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伦理,对于中国哲学界是非常熟知的,科学伦理作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并不陌生,但是何谓科学伦理精神,科学伦理精神的内在建构如何,以及科学伦理精神在中西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历史中是如何契合而成,又是如何从深层次上对社会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理论映射,对这一连串“如何”的回答,中外许多学者对此只言片语的论及可谓众多,传统意义上对科学伦理精神的解读不免限于通俗、单向度,正当理论界对此问题陷于或隐或显的论说时,陈爱华教授的新作———《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科学伦理精神历史生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版)正式同广大读者见…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与"杞人忧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火其  杨捷 《学海》2001,(6):107-109
本文重新审视了杞人忧天这一成语,探讨了在东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杞人忧天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中国传统对杞人忧天的否定态度,是中国古代缺乏科学精神,近代自然科学难以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为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学习和提倡杞人忧天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伦理精神”是本人伦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有个性特点的核心概念,对它的涵义的理解应在世界道德哲学的语境中,结合“伦理”和“精神”各自的本质及其统一关系来进存。“价值生态”是“自然生态”概念的哲学提升和意义抽象,“伦理精神”和“价值生态”的结合是道德哲学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方法论。消解价值霸权,在“生态觉悟”中追求和达到“伦理学方法的超越”是“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命题和理论所试图探讨和解决的两个现实和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4.
论医学教育中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培养之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是现代医学教育的目标。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厘清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的概念,探析现代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的矛盾冲突,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实现现代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实现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果我们超越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狭隘视野来审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就会发现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1] ,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 ,医学的发展是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过程 ,医学教育要克服重视科学轻视人文的现象 ,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的医科人才。1 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哲学审视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强调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自然科学[2 ] 。科学文化属于科学 (认识 )的世界 ,科学以认识世界为目的 ,试图运用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 ,建立各领域严密的逻辑体系 ,因此科学以事实为依据 ,科学世界强调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近代科学对中世纪神学的胜利,以及它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把近代标示为“科学的时代”。在西方的文化舞台上,科学是主要角色。贯穿于科学认识活动始终的,展现科学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即为科学精神。“科学的精神气质虽从未被整理过,但从科学家的习...  相似文献   

7.
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的融通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都是人类医学必不可少的内在组成部分,要达到两者的融通与共建,其前提便是在对医学人文和医学科学的全面理解中塑造当代医学精神,促进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的健康互动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高校办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但现实是在一部分高校中出现了逐渐迷失的倾向.通过调查,试图探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以引起高校的重视,改变现状,努力营造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的氛围,并把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加强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冬梅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4):12-15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大学生观察与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目前,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不清楚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多数大学生强调作为实用和应用技术的科学,而不是基础的理论科学;大部分学生文化底蕴不强,只讲金钱,不讲精神,缺乏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只讲实惠,不讲道德,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降低,不注重社会的长远利益,过分强调个人得失,缺乏团体合作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弱,心理素质不强。大学文化的积淀是长期的、历史的,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是大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朱刚 《世界哲学》2010,(3):55-67
海德格尔在其后期哲学中区分了作为dasGeistige的精神和作为dasGeistliche的精神:前者指柏拉图一基督教式的形而上学的或存在一神学的精神,后者指非形而上学的、去基督教化了的精神。海氏把后一种意义上的精神解释为火焰之燃烧、道路之开辟,认为它先于柏拉图-基督教的精神,并使后者得以可能。它是海氏要返回去的前-本原的本原。但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要回到的这种精神仍是基督教的真理。德里达把海德格尔的精神再次基督教化。但德里达也许并没有看到,海德格尔后期对于精神的思考已经引入了某种新的东西,某种不可以再基督教化的东西,那就是关于“道路”或道路之开辟的思想。总之,本文包含了三个针对“精神”的反思,即海德格尔对于传统西方之精神本质的反思,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反思的反思,以及此文作者对于德里达的反思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科学研究的DNA共享与协作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NA序列承载着生命的遗传信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DNA序列信息的共享是全人类的利益之所在,也可以说发展了一种新的科学精神。通过对DNA及人类基因组计划进行分析,揭示了当代科学研究的DNA精神,即共享与协作精神。科学研究的DNA,即共享与协作精神,不仅是自然科学长期发展的积淀,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论中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方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近十几年来中医现代化研究成效不显,以及发生许许多多的争论和困惑的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中医的基本性质缺乏一种共识。说中医就是一门科学或者不是科学,是一门经验医学或者是哲学医都会使我们陷于一个难堪的困境。中医具有科学精神,但不具有西方意义上的科学方法,而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方法实现科学精神的经验知识体系。具有科学精神是一回事,怎样实现这种精神却是另一回事,前者是无国界的,后者却是可以文化多元的。  相似文献   

13.
According to Interventionism , explanations cite invariant relations which hold among multiple variables. Interventionism incorrectly implies, however, that many common scientific explanations—which cite single-variable boundary constraints—are not actually explanatory. So I propose a different account of explanation, similar in spirit to Interventionism , which gets those cases of scientific explanation right.  相似文献   

14.
One of the key concepts of the German philosopher Max Scheler (1874–1928) is his concept of spirit. He understands spirit as one of several naturally functioning human mental agencies, such as consciousness, will, memory, etc. That is, he treats the mental agency of spirit in a scientific way and avoids any esoteric or religious connotations that this peculiar term may involve. The nature of human spirit, according to Scheler, is the ability to withstand and deliberately redirect biological imperatives and instinctive drives, up to the point of purposefully throwing away one’s own life. The presence of spirit constitutes the essence of the human being that differentiates him qualitatively from all animals.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it is human spirit that plays the determinative role in causing heroic and self-sacrificial behavior. I also argue that the individual human spirit experiences its inherent development, thus having several rather dissimilar stages and manifestations. I discuss the meaning that the term ‘spirit’ has in the English and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nd psychological traditions and the meaning of the corresponding term ‘der Geist’ in the German traditions. The specific English-languag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rm ‘spirit’, compared to its German counterpart ‘der Geist’, namely, less scientific and more religious and esoteric and metaphorical for the former, makes it alien and almost unusable in the English and American traditions. The linguistic difference leads to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some very important ideas brought by the concept of spirit as introduced by Scheler. My purpose is to overcome this discrepancy and omission and to introduce the notion and the concept of spirit, in their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into the arsenal of modern English-language cognitive science,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 in order to provide for the full explanatory force of the hitherto neglected concept of spirit.  相似文献   

15.
浅谈医生人文阅读的迫切性——非职业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的整合,是医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人文阅读是富有人文精神的阅读,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对增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减少医患纠纷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当代医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民族自尊心与自强精神,从而做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和谐人格的优秀医生。  相似文献   

16.
Philip Clayton 《Zygon》1999,34(4):609-618
Nancey Murphy is a key second-generation figure in the field of religion and science. Through a variety of responsibilities, some of which are reviewed here, she has worked as a discipline builder over the last fifteen years. After trying to convey the general spirit of Murphy's work, the author focuses on five areas where readers might resist her conclusions, including her "postmodern" theory of scientific (and religious) knowledge and truth, her treatment of theology and science as "separate but equal," and her defense of physicalism.  相似文献   

17.
工程设计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设计不是单独的个人行为,而是富有文化意蕴的社会性的系统行动。它以生态保护为基本伦理原则,以以人为本为主要评价标准。工程设计伦理的主要特征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价值理性挑战工具理性的集中体现,环境伦理、技术伦理与社会伦理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