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诤  后素 《佛教文化》1994,(4):36-37
:日蠢萎 前 桌 见三 、瘦和尚问 :你是什么人 {■@六、将军听到这话怒火陡起@一手摸到剑把上。巳七、胖和尚说:“这样的剑拔出来又有什么用?”午八、将军抽出剑准备刺向胖和尚。未九、小和尚说:“地狱之门开了!”申十、将军猛然省悟@收剑向三个和尚鞠躬。酉十一、小和尚说:“天堂的门开了!”戌《佛教文化》1992年第1、2期合刊上@“三个和尚新传”中@小和尚曾用一则天堂、地狱的故事启发大家@明白了天堂、地狱只在一念之间@三个和尚便有水吃了。这一次三个和尚又用简单的道理@点悟了一位将军@参看本期发表的“司马光解禅偈”@读者或可有所得…  相似文献   

2.
一座新的寺院终于在半山腰落成了。老和尚告诉小和尚,他们要自己动手塑佛像。小和尚说:"咱得照其他寺院里的佛像比着塑吗?"老和尚说:"不,咱照着自己的模样塑就行。"小和尚说:"师傅还行,我这副尊容就免了吧。"老和尚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  相似文献   

3.
吕晨 《佛教文化》2013,(1):70-70
从前,有两个小和尚为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能说服谁,谁也不想让着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安静地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地跑回去向第二个小和尚炫耀。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讲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等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师父身边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问道:“师父,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那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  相似文献   

4.
人生写意     
有个白发苍苍的哲学家,有一天,他给他的三个弟子出了一个题目,让大家探讨一下人生的哲理。他是这么说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两个小和尚,两个小和尚性格各异,爱好各异,至于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请你们讲讲……”于是,三人想了想,又想了想,然后讲了三个不同的故事。第一个讲的故事有一天,老和尚对两个小和尚说:“今天准许你们下山,看看动物园,不  相似文献   

5.
理诤 《佛教文化》1996,(3):38-39
一、三个和尚四方参学,一日途经瘦和尚故里。二、镇上有一豪绅,原是瘦和尚出家前之同窗,为人蛮横凶狠,疫和尚出家前对他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如不回头.早晚有报。”此人不但不听,反而怀恨在心。三、四年前,三个和尚路过这里,此人正显赫一时,有财有势.知瘦和尚来到,差人前来令前往拜见。四、瘦和尚道:“如要看我自可前来,令我前往拜见,断然不可。”五、豪绅大怒,令一伙恶棍堵住去路,百般辱骂,三个和尚默然以对。六、今日至此,胖和尚忆及往事,提议绕道而行,瘦和尚、小和尚不以为然。七、小和尚道:“当日他不可一世…  相似文献   

6.
一朵花的心     
寺院新来了两个小和尚,一高一矮。高个儿小和尚憨厚、木讷、不善言辞,矮个儿小和尚精明、善变、伶牙俐齿。  相似文献   

7.
一个老和尚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这是什么?"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一。"老和尚又问:"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手指。"老和尚接着问:"你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食指。"老和尚继续问:  相似文献   

8.
一日,几位俗家弟子向三个和尚提问题,甲:[近日我每日坐禅,自感收益颇多,但听一位师傅说必须每日三次,又有人说只可一次,究竟几次是对的呢?乙:[南城有位老太太,临终时有人听到空中有音乐,天上有祥云,这是不是真的呀?丙:“有人说灵山会上佛祖拿的是莲花,有的说是金色波罗花,究竟那一个对呢?:不和尚没有正面回答,胖、瘦二位让小和尚讲一个故事,小和尚说:一有*次*个叫上童子的向佛祖提出了许多问题,他问三世界是永恒的吗?世界有没有边际—灵魂与肉体是同一的吗?.…:佛祖拒绝回答这些问题,他对众弟子说:“假若有一…  相似文献   

9.
首先要向读者表示歉意,在上一期的漫画中有两个字印错了。一是第九幅小和尚说的“於一切法不悭吝”,误印为“放一切法……”这大约是现在这个於字已不太用的原故,二是第十幅胖和尚说:“……也不应向大根说小令退堕。”“误印为“说小令近堕。”这很可能是我写得太潦草之故,总的来说都是因为未最终仔细校阅,务请读者原谅。本期漫画真谛的内容,是小和尚以一个印度民间故事来启发胖和尚,这个小和尚是很有智慧的,希望他能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果你们在哪里发现有三个和尚的故事,希望提供给我,谢谢!  相似文献   

10.
敬重一棵树 单位要在院内盖个雨篷,给职工停放自行车和摩托车。院子不大,又有一棵不算小的水杉,车篷要盖,也舍不得把这棵树砍掉。后来人们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车篷搭在树下,树也正好是一个挺结实的支撑物,在雨篷上留一个洞让树穿过去。  相似文献   

11.
生活无趣,就用散步来打发饭后的时光,转过一片小树林时,被眼前的景象留住了脚步。看到了好多棵常青树叶黄枝枯,上前用手去抓时,那针叶纷纷下落,手里落下大把的针叶。一起散步的几个同事就这个现象聊开了,有的说是这地方凉,寒风吹过伤了树,树叶才落下来的;有的说是这地方干旱,今年缺水,树木少水才落的叶;有的说这树八成是要枯死了,开始落叶了……  相似文献   

12.
朋友去远方,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留守。朋友是个勤快人,院子里常常打扫得干干净净寸草不生。而我却很懒,除了偶尔扫一下被风吹进来的落叶,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我却从不去拔。初春时,在院子左侧的石觉旁冒出了几簇绿绿的芽尖,叶子嫩嫩的、薄薄的,我以为是汪汪狗或芨芨草呢,  相似文献   

13.
风中的木桶     
一个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干净,然后整齐地摆放好。但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父亲看到小男孩委屈地哭,便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干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想了半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井上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  相似文献   

14.
朋友去远方,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留守。朋友是个勤快人,院子里常常打扫得干干净净寸草不生。而我却很懒,除了偶尔扫一下被风吹进来的落叶,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我却从不去拔。初春时,在院子左侧的石凳旁冒出了几簇绿绿的芽尖,叶子嫩嫩的、薄薄的,我以为是汪汪狗或芨  相似文献   

15.
一老一小两个和尚结伴回寺院。 通往寺院的山路本来坑坑洼洼,再加上白天下过雨,路面未干,晚上走起来当然艰难。 为了照顾小和尚,老和尚把灯笼让给了他。 师徒俩人回到禅房,脱鞋准备睡觉的时候,小和尚发现自己的鞋又脏又湿,而师傅的鞋则一尘不染。小和尚十分惊讶,好奇地问老和尚说:“师傅,我打着灯笼都把鞋走脏了。你没打灯笼,鞋子为什么一尘不染呢?难道你真练有轻功吗?” 老和尚听罢,微微一笑,双手合十道:“鞋子脏不脏与灯笼关系不大,主要看你的心在不在。” 小和尚没有听懂,但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 老和尚接着解释:“你拎着灯笼  相似文献   

16.
那年,我还在读小学四年级,一天,在放学路上,伯父双手张开,不让我通过,问,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个人分3个,小和尚3个人分一个,正好分完,你说达寺院里有多少个大和尚,多少个小和尚?我钻向东,他拦在东,我向西,他闸在西,说算不出来,不让我回家。心急火燎中,我一下冒出了大和尚25个,小和尚75个。伯父哈哈大笑,让开了大道,眯细了眼睛,表扬。此后,我将这个问题贩到了学校,问这个,考那个,成了我逗趣的一个经典法宝。  相似文献   

17.
理诤 《佛教文化》1997,(1):32-33
一、时逢除夕,三个和尚与几位居士小坐闲谈。居士甲说:“学佛数年,颇有心得,但不知如何能达尽善……。”二、居士乙插言:[生于婆婆世界欲求尽善万不可能,但作一好人足矣!].三、甲:“何谓好人?”乙不能答转而求教于三个和尚。四、胖和尚笑道:“还请小师弟说一故事,士。何?”小和尚说:“古有一婆罗门名叫种德,自恃出身高贵,才貌俱优,傲视众人。”五、佛陀前去拜访,问种德说:“如何方可称谓标准婆罗]刁?”种德道:“血统纯正,学识丰富,五官端正,严守戒律,智慧通达。”也不丰合田就不符标准吗?*错,只是血统并不纯正…  相似文献   

18.
风和树叶     
古刹里有两个堪称是莫逆之交的和尚因琐事发生纠纷,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而掀起一场舌战。一个小和尚战败后因不服输而耿耿于怀,于是前去找老和尚评理。老和尚听其述毕已是成竹在胸,他带着小和尚来到树林里诵念佛经。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诸事不顺,心情灰暗,时不时更换QQ签名:跌人谷底,郁闷;暗无天日,崩溃;没有出口,绝望。我的“心情晴雨表”被网友“小鱼”注意到了,他给我发过来一朵花和一个笑脸,说:“去我的空间看看吧!”来到小鱼的空间,看到他刚刚更新的日志,记述了这样一段话:两个和尚走在江边,看到几条逆水而游的鱼。小和尚说:“这些鱼真傻,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老和尚说:“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小和尚问:“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舒适吗?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文化》2013,(1):70-71
有一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您常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老和尚把他带到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告诉他:“屋角有一把锤子,你把它拿出来。”小和尚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一条缝,仍然是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师父,我看不见那把锤子,我没办法拿出来。”老和尚点燃一支蜡烛,虽然只是微弱的光,依然可以看到墙角的那一把锤子。老和尚慈祥地说:“你看不见的,未必就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