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灵隐寺驰名中外,有“游西湖必到灵隐”之说。谁能想到,如果没有周恩来总理当年屡次的保护,灵隐寺恐怕早已不复存在了。 1953年早春,周总理得知灵隐寺因年久失修而颓废不堪,很是痛心,当即指示浙江省采取有力措施,修复灵隐寺。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4月6日,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一行参访杭州灵隐寺,向灵隐寺馈赠佛陀造像,受到灵隐寺住持光泉法师的热情接待。宾主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谈结束后,宾主双方交换了纪念礼品,灵隐寺特别奉上了前柬埔寨国王参访灵隐寺时的珍贵历史照片。柬埔寨副首相兼王宫事务大臣贡桑奥等参加了本次参访活动。  相似文献   

3.
《佛教文化》2012,(6):124-125
风野子热帖:9月22日,浙江杭州星巴克咖啡灵隐寺门店开业。该店位于杭州灵隐寺景区外的停车场旁,因靠近佛门引热议。  相似文献   

4.
桑吉扎西 《法音》2012,(8):60-62
近年来,灵隐寺在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的带领下,在杭州市市委和市政府,以及统战、宗教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灵隐寺四众弟子的积极努力下,在信仰建设、道风建设、弘法利生、僧伽教育、慈善济世、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中央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表彰。为此,本刊记者近期专访了光泉法师,就灵隐寺的历史与现状、杭州佛教的历史文化特点、讲经说法、慈善事业等有关话题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5.
灵隐寺     
灵隐寺自东晋创建以来,高僧云集,文人荟萃,僧儒交融,谈禅论道,一吟一咏已蔚然成为文化大观。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多与灵隐寺结下不解之缘。灵隐寺共珍藏具有文物价值的字画、器物四百余件,其中不乏国家级文物,如敦煌唐人写经、宋雷峰塔经卷、明董其昌书写的清乾隆题签并书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邀请接待的以顾问松本辉臣、法务局长深田正为首的日本阿含宗友好代表团一行19人,于4月8日至11日在浙江访问期间,与杭州灵隐寺进行了友好交流。4月8日下午,阿含宗代表团在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陈祖明副会长陪同下拜访灵隐寺,受到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的热情接待。光泉法师在致辞中说,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4,(5)
正本刊讯5月6日(农历四月初八),为本师释迦牟尼佛诞辰吉日,杭州市佛教界举行2014"东南佛国·杭州"托钵行脚——福慧行大型佛教慈善活动,再现佛陀时代比丘僧团的托钵行脚生活。灵隐寺"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揭牌仪式也于当日正式举行。早上八点半,在市佛协会长、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及副会长定本法师等诸山长老的带领下,灵隐寺法师与杭州市属各大寺院法师、杭州佛学院学僧  相似文献   

8.
正杭州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历史,是杭州名刹、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近年来,杭州灵隐寺始终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牢牢把握住人才培养、佛教现代化和文化引领等三大主线,推进佛教中国化不断深入。一、践行佛教中国化,致力高层次僧才队伍建设佛教事业的接班人,是新时代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4,(11)
正本刊讯9月30日下午,杭州市佛教协会以"美丽杭州、从我做起、文明敬香、共享蓝天"为主题的"百人赠香、千人引导、万人签名"活动启动仪式在杭州灵隐寺隆重举行。杭州市民宗局党组书记杨志刚,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住持光泉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游杭州灵隐寺时,我对同行的朋友说:灵隐寺周围既没有奇峰怪石的绮丽景色,也没有名山大川的绝美风光,可是在那块济公活佛修炼过的清静之地,能够感受到气象万千的人文风景——众多的游客如潮水一样汹涌起伏。  相似文献   

11.
李嶷 《中国宗教》2012,(2):36-39
2011年10月,西子湖畔的千年古刹灵隐寺,迎来了新任方丈——光泉法师。光泉法师在荣膺方丈之前,担任灵隐寺监院,同时还兼任杭州佛学院院长、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他致力于佛教教育,主持了杭州佛学院的筹备和创办,如今,杭州佛学院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软硬件设施,在全国  相似文献   

12.
常妙 《法音》2008,(1):57-58
本刊讯2007年12月21日,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先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杭州灵隐寺监院光泉法师分别率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和杭州灵隐寺佛教参访团一行65人赴台湾南投埔里中台禅寺,参加"同源金桥"赠送揭幕仪式及两岸佛教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5,(4)
<正>本刊讯3月25日至26日,《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修订研讨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自光泉法师主持灵隐寺以来,以弘扬佛教文化为己任,"云林图书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发展。今天的"云林图书馆"位于灵隐寺药师殿西侧,其馆藏文献分为图书、报刊和声像资料(完善中)三部分,现有3万册藏书。图书以佛教类为主,社科类为辅。佛教教理,经、律、论三藏,布教、仪注,佛教宗派、佛教寺志、佛教史志,佛教史、高僧传记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五六年,杭州灵隐寺重新修建.负责设计释迦牟尼像的华东美术学院将佛祖的发型弄成波浪式.灵隐寺的方丈性空和尚根据他的渊博学识,认为佛祖的发型应当是螺旋式的.美院的理由是波浪式具有曲线美,性空和尚的理由则是螺旋式才符合真实和佛教的传统.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周总理知道此事后,毅然支持性空和尚,说:"应当尊重佛教界人士的意见."事情总算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学智,并有自利利他的行为,而感到欢喜,故名。徘徊:来回行走的意思。这句是说,佛教认为来去今过都是空的,菩萨到了初地时,虽然已得意忘言,发起了中道之智,但还在徘徊犹豫。[6]这句是说,不要因为隐士和神仙所居的沧洲、瀛洲离我们很远,就说和尚就修不成菩萨和佛。[7]宾王:亦或辅佐帝王的高官大臣。灵隐:即杭州市灵隐寺。这句是说,随从乾隆皇帝第五次去五台山的高官大臣,只会认识灵隐寺,吟咏灵隐寺,但他们在观海的话,思想还是潮起潮伏,静不下心来,没有入定,没有解脱。[8]这句是说,镇海寺正院旁边还有一个院落,名叫永乐院,里面盖着三间…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11月27日,浙江省宗教活动场所标识挂牌启动仪式在杭州千年古刹灵隐寺举行,灵隐寺成为浙江首个挂牌的宗教活动场所,记者获悉,该省宗教活动场所标识挂牌工作预计在2015年4月底前,该省佛道教活动场所的标识牌将悬挂到位。据悉,今年4月份,国家宗教事务局在其门户网站上率先向社会公布了浙江和北京、上海、山东等4省市的佛教、道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22日,浙江杭州灵隐寺向台湾中台禅寺赠送"同源桥"仪式以及两岸佛教界"2007和平祈福大法会",在台湾中部南投县中台禅寺举行,来自全台各地的7万多名信众参加。这是继2007年9月苏州寒山寺向台湾佛光山赠送"和平钟"之后,又一较大规模的两岸佛教交流活动。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亲自率团出席。国民党前主席、现任两岸和平基金会会长连战、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等也出席了赠桥仪式。台湾各主要媒体均到场进行报道。台湾中台禅寺由惟觉法师创立,拥有近200万信众,在台湾佛教界有较大影响。惟觉法师一贯主张祖国统一,反对台独,立场鲜明。灵隐寺与中台禅寺于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期间结为"同源"禅寺。此次由灵隐寺向中台禅寺赠送的铜桥——"同源桥",由国家一级美术大师、著名铜雕专家朱炳仁设计、铸造。桥的一侧雕有杭州西湖与灵隐寺,另一侧雕刻日月潭和中台禅寺的图样。桥上内侧刻有惟觉法师和灵隐寺已故方丈木鱼法师的诗句。连战、叶小文在赠桥仪式上发表了简短、精彩的致词,受到在场民众和佛教界的热烈欢迎。连战在致词中说,中国佛教源远流长,灵隐寺是中国有名的古刹,这次发心向中台禅寺赠送"同源"之桥,正从文化、宗教的角度证明了我们两岸同宗同源。通过佛教之桥,阐扬佛教慈悲、包容、智慧、平等的理念,可以帮助和推动我们走向和解、和平,最终可为全人类带来和平。叶小文在致词中说,此桥名为"同源",代表两岸佛教同根同脉、同出一源。念佛的人虽是"小桥流水人家",却能成就大千世界的无量功德。现将叶文会长的致词全文刊发。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6,(9)
正2016年9月9日,中国民族报社、杭州灵隐寺、杭州佛学院在北京联合主办巨赞法师爱国爱教思想研讨会暨杭州武林佛学院创办70年纪念活动。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二司司长郭伟,中国民族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张华志,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杭州灵隐寺方丈、杭州佛学院院长光泉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卢浔,与首都高校的专家学者及来自中央统战部、中国佛教协会、北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8,(5)
正本刊讯3月19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杭州市佛教协会协办,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和杭州灵隐寺承办的"2018讲经法师佛教英语培训班"在浙江杭州灵隐寺开班。浙江省民宗委主任楼炳文,杭州市民宗局局长邵根松,中国佛教协会心澄、宗性副会长,宏度、光泉副秘书长等以及来自全国14个省市和杭州佛学院的51名学员出席了开班式。开班式由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主任长顺法师主持。光泉法师、宗性法师、楼炳文主任先后在开班式上讲话。  相似文献   

20.
于婧 《法音》2008,(11)
本刊讯10月21日至22日,由杭州市佛教协会主办的二〇〇八杭州佛教讲经交流会在灵隐寺隆重举行。这是继今年4月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2008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成功召开之后,中国佛教界讲经说法之风在浙江的延伸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