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谢俊  严鸣 《心理学报》2016,(10):1314-1325
基于压力转换理论,考察主动性人格对职场排斥与组织公民行为的调节机制,尤其是应对策略对整个调节机制的中介作用。通过对9家企业的249对上下级匹配问卷分析发现,主动性人格对职场排斥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于高主动性人格的员工而言,职场排斥与组织公民行为负向关系更弱;主动性人格正向影响积极应对策略,负向影响逃避应对策略;积极应对策略对职场排斥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员工采用积极应对策略时,职场排斥与组织公民行为的负向关系更弱;积极应对策略中介了主动性人格对职场排斥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从理论上丰富和拓展了主动性人格、应对策略及职场排斥的关系研究,也从排斥应对的视角为实务界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心理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组织公民行为的界定基础、产生背景和行为动机三个方面剖析了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内在联系,从逻辑上支持了两者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分直接、间接影响两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心理契约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并从总体研究状况、理论视角、实证方法三个方面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以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是指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气候方面的改变, 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气候变化对个人的认知、情绪及行为均有影响, 这些心理影响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渐进式的。目前已有的研究发现, 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包括问题聚焦、情绪聚焦和意义聚焦三种, 而意义聚焦可能是其中最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应对策略。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界定某些重要概念, 并使之能够操作化, 需要探讨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研究中国人气候变化应对策略的特征等。  相似文献   

4.
培训迁移效果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鹏  杨化冬  时勘 《心理科学》2002,25(1):69-72
本研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现场研究等多种方法,考察了中学教师在接受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培训后。组织气氛和个人特征对其迁移行为的影响。如果发现:(1)受训者对迁移气氛的知觉直接影响迁移行为发生的次数。(2)受训者对训练内容实用性的看法是影响迁移行为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而受训者对训练内容实用性的看法会受到零反馈、自己的灵活性和自我效能的影响。(3)领导有无反馈、时间支持和同事支持等因素是区分培训迁移气氛类型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5.
组织公民行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领域中深受关注的内容之一。该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的背景,其次简要论述了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框架,包括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特征维度、影响因素等,接着分析了组织公民行为的结构和测量,最后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应用研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关系绩效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1993年,Borman和Motowidlo在组织公民行为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关系绩效的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大量实证研究。近十年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关系绩效的构成及影响方面。概括不同研究的结果归纳为利他人行为、利组织行为、利工作行为。人格和职务特征是影响关系绩效的主要因素。关系绩效对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组织绩效、人员选拔、培训以及绩效评定等方面。作者通过研究综述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明  荣莹  李锐 《心理科学》2005,(3):715-721
变革担当是指员工自愿付出建设性努力来发起组织功能性变革,以便在自己的岗位、部门或组织情境中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文章介绍了变革担当的概念、测量以及前因后效。其中前因包括个体因素(如前瞻性人格、组织支持感、积极情绪等)和情境因素(如工作自主性、管理开放性、创新氛围等)两大类,后效主要有工作绩效评价、工作态度和变革型领导知觉等。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测量工具、考察组织外部因素的影响、检验影响后效的其他调节因素以及探讨领导者的变革担当行为。  相似文献   

8.
李明  荣莹  李锐 《心理科学》2019,(3):715-721
变革担当是指员工自愿付出建设性努力来发起组织功能性变革,以便在自己的岗位、部门或组织情境中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文章介绍了变革担当的概念、测量以及前因后效。其中前因包括个体因素(如前瞻性人格、组织支持感、积极情绪等)和情境因素(如工作自主性、管理开放性、创新氛围等)两大类,后效主要有工作绩效评价、工作态度和变革型领导知觉等。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测量工具、考察组织外部因素的影响、检验影响后效的其他调节因素以及探讨领导者的变革担当行为。  相似文献   

9.
刘燕  赵曙明  蒋丽 《心理科学》2014,37(2):460-467
组织中的揭发行为是员工对工作场所中的违法、破坏规则和不道德行为的检举揭露,是及时纠正组织中错误行为的有效机制。文章回顾了组织中揭发行为的研究起源、概念及测量方法;从不同理论视角探讨了揭发行为的决策过程;从多个层面系统梳理了揭发意愿或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机制;归纳了揭发行为实践的影响结果。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跨学科视角的个体前因、区分特定情境变量的影响、探索行为产生机制和开展本土化揭发行为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工作投入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工作投入指的是一种与工作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具有持久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工作投入对个体的工作绩效和某些工作态度及行为变量,以及顾客满意度、生产力、利润率和单位总体绩效等组织结果变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因素、与工作相关的因素以及与家庭相关的因素等3个方面。文章在对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述评的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作投入的干预机制等五方面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assess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ree instruments measuring the use of influence tactics. Instruments by Frost and Stahelski (1988) and Hinkin and Schriesheim (1989) had been developed to be psychometrically sound measures of the French and Raven (1959) bases of power. Kipnis and Schmidt (1982a) developed a new typology to measure organizational influence, the Profile of Organizational Influence Strategies (POIS). Four hundred seventy-nin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ompleted these instruments to describe the influence tactics used by their superviso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inkin and Schriesheim instrument has greater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a more precisely defined factor structure than the Frost and Stahelski instrument. The corresponding scales of the two instruments measuring the French and Raven power bases are not highly correlated, suggesting that the two instruments are not equivalent. Furthermore, the pattern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scales of the three instruments suggests that neither the French and Raven not the POIS typology fully represents the structure of influence tactics.  相似文献   

12.
政治与关系视角的员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军  宋继文  吴隆增 《心理学报》2008,40(2):201-209
通过对16家制造型企业中的343个员工、662个同事及343个直接领导的配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文章探讨了员工的组织政治技能、政治知觉,以及他们与直接上司的关系对于员工职业发展的关系。多层线性分析模型(HLM)结果表明:员工的政治技能有助于促进其与领导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guanxi),并籍此积极影响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业发展,员工-领导关系是政治技能与职业发展之间的中介变量。另外,组织政治知觉影响政治技能对领导关系的作用,在政治氛围浓重的组织中,员工-领导关系更易受到员工政治技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浩  龙立荣 《心理学报》2007,39(5):909-917
以428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仁慈领导对组织公正感各维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德行领导对组织公正感各维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权威领导对领导公正有显著的消极影响;(2)在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上,德行与权威领导有显著负交互效应;在领导公正、领导解释上,仁慈与权威领导有显著负交互效应。最后,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了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管理者影响策略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根据中国企事业组织内管理者对他人发挥影响力的特点 ,选取反映中国文化的影响计策编成题目 ,并与西方背景下构建的组织影响策略量表汇编成问卷。 2 1 8位中国管理者用汇编的问卷评定他们与直接上司和直接下属在工作中相处时使用这些计策的频率。结果发现 ,在因素水平有“应变控制”和“温情说服”两个正交因素。这两个因素跨影响方向一致。对各因素内的题目做聚类分析 ,发现大多数聚类的内容跨影响方向的一致性不高。与西方的组织策略量表对照 ,因新题目的加入 ,汇编的影响计策量表内的聚类更好地反映了中国管理者使用影响计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和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员工的相互协助具有重要意义。积极的求助行为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创造力, 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回顾国外相关研究, 对组织中求助行为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和作用效果进行了梳理。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文化差异性, 完善研究工具和方法, 更加深入地探讨组织中求助行为的内涵与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组织内信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企业组织呈现结构扁平化趋势,组织内信任显得更加重要。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出度量组织内信任的结构维度,并以其为主线追溯其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鉴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信任的前因变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故前因变量的探索和确定可以为度量中国企业组织内信任提供更准确合理的依据;后果变量的探索和确定可以为提高组织绩效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的结构与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玉浩  龙君伟 《心理学报》2008,40(3):350-357
通过对52名员工访谈和217名员工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经专家讨论,编制了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员工知识分享行为问卷。对407份有效问卷的探索性分析表明:员工知识分享行为是三因素结构,即分享质量、协同精神和躬行表现。为了进一步验证员工知识分享行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对428份有效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了三维结构模型的合理性,说明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编制的员工知识分享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8.
高中华  麻芳菲  谭瑾 《心理科学》2018,(5):1221-1226
当代职业环境中,易变职业生涯定向(protean career orientation, PCO)对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成为职业生涯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从概念本质上而言,PCO是个人通过对职业生涯进行自主管理来实现主观职业成功的一种倾向。本文在系统地介绍PCO概念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其结构维度与测量、影响因素和效果进行了综述。最后,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职业生涯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李树文  罗瑾琏 《心理学报》2020,52(9):1121-1131
基于人-环境匹配和资源保存理论, 研究构建了一个调节-中介模型, 从二元视角分析了领导情绪评价能力与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一致对员工建言的影响路径与边界。通过对43位领导与182位下属的配对问卷调研, 结果表明:(1) 相较“低领导-低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一致, 在“高领导-高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一致情境下, 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更高; (2) 相较“高领导-低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不一致, 在“低领导-高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不一致情境下, 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更高; (3) 内部人身份感知在情绪评价能力一致与促进性建言、抑制性建言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4) 相较领导-下属性别相同, 当领导-下属性别不同时, 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更强。研究从情绪评价能力、性别的二元匹配视角揭示了员工建言的前因, 为领导与下属间交互影响提供了更多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20.
Relationships of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 to leadership styles and leaders’ influence tactics were examined with 56 leaders and 234 followers from a variety of organizations. Leadership behaviors were measured with the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MLQ—rater version). Influence tactics were measured with Yukl’s Influence Behavior Questionnaire (IBQ).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MANOVA) was used to test behavioral differences attributed to leaders’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 groups,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 of age and education with gender. Results show that gender produced a small direct effect on leadership behaviors. The interaction of gender and education produced consistent differences in leadership behavior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ovided, and a call for re-analysis of previously published work is advi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