资源。一、传承、批判与革新拉马丹认为穆斯林不应固步自封,也不应自怜自艾,而应反求诸  相似文献   

5.
回儒对话——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思想家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就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的总体特征提出了“以儒诠回”、“以回补儒”的观点,凝炼地概括了伊斯兰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互动融合的关系。美国日裔学者村田性子认为,中国哲学中“易”的思想内涵与伊斯兰《古兰经》的主旨十分契合。以色列学者若费尔·以色列(Raphael Israel)指出,中国本土的儒学教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穆斯林中的神职人员,然而中国传统的社会等级观念与伊斯兰的网络状的社会分层的思想格格不入。另一位研究中国伊斯兰的学者德·欧龙(D’Ollon…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现代伊斯兰思想重建是穆斯林思想家和学者们在受到现实问题的冲击,面对伊斯兰的信仰与穆斯林社会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陷入重重危机的情况下,反思伊斯兰思想传统,试图通过理论更新与重建,走出时代困境的历时逾百年的文化工程。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伊斯兰现代主义,带有明显“改良派”的特性:它以埃及人拉法尔·塔赫塔威(1801-1875)译介西方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为开端,  相似文献   

7.
徐蕾 《中国宗教》2023,(4):74-75
<正>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来,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穆斯林学者对伊斯兰教的教义、哲学、教法、教制、历史、文化等作了不同程度的探讨。最突出的当然是明清之际中国穆斯林学者用宋明理学阐释伊斯兰教经籍的活动,通常称为“以儒诠经”。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古兰经》教导我们:“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16:125)“卧尔兹”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劝导”,用我们穆斯林的语言来说,就是“劝人行好,止人干歹”。讲“卧尔兹”是我国伊斯兰教的传统,是阿訇、毛拉们在“主麻”日和伊斯兰教节日及各种场合对穆斯林大众宣教的传统方式。其内容涉及伊斯兰教的方方面面,如教义、教法、功修、礼仪、伦理道德、历史文化、经训教诲、先知、先贤事迹等等。由于我国穆斯林…  相似文献   

9.
<正>明清伊斯兰文化中有丰富而深厚的“崇俭戒奢”传统。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文献中关于“崇俭戒奢”的论述、记载,从心性、礼俗、人格等多层面阐释了伊斯兰教的“崇俭戒奢”思想。明清穆斯林学者将“崇俭戒奢”视为穆斯林心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穆斯林礼俗生活的重要原则,更是穆斯林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真主说:“你应当为真主而叩头,你应当亲近真主。”(96∶19)穆圣(愿真主赐他平安)说:“仆人最接近他的养主的途径是在他叩头时,因此,你们要多做这样的祈祷。”一、叩头经文:“叩头经文”是《古兰经》中最尊贵的经文章节,而叩头是穆斯林崇拜真主最直接、最虔诚、最恭敬的行为方式之一。《古兰经》中有15处需叩头的经文,穆斯林男女在诵读或倾听到这些“叩头经文”时,不论是在拜内或拜外、有意或无意地听或诵,皆须遵照教法有关规定履行叩头义务,这是“肯定的圣行”。伊斯兰教各教法学派对有关《古兰经》中“叩头经文”的数目和出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伊斯兰教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被先知穆罕默德(愿真主赐福他)称为“天园中的妇女之王”,她就是穆圣的爱女,穆斯林妇女的楷模——法图麦。 法图麦出生于公元605年,她聪颖贤惠,美丽善良,是穆圣最钟爱的女儿,她曾长期跟随父亲为传播伊斯兰教真理四处奔走。在穆  相似文献   

12.
厚养薄葬     
“厚养薄葬”是我国穆斯林的优良传统,明代著名伊斯兰学者王岱舆所著《正教真诠》至孝章中专门论述了为人子者孝敬父母的内容。他说:“尔民事主,暨尔双亲”,“事主以下莫大于事亲。孝也者,其为人之本欤”。他主张“奉亲于无过之地,使不堕逆流之中;脱离还报之苦,更享无量之福”的厚养。清代著名伊斯兰学者刘智也在所著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拜功礼仪漫谈从恩霖●穆斯林的宗教礼仪主要体现在伊斯兰教五项基本功课“念”、“礼”、“斋”、“课”、“朝”中。这五项功课是穆斯林保持与真主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履行这些功课其间各有不同的礼仪和表达方式。其中与穆斯林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最易于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应总部设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世界伊斯兰宣教协会 (以下简称利宣协 )秘书长谢力夫的邀请,中国伊协副秘书长杨志波和国际部副主任阿迪力出席了 9月 18日至 21日利宣协在印尼雅加达召开的世界伊斯兰宣教第六届会议。 会议开幕式于 9月 18日下午在 GRAN MILIA饭店大会议厅举行,印尼总统瓦希德莅临并讲话。印尼协商会议主席、宗教部长,以及其他印尼政府要员和驻印尼穆斯林外交使节也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展望伊斯兰宣教工作的未来”。来自世界 130多个国家的 300余名穆斯林学者、思想家和伊斯兰教组织代表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2018,(5):87-87
5月1日至3日,“伊斯兰中道思想世界高级别穆斯林学者磋商会”在印尼茂物市召开,来自世界各地36个国家的政耍、宗教领袖和穆斯林学者以及国际组织代表约200人应邀参会。  相似文献   

16.
一、中马穆斯林之间的历史友谊中马两国穆斯林之间的历史联系,可以追溯到明代(1368-1644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是云南的穆斯林,受大明永乐皇帝的委任,数次航行到马来群岛,经此抵达非洲东海岸。在他28年(1405-1433年)的航海事业中,许多信息都记录在马欢的《瀛涯胜览》和费信的《星槎胜览》中。郑和的许多同行者是穆斯林,因此,有学者认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伊斯兰教的发展同郑和有关。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七世纪中叶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传人中国。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完善的文化体系和思想体系,对中国各民族穆斯林的历史、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本文仅就伊斯兰教常见的教职称谓作一简介。这些称谓,已在穆斯林生活中成为约定俗成的共识,而且一直作为教内人的专门称谓。阿訇“阿訇”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职称谓之一,系波斯语音译,意即“教师”、“学者”等。从明代后期,中国穆斯林开始称教授伊斯兰教经文的教师…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这一词的意义为“顺从”、“和平”。《古兰经》中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全体入在和平教中。”穆斯林们见面致以平安的问候,这就是伊斯兰教“和平观”的佐证。与此相反,“极端”背离了伊斯兰教和平的精神。 穆圣说:“不用手和语言去伤害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穆斯林。”所以,穆斯林不会滥杀无辜,不会侵害他人的财产。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古希腊最博学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提及亚里士多德,人们一定会说他是一位哲学家。后人主要研究他的哲学思想,而关于他的经济伦理思想这个领域,几乎还无人涉足。这主要是时代和学科研究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回族史及伊斯兰教史的研究中,西藏穆斯林与清真寺的研究是最薄弱的。马以愚、傅统先及其他中外学者所著中国伊斯兰教史的专著均未言及西藏的穆斯林与清真寺。前些年出版的《回族简史》亦不言西藏的回族。当然,西藏穆斯林与清真寺史的研究是极为困难的,因为有关资料及文献极为零散;另外,有些史料今日看来,也不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