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表演是指器乐或声乐表演者把作曲家经过深思熟虑创作出来的曲谱或歌曲,通过自己的理解用乐器演奏或声音演唱充分地表现出来,形成某种特定的音响效果,以供音乐听众来欣赏.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师民族器乐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丹 《美与时代》2005,(6):54-55
在高师音乐教学中,除了传统的钢琴教学和声乐教学之外,民族器乐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民族器乐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在民族器乐方面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技巧、表演能力、欣赏能力、教学能力等的培养.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要以科学而严谨的教学要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一日受益、终生受用.具体来说,这些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戏剧这种综合艺术中,通过对不同戏剧学习成就者的音乐和语言感知能力进行比较,以高低学习成就的话剧和音乐剧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音符钢琴和弦、有意义普通话三音节词分别作为音乐音调与语言声调实验材料,探究对音调和语调变化的感知特点及其关系。结果发现:高水平的戏剧学习者,对单一或复合材料中的音乐音调和语言声调的加工能力均高于低水平戏剧学习者,高水平的戏剧学习者对音乐音调和语言声调的加工能力没有差异。结果表明音乐和语言感知能力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可以相互支持与迁移;并对戏剧人才的选拔培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文章总结了近十年来音乐表象研究中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实际表演和想象表演两种条件下业余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家不同的激活地图,结果表明:(1)音乐表象和实际的音乐表演的相似本质;(2)音乐表象的多通道性;(3)音乐表象可能包含某些语言加工和情绪加工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了近十年来音乐表象研究中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实际表演和想象表演两种条件下业余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家不同的激活地图,结果表明:(1)音乐表象和实际的音乐表演的相似本质;(2)音乐表象的多通道性;(3)音乐表象可能包含某些语言加工和情绪加工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肖邦是音乐文化史中最伟大的旋律作家,把叙事曲作为一种器乐体裁为肖邦首创.他在波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从欧洲各国的音乐文化中吸取养料来创造新型综合主题,把歌唱性的音调、舞曲的音调、富有语言表现力的宣叙性音调融合在一起.把声乐性和器乐性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用一个主题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内容.这种综合性主题表达多种内容是肖邦叙事曲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器乐舞台表演在当今艺术表演中已经十分普遍,器乐演奏者不仅需要良好的器乐演奏技巧、音乐专业知识和一定演奏经验,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消除舞台紧张心理,提高在器乐舞台表演中的心理素质是器乐演奏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音乐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工具性、中介性、交融性。而想象和联想在心理学中又与感知觉、意识、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我们通过对想象的研究,进而更深刻地了解音乐学习的细节和过程,对我们进行音乐创作、欣赏、表演、学习和教学都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珂 《中国宗教》2014,(11):50-51
一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中,声乐艺术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尽管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但是由于那时的音乐史料留存下来的极少,所以人们通常把中世纪作为研究西方音乐的一个重要起点。而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1600年以前),西方音乐甚至完全是以声乐为主(参见《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随着音乐世俗化过程,器乐才逐渐兴盛起来。我们现在接触到的西方音乐,大多是器乐作品。其实在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课一直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体到课堂教学来说,音乐欣赏课更加体现着音乐教育的深层。而新课改之后,音乐欣赏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小学音乐教育里面的音乐欣赏课,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岿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对美的音乐学生也不尽能感受,音乐本身也就会黯然失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对学生们的重要,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欣赏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1.
班一 《美与时代》2005,(10):56-57
音乐的所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音乐文化(音乐语言与音乐理论)和音乐表演(声乐歌唱与器乐演奏).而音乐学习的内容、形式及其使用的感觉器官与其它专业相比有很大不同,尤其音乐学习的心理有其独自的特点.研究音乐学习的心理,积极地运用心理学规律,对提高音乐学习效率,指导音乐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很多地区的音乐课都采用了小班化教学的形式。现在低年级小班的音乐教材内容大致可以分成四种课型,分别是器乐、律动、欣赏、歌表演,通过这几种课型来对音乐课进行分析并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音乐和语言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来自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证据进一步表明,音乐经验能够跨领域迁移至第二语言的习得,表现为音乐经验在理解、产生及学习三个方面促进第二语言加工,并且这种迁移效应的内在机制是通过促进音乐和语言的共同声学线索加工以及个体一般认知加工能力两种途径来实现的。在此基础之上,未来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深入细致的探索,澄清音乐经验和音乐天赋对二语加工的影响,比较音乐经验影响母语加工和二语加工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要以培养音乐审美能力为核心,利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对各种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理解,并从中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了解音乐语言,逐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和能力,完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正确、高雅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器乐是体现音乐文化本质的重要载体。作为物质实体,乐器往往是文化属性的标志性存在,而器乐曲(音乐)的属性符号更为复杂多样。总体来看,器乐的属性特征往往以“神圣”与“凡俗”两种存在方式显现。哈萨克阔布兹、冬不拉、当格拉三种类型器乐已逐渐形成为传统信仰的某种物化体现,本文关注其在历史发展与宗教信仰的变化中所产生的宗教属性演变,试图通过系统梳理此种音乐文化现象的基本形式和属性变迁,探究三类器乐在传统中的多种功能与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16.
语言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对其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诸多研究证实音乐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从干预材料的角度出发,音乐干预包括将音乐刺激与语言刺激严格匹配的音乐干预方法以及将音乐作为学习背景的音乐干预方法,二者均能有效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目前最有代表性的自闭症语言障碍的音乐干预方法包括听觉动作通路训练(AMMT)、基于旋律的语言沟通治疗(MBCT)以及背景音乐干预方法。音乐干预方法的发展今后需着眼于音乐类型的选择、音乐与其他活动的结合,同时兼顾不同自闭症儿童群体的适用性以及音乐干预在生活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涵冰 《美与时代》2014,(12):115-115
舞蹈表演是一种大众文化表演形式,舞蹈表演是人们日常娱乐的一部分,且舞蹈随着人们审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过去的传统舞蹈表演包括:京剧、木偶戏等种类,现在的舞蹈表演从表演形式、表演内容等方面分的更加详细。但是,无论怎样的舞蹈表演都是通过肢体动作传达语言的表演形式,所以舞蹈表演需要丰富的情感基础,才能展现舞蹈魅力。  相似文献   

18.
服装表演需要用音乐自我意识去控制和表现。以心理学自我意识结构的知、情、意为理论基础,通过树立正确的音乐信念和音乐观,强化音乐情感体验,培养服装表演中的音乐意志力对服装表演内涵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沛  张蓝心 《心理科学》2013,36(5):1078-1084
音乐和语言加工神经基础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共享结构整合资源假说”主张音乐的句法加工和语言的句法加工具有较大程度的神经资源的共享。在听觉语言实验中反映句法违例的ERP ELAN与音乐句法违例引发的ERAN极为相似,唯一的区别仅在于它们的分布有所不同——ERAN就像是一个两半球对称的ELAN。而且ERAN的引发不受是否接受过音乐训练这一因素的影响,虽然音乐人被试引发的ERAN波幅更大。一些研究发现音乐语义加工的神经基础为N400和N500。前者可以由音乐和语言两种刺激引发,后者只能由音乐意义的加工引发。然而,音乐的音调感知和语言的音调感知是否共享了神经资源,却还没有确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应中国道教协会的邀请,赴广州花都审查5个道教乐团赴台演出节目,同时观摩了两岸三地及新加坡等10个道教乐团参加的第五届道教音乐汇演。此次汇演,共有28个节目,展示了道教音乐文化的神韵。在音乐会中有全真派和正一派不同风格的声乐和器乐节目,以及武当山仙乐神功的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