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揭示人类道德的起源、本质、结构、社会作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历史,特别是揭示无产阶级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产生、发展变化、社会作用以及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人规律的历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他们的战友和学生们的伦理思想,以及一大批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宣传、丰富、发展和进一步系统化作出贡献的伦理学专业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人口问题,是一个关系人类群体生存的问题。人类的生育行为一开始就是一种包含着道德意义的行为。虽然完整意义上的人口伦理学是同近代人口学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联的,但是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口问题便是人们进行伦理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孔子的思想中,就包含着丰富的人口伦理思想。可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自觉地对人口问题进行伦理反思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制度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向制度伦理的研究是马恩对伦理学问题研究的革命性变革。在马恩看来,制度在本质上是社会化了的人类群体的结合方式,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化的生活,制度伦理对社会道德进步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制度伦理建设也就成为人类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4.
<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版本书以六篇论文结集,集中梳理冯友兰道德思想的历史展开及其理论思考,使读者看到冯友兰道德思想的总体,以及作者对其思想的全面解读。在我们努力推进中华文化不断传承发展、转化创新的今天,冯友兰在20世纪对中国传统道德的一系列思考是我们今天面对传统道德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历  相似文献   

5.
试论儒家人性论中的伦理思想郝翠荣人性论历来是人类认识中扑朔迷离的领域,在中国历史上。人性论主要是从伦理学角度提出,并成为各家道德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传统儒家人性论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其观点颇有差异,但总体上都从人性导出道德起源论和道德修养法。一、...  相似文献   

6.
西方伦理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在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 ,需要以新的视角加以再探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和主要特点 ,探索其中对我国道德建设有用的理论因素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甘地的伦理道德学说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用宗教神学的观点来解释道德的起源,把道德归于神的启示,其目的就是要使人的道德观念神圣化,企图为人类社会找到永恒不变的道德法则。甘地整个道德思想的基石是他对人性  相似文献   

8.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其经济发展的背后都有一种强大的人文力在作为支撑,这个力就是道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道德作为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和精神支撑的作用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经济伦理思想始终把伦理道德现象建立在对民众生计的考察和认识上,认为民生问题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社会伦理道德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主张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道德标准,在调节个人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时,强调以自我牺牲、“替众人来服务”为准则。强调权利平等就是民权、民族实现;民权、民族问题解决了,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认为人类要求得道德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以“互助”为原则,减少兽性,发展人性,造就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杰出贡献成思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对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伦理思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一、关于道德和物质利益原则道德和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探讨的...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革命家朱德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他的一生是践履共产主义道德的典范。他十分重视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社会作用,特别是对党和军队建设的作用。在他的许多科学著作中对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如为人民服务、革命英雄主义、革命纪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丰富了毛泽东伦理思想。这是朱德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代军事伦理思想胡东原我国古代战争的历史久远,研究和论述战争的著作浩如烟海,其中包含有丰富的军事伦理思想,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地认识战争的道德性和正义性,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培养良...  相似文献   

13.
肖雁 《周易研究》2005,(5):8-14
与战国这一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相联系,这一时期的哲学和伦理思想也呈现出了整合、统一的特征.<易传>就是最能彰显这一时代特征的重要著作之一.t易传>是先秦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它所提出并系统阐发的道德起源论、道德原则论、道德规范论和道德评价论,奠定了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格局,对后来的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道德作为生存的策略是人类进化中自我完善的文化工具。人性缺陷是道德存在的前提,自我意识是道德生成的基础,追求自由是道德实现的主要目标,生产力状况是道德演化的决定因素,实现信任是道德建构的核心任务。随着人类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人类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的矛盾与冲突,道德建构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手段和途径。依据社会信任的实现方式,我们可以将道德演化的历史阶段划分为自然伦理阶段、经验伦理阶段、制度伦理阶段和技术伦理阶段。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是科学道德权威的象征。他的科技伦理思想非常丰富,其中,道德是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科技具有伦理二重性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担负着特别沉重的道义责任等三个命题构成了他的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人类在科技活动中正确把握真与善的关系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6.
交通伦理学或交通职业道德,就是专门研究交通系统的道德现象的。本文想就我们这几年在教研过程的认识和体会,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交通职业道德的结构和内容 我们是从四个方面加以研究的。 第一方面,主要研究交通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交通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伦理观念。交通公害又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道德问题。例如,交通事故、空气污染和噪声三大交通公害就是如此。学生了解交通与道德关系这样密切,就能更好理解“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  相似文献   

17.
扬克勒维奇的伦理思想展现了人在道德现实与道德理想的矛盾冲突中的痛苦体验。他认为,善与恶只是与主体有关系,它们体现在主体的行动中。一切都通过行动而开始和结束,行动才是真正意义上道德的源泉。为了去爱,我应该存在,但是为了真正去爱,我却应该不存在(忘我)。爱是对存在的超越,是对自我的放弃。人一旦存在,就被打上了一个永恒的印记。我们因而生活在"永恒的道德瞬间"。  相似文献   

18.
王旭凤 《世界哲学》2008,(3):99-104
传统伦理学关于道德决策合理性的论证基本上是遵循康德主义和功利主义来展开的,康德主义理论所特有的抽象性、功利主义对个体分离的漠视,使得传统道德决策的合理性建立在对人类复杂的伦理经验之抽象基础之上,从而失去了对人类伦理生活原有的复杂性保持敏感关注的能力。当代著名伦理学家威廉姆斯对这两个流派的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以个人生活计划作为个体道德决策合理性来源的观点,为我们重新审视道德合理性提供了一个很有启发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早年思想探索的一个总结。他早年的伦理道德观,汇集到这一巨著中,并趋于成熟、凝重,向更深层发展。 “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资本主义开始急遽发展,强有力地冲击着沙皇专制制度的社会基础,地主和农民的矛盾日益加深。面对着俄国正在发生的剧变,托尔斯泰试图从历史和道德的探索中寻求答案。早在1857年10月,他在给包特金的信中说:“我不能象先前常有的那样超然物外,因为我触目惊心地看到,这整个沉闷难堪、荒诞诡诈的现实,不是偶然的,不是恰好只跟我个人有关的令人苦恼的意外事件,而是必然的生活规律。……我们在生活中寻求的那种安宁和纯洁,并不是给我们准备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伦理学,特别是孔、孟伦理学,对于人的主体性在道德领域中的表现,不乏精彩之论,其理论上的失足之处亦颇值得后人借鉴。今天,人们在探讨主体性及其在道德领域中的表现问题,回顾一下古代著名伦理学家在探讨这些问题时的理论得失,应该说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一 在我国古代伦理思想史上,孔子第一次将道德从超越个人之外并且超越人类之外的天命、神意等宿命论和宗教信条下解脱出来,成为人们自主选择和自我决定的产物,从而充分地肯定了人在道德生活中的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