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与误读--宋代儒士佛教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有宋一代,佛教已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儒士对佛教常识、佛教教义都有较深入的认知与把握,但也存在大面积的误读;宋代儒士一方面主观地批佛、排佛,另一方面却客观地成就了“批判的佛教”。宋代儒士对佛教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不仅有助于弄清宋代新儒学与佛教之关系,也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宋代学术之分野,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佛教中国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试述宋代书院文化与佛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宋代书院教育家受佛教影响说起 ,对书院的教育、供祀、选址等情况进行分析 ,认为宋代的书院文化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代儒家学者关于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佛教观),具有四大特征:本位性、实用性、隔膜性、否定性;这些特征准确地向我们传达着宋代儒家学者接受佛教、消化佛教、改造佛教、排斥佛教及其程度等方面的信息;由此推论:宋代新儒学中的佛教与儒学关系,实际上是宋代儒家学者基于复兴儒学、发展儒学的集体意志和共同需要,对佛教与儒学在新儒学中的地位、功能、份额所进行的配置;在此配置中,宋儒的佛教修养水平、佛教态度以及佛教自身的特点分别扮演了重要角色;由此配置所展示的佛教与儒学关系便是:形式上的"取长补短"、内容上的"同质相融"、结构上的"儒体佛用"。  相似文献   

4.
宋代佛教从高深的义理之学转而成为大众的实用之学,它广泛深入到民众生活之中,信徒扩展至官僚、士大夫、地主、普通市民、村民以及商人等社会各阶层。佛教信仰不仅仅只是一种精神心理活动,更外化为信徒们参与的各种佛教活动,而这些活动在本质上多属于一种消费行为,具体表现为购买放生物、购买或刊印佛经、塑造神像、修庙建塔、做佛事、转轮藏和其他布施行为等。在宋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宋代的佛教信仰消费也具有了世俗性、大众化的特点,同时,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色彩渐浓。  相似文献   

5.
张贲 《中国宗教》2022,(8):80-81
<正>宋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转型时期,相比于唐代的佛教建筑,宋代的佛教建筑淡化了宗教属性,院落布局更为灵动变幻,木造建筑技法更为高超精湛,建筑形态和装饰艺术更加多元化。宋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一个转型时期。相对于唐代而言,这一时期的建筑尽管规模较小,但是建筑形态更加灵活、装饰艺术更加多样化,而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甚至出现了官方颁布的建筑设计施工规范书《营造法式》。  相似文献   

6.
张燕 《中国宗教》2021,(2):56-57
中唐以后,随着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的影响逐渐扩大,"悦禅之风"不但在佛教僧人中广为盛行,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也流传甚广。到了宋代,禅宗和净土宗更是成为当时佛教的主流宗派。在此阶段,佛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教文化进一步融合,极大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王芳 《中国宗教》2022,(1):84-85
《玉音法事》成书于宋代,是道教音乐史上最早的词谱兼备的经韵词曲总集之一。书中内容反映了宋代道教音乐以乐教化、"乐""礼"相辅相成的音乐功能观,展现了宋代道教的神仙谱系,体现了宋代道教音乐对佛教元素的融合,进而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仪式所使用的音乐。唐宋之世,随着道教理论、仪规等得到极大发展,与其相应的道教音乐也愈发丰富。其中,成书于宋代的《玉音法事》是这一时期道教音乐集大成之作,从中可以了解许多宋代道教音乐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作为政府对僧众的管理制度中的一环 ,僧尼总是隶属于政府的某种机构的管辖之下的 ,而其隶属机构的变迁则多少会反映政府的佛教政策的变化 ,并会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宋代僧尼的隶属机构问题 ,日本学者高雄义坚和田茂雄先生曾有过研究 ;本文在吸收其成果的基础上 ,更进而在 (一 )对僧尼所属机构的判定、 (二 )变迁发生的具体原因、 (三 )所属机构在管辖范围上的特点的成因、 (四 )变迁的意义认知等问题上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或作了新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宋代儒家学者关于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佛教观),具有四大特征:本位性、实用性、隔膜性、否定性;这些特征准确地向我们传达着宋代儒家学者接受佛教、消化佛教、改造佛教、排斥佛教及其程度等方面的信息;由此推论:宋代新儒学中的佛教与儒学关系,实际上是宋代儒家学者基于复兴儒学、发展儒学的集体意志和共同需要,对佛教与儒学在新儒学中的地位、功能、份额所进行的配置;在此配置中,宋儒的佛教修养水平、佛教态度以及佛教自身的特点分别扮演了重要角色;由此配置所展示的佛教与儒学关系便是:形式上的"取长补短"、内容上的"同质相融"、结构上的"儒体佛用".  相似文献   

10.
前言     
马年伊始,从北京传来了一条好消息,中央民族学院王璐先生来信说:“清代三世章嘉国师若必多吉著的藏文《圣地清凉山志》是一部关于五台山的《志》书。它可以补充和纠正以前《清凉山志》的疏漏和讹舛。花了很大力气,我已经翻译好了。希望贵会能够予以支持,出版此书。”看了这封热情洋溢的信件,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汉、满、蒙、藏等民族的佛教信徒倾心向往的佛教圣地。它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蕴藏着相当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就拿《志》书来说。  相似文献   

11.
朱芸蒙 《法音》2022,(5):29-31
<正>宋代灾害频发,虽然朝廷通过赈济、赈贷、赈粜等多种方式力求应对和解决灾害带来的各种问题,但也不能忽视各种社会群体在救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以“慈悲济世,无我利他”为信仰追求的佛教僧人,更是扮演着独特的重要角色。本文将以佛教僧人为切入点,概述宋代佛教僧人参与救灾的主要方式,并尝试探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论大足孝道石刻在佛教中国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足佛教石刻中的传统儒家孝道内容,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佛教传入中土以来,对于传统儒家的种种攻击,采取了曲折自卫、逐步演化的过程。这个演化的过程,也就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佛教中国化的最终完成,即是以孝道为载体的。理论以唐代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和宋代契嵩的《孝论》的出炉为标志,而实践层面则要首推大足石刻造像对孝道的形象、生动的阐发。大足石刻对孝道思想形象的刻划,对佛教的中国化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宋代佛教史》是五台山研究会会员、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闫孟祥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十三章,第一章、宋代佛教的基本历史背景;第二章、宋朝的佛教管理;第三章、佛教在宋朝的基础地位。以下按照宋代佛教宗派分别立章,先后分别是:天台宗、律宗、华严宗、唯识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  相似文献   

14.
劳里 《佛教文化》1996,(6):16-17
在佛教的诸多人物中,济公可算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尤其在游本昌拍了济公电视剧,唱出了“鞋儿破,帽儿破……”那样一首歌之后,更称得上老幼皆知了。不过真正了解济公这位罗汉的人,我想并不很多。而那破帽、破鞋,喝酒吃肉的形象不仅引起过许多人的误解,也曾招致佛教界人士的不满。这一情况对于探讨佛教艺术是很有意思的。这便是我想说说济公的目的。济公原是道济禅师,是宋代临济宗的僧人,据说他“性犯额.嗜酒肉,八号济颠”。关于他的传说在江南流传颇多,流传影响较大的书有《醉菩提》、《施公案》等,以后许多描写济公的作品大都源…  相似文献   

15.
广西的佛教与少数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佛教从海路传入我国最早的地区之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广西的环北部湾沿岸与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已有了海上航线。结合文献记载及东汉至南北朝早期佛教文化遗物的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大约在西汉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到了广西地区。到了唐代,广西佛教空前繁荣,其中桂林是我国南方佛教的中心之一,是中原地区高僧大德向往的佛教胜地。宋元明清时期,广西佛教缓慢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桂平等地的佛教进一步发展,成为广西两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地。佛教传入广西后,对壮、瑶、仫佬、侗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与少数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信仰等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6.
辛雷乾 《法音》2014,(4):18-22
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史学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史籍众多,体裁多样,史家辈出。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一种新的史学门类———佛教史学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汉地的步伐而逐渐兴盛起来。据《隋书·经籍志》统计,唐前汉人佛教著述有40余种,多数为史学著述。其中僧传类多达10余种,与佛教传播有关的地理著作有10余部,佛教目录学著作有数部,专门的佛传一部等。其实这个时期出现的佛教史学家及其著作还有很多,只是《隋书》的编著者没有将其录入。目前学术界  相似文献   

17.
吴勇 《宗教学研究》2007,1(2):68-73
《高僧传》、《祐录》等佛教文献记载佛法初传历史,依据的是《牟子理惑论》。《牟子理惑论》甚至影响了在南方翻译的佛经。汉末交州,社会安定,儒学盛行,学术自由,与海外交往密切,从而为佛教传播提供了条件,但也抑制了佛教传播范围和程度的进一步扩大,这是《牟子理惑论》创作的历史背景。《牟子理惑论》首先译Buddha为“佛”,并在中国南方介绍了佛“相好”制。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南垂村有一方宋代功德碑,形制巨大,庄重典雅.但因年代久远,仅存碑身.碑阳为《中书门下牒潞州》与《潞州潞城县金粟山南垂村真如院重修佛殿功徳记》,记叙了重修真如院佛殿的缘起与过程;碑阴为官员、僧侣与男女信徒名录以及唐大慈恩寺窥基法师口述《般若心经序》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通过考证碑文,梳理还原其所记...  相似文献   

19.
<正>《思溪藏》是宋代湖州王永从家族出资镌刻的一部佛教大藏经。《思溪藏》继承了《崇宁藏》和《毗卢藏》,又对后来的《天海藏》《碛砂藏》《普宁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深远影响,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又因其为第一部在湖州刊刻的藏经,故又称“湖州藏”,所以《思溪藏》还是湖州重要的历史贡献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佛教常识答问》是1949年以来佛教界推出的影响最大的一部书,具有抉择佛法胜义和型塑佛教未来的重要作用。《答问》将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视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宗教家,将佛教的开展视为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思想历程,对中国佛教各宗派的殊胜义理进行称扬,将藏语系和巴利语系的佛教视为中国佛教的有机组成部分。作者主张充分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答问》对人间佛教的阐释对党和国家形成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政策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