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组织心理学中的社会称许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社会称许性测量中的归因与否认模型、自我欺骗与印象管理模型,相关的研究分别指出社会称许性既具有特质性又具有情境性。其次综述了计算机呈现的问卷测量与纸笔问卷在社会称许性上的差异;称许性反应对组织心理学中构念间关系的影响——称许性对构念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但并没有想象的广泛;以及称许性反应对选拔中的人格测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称许性研究对人格测量、职务分析的影响以及控制称许性反应方面的未来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兴贵  郑雪 《心理科学》2002,25(6):744-745
1 引言人格在心理学史上是唯一建立在几个不同的范式之上的领域。目前西方人格心理学正处在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 ,不仅人格研究的传统范式依然活跃 ,而且产生了新的研究范式。本文就该领域的新近动态做一概览与述评。2 人格心理学经典范式的地位及新进展  心理分析、特质论、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是人格研究的传统范式。近年来 ,这四种范式都已扩展了各自的领域。社会认知范式和生物学范式是新繁衍出的范式。2 .1 心理分析在众多的反对声中 ,心理分析的范式已经由轮椅上的沉思进化为一个实证的研究领域 ,尽管各派人格理论家对人格的描述和…  相似文献   

3.
人格心理学中的需求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求问题一个性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个体需求的研究,一直是人格心理学中最诱人的课题之一。到现在为止,已有的各种理论,按它们对需求认识的范围和深度的不同,可分为四大体系:“本能需求理论”;“社会——文化需求理论”;“生物——社会——文化需求理论”;“系统需求理论”。  相似文献   

4.
进化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继亮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0,23(6):743-744
近几年来,心理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综合了进化生物学的各种理论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法则,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进化心理学者(如Buss1999,Carver1996)主张用进化论的视野来看待和研究人格问题,为人格心理学核心概念的建构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给以综论。涉及的方面有:人格形成思想、人格分类思想、人格鉴定思想。希望增益于人生实践和现代心理科学之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五”人格模型及其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大五”是涵盖人格的5个因素的简称,它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在介绍了该模型的基础上,文章重点介绍了它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的应用,即“大五”可以有效的预测工作绩效、工作动机、领导行为、创造性行为和工作满意感等。  相似文献   

7.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6,29(5):1278-1279
时间和人格都是心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时间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基本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而且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时间与人格心理的研究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一书,向我们详尽地展现了时间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综观全书,主要凸显四个方面特点:一、研究取向上强调中国化;二、研究过程上体现长期性;三、研究方法上注重多样性;四、研究成果上凸显创新性。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蕴玉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3,26(5):874-876
1 引言  荷兰技术哲学家E .舒尔曼曾经指出 :“技术在现代的充满活力的文化现实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人们愈发广泛的承认 ,现代技术是现代文化得以建立的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 ,我们文化的未来将被技术控制和决定。”在短短几年内 ,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 ,作为一种计算机通信网络 ,互联网正在日益迅速的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对于心理学来说 ,互联网不仅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新对象 ,也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新的研究工具。目前 ,将互联网作为研究工具的…  相似文献   

9.
进化心理学一直热衷于人格共同性的探讨,但一些研究者也认为应该关注人格差异性,因为共同性和差异性是人格必不可分的两面。对人格差异性的进化解释比较成熟的有三种:生活历史理论、基因多样性理论和代价信号理论。生活历史理论认为是不同的环境(稳定和不稳定),造成了不同的生活历史策略(K策略和R策略),人格特质差异是这些策略的进化产物。基因多样性理论主要从基因突变和平衡选择的角度来解释人格差异性。前者强调突变基因的不可避免性引发了个性差异的存在和发展;后者强调概率的调节作用,解释了不同人格特质之所以能够并行存在的原因。代价信号理论则认为是个体拥有的先天禀赋或者资源差距导致其传递信号的能力差异,从而选择了不同的行为策略。未来研究需要加大遗传学、神经科学等方面的力度,以及研究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以对道家人格的界定及道家人格结构理论模型为基础,从道家经典著作中收集到486个描述人的词汇,经由意义分析和初测保留了45个项目,选取了中国人整体思维方式量表作为对道家认知思维方式的测量。道家人格量表在四个不同年龄样本中的探索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了一阶十维、二阶"真"、"伪"的二维结构。道家人格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介于0.63~0.88之间和0.66~0.89之间。各题项与其所属维度间及各维度间的相关分别介于0.48~0.89之间和-0.11~0.53之间。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道家人格各维度的丰富内涵并编制具有针对性的道家认知思维方式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