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仰词汇     
单信 《天风》1994,(12):45-45
基督徒 “他是基督徒,是不会撒谎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基督徒”这名字在今天差不多已经成为一种“诚实”、“爱心”、“宽容”等美德的代名词了。这自然与基督徒自身在生活上美好言行是分不开的。但是,大概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基督徒)可能并不知道,“基督徒”  相似文献   

2.
袁世国 《天风》2004,(7):6-7
经文:太27:45-55十字架代表什么?十字架究竟在基督徒的属灵生命和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的回应和感动不会是一样的。当我们读马太福音27章45-55节时,相信从古至今的基督徒都不免或多或少地受感动。其实,使徒保罗的  相似文献   

3.
景健美 《天风》2012,(12):12-13
今天,我们很难统计中国教会的义工人数。“义工”身份的定位可以指教会管理中,由信徒担任的志愿者岗位,义工队伍在教会中犹如一支可见的有形军队。而“义工精神”之于今日教会,也传递着一种无形的、基督徒服侍的价值与理念。有许多基督徒虽然名字不在义工名册内,但他们仍做“义”之工。他们默默地付出,代表着基督教会所特有的生命动力,为教会发展、融入人群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微仆 《天风》2004,(1):16-17
·圣经中不单强调“信”,更注重彰显“爱”。 ·保罗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13:13) ·“信”是基督徒对上帝的关系,“爱”则是上帝赋予基督徒的生命属性,“爱”是基督徒生命的见证。  相似文献   

5.
李珉 《天风》2004,(7):44-45
爱确实是基督徒品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基督徒身份的重要见证。基督徒效仿基督之爱而彼此相爱,就向世人展示了基督徒的精神。对于基督徒,在他每天平凡的生活中能否活出新的生命,活出耶稣基督的爱,是他信心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6.
基督徒既是天国的子民,又是地上的公民。在强调天上子民时,丝毫没有减轻基督徒在地上的责任。因此每个基督徒必须正确处理这“双重身份”。基督徒不能只限在教内的超载性或者只追求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应发挥基督教中  相似文献   

7.
单渭祥 《天风》2005,(2):40-41
许多人因为从教堂里出来,他的生命焕然一新,犹如平淡无味的"水"变成了香飘万里的"美 酒"!礼拜堂是启发真、善、美的地方,它叫人瞻望永恒的事物,不再斤斤计较身外之物--"我信了就行,何必一定要去做礼拜?" "我们不加入教会,不去做礼拜,不一样可以做基督徒吗?"我们在家庭里祈祷读经,不一样可以吗?"我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礼拜!"教堂里听道没劲!"以上都是一些人不想去礼拜的种种"理由",也许大多数基督徒不会同意这些看法。但作为基督徒,对于礼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确需要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苏志明 《天风》2014,(12):30-31
近30年来,中国基督教确实有了一定的发展。可是,中国基督徒人数不可能有外界某些人猜测的那样,有上亿的数字。一些相对比较可信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基督徒在中国人口比例中还是占绝对的少数,而且总体素质有待提高。其实,问题的关键是社会不是看基督徒人数多少,而是看基督教究竟能对中国社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能对个人生命生活带来怎样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9.
刘凌维 《天风》2005,(10):4-6
经文:罗2:1-2;林后3:3;林前4:9在圣经中有很多关于基督徒的比喻,在四福音书中主耶稣曾把跟随他的人比作葡萄树上的枝子,是流露基督生命的管道(参约15:1);比作世上的光,来照亮这个世界(参太5:14);比作可以调味、杀菌,并能使人对生命活水产生渴望的盐(参太5:13)。而我们刚才所读的几处经文是使徒保罗对基督徒人生所做的比喻,在这三个比喻中保罗把基督徒比作是献给上帝的活祭,是上帝写给世人的信,并且基督徒的人生又如搭在天地之间大舞台中上演的一台戏,被世人和天使观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4)
正基督徒的敬牧观关系到教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会事工的开展及福音的传播。基督徒当有正确的敬牧观,此乃圣经的教导及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具体表现。一、敬牧的重要性敬重牧者是基督徒的本分,亦是圣经的教训之一,保罗在书信中也多次要求信徒为牧者祷告,关心牧者的需要(参弗6:19-23;帖后3:1-3),并嘱咐信徒当如何对待牧者:"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会听到教会中有人这样说:“信主的人死后进天国,不信主的人死后下地狱”。这是因为许多基督徒认为信主的人一旦去世了,他们真的就是蒙恩得救了,认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进了天国享福去了。事实上,这与基督教“末世论”教义中有关天国的教导是相悖的。试想,如果基督徒死亡之后就进入了上帝的国,那么,今天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有一个活的基督徒了,因为所有的基督徒都会因此去追求死亡。如果上帝在基督徒一死后就实现了他的终极救赎,将死去的基督徒接到他的国里,岂不是与圣经启示给我们的关于上帝的救赎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12.
徐瑞英 《天风》2002,(2):18-18
我们常会听到教会中有人这样说:”信主的人死后进天国,不信主的人死后下地狱”。这是因为许多基督徒认为信主的人一旦去世了,他们真的就是蒙恩得救了,认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进了天国享福去了。事实上,这与基督教”末世论”教义中有关天国的教导是相悖的。试想,如果基督徒死亡之后就进入了上帝的国,那么,今天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有一个活的基督徒了,因为所有的基督徒都会因此去追求死亡。  相似文献   

13.
经历基督     
蒙恩 《天风》1995,(2):41-43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属灵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属灵的经历更重要。我们要追求有基督生命的丰盛,并且要让基督从我们身上彰显出来,用生命的行为来见证基督。  相似文献   

14.
邓灵勇  吴新望 《天风》2014,(9):28-30
<正>经文:《歌罗西书》3章12节至17节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基督徒在得到耶稣基督的救赎后,会拥有新的生命。这新生命包含以下三点,首先是基督徒地位的确立——得着的名分;其次是基督徒得到的权利——享受的福分;最后是基督徒担负的责任——当尽的本分。这三方面让我们明白基督徒是一群有特殊地位,并享有属天权利与义务的人。  相似文献   

15.
张策 《天风》2004,(7):46-47
在以下一组以"爱是永不止息"家庭、婚姻系列分享和见证中,我们得到一些不仅是基督徒个人德行或道德品格及做人处世的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从中凸显出基督教伦理意义,我们在基督里获得新生命的人,应在满有恩典的新生命中作出正确的伦理道德抉择,使我们与基督一样,在首先和性情上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以致达到基督徒生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邓灵勇 《天风》2004,(3):48-49
基督徒既是天国的子民,又是地上的公民。在强调天上子民时,丝毫没有减轻基督徒在地上的责任。因此每个基督徒必须正确处理这“双重身份”。基督徒不能只限在教内的超载性或者只追求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应发挥基督教中提倡的“彼此相爱”,去关心人,积极投身于社会的伟大事业,服务人群。因为人类间的和平、民族间的和睦共处都是上帝的旨意,也是基  相似文献   

17.
上帝因爱差遣儿子来到世界,在世上传福音给世人,甚至为此付上了生命的代价。基督徒作为基督的跟随者,效法基督,爱神爱人。服务社会这一源于圣经的教导而形成的传统在今天又有什么特色呢?中国教会及其基督徒们又当如何在服务中实践信仰、传递基督神圣之爱?让我们听听以下三位同工的心声。  相似文献   

18.
张培生 《天风》2005,(12):28-29
渴慕圣灵充满是基督徒生命成长的需求。圣灵充满表现在使人有平安、有喜乐,能引人归主,侍奉有力量,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潘兴旺 《天风》2012,(3):11-12
上帝因爱差遣儿子来到世界,在世上传福音给世人,甚至为此付上了生命的代价。基督徒作为基督的跟随者,效法基督,爱神爱人。服务社会这一源于圣经的教导而形成的传统在今天又有什么特色呢?中国教会及其基督徒们又当如何在服务中实践信仰、传递基督神圣之爱?让我们听听以下三位同工的心声。  相似文献   

20.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