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齐国也逐渐摆脱了西周传统的“亲亲尊尊”、明德慎罚等治国理念,开始寻求一种既能纵欲享乐、又能建立中原霸业、称雄天下的新的治国方式。齐国的人才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其一,从能力方面看,大至宰相、小至各行各业,凡有一技之长的人物都是人才;其二,从品德修养方面看,无论社会地位高低,凡品德修养者也是人才;其三,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才观经历了重德到重才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才观的得失与齐国的盛衰紧密相连,虽距今两千多年,但其中的某些人才思想,如重视人才的治国理念、重用德才兼备的上层统治者的治国实践以及对什么是人才的深层思考,等等,仍对当今社会有种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序言:玄学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中国固有的哲学到郭象(252~312)便告一段落。①这并不是说中国思想终结了,而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由老子和孔子等诸子提出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经过汉代的宇宙发生论,到魏晋时期呈现出向本体论发展的倾向,并最终精炼为中国式的抽象思维。中国哲学经历汉代和魏晋时期,将春秋战国时期分散的多样性简化为在某种程度上统一性的多样性。这种统一性的多样性从学派来看,大致可以理解为儒家式思维和道家式思维的对立。汉初的黄老学是先秦道家的现实转变,而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而推行的“独尊儒术”,是先秦儒…  相似文献   

3.
高旭 《管子学刊》2014,(4):53-57
随着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开始质疑西方中心论,越来越多的学者探讨古代中国国际法,逐渐认同了我国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存在国际法。本文将在梳理先秦诸子百家与国际法思想的脉络和历史嬗变的基础上,论证了春秋战国时期存在国际法的依据;尤其是以齐文化历史为例进行了历史考证,引用了大量的史料从不同方面阐述了齐国对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并详细诠释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法规范、外交制度、争端解决机制和国际交往原则等内容,为深入研究先秦时期朴素的国际法思想,弘扬中国传统法学文化和儒家文明,构建国际新秩序提供有益探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军事发展的鼎盛时期,产生了许多军事名家和军事名著,丰富的军事训练制度、训练方法、选拔人才方式,组成了齐文化军事体育的中心内容,并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完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是齐文化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义利问题是伦理价值观的核心问题,也是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探讨论争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从历史、理论,现实三个大的方面考察和论证义利之辨。 一、义利之辨的历史演变 中国历史上的义利之辨源远流长,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时期、两宋时期、明末清初时期以及近代五个大的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的义利之辨是中国历史上第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生产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文化哲人,孔  相似文献   

7.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大量生产与使用铁器的国家。铁器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齐国的富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人性之辩的缘起及历史意义张良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天下言性”的学术景象,人性成为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论题而为众多思想家和教育家所关注。这一学术景象的出现决不是一次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和现实根源。虽然诸子百家对人性的本质存在着认识...  相似文献   

9.
华夏民族是由许多个部族融合而成的.不同的文化氛围,特别是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等,造就了各个部族的不同的心理特征。春秋战国时期,齐秦先后发展成为东西方大国,其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某些代表性.研究一下齐秦族的心理特征,对于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探求齐衰秦强的原因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春秋战国时期以人为本思潮的兴起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从14—16世纪,曾出现过一个欧洲人民深以为民族骄傲的伟大思潮——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3世纪),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一大批文化名人,包括管仲、孔丘、杨朱、墨翟、孟轲、老聃、庄周、荀卿、韩非等,应运而生了。而他们这些人,又是当时出现的一个波澜壮阔的社会思潮——以人为本思  相似文献   

11.
邹忌是田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任相封君,辅助国君称“强于天下”。根据相关史料对这一人物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齐国人才思想的鲜明特点:德才兼备而更重才,与才相比,德的要求大降。这既富有战国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带有齐国社会风俗的一些印痕。  相似文献   

12.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religious pluralism have become central to any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dynamics of ethnically and religiously diverse societies. Malaysia is no except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recent Malaysian governments have handled these challenges. It situates government actions and pronouncement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Malaysia's colonial and pre-colonial history. The focus is on the declaratory and operational policies of three successive prime ministers (Mahathir, Abdullah and Najib). Careful analysis of this tumultuous period, which has seen the increasing assertiveness of public Muslim discourse, enables us to chart the obstacles to inter-religious harmony that policymakers have had to address. Several questions are at the core of the article: How did each of these leaders handle the emerging crisis of religious pluralism, which is closely entwined with ethnic pluralism? Did their actions match their rhetoric? Taken as a whole, this 15-year period reveals important elements of change and continuity.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大众民主(人民民主)的建设目标,并对于这种民主建设的逻辑、次序和策略等相关问题做出了努力的探索。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的边区民主建设是中国本土的一次民主操练,对于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关系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卫生法制资源要素进行有效配置是推进卫生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卫生法律组织机构、卫生法律人才队伍等资源要素,作为考察和分析卫生法制建设情况的基本依据,反映浙江省卫生法制建设的基本现状,为浙江省“十一五”时期,改进和加强卫生法制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s of prime ministers in parliamentary democracies and of U.S. presidents are very different, both types of executive leaders influence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through their leadership styles. Leadership style includes how the leaders relate to those around them, how they like to receive information, and how they make up their minds. While there are numerous empirical studie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s on the leadership styles of U.S. presidents, few studies of prime ministers are concerned with personality and styles of leadership.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U.S. presidential styles and on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prime minister leadership styles. Components of the proposed framework are illustrated with examples of British prime ministers and German chancellors. In addition, categories of dependent variables to be explained by leadership style are discussed. I argue that leadership style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that although the direct effect of leadership style on foreign policy behavior is less, leadership style indirectly influences foreign policy through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17.
依据墨家学说主旨、队伍组织、从事工作,特别是社会作用的不同,可将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发展分为兴盛(公元前444年至公元前381年)、衰败(公元前381年至公元前311年)、转型(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250年)、重兴(公元前250年至公元前221年)四个阶段.兴盛阶段,墨家着力游说诸侯、传播学说、制止攻战、助弱国守城;衰败阶段,墨家学派分化内斗,三派弟子活动转型;转型阶段,“谈辩派”后学热衷于空言思辨,“说书派”后学被视为与儒家同类,“从事派”后学对“任侠之风”产生重大影响;重兴阶段,墨家学派声势复盛,“说书派”后学的宣传,“从事派”后学对墨家精神的继承,“谈辩派”后学与儒家、法家的尖锐争辩,都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占据核心地位。五四时期思想家对封建伦理纲常的批判集中在孝道上。他们揭露了封建孝道的本质、危害及虚伪性 ,并对建立新型的父子关系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关键期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景进  刘浩强 《心理科学》2005,28(2):412-415
关于小学生品德发展关键期的研究是德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20多年的研究资料,探讨了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测查工具,阐述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后基因时代到来后蛋白质组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系统化和网络化研究神经源性疼痛模型中,神经系统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必将是未来疼痛相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用于判断疼痛的新工具,更有利于疼痛机理的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