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也扎根到中华大地上,对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都影响深远。春节的习俗,也加入了许多佛教的元素。人们在春节里去寺院撞钟、敬香礼佛、燃灯祈福、逛庙会等,寄托了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净化了心灵,增添了生活乐趣,能够领略到佛教带给人精神上的安定祥和,也丰富、深化了春节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家、道家文化及民间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共  相似文献   

3.
生活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农耕文化、审美心理和风俗习惯等诸多内容的集合体。考察哈尼族传统生活器具,探讨传统器具中所蕴含的节日习俗、生命礼仪习俗、婚恋习俗,揭示哈尼族民众的审美品格和民族特征,以期提升民族成员的文化认同感,为哈尼族传统生活器具的当代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培生 《天风》2010,(2):62-62
基督徒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年?对中国人,过农历新年是一件大事。春节也是中国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处于中国文化传统与民间习俗影响的环境中,当怎样过一个既喜乐又感恩的年呢?  相似文献   

5.
周勇 《中国宗教》2023,(1):40-41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并就宗教中国化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场合发表重要论述,作出了“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抵全在道教”。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已深人进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之中,道教文化已在中国民间习俗的方方面面打下深深的烙印。在传统节日中,在居家行旅的日常生活中,在生老病死的人生驿站中,无不有道教文化的斑斑痕迹。 一、岁时节令的神灵传说 中国民间保存有各种各样流传已久、相沿成俗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及其相关的风俗习惯与道教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是源于道教的传说,甚至纯粹是道教节日。现将目前尚存并在民间仍有一定影响的岁时节日中有关道教传说标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有中华第一节之誉。春节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是传承历史悠久、涵盖范围广泛、礼仪习俗丰富多彩、过节人数多达十几亿的民族节日,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春节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文化,在增强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蒙恩 《天风》2009,(1):F0004-F0004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表现了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但从前过春节有很多习俗是带有民间信仰色彩的,如祭灶、接神、敬天等,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经渐被破除;而一些富有生活情趣和积极意义的活动,如扫尘、贴春联、吃饺子、年夜饭、拜年以及各种健康的文娱活动等,一直流行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2017,(10):11-13
佛教和道教是中国两大传统宗教,历史悠久,信徒众多,影响广泛。佛教、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做好佛教道教工作,不只关系佛教道教的健康传承发展,还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10.
正佛教大约于公元前2世纪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历经长期传承发展,逐渐形成高度中国化的佛教,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宗教之一,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佛教同儒家文化和道家道教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也成为沟通中外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和平纽带。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9,(6)
正佛教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力量,而佛教自身也在中国社会的文化土壤中演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不仅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也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让佛教以更加深广的文化内涵、磅礴的文化气象奠定了世界性宗教的地位,发挥着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释庆道 《法音》2021,(4):21-24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历经两千多年与本土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既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使佛教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丰沃的土壤中,渐渐地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蓬勃发展,实现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因此,佛教不仅是第一个实现中国化的外来宗教,并且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又成功地融入了本土的社会价值观中;而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的佛教,已经融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无论是在建筑、绘画、雕塑、书法、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3.
东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东夷地区优良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环境,以及东夷人以渔猎为主体的生活习俗,养育了特色显明的东夷文化。在此基础上,东夷人的人种基因、生活习俗、道德习俗、娱乐习俗对于早期体育活动的蕴生从不同角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作为民俗文化载体的年画之中也有所体现;而佛教年画更是直观地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特色。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用于岁时节令的装饰,特别是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中是必不可少的。年画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  相似文献   

15.
飞天艺术属于佛教造型艺术。由于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审美意识等诸方面的影响,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飞天形象呈现多样化特点。北魏是中国佛教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佛教造像成就最高的历史时期之一,其飞天艺术承前启后,在中国佛教石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素芳 《法音》2020,(3):52-55
佛教于西汉末年开始从古代印度传到中国,随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逐渐成为对中国思想、文化、习俗乃至民族精神产生深刻影响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宗教。[1]长期以来,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双向互动、相互影响的关系,并最终融合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传统玩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表现的是民众的习俗和戏曲、传说、信仰、民间文学等内容。它的材料、造型、色彩和结构的随意、主观,使之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并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传统玩具造型、材料、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应当吸取其传统审美特点,把它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并且把它传承下去。但民间玩具的再创造不能以丧失文化内涵为代价,民间玩具中所蕴涵的中国文化精神是引起购买者共鸣的卖点,丧失了文化内涵,也就丧失了卖点。许多民间玩具诞生于民俗事像之中,与民间习俗、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这主要表现在婚丧礼俗、寿日贺喜、岁时习俗、祈福供品等上面,在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有着复杂的互补性。传统玩具有的给人精神上的启迪,促进了物质生活的再创造,美化和充实了生活,同时也给人以慰藉和温馨;有的给人精神上的寄托、拜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在2016年腊八、2017年春节期间,我国各地宗教界积极参与节庆文化建设,创新思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将中华传统节日中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23,(5):1-1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产物。自传入我国青藏高原以来,佛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本土文化、民风习俗、社会政治生态相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藏传佛教,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文化发展及道德教化,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藏传佛教孕育和形成了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优良传统,成为促进民族融合、维护祖国统一、参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中秋节是一个象征团圆的节日,也是一个最富有诗意的节日。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的民俗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在中秋节体验到的节日感,使人们对生活保持一份诗意的浪漫的想象,调动起人们的生命激情,照亮人们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