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纵观古今,佛教文化交流对中国同新加坡的文化互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次"写意敦煌"书画展的举办,不仅是中国佛教与新加坡佛教文化深厚历史渊源的再次抒写,也是中国佛教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契机,更是中国佛教界倾力促进"一带一路"交流合作的重要行动。一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中新两国间的文化艺术交流、经济合作、政治互信"为宗旨的"写意敦煌"中新佛教书画展于2018年7月14日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开幕。展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龙口市南山禅寺、南山集团新加坡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文化中心、鼎艺轩艺术中心协办,  相似文献   

2.
国内新闻     
回良玉会见新加坡佛教总会访华交流团4 月 12 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南海会见了由新任主席惟俨率领的新加坡佛教总会访华交流团。回良玉对新加坡佛教总会在换届后首先组团到中国访问表示赞赏。他说,中国政府支持两国佛教界加强沟通和合作,为发展中新两国关系,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回良玉说,中国一贯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多年来,中新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展顺利,两国佛教界的联系和交往也有很好的基础。新加坡佛教总会访华交流团是应国家宗教事务局的邀请来华访问的。 甘肃省开展多种形式学习 《…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教协会组团出访新加坡应新加坡道教总会邀请,参加新加坡“道教文化月”活动,由中国道协、北京白云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及西安八仙宫组成的86人“中国道教协会赴新加坡道教文化交流团”,于1995年10月4日至18日在新加坡与该国道教总会联合举办了...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实施,新加坡在其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因此,本文基于宗教风险评估中的宗教信仰格局、宗教与族群、宗教法治程度等维度,研究新加坡宗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揭示新加坡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潜在的宗教风险,进而有助于中新两国在多方面合作。  相似文献   

5.
北京白云观应新加坡道教总会的邀请,以中国道协副会长谢宗信、秘书长李文成为顾问,副秘书长、白云观监院黄信阳为团长,组团二十人,于1994年6月22日抵达新加坡,参加“道教文化月”的“太上慈悲黄箓大斋度亡法会”。这次法会由新加坡道教总会主办,中国北京、香港信善玄宫、台北中华道教总会,马来西亚五个代表团参加,法会为期五昼夜。  相似文献   

6.
敬惜字纸信仰习俗包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又是一种“俗随时变”、进入现代社会影响力迅速消减的文化现象.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发展向来深受中国因素的影响,从中华文化海外传承、发展的角度,运用碑铭和报章新资料,具体讨论以崇文阁为中心的19世纪新加坡华人社会惜字信仰习俗及其对于早期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的文化及社会意义,对于我们了解海外华人的生存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承和变迁,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琢 《中国道教》2010,(1):55-58
12月的新加坡,绿意盎然,生机勃勃。2009年12月16日~22日,“中国一新力口坡2009宗教文化展”在狮城新加坡新达城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办。中国五大宗教和新加坡十大宗教首次携手,为新加坡民众献上了一场展现两国宗教多样性和不同宗教信仰和谐共存场面的宗教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6,(6)
正本刊讯6月1日,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新加坡佛学院院长广声法师一行到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的热情接待。学诚会长对广声法师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对广声法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新加坡弘传佛法,培养佛教青年弘法僧才,推动中新两国佛教界友好往来表示赞叹。学诚会长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在佛教文化、佛教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汉传佛教"走出去"。广声法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独立后华人民族精神与凝聚力异化的个案分析新加坡共和国教育部杨瑞文新加坡共和国自1965年独立以来,因3百万人口中有75%是华人,有人戏称为第三中国。因26年来各种族杂处,又继承了英殖民政府官僚体制,英语为唯一共同行政语,华校消失,遂形成“受英文教育者”与“受华文教育者”(包括老一辈华族移民),在华族精神文化上与民族凝聚力上分裂、割绝与对立的文化现象。一小部分受英文教育者要全盘西化,学英语,用刀叉,吃西餐,唾弃华人母族精神传统,反对华人语言文化,提出“新加坡华人非华人”,应成为“世界公民”的论调。他们崇尚英美生活方式,认同西方价值观,宣扬“文化”。另一方面,受华文教育者,包括老一辈移民却热爱华族优良传统,维护华人语言文化的传承。他们卑视异化了的华人,批评他们“变种”,不爱国,数典忘祖,成为“无根异类”。此情势发展至今年,益形尖锐化,在报章上互相攻讦,批评,互伤感情。华族精神与凝聚力至此被异化、分化而削弱、变异。新加坡华人产生这种分裂、异化的现象,正反映出200年来受到西方势力与文化冲击的结果。新加坡独立后,华人从同质的社会与文化,转变为异质、多元的社会与文化,其原因有:①英殖民及亚细安政治上的影响;②经  相似文献   

10.
<正> 本刊讯 2009年12月15日至22日,经过一年精心筹办,为期一周的"中国一新加坡2009宗教文化展"在中、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在新加坡新达城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此次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双方携手共建美好世界的良好愿景,步入了"和平、合作、友谊、进步"的新阶段,标志着中新两国的宗教文化交流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王美秀1994年10月10日至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中国民间基督教团体爱德基金会在北京梅地亚宾馆联合举办了“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新加坡、菲律宾、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巴...  相似文献   

12.
普正 《法音》2005,(5):44-46
本刊讯应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的邀请,以惟俨法师为团长、李木源居士为副团长、广声法师为秘书长的“新加坡佛教总会访华交流团”一行17人,于4月10日至20日,来华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友好访问。新加坡佛教总会成立于1948年,是代表新加坡佛教徒的代表性团体。其宗旨是团结新加坡各佛教团体及佛教徒,遵守佛制,实现大乘佛教救世精神,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文化、慈善事业及福利社会人群。4月11日上午,代表团一行在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郭伟司长的陪同下,参访了中国佛学院,受到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圣辉法师的亲切会见。在讲话中,圣辉法师回顾…  相似文献   

13.
<正> 1984年,新加坡隆重庆祝建国二十五周年,举办了大型展览会。其间,新加坡国立大学筹办的展览中有一项题为“儒学在新加坡”。展览把儒学在新加坡传播和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儒学在民间振兴的时期(十九世纪至1982年);二是朝野同倡的儒学发展时期(从1982年开始)。关于第一个时期的情况,根据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现兼任新加坡儒学研究会会务顾问苏新鋈博士介绍,儒学传入新加坡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那时,华人从中国的福建、广东等省移民南来,马六甲等邻近地区的华人居民也不断迁入,他们的思想文化、生活习俗充满着浓厚  相似文献   

14.
陈翰彬先生应新加坡道教文化中心邀请,于2004年冬,用楷书写成《老子道德经》一部,用时40余日写就。新加坡道教文化中心在中国福建特选上等石材,经名匠雕刻。竣工后,运往新加坡,经过组建安装,已于2005年秋落成于新加坡三清宫道观门前。碑长16余米、高3.6余米、碑首为“老子道德经”五个嵌金大字,碑尾为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雕像,碑文全部为嵌金楷书,碑体、碑文光亮夺目、交相辉映。碑座高0.8余米,上雕人物花卉图形,线条明快。碑檐、碑脊、碑顶用整体石材雕成,碑檐卧瓦滴水,通碑整体色调和谐,庄严肃穆,极为壮观。其规模之巨、品位之高、制作之精…  相似文献   

15.
之一、新加坡教师的职业成长途径和评价策略 一、新加坡教师的职业成长途径 2001年4月,新加坡开始施行“教育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服务计划”(Education Servi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areer Plan,简称Edu—Pac Plan)。  相似文献   

16.
江苏茅山乾元观坤道经乐团组建于 1993年。在团长尹信慧道长的带领下曾先后赴台湾、江西、浙江等地区多次进行道教科仪文化交流 ,获得一致好评。2 0 0 1年 5月又参加了在山西绵山举办的全国性的“罗天大醮”。12月 10日至 19日 ,乾元观坤道经乐团继 1999年、2 0 0 0年之后第三度受到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联谊会的邀请 ,主持了为期五天的“礼斗赞星谢太岁大法会”。在新加坡道教界和信众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弘扬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茅山乾元观坤道经乐团三访新加坡@尹菊芳  相似文献   

17.
在晚清中国士人中曾广泛流行基督教起源于墨学的说法,取代了此前将佛学看作基督教源起的观念。这是当时西学中源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心主义的观念。在晚清墨学复兴、墨学地位提高的背景下,这一认识有助于士人对基督教采取较为宽容的文化态度,促进了他们对基督教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有利于基督教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促进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与和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基督教的周贤正主教在荣升“东南亚教省大主教”就职典礼的间隙,在百忙之中,欣然接受我的提议,趁着中国基督教“两会”的负责人和其他国家的基督教领袖来到新加坡,共商促进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与和睦之大计。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爱的上帝”、“和平的基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10日至13日,“儒家思孟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和邹城两地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山东省邹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协办。来自美国、新加坡、韩国、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新加坡,参加由中新两国宗教界联合举办的宗教文化展这一重大活动。籍此宝贵机会,我愿与大家分享近年来中国天主教为构建和谐社会所做的努力。旨在与来自宗教界的朋友们一起,共同探讨宗教如何为世界和平、和谐作贡献这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