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家认为:“虐待是指通过利用恐吓、侮辱、及口头或身体上的攻击而控制与压制他人的任何行为”。也就是说,虐待有身体和心理之分。在婚姻生活中,除了对配偶施与身体虐待的男人以外,还有一种对配偶进行心理虐待的男人他们以侮辱性或攻击性的语言为武器,对女性造成极大的伤害。受虐女性可能会因长期遭受痛苦、恐惧、焦虑的折磨而身心疲惫,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病。但遗憾的是,对于这种男人,大多数女性朋友并不了解,也没有恰当的应对方法。希望本文能为女性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柏拉图那里,政治与伦理是浑然一体的,若没有灵魂的超验性运动对权力欲的节制,城邦和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腐败;在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二元架构中,真正的德性完全归“上帝之城”所有,一座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地上之城”浮现了出来,使得现代意义上的政治与伦理的冲突具有了可能性;在马基雅维利那里,政治被界定为权力政治,灵魂救赎问题被排除出政治问题之外,放逐到私人领域,从而确立了政治与伦理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财产权哲学不同于经济学上的产权理论,它是人权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两个基本的思考维度:一是探讨财产权与国家公权力之间的关系;一是探讨财产权与人的各种权利之间的关系.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财产权哲学主要是在第一个维度上运思.财产权被认为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之一,财产权的绝对性为人们对抗国家、政府提供了理据;财产权具有防御性,从而财产权哲学在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资产阶级自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当今时代,财产权哲学增加了新的思考维度,它不但继续关注财产权与公权力的关系,还致力于探讨财产权与人的各种权利之间的关系,包括财产权与个人的其他权利、财产权与集体人权、财产权与公共利益等等.而且,财产权哲学还更多地考虑财产权与公共利益、财产权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平衡.政府在财产的再分配方面和对私人财产权的规制方面拥有了更多的权力,财产权与公权力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财产权的绝对性也不再被看成是财产权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4.
驻伊拉克美英军队虐待伊拉克战俘的事实,一经媒体曝光,全世界舆论一片哗然。人们看到,伊拉克战俘遭受虐待和羞辱的电视画面无异于暴行,带有中世纪色彩,却发生在21世纪,发生在所谓“自由伊拉克行动”期间。请听听伊拉克人的反应:“美军称费卢杰极端分子的毁尸行为非人道,并以此为理由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可是看看他们自己的行为,他们哪里配当什么人权卫士!”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发言人说,战俘受虐照片“令人作呕和震惊”,美军“侵犯了国际法赋予战俘的最基本权利”。令人更加深恶痛绝之处在于,“虐待战俘者就是那些自称捍卫自由和人类尊严…  相似文献   

5.
批判“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了两个多月 ,其理由是所谓“人权高于主权”。这在表面上看好像有点道理 ,因为“人权”是所有人 (即全人类 )的权利 ,而“主权”国家的人口 ,无论多到什么程度 ,都只是“全人类”的一部分 ,所以“人权高于主权”。但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因为这种“人权”不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它只存在于一切个人权利之中 ,所以没有个人权利也就没有人权。而今天的个人权利都存在于国家主体的保护之下 ,所以没有国家主权也就没有个人权利 ,“主权”实际上高于“人权”。如果这种“人权”就是真实存在的个人权…  相似文献   

6.
自由主义女权理论诉诸契约论,试图以普遍契约消除自然状态和政治国家的区隔,把自然状态人们所具有的权利带入政治国家,将女性从没有政治权利的家庭女仆变成参与政治国家的女公民,以实现男女平权、妇女解放。但契约论者所讲的天赋人权其核心是财产权,其主旨是论证人们对财产占有的不平等。晚年恩格斯以两种生产理论对妇女解放问题做过系统论述,他认为,妇女在政治国家中的无权状态不过是妇女在私人领域、市民社会屈从地位的反映。个体家庭及父权制的真实根基是财产私有制。要实现男女平等,要使妇女真正走向公共空间,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废除私人领域。  相似文献   

7.
原教旨主义这一美国右翼政党的理论基石在美国重新抬头,这是20世纪80年代最令人惊恐的事态发展之一。“再生说”派军事战略家吹嘘说,他们宁愿世界在核战争中毁于一旦,也不能容忍“无神论的共产主义”到处蔓延。国会中“信奉基督教的”参议员反对“平等权利修正案”,理由是它无形中破坏了家庭关系,剥夺了男人下班回家后喝上一杯新鲜的马丁尼酒、饱啖一顿适口的餐食、拥有一位称心如意、百依百顺的妻子的权利,一批利用电视和  相似文献   

8.
邵建 《学海》2006,(4):117-122
1928年国民党名义上统一全国后,遵照孙中山生前制定的“军政、训政、宪政”的建国策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结束军政,实行训政。国民党训政的实质在于搞一党专制,所以自1929年上半年起,以胡适、罗隆基、梁实秋为代表的“新月派”从人权角度对此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这一场带有强烈宪政诉求的“人权运动”,揭开了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与执政党冲突的历史第一幕。但是,近三年(1929—1931年)的“人权论战”,“新月派”遭到了来自左右两个方面的围攻,腹背受敌。“人权论战”的历史困局,同时也是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历史困局。  相似文献   

9.
林育川 《现代哲学》2007,1(1):37-44
在毛泽东的权利思考中,他很少使用“人权”这一概念,绝大多数时候使用的是“人民的权利”,这一细节并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毛泽东的人民权利思想是批判性地发展西方人权理论的一种尝试。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和近代中国面临的救亡危局极大地影响了毛泽东的权利思维,使他深刻地认识到西方人权理论的局限性,并进而提出了明显异质于西方人权理论的权利思想。作为西方人权思想的一种替代性方案,人民权利思想以强调阶级属性、非精英主义、集体主义和权利真实性的特质,完成了在反思以天赋人权为主要特征的西方人权基础上的一种权利建构。而由毛泽东主导的权利实践的成就和失误都可以从这些特质中找到其根源。以史为鉴、推进当前中国的人权建设无疑应当从清理这一时期的权利理论与实践开始。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人权?目前我国学术界观点莫衷一是,表述多种多样,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有关人权定义不下30余种.本文仅就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作一评析.以促进人权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进一步研究.1.“人权就是人的权利”.认为这一定义“原则上不涉及人权的本质、制度与政策,能同国际社会的共同看法相协调,也可以在国际交往中避免不必要的障碍和困难.”,其实,这正是这个定义的致命弱点.我认为,人权的定义是人权理论的一块基石,是一定人权观的集中体现,它不能不反映或涉及到人权的实质等问题.事实上西方社会对人权的看法和对人权的规定,也不是象有些作者所想象的那么中性,《大失败》的作者布热津斯基就明确地认为,“人权是现今时代最有吸引力的政治观念”.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必然反映出对人权的理  相似文献   

11.
虐待动物罪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涛 《伦理学研究》2012,(3):101-108
虐待动物罪以弱人类中心主义、动物福利主义和虚拟动物平等权等为伦理基础,正是在这些基本伦理观的牵引下,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动物保护法律规定了虐待动物罪,违者给以刑罚制裁.而西方国家之所以首先形成以刑法保护动物权利的伦理观,这不仅与18世纪的感性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浸润及国家的政治保守性格逐渐受到挑战正相关,而且是新教福音主义提倡的产物.然而,中国当下不具有增设这一罪名的伦理基础,应对虐待动物罪说“不”.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世界女妇正在为争取与男子的平等权利而斗争着,她们迫切要求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权利。但是,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道路相当漫长!就是最基本的权利——不受男子暴力伤害的权利,在很多国家都没有得到保障。家庭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清除帝国主义文化的思想影响以及当时对知识分子思想再教育运动”,曾被认为就是对“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倾向”的批判。真正说来,这是一种打“政治烙印”,几乎与纯粹哲学问題无关。只是到了六十年代初期,中国的哲学家们才开始加深他们关于现代外国  相似文献   

14.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克复 《学海》2004,(3):42-47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我国政治现代化所亟待解决的一个基本政治关系。“公民”这一概念是舶来品。中国本土只有“臣民”、“子民”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反映截然不同的政治关系与政治意识。公民是民主政体下的主体或主宰。臣民与子民则是专制政治下的被统治者、被奴役者。近代中国虽引进了公民概念,并将它运用于宪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次所颁布的宪法,都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但在实践上,并没有确立公民意识,更无有保障公民权利。社会仍然是以权力为上,以官吏为本。强大的、无所不包的国家权力往往将公民的神圣权利冲击得落花流水…  相似文献   

15.
回顾建国前中国近百年历史,世界列强对我们中国疯狂掠夺、欺凌,中国人连生存的希望都很渺茫,还到哪里去争民主、争自由,还有什么人权可谈呢?那时候,国家都不能自主,还谈得上什么“宗教信仰自由”? 从清末到民国年间,许多人因家中饥寒交迫,将子女送到庙观当道士。这些孩子一旦进入庙观,就算与家庭脱离了关系,生死都与家中无关,道教界人士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更不用说参与政治的权利了!地方势力、旧政权的官僚政客,随意操持或插手宗教事务,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尽管并未系统地阐释一种关于人权的理论,但是人权思想构成了阿伦特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她提出的"拥有权利的权利"(the right to  相似文献   

17.
学者和政治家为解释“基地”组织的行为提出过很多理论模型。其中一个理论假设是.恐怖组织可能类似于一种膜拜或邪教。并用此观,量去解释和理解“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的活动。该观点认为,本·拉登是一个实施控制的人物.通过他的控制和操纵使组织成员同广大伊斯兰社会相脱离。如果该理论成立,我们就有可能创建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恐怖组织膜拜理论模型.把他们的行为解释成一种破坏性的宗教运动.而并非暴力性的政治集团。“基地”组织以及大多数恐怖组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膜拜或邪教。基地组织具备某些邪教特征。本文提出了一些标志,可有助于辨识可能向恐怖暴力活动发展的宗教运动。  相似文献   

18.
我不拟在本文中全面分析,只想谈谈哲学理论与历代作者们所发展的政治理论或政治纲领的关系史。当然,哲学家的政治观点一向伴以他们的历史哲学、法哲学和国家哲学。但也有这样一些哲学家,他们没有思考政治理论体系,也没有思考如何把政治理论同自己的哲学协调一致。有时一些哲学家创立了本国政治生活理论,但没有同本体论和认识论联系起来。当代提供了根据一时的政治见解得出人为联系的明显例证。哲学政治尺度常被庸俗化,但K.雅斯贝斯说得对,真正的哲学家应象柏拉图和马克思那样,只应注重大政治,即不仅本国的,还有全人类的政治命运。古希腊罗马时代就已出现“政治”这一概念,它是哲学家对其国民事务(这些事务并非只涉及国民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06,(17)
国际基督教组织对联合国新人权公约表示欢迎世基联、世界路德宗联盟、正义与和平多明会、方济各会国际和国际天主教协会五个国际基督教组织,对联合国6月29日在日内瓦首届人权理事会上通过了《强逼失踪问题公约》与《土著人民权利公约》表示欢迎。世基联的Dr Guillermo Kerber认为这两份公约令国际法“表示了新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能果断地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这是值得赞扬的”,在保障受害者权利上迈出了正面的一步。世界路德宗联盟人权及国际事务总干事助理Peter Prove认为:“此次会议体现了公民社会的开放精神……希望能继续施行于联合国以后的管理方法中”。国际天主教协会秘书长Etienne De Jonghe亦说:“希望这次协议,将为消除强逼失踪及为强逼失踪者的家庭带来和平迈出一大步。”  相似文献   

20.
有偿人权和做人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偿人权和做人主义赵汀阳近数十年来,“人权”成了西方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而且似乎成了解释伦理道德的根据。尽管人权概念是重要的,但也无疑在政治气氛中被夸大了而且被加以滥用。即使是一些头脑比较冷静的西方哲学家(例如米尔恩)也至多认为联合国的《世界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