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涛的"不似似之"理论超越了历史上关于"形神"关系的论述,深刻揭示了艺术真实与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包含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生活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阐释了艺术真实性的本质内涵,从而使其成为最高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2.
在戏剧以及其他艺术作品中,其创作内容与形式都会运用到假定性。虽然是"假"的,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并没有对这些所谓的"假"进行排斥,相反其会欣然接受,这就是我们普通观众对于艺术作品假定性的肯定与接受。与此同时,太过真实的东西却并不一定会被观众接受,反倒会降低作品的艺术性。这就是真实与假定之间微妙的关系。只有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才能创作出顺应时代、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3.
赵晓乐 《美与时代》2014,(4):118-118
真实主义歌剧是时代审美的产物,悲剧性是其内在的艺术特征。本文从真实主义歌剧概念的厘定、艺术特征及代表作分析入手,从其美学价值的角度,分析其内在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写实绘画的描写来自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一步一步加强了对客观真实的探知。同时,人文、价值、情感等由人的成长而建立的主观意识形态也影响着人对真实的感受。画家们由此出发,利用人感受万物的知觉,在二维平面“欺骗”观者的知觉,以达成写实绘画对真实的描写,而画家不同的观察方式又影响着其绘画方式,因此呈现出写实绘画史上群星璀璨的作品。从客观与主观的视角,揭示写实绘画对真实的描写方式,也在美学方面探讨写实绘画的艺术价值,相信写实绘画对真实的追求,无论是在过去、当今,还是未来,都拥有着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思维科学通讯》2006,(4):14-15
有的读者可能提出问题,说:“李白写出‘白发三千丈’的诗句,《西游记》里创作出孙悟空,这不也是思维的结果吗?这个结果能和存在同一吗?谁见过三千丈长的白发人?谁见过猴头猴身却会说人话、聪明、比人的本事还大得多的猴”?这个问题涉及艺术思维和其他思维(日常生活思维、实践思维、科学思维等)的共性及艺术思维特有的个性的关系问题。艺术思维的对象是现实生活,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必须是真实的现实生活;如果艺术作品不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只是主观任意地胡编乱造,这样的作品是没有人看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油画创作离不开油画艺术的观念性。油画艺术的观念性是在油画的发展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家凭借自己的观念创作了艺术作品并赋予其内涵。艺术家通过各种表达方式,借助艺术作品向观赏者呈现自身的思想观念,引发观赏者的共鸣。油画艺术的观念性和油画创作互相影响,相得益彰。油画创作不是纯技艺的艺术创作,艺术的观念性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其对油画作品内在理念的支撑上,这种支撑尤为重要,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16-19世纪西方较为重要的五所美术学院之教学目的、方法与体系,试图从观念史的角度探讨不同历史语境中,艺术观赏者、赞助人以及艺术家自身对于艺术地位的认知,并同时关注艺术教育的必要性与怎样实施的问题,由此引申到艺术作品的质量与价值的判断标准在不同观念中所体现出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色彩能感染人的不同情绪,是大脑对色彩的一种心理反应。在艺术作品中,色彩是最具表现力的视觉元素之一,它能够迅速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从而引起观赏者伫足,发现作品中的美。所以,创作者往往在色彩的表达上更加倾注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作品中的艺术语言与观赏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现代艺术所能引起的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思考往往是成就那个时代的思想核心,而"平面性"的艺术表达语言在现代艺术作品的表现中则更加隐晦,于艺术家抑或观赏者而言其凝练概括的特点都给予了现代艺术更多的可能性。循迹现代艺术作品中"平面性"的表现,透过视觉形象试析"平面性"在现代艺术作品中怎样默契联系艺术家与观者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霞  朱昕 《美与时代》2004,(10):12-13
在艺术创作与欣赏时,处理好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艺术是以生活为源泉的,其真实感是现实的一种反映,是艺术的生命力,但艺术的真实又高于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艺术是人类思维的衍生品,独特的艺术思维将众多艺术创作者区分开来。不同观念的艺术家运用多样的创作方法使得艺术作品间面貌各异,形成了具有个人鲜明风格的艺术作品。当代艺术如洪流般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影响着大众对艺术的理解。如何在艺术大潮中脱颖而出并坚守自己的艺术信仰,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以昆剧《景阳钟变》为代表的新编戏曲历史剧,在现代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观照下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剧作家在"记录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发掘新的创作平衡点,从而站在人性和理性的高度重新认识历史和历史剧。借用现代美学原理鉴古融今,剧作家卓越的才思娴熟地游走于史与剧之间,推陈出新,给戏曲的新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真实感情的描绘一直是艺术家所推崇的主题.在艺术中反映感情的艺术家很多,这里,在现实生活中分析美国人的爱情观,对艺术大师作品中的真实情感进行解析,证实了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真实生活,表现并强化它是对生活的积累和沉淀.  相似文献   

14.
DBAE美术教育理论是艺术教育概念上的变革,属于人文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艺术理解力,标志着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是从现代到后现代的一个过渡。现在DBAE理论定义的四种传统艺术学科——美术创作、美术史、美术批评和美学对于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依然大有裨益。在视觉文化驱使的时代,美术学科将视觉艺术作为研究艺术创作者和艺术观赏者之间的媒介,通过DBAE美术教育理论的指导,借助视觉艺术,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5.
水彩画是从欧洲传入我国的艺术形式,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经过中西方几代艺术家不断探索、创新,融合多种艺术文化而形成的以水为媒介、独特的水色艺术形式。水彩画的形式语言对于作品来说,就如同"理之在诗,如水中盐",有味无痕,能够帮助观赏者更好地理解水彩艺术作品,更真切地感受到创作者传递出来的情感。新时代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水彩画形式语言要嵌入装饰性、融入创新性,赋予艺术内涵、注入生机活力,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对于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而言,针对特定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发掘题材内涵,再现历史真实,是美术创作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国家重大历史题材油画《焦裕禄》的创作过程,从文字资料的研究,到可视素材的搜集,再到情感氛围的体验,深入分析了艺术家是如何把握当代社会对特定历史人物的感受,如何调动绘画元素反映历史真实,以及如何找到契合主题的形式语言,从而在历史人物题材的作品中,创造出超越具体形象和画面情境的艺术境界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和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表现为对艺术品认知和欣赏能力的提高。漆画作为一种极具历史底蕴的新型画种,传统材料主要为天然大漆,再辅以金银、木石,经过相应工艺处理而成的一种兼具技艺美与自然美的艺术作品。随着综合材料的不断呈现与创新,为漆画创作者提供了更深入的艺术表现层次,并不断吸引更多观赏者的目光,逐步走向更广阔的艺术空间。文章首先介绍漆画的相关内容,再结合对综合材料艺术的分析,重点阐述漆画与综合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具体融合运用形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历史哲学在上半叶由黑格尔式的思辨历史哲学转向历史认识论研究。之后 ,自 1 970年开始 ,它又经历了语言学转折。后者的表现便是叙述主义历史哲学的兴起。它注重分析历史文本的语言风格这类形式要素中表现的本质内涵 ,也在认识论的层面彻底消解了传统实在论意义上的历史客观性。人们对历史叙述过程诸要素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之后 ,对某一历史主题确立的目的和效果也就有了更有效的解析方法 ,进而为当代历史哲学重新深入历史本体 ,探讨宏大历史叙事与叙述权力创造了条件。当代历史哲学正以 2 0世纪历史认识论的成就为依据 ,在推进历史 /史学观念分析之时 ,也表现出一种重新步入思辨历史哲学领地的倾向。此时 ,具有前瞻性的世界史家也像当代历史哲学家那样 ,注意到了世界历史观念的现实意义。本栏选取的 4篇文章 (另外两篇将以后刊出 )便分别涉及到构成上述倾向的某些特定层面。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逐渐陷入抽象性存在危机,即人的存在的失真状态,它主要表现为:一是被"常人"所左右;二是生命处于"暗昧"之中。这种失真状态不仅使人的内在德性源泉濒于枯竭,也使人的存在意义发生危机。人的真实存在是集自然性、关系性和精神性为一体的综合状态,自然性存在的实现是人的真实存在的基本前提,作为精神性存在的"能在"和作为关系性存在的"真己"的实现是其核心。当代中国社会实现人的真实存在的途径有:真实存在的物质基础:德富一致的经济体制;真实存在的社会空间:德福一致的政治构建;存在意义的道德救赎:德道统一的生命秩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肇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并从观念史书写的宏观角度出发,分析了肇学研究中存在的"范式化"或"体系化"倾向,以及此种倾向的历史成因;同时,通过对《肇论》文本及僧肇思想的还原性分析,指出了目前肇学研究中的方法论缺陷。本文认为,肇学研究中的这种缺陷,是目前观念史书写中常犯的错误的投影,其解决的根本途径是回归"社科性"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人文性"研究也应在此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