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与中国哲学现代化刘进田中西哲学各个侧面和层次的比较都能够启发我们去承认中国哲学的主体独立性。中西方哲学在其各自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都曾发生过同其他民族和地区哲学相互交流和比较现象。如古希腊哲学同亚细亚、叙利亚、埃及及印度诸民族的哲学接触和交流,中世纪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领域中渗透着酉方哲学的内在精神,而在近代,意大利、英、法、德诸民族国家的哲学的密切交流等。中国哲学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文化和哲学交流。一次是公元一世纪后印度佛教的输入,第二次是十七世纪后西学东渐,第三次是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每次输入.中国文化和哲学在外来文化和哲学的挑战面前,既善于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又保持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由此可见,无论是西方哲学抑或是中国哲学,保持本民族哲学的主体独立性是一种共有的、普遍性的规律性现象,是不同哲学系统交流和比较过程中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中国哲学主体独立性同以排外和自发封闭为特征的传统的民族自我中心主义的文化观念是根本不同的。同时,中国哲学的自我反省和批判的结果也不应是自我毁坏,而应是积极的重建和再生。这样,中国哲学现代化这一问题就提到了我们面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目  相似文献   

2.
汉语清真一词是中国穆斯林饮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词语,本文追溯清真一词的历史、探讨其词义内涵并分析国内几部大型汉英工具书中清真的不同英语译文,指出halal是清真的准确英语译文。  相似文献   

3.
中国佛教译场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佛教译场的回顾与前瞻王雷泉程群一、翻译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作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文献确凿可考者算起,已有整整二千年。除非是天纵之圣,不假文字而契会心印,绝大多数中国人要读懂并领会释迦牟尼所创、印度历代佛弟子所传的佛法,唯有通过翻译一途。欧阳渐...  相似文献   

4.
李提摩太与佛教典籍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典西传,传教士功不可没。从最初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把《四书》译成拉丁文,到后来的新教传教士理雅各(JamesLegge)四书五经的英译,传教士对中国典籍的西译工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西传和西方汉学的发展。而早已作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汉语佛教  相似文献   

5.
由美籍华裔穆斯林闪目氏·仝道章先生穷十七年之心血,翻译、详注的中阿文对照本《古兰经》已由译林出版社在南京出版。这个译本被公认具有以下特色:(一)采用中阿文对照形式编排,特别是将阿拉伯文按节次分行排列,更为醒目,  相似文献   

6.
印度佛教传入中土,从根本而言,是外来异质文化对汉地文化的一次重要输入,经过与汉地本土文化的交汇互融,佛教逐步华化,并渐次扩展它的影响。到封建社会后期,儒释道三教合一最终成为华夏文明发展的主流形态,佛教对中国文化浸润深入到文化的观念价值层面。佛教忏悔在...  相似文献   

7.
证言译解     
在伊斯兰教看来,一个人意识到并口头说出“我作证,除独一无伴的安拉外,别无应受敬事的主,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他的仆人,也是他的使者。”当然,这是一个穆斯林起码的信仰。这段证词的阿拉伯原文,穆斯林一般都是能够诵读的。 这段证词里有两个作证,第一作证是证明安拉的存在和独一;第二作证是证明穆罕默德使者在现实世界里所处的地位和身分。在这两个证言里的第一人称代名词都是指诵读证言者本人;是诵读证言者本人以自己的实际切身事实证明安拉的存在和独一,证明穆罕默德使者在现实世界里所处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8.
心澄 《法音》2012,(8):38-43
佛教发源于古代印度,自两汉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外历代高僧大德锐志翻译佛教原典,精心研究,创建宗派,大力弘扬佛教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佛教典籍,源远流长,卷帙浩繁,对佛教传承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本文结合教内实际和参学过程中的见闻,就佛典的诠释、整理和保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感受和思考。一、佛典的传统翻译诠释方法及其现代语体的转换尝试  相似文献   

9.
分析哲学、美学大师古德曼(Nelson Goodman)的著作《事实、虚构和预测》通常简称为3F,此书被认为是最近50年中最重要的十部哲学著作之一,但在中国大陆长期以来没有中译本。作为3F一书译后记,本文介绍了古德曼的生平,简要评论了他对“分析”和“归纳”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古汉语写成的佛教典籍中去琢磨“禅”,是件极难的事。首先就难在古今之隔膜,对古汉语的理解是一大难关。但具体说到禅宗,又不完全是古今语言习惯不同的困难。例如禅宗中有名的公案之一是则对话:问“如何是佛祖西来意?”答曰“庭前柏树子。”细读起来,当今的中国人几乎对其中无一字不识,但又几乎没几个人能说自己读懂了。这才是真难,比文字语言关更难的一关。  相似文献   

11.
<正>《归真要道译义》一书为清代经师伍遵契翻译的伊斯兰教著作,原作者是12世纪伊斯兰教哲学家拉齐,原著为波斯语,名为《米尔萨德》,该书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伊斯兰教产生了重要影响。据《经学系传谱》记载,明清时期的经师多喜讲授《米尔萨德》,《米尔萨德》还被列为经堂教育的必修教材。"命"与"性"是《归真要道译义》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一方面它们对应着伊斯兰哲学中的灵魂观念,另一方面被译者用极具儒学特色的"命"和"性"概念表述伊斯兰的灵魂观念。对于这一概念的研究既有利于深入研究伊斯兰哲学的深刻义理,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逼德文化省邵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百席专家朴成日教授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成果——《中国艺术哲学》2018年在韩国东国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该中心推出的第一个韩语成果。成果系统阐释了中国古代艺术审美之本质、特征及流变。中国古人艺术审美之本质特征主要反映在其特有的体悟方式、思维方式和生命意识之中。艺术品的结构更被看成是言、象、神、道统一的生命整体,其体势、风骨、气韵、节  相似文献   

13.
鸦片输入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一个重要手段。西南各族人民深受其害。而一批出身于英国社会下层和少数民族族群的传教士,却表现出反对鸦片输入的态度。西南各民族的基督教新教教会,制定了不吸鸦片、不种鸦片的戒条,并长期坚定地执行,形成一片片没有鸦片毒害的净土。而今天的教会则由传统的戒烟发展为现实的禁毒。从中可见族群与宗教因素在禁烟活动中的作用,更可见中国人民的主体作用与禁除烟毒的决心。  相似文献   

14.
<正>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主要是由三种成分构成的:一、渊远流长、根深蒂固的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思想文化;二、19世纪下半叶开始输入中国的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其核心是民主和科学;三、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开始传入中国并指导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思想是中国本土文化,固然根基深厚,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也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的意识之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更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在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外推介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误读,特别是当有翻译这一过程介入时尤其如此。本文从《孙子兵法·九地篇》一段文字的理解和翻译入手,探讨了文本解读的开放性与限定性问题,进而阐明在典籍外译与国家形象塑造二者关系问题上我们应持有的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16.
译海拾零     
metalanguage的译法《哲学译丛》92年第1期曾提出 metaphilosophy译为“元哲学”是否妥当的问题。我们也常看到不少译者把 metalanguage 译为“元语言”。这种译法是否妥当,似乎很可以和 metaphilosophy 的译法一起考虑和研究。英国哲学家A.弗卢(Flew)在他所编《哲学词典》(1979)中这样解释:“metalanguage 是用来谈论一个对象语言(object language)及其组成词的语言。因此如果一篇论俄语的论文是用英语写的,俄语就是对象语言,英语是 metalanguage。可是,如果我们用英语写关于英语的问题,那么英语既是  相似文献   

17.
步应华 《法音》2021,(1):6-10
一梁启超先生把中国佛教史"中分为二期",一为两晋南北朝的输入期,二为隋唐的建设期。当然,梁先生不是一刀两断式的切分,他补充说"实则在输入期中,早已渐图建设,在建设期中亦仍不怠于输入,此不过举其概而已"(参见《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一文,梁启超著《佛学研究十八篇》,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12页)。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6,(12)
正绪言中国佛教自西汉末年(约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迄今已经历了二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在中国从一种输入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碰撞和融合,变为输出文化。这在人类文化历史上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被学者称为是"中国文化与印欧文明完美结合的展现"。回顾中国佛教史,一定意义上即是佛教中国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进一步而言,也是汉传佛教祖庭兴起确立史。在众多宗派相继出现、祖庭成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0,(2):50-50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于今年2月1日至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是一次关系中国佛教事业发展方向的会议,也是一次继承传统、开拓未来的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以来的工作和经验,在认真酝酿、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了中国佛教协  相似文献   

20.
本书共分8编、13章,计52万余字。第一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输入”,第二编是“中国无产阶级哲学的形成及其同地主资产阶级哲学的斗争”,第三编是“中国无产阶级哲学的发展胜利与地主资产阶级哲学的彻底破产”。该书的出版为中国哲学史填补了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