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苏联正在从社会主义“停滞”时期走向全面改革,其哲学理论也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1985年苏联科学院哲学所所长斯捷贝提出哲学研究的改革任务,到1988年10—12月苏联科学院及一些高等院校的哲学单位进行的重大人事变动,显示了苏联哲学改革的坚定立场。这场哲学改革体现着苏联全部社会生活的“新思维”,日下,改革的征兆已经从几个方面萌生了出来。政治与哲学。这几乎是中央集权社会主义国家的共性问题,直接关系到民主的进步和哲学的发展。过去,苏联哲学界大都偏重于强调二者的联系,实际上将哲学看作为政治的“婢女”,仅仅赋予其政策和决议的宣传、论证职能。现今苏联哲学界却倾向于注重二者之间的区别。一部分学者认为,哲学是意识形态,但不能归于意识形态。另一些学者走向极端,主  相似文献   

2.
B.C.施韦廖夫是一位在当前苏联哲学界受到普遍注意,在世界哲坛也有一定影响的哲学家。我曾就“苏联近两年出了哪些较好的哲学著作”这一问题请教奥伊泽尔曼、列克托尔斯基、柯西切夫等著名苏联哲学家。他们一致首推施韦寥夫出版的《对  相似文献   

3.
如果生命哲学和实证主义所代表的是这样一些哲学基本流派:它们作为资产阶级内部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的对立物,决定着所有其他的流派,那么,解释学(Die Hermeneutik)从它的根源上来讲,可视为生命哲学的一个因素。尽管解释学的正确性一再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怀疑,但是,解释学的认识已经开始流行。然而,〔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这种怀疑表明,随着发展的延续,〔解释学〕同〔其他哲学〕流派的平等关系成了问题。尽管人们在解释学的名义下所否定的是启蒙的理性,但是,正象生命哲学的思想和实证主义的思想在晚期资产阶级的哲学思维中不断地构成一个统一体那样,解释学也时常同“科学的东西”构成一个共  相似文献   

4.
欧阳康 《哲学动态》2004,(11):39-44
解释学在当代哲学的发展中方兴未艾.然而过去我们对解释学的关注多集中在它的发源地欧洲大陆,对于分析哲学传统占统治地位的北美哲学界则关注不够.笔者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哲学系访问时采访了该系一位非常著名的解释学哲学家乔治·格雷西亚(Jorge J.E.Gracia)教授,下面是采访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解释学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经中世纪直至近现代,经过若干发展阶段,终于演进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流派。而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发展演变及其研究中,也存在理解和解释问题,比如有的论者就注意到了中国的“释经传统”与西方解释学的异同,“释经传统”与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关系问题。鉴于这个问题对于哲学研究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本刊陆续刊登了一些有关解释学的介绍与研究的论文,并于1990年第1期开辟了“关于理解和解释问题的探讨”的专栏。为了把这一研究提到新的水平,需要我们运用科学历史观结合中西文化的研究对之作出更深入的探讨。为此,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如何把解释学发展中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我们正面研究的对象,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其中有诸多课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例如:现代解释学提出的所谓“解释循环”、“时间间距”“合理成见”、“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方法论”等等实质上都是些什么性质的问题;如何科学地解决理解和解释中的客观性与主体能动性的关系问题;一定时代人们的理解和解释同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有怎样的联系;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西方解释学和中国古代“释经传统”的比较研究;怎样使包括现代解释学在内的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的研究从以介绍为主尽快转向改造和创新,等等。显然,这些问题都带有跨学科的性质;因而,加强哲学内部各分支学科之间、哲学与其他相关科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联盟,对于推动有关方面的研究乃至整个哲学事业的发展,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了。  相似文献   

6.
1990年秋,在敖德萨召开了全苏科学大会——以“知识综合的新阶段”为题的纪念凯德洛夫院士第4次报告会。会议的组织者是苏联科学院自然科学和技术史研究所、国立敖德萨大学自然科学系哲学教研室和苏联哲学协会敖德萨分会。与会者参观了“凯德洛夫院士生平活动”摄影展和凯德洛夫学术著作书展。来自莫斯科、列宁格勒、敖德萨、基辅、明斯克、雅罗斯拉夫、阿拉木图等城市的学者参加了大会。 A.A.佩琴金在开幕词中说:“时间过得真快,昨天发生的事到今天已成为历史,甚至80年代头5年的苏联哲学已成为历史。因此我们应该思考一下这部哲学方法论方面切合实际的原理。历史科学一向关注重要人物,凯德洛夫就是苏联哲学界的重  相似文献   

7.
1987年4月在苏联召开了以“哲学与生活”为题的哲学会议。主持会议的《哲学问题》杂志原主编B.C.谢苗诺夫教授指出:“苏联哲学发展中曾经涌现出著有许多不朽之作的名人巨匠”,并认为科普宁是其中之一。这位苏联哲学界的“名人巨匠”生于1922年,死于1971年。1943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哲学系,1947年莫斯科师范学院哲学系研究生毕业。1947—1962年在托姆斯克、莫斯科和基辅等地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5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8年为教授。1963—1971年任《哲学问题》杂志编委。1962—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人学研究张百春(石油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部102200)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俄罗斯哲学界大规模地转向人学研究已成为整个俄国哲学的一大特色。这一方面是受西方人学研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对苏联时代的哲学的回应,同时它还受当代俄国哲学界自身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苏联于1960年和1962年先后出版了五卷本的《哲学百科全书》的头两卷,由Φ.Β.康士坦丁諾夫主編。这是苏联建国以来第一部哲学百科全书。这里摘譯的是由苏联《哲学問題》杂志編輯部九个工作者合写的評論文章,評論已出版的两卷,发表在1964年第10期《共产党人》杂志上。《共产党人》杂志在按語中吹噓說;“五卷本《哲学百科垒书》的头两卷的出版,是苏联科学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已出版的两卷都貫彻了苏共二十大以来的修正主义精神,其中第二卷比第一卷更彻底。这乃是苏联哲学界演变的总趋势。九个作者的評論文章主要在于指出缺点,指出《全书》中各个学科方面的条目中的缺陷,但所涉及的多半是細节問題,很少提出什么本质性意见。然而文章本身,却使我們能够多少了解到苏联哲学界的基本情况,他們代表讀者要求于《全书》的是什么,苏联哲学界爭論些什么問題,等等。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哲学界关于俄国现代化问题的研讨安启念苏联解体以后,“俄国向何处去?”成为俄罗斯思想界关注的热点,引起一场关于俄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参加者以哲学界为主,也有不少历史学家和其他方面的学者。俄罗斯科学院的主要刊物之一《社会科学与现时代》,为此专门开...  相似文献   

11.
自进入70年代以来,台湾哲学界加强了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中国古代儒家哲学的研究。研究中,除受台湾官方支持,积极为台湾官方哲学寻求“思想基础”这一值得注意的研究活动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研究活动,就是近期台湾天主教会的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主体和客体是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与哲学基本问题直接有关,既关系到哲学对象、性质和内容的理解,又关系到认识论的问题。苏联哲学界,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就开始注意研究这个问题。现将我们所了解的苏联的一些研究情况,概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济哲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经济哲学”成为中国哲学界的学术话语之后 ,这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化。如果说 ,1999年以前学界更多地关注经济哲学的学科定位的话 ,那么 ,1999年度国内经济哲学研究则出现了新的进展。突出表现在 ,学界展开了对具体问题的探讨。现将 1999年学界经济哲学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一、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哲学界流行的“本体论”这一用语,除用来概括其哲学中形而上学的一部分內容(关于世界的本原、本质问题的理论)外,也用来概括某一学科、学派、学说对其自身进行本质性规定的理论或观点。1950年,台湾召开过“三民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学术讨论会,60年代末,又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哲学本体论”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次讨论的缘起,看来主要是考虑了在科学日益发达的条件下哲学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但从讨论中首先提出和涉及的哲学本体论中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看,可以说是本世纪3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一次论战的继续。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广东省社联等单位发起并组织的全国第二次苏联哲学讨论会,于1987年5月5日至10日在广州召开。与会代表普遍认为,80年代,尤其是1985年以来,苏联哲学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经和正在出现的许多新理论、新提法和新趋向,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理解的应用性与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看待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中晚期哲学之间的关系?[1]这是近年来我国诠释学研究颇为关注的问题.严平先生认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与哈贝马斯的论战中,伽达默尔逐渐开始了从哲学诠释学到实践哲学的转向;[2]张能为先生也认为伽达默尔晚期哲学"实现了由理论解释学向实践解释学的转变,将解释学与实践哲学联系起来";[3]而何卫平先生则在肯定晚期实践哲学转向的同时,着重强调它"实现了从理解本体论向价值伦理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苏联哲学界将苏联七十年的哲学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一)十月革命胜利至三十年代;(二)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三)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这种分期法,主要是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状况:第一个时期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过渡时期;第二个时期为确立社会主义时期;第三个时期为发达社会主义时期。下面仅就苏联哲学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苏联《哲学科学》杂志1989年第6期刊登了А.Л.尼基福罗夫的《哲学是不是科学?》一文(参见本刊1989年第6期),该文刊出后在苏联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应,誉之者固不乏其人,毁之者也大有人在,照例也少不了“不偏不倚”者流,正所谓见仁见智。《哲学科学》已经连续4期刊登此类“反应”文章,可见其重视这场争论的程度。本刊在这里摘其要者予以发表,以便使我们的读者了解苏联哲学界对哲学的科学性问题所持的各种见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 ,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和整个 90年代 ,一直是中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革的讨论中分歧很大的焦点性问题之一。由于这场讨论在最深刻的基础意义上 ,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确切地说 ,西方哲学从近代向现代的转折点上———所实现的变革及其实质的理解 ,因而对相关的研究加以清理和分析 ,是有意义的。一、研究背景简析汉译“本体论” (这一旧的译名的准确性已经受到广泛质疑 ,详后 ) ,本来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 (ontology) ,中国哲学乃至中国语文中都没有与之完…  相似文献   

20.
本体论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学功 《哲学动态》2001,4(10):10-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 ,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 ,一直是中国哲学界争论很大的焦点性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讨论中 ,“本体论”成为一个各派都不能绕开的“结”。论争中学者们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但在作为争论核心的“本体论”概念上 ,人们似乎意见一致。一些学者坚持“哲学就是本体论” ;大多数学者虽然觉得这种说法太绝对了 ,但也仍然肯定“哲学必有本体论”。在这样的语境下 ,本文题目所给出的观点一定显得既突兀又费解。因此 ,为了使本文的论点和论证的展开有一个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