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鑫 《天风》2015,(3):53
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约公元260年-339年),生于巴勒斯坦。他的著作涉及基督教神学的各个领域,由于他在早期教会历史、护教、教义等方面的贡献,他也被称为基督教历史之父。优西比乌的希腊文意思是"虔诚之人",起初他在安提阿受教育,后来去了巴勒斯的凯撒利亚,在那里他与潘菲鲁斯相识。潘菲鲁斯是凯撒利亚的长老,后成为优西比乌的老师,对他的影响极大,以至后来有人称他为"潘菲鲁斯的优西比乌"。潘菲鲁斯在戴克里先大迫害时期被捕入狱,  相似文献   

2.
在纳粹行将就木前夕被盖世太保秘密处决的潘霍华是没有殉道者时代的殉道者。神学家潘霍华对于今天的教会来说,不仅仅是一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神学遗产仍然对于现今的神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生平与他的思想是一致的——他所活出来的正是与他所领受、所坚持的信仰与神学是完全一致的。本文以潘霍华的《追随基督》中的神学要点作为研究的内容,概略性阐述了潘霍华写作该书的历史背景与写作目的。文中分析了潘霍华驳斥当时在德国基督教中广为流行的"廉价的恩典",提倡"重价的恩典"的神学理念,理清其背后重要的神学思想的出发点与基础——基督论的教会论。展开分析潘霍华在《追随基督》中有关"基督作为教会团契存在"、"基督界定基督徒与基督徒团契的生活"、"十架神学"、"基督徒的生活",以及"重价的恩典",这几方面重要的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奥利金     
奥利金(又译俄利根)是古代东方教会最为著名的教父,亚历山大学派的主要代表。在早期东西方教会众教父中,他是最有影响的一位,他的思想为后世基督教神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与他同时代以及后来的教父和圣徒都或多或少地得益于他,有“众圣之师”之美誉。在教会历史上,奥利金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系统神  相似文献   

4.
奥利金     
李亚丁 《天风》1997,(6):42-43
奥利金(又译俄利根)是古代东方教会最为著名的教父,亚历山大学派的主要代表。在早期东西方教会众教父中,他是最有影响的一位,他的思想为后世基督教神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与他同时代以及后来的教父和圣徒都或多或少地得益于他,有“众圣之师”之美誉。在教会历史上。  相似文献   

5.
蔡同立 《天风》2002,(12):50-51
1998年召开的济南会议,一致赞成并通过了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从此翻开了中国基督教历史上新的一叶。加强神学思想建设是中国基督教会的一件大事,它给中国的教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进行神学思想建设,首先得认识什么是神学,为什么要建设?其次什么是信仰及神学与信仰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神学(theologia)从词源上讲它是由两个希腊词 theo 和logia 组成,前者是‘神’的意思,后者的意思是‘言’,合起来就是关于神之言说,即神学。早在古  相似文献   

6.
陈永涛 《天风》2023,(4):11-13
<正>赵紫宸(1888—1979),浙江德清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著名的教会领袖。他积极参与和推动普世教会运动,在国际基督教界享有较高声誉。他被誉为“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  相似文献   

7.
卢庆喜在《天风》2004年第六期撰写文章,认为作为传道人,积极参加神学思想研讨,对开阔传道视野,引导信徒爱国爱教、积极参加三个文明建设都大有裨益。现在的教会特别是农村教会,已经到了非建设或调整神学思想不可的地步了。纵观教会历史,教会是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求得发展的。不然,就会被社会所“遗弃”。基督教三次传入中国,一直都维持着一个外国人宗教的面貌,缺乏群众基础,没有实行自治、自养、自传,更不用说自主自办教会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基督教是在1950年9 月23 日以吴耀宗先生为首的全国1527位基督教教会及团体负责人和信徒发起的“…  相似文献   

8.
高明 《中国宗教》2023,(1):44-45
<正>基督教中国化的根本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只有实现神学思想的“自我”,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近年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不断加强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确立了“以圣经文本研究为基础、以两千年教会历史为借鉴、以齐鲁文化为表达、以回应新时代教会与社会需要为目的”的齐鲁神学体系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9.
史爱军 《天风》2023,(2):17-19
<正>“神学是基督教会的财产,亦是教会的使命”,实现从“基督教在中国”到“中国基督教”的转变,务必把握筋骨部分,铺陈格局,构建中国教会特有的神学思想体系,从而从本质和内核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走深走实。20世纪20年代,诚静怡牧师作为中国基督教的属灵先驱,主张“以教会为中心”的思想,为中国教会的本色化运动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中国教会论”为特殊处境下亟须转型的中国基督教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孟坤 《天风》2005,(10):26-27
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于2005年9月2-3日,在济南召开了第六次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地教会70多位同工以及山东神学院的100多位学生参加了本次研讨。自1998年的“济南”会议上提出神学思想建设以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始终把神学思想建设作为省两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基督教两会不仅成立了由专人负责的神  相似文献   

11.
刘华俊 《天风》2001,(9):20-22
近年来,丁主教一直在倡导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他多次说过:“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他指出:“一个没有神学家的宗教,一定是低级和原始的宗教,不思考问题的宗教,一定是同理性格格不入的宗教。”(注:《丁光训文集》240页)思考什么?丁主教指出,思考有关圣经的问题,思考有关教会的问题,思考有关教会与社会、国家的问题,思考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可见,神学并不是空洞的玄思,而是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特色。神学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教会的精神境界和思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基督教两会在江苏神学院二十周年校庆之际举办第五届“基督教中国化”神学研讨会。本次神学研讨会的宗旨是:加强基督教神学研究,促进基督教中国化,主题是新时代的中国化神学教育。这是江苏教会认真落实全国两会于2017年12月编制的《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指导性很强。我于1986年7月高中毕业以后,开始经常到教堂里去做礼拜,敬拜上帝,同时也是领受信仰知识,接受神学教育,尤其是自从在金陵协和神学院作学生接受正规的神学教育起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神学教育帮助我从零开始,掌握初级、中级和高级的神学知识。如今作为一名在基层牧养近30年的传道人,静下心来,思考从南通教会牧养浅谈中国化神学教育与教会建设的课题(谈牧养侍奉),来回应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供神学院的老师和研究基督教中国化的学者、专家和牧长参考,即中国化神学教育如何指导、影响基层的教会建设?反过来,从广大基层教会建设的状况反思中国化神学教育的历史、现状、成果和异象。  相似文献   

13.
马丁·路德是一位对基督教新教教会成形和成长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作用和意义的伟大历史人物。作为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创制性地奠定了新教神学的教义基础,并为后世建立完全有别于罗马公教的新的教会形态厘清了基本问题。从改教者的最初思考中去认识和理解他的伦理思想之神学理念,有助于我们在今天的中国教会里作美好的见证和作有益于教会成长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革 《中国宗教》2014,(9):34-35
丁光训主教是中国基督教著名的领袖和神学家,他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和社会化做出了自己独到的神学反思。他的社会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教会在社会中的自我理解,具体涉及到建设中的中国后宗派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和教会性身份问题。首先来看中国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赵林 《世界哲学》2016,(1):115-124
当基督教脱离犹太教母体、开始在希腊-拉丁世界中传播时,如何处理新兴的基督教信仰与具有深厚思想传统的希腊哲学之间的关系,这是摆在基督教护教士们面前的一个理论难题。在初期教会中,诺斯替主义表现出了一种"急性希腊化"的做法,即试图将基督教信仰改造成一种玄奥的二元论哲学。与这种异端做法不同,正统教会在对待上述关系时表现出了两种态度:或者用基督教信仰来统摄希腊哲学,或者用基督教信仰来拒斥希腊哲学。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态度,都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把希腊哲学、尤其是具有神秘色彩的柏拉图主义融入到基督教信仰中,从而形成了最初的神学理论。从这种意义上说,在希腊-拉丁世界的基督教化这个表象背后,隐蔽着一个更加深刻的思想转化过程,这就是基督教信仰(以及教会体制)的希腊化与拉丁化。  相似文献   

16.
裴连山 《天风》2018,(7):12-13
今天教会的礼仪既要有神学上的考虑,也当有中国元素,更要体现时代精神。崇拜和聚会是基督徒教会生活的中心,而教会的崇拜离不开礼仪。除了圣礼,基督教还包括更广义的礼仪。礼仪传统是为了表达基督教的信息,其传统肯定受到犹太传统、希腊罗马传统的影响,后来又被欧洲中世纪文化所塑造。  相似文献   

17.
单信 《天风》2017,(9):4-5
纵观基督教传播历史,就是基督教不断民族化、在地化的过程。唯如此,基督教才能在特定的地区和民族中获得“生根建造”的空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这种思考绝非象牙塔中而必然是处境中的思考。而构成这处境的重要维度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因此,中国神学的生长必须以中国文化为其母体。对此,三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天风》2003,(12)
满载着中国1600万弟兄姊妹情谊的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9人,完成了对加拿大、美国14个教会组织和机构及11所神学院的访问交流后顺利回国。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就神学思想建设、神学教育、中国教会事工近况、有关中国宗教政策等主题的专题演讲,让海外教会弟兄姊妹们感受到“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是对普世教会的一种贡献”。在中国教会的信仰具体实践中,中国教会是一个宣讲和服务的教会。  相似文献   

19.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20.
陈志华 《天风》2024,(3):34-35
<正>近期,“赵紫宸与基督教中国化展示馆”开馆仪式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成功举行。展示馆的正式开馆,标志着浙江基督教中国化工作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一、历史与当今的真挚相遇,让基督教中国化入情入心赵紫宸(1888—1979),浙江德清新市人,历任东吴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院长。他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会最有影响的神学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神学理论框架上有所建树的神学家,更是中国处境化神学的早期缔造者、鼓舞人心的师长和卓越的诗人。他最早在中国尝试创立“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第一个提出建构“中国的系统神学”,并进行初步尝试,被称为“中国教会改革创新建立中国神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