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共产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时期,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成的辩证法进行研究,成为哲学科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研究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形成的基本辩证法规律一书的问世,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在一些已发表的有关这一问题的论文集(《苏维埃社会发展的辩证法问题》,彼尔姆,彼尔姆书籍出版社,1958年,279页;《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莫斯科,中央直属高级党校和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61年,280页)中,仅仅探讨了问题的个别方面。例如,在提到的第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在《追补的革命》一文中混淆了关于1989年东欧共产主义倒台的规范性和描述性的断言。哈贝马斯将这个事件称作“追补的革命”是简单地把它作为现代性的扩张来把握。在比较哈贝马斯论公共领域和后期著作论技术亚系统的社会控制问题之后,我指出哈贝马斯已经忘记了他在1968年所学到的重要教训:政治控制和技术-经济控制的两个孪生极端产生了同样的问题——公共领域缺乏民主潜能。这些革命(1989)表明,东欧国家的革命正在克服像1968年的学生及其革命曾克服的同样问题。  相似文献   

3.
第二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以及新的苏共纲领通过以后,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始更加注意研究现代生活的迫切问题,首先是有关共产主义建设的问题。在已出版的专题论著中,集体著作《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有重大的意义。参加这本书写作的有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法学家、社会知识其他部门的代表。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实践向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极重要的和光荣的任务:创造性地总结苏联人民和共产党建段共产主义的经验。《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一书循序渐进地研究了一系  相似文献   

4.
我发愿系统地研究共产主义道德原理,始于1955年。是两个原因促使我产生这个愿望的。一是当时我感到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的专著几付阙如,而论述共产主义道德原则、规范、修养、教育的著作和小册子虽多,但把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完整体系来论述的,似还停留在一篇篇论文或演讲录.五十年代初,苏联施什金教授的《共产主义道  相似文献   

5.
我在《观察与思考》2012年第1期上发表的《再论理直气壮地讲共产主义理想》一文,第二部分“共产党就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目标而奋斗的党”中有这么一段话:“《宣言》的作者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便是毕生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最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共产主义作为千百万人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长期以来一直附着在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的层面上,被设定为未来某一天可以跃上的平台。对共产主义的这种单一的实体性的理解,曾吸引人们去进行各种超前的实验,其中包括前苏联的“向共产主义过渡”和中国1958年的大跃进。类似实验的结果是众所周知的,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缘由不难看出,其直接原因是不理解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想一步跨入共产主义天堂,患了急性病和幼稚病,究其深层原因则是不了解共产主义思想、特别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对共产主义作了片面的肤…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应当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思想教育,其中,中共党史的教学是重要的渠道之一。 社会道德是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紧密联系着的。共产主义道德在我党的传统作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革命先烈和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中得到充分地、典型地体现。因此,党史的这些教学内容是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极其重要的教材。 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的基本要素。我党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在战场上英勇战斗,不怕流血牺牲;在敌人法庭上、刑场上坚强不屈,视死如归;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共产主义道德是何时形成的?这个问题目前在伦理学界虽然还未引起公开争论,但据笔者所知,对这个问题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社会中的道德,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形成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只应宣传社会主义道德,而不应宣传共产主义道德,否则,就是超越了历史阶段,是就一种极左思潮。第二种观点认为,公有制是共产主义道德产生的基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共产主义道德有其特殊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其发展中大体经历三个基本阶段:(1)作为被统治阶级时期的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产生、形成和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武器和行为规范的阶段。这时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战略任务,是为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服务。(2)作为统治阶级或领导阶级时期的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普遍发展、逐步在金社会取得领导和支配地位的阶段。这时共产主义道德获得了国家政权的支持,在全社会获得了公开、合法的宣传和教育阵地。(3)作为未来金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成为共同行为准则时期的共产主义道德。这时的共产主义道德,已逐步摆脱了阶级道德的性质,成为全社会进步人类共同的道德。这三个阶段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就其本质属性和基本原则来说,由头到尾是一以贯之的。从作用和影响的范围来讲,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更深广。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教育厅于1983年10月在莱阳农学院召开了省高等院校德育教材会议,就高校普遍开设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建设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参加会议的有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山东工业大学、华东石油学院、山东医学院、山东矿业学院、曲阜师范学院、莱阳农学院等院校德育教研室的代表。 会议认为,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是总结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发展特点而形成的一门必修课。在高等院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对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确立无产阶级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对于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本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十所高等师范院校合编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简明教程》一书,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于今年五月出版。该书依据教育部《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试用本)》的基本要求,参考了目前各种版本的思想品德教材,力求在本学科领域内为师  相似文献   

12.
由林建初、王伟和戴扬毅三同志合写的《简明共产主义道德原理》一书(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简明原理》),在建设精神文明的不息热潮中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对于向群众普及共产主义道德知识,促进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俗化、大众化,是《简明原理》的一个重要特点。要使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共产主义道德理论在广大人民和青少年中普及,就需要有大众化、通俗化的读物。而《简明原理》一书正是与现实生活紧  相似文献   

13.
在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理论上实现的转变时,理论界过去把注意力放在他们与前辈理论的对立上,认为他们之前的共产主义理论是空想的,而他们则批判地继承了前辈的共产主义理论,实现了共产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这样说在原则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一认识却忽略了一个中间环节:马克思、恩格斯不是直接从前辈的空想共产主义转向科学共产主义,而是经过了自己的一个“哲学共产主义”阶段,然后再转向科学共产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实现的使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有着双重的超越:一方面,超越了前辈的空想共产主义;另一方面,也超…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理论上彻底批判“共产主义渺茫论”,从去年开始,理论界对有关共产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报刊共发表了近200篇文章。现将几个主要问题和代表性观点述介如下。科学预见是不是真理在批判“共产主义渺茫论”的文章中,对共产主义的科学预见是不是真理,看法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5.
胡汝泉著的《共产主义基本知识》一书于1985年4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紧扣时代脉膊,密切结合当前改革和人们的思想实际,针对十年内乱中搞乱了的理论问题,从根本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共书共分五章,重点论述了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是科学的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苏联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辯证法規律作用的特点》一书的第一章。作者是列宁格勒大学哲学系主任。作者认为:唯物主义辯证法的对立面統一和斗爭規律在資本主义条件下以对抗性的对立面統一和斗爭規律的形式表現出来,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和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則以非对抗性的对立面統一和斗爭規律的形式表現出来。这个規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和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有以下特点:一、它失去自发的和盲目发生作用的性质;二、可以保证非对抗性矛盾双方的大致平衡的发展,不会使它們达到尖銳化和冲突的地步;三、有些不可調和的对立面,如共产主义思想和苏联人意識中的旧殘余,不是相互依賴的;如果說它們相互依賴,那是錯誤的;四、不能无条件地說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現象向自己的对立面的轉化,因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間存在着差別,而不是对立”;五、不需要用阶級斗爭和社会革命的手段来解决非对抗性矛盾。最后,罗任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可以防止矛盾的尖銳化,甚至防止矛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26页,下引此书均只注页码)这就是说,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坚持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迫切任务,同时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的意义。后来,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这一思想得到理论上的进一步阐发。报告中提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共产主义思想建设保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审美辩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建基于马克思的审美理论,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中包含一个对共产主义的审美辩护.这一对共产主义的审美辩护同时又构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的审美批判.作者主张,马克思对商品的审美批判遵循着康德的美学传统.而马克思对于审美的这种康德式的看法虽然有助于他对粗糙的工具主义的批判,并有助于把审美塑造成人与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那种真实而有价值的联系,但也正是这种康德式的观点使得马克思没能为其共产主义的设想提供充分论证.面对在共产主义中仍然存在的悲惨境遇(无神的世界),艺术将成为缓解痛苦、抵抗虚无的中心,而马克思的乐观主义则使他忽略了尼采所思考的这一严肃问题:为什么艺术会成为人类的本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的思维的发展问题乃是共产主义建设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向共产主义前进,创造性的思维在贯彻新文化和新技术事业中,在组织各种新的物质创造和新的劳动方法的事业中成为愈益强大的武器。在我国,自觉的创造同生产发生有机的联系。而且,这种自觉的创造已不是某些人和某些职业的武器,随着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它具有更大的群众性。例如,发明者的科学技术协会和组织,目前已成为群众性的了;这些协会和组织将四百万人联合到自己  相似文献   

20.
怎样理解恩格斯关于早期基督教的一些论述李士菊1关于宗教及其历史发展问题的研究,马克思没有留下专门的著作,这一任务是由恩格斯承担的。恩格斯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几乎抱有毕生的兴趣,并以其关于早期基督教的专著以及历史和哲学著作中对宗教问题的比较系统地阐述,给这个知识领域作出了最丰富的贡献,其中,宗教与共产主义关系的思想是恩格斯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当代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很值得注意。这就是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等同论”。他们把共产主义和宗教说成是一个东西。他们武断地说,共产主义就是宗教。如法国的“荒谬哲学”家阿尔贝·加级、美国的R·塔克等人就在对共产主义与基督教的“比较研究”的外衣下,声称找到了二者的“共同点”,认为,基督教与共产主义作为两种学说共有一种世界观,因为二者都是统一而包罗万象的;基督教和共产主义中都有一种“历史哲学”,因为基督教提出了人的堕落和赎罪,共产主义则指出了无产阶级的苦难和解放,共产主义未来的图景与基督教世界末日的图景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二者都用信仰“吸引被压迫者”并指导他们去战斗,云云。这种抛开二者在内容、性质、世界观和所代表的阶级的比较,仅仅诉诸于外在特征的简单的穿凿附会的抽象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