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某某,男,27岁,因绑架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刘某某的弟弟系该案同犯,刘某某对自己被入狱的犯罪事实悔恨不已,对牵连弟弟一同入狱感到自责、内疚。入监的几个月"情绪低落,吃不香、睡不着,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经常出错,不愿与他犯交流。"该犯怀疑自己得了精神病前来咨询。经过收集刘某某的基本资料,结合咨询过程,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消除了刘某某抑郁情绪,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某监狱,一名男性服刑人员小伟,16岁,伤害致死罪,在入监集训期间用油笔将同犯眼睛扎伤,并流露出自杀倾向,情绪低落,不与人交流,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改造生活,同时也给监狱工作带来潜在危险。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小伟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小伟及其监区民警共同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通过求助者的改变认知,消除了小伟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监狱环境的的恐惧感,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求助者罗某,减刑后没有收到家人的回信,近三个月以来忧心忡忡,产生了苦闷、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了饮食、睡眠以及改造生活,主动申请咨询。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求助者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以及综合性分析,作出了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观念,消除抑郁情绪,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一名新入所的服刑人员由于不能适应监狱严格管理的监管环境,出现了焦虑、抑郁、恐惧、悲观、自责等监所不适应表现,影响了该犯入所教育成效,给监管安全带来了隐患。经警察推荐和该犯申请,要求心理咨询。根据该犯心理档案、成长史、犯罪经过和求助者自诉及心理测验结果等资料,对该犯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诊断,认为该犯为监所适应困难的心理问题,制定了咨询目标和方案,实施认知疗法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5.
27岁的女青年张某,因为一次与婚姻的擦肩而过,对自己的个人问题产生了焦虑。作者经过收集张某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张某调整了认知观念,进而消除了张某的不良情绪,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赵某,女,20岁,大二学生,因身体出现问题而产生抑郁情绪。经心理测验SCL-90的抑郁因子分明显较高,SDS标准分76分。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思维正常,有明显的抑郁情绪。心理评估:情绪抑郁,认知存在偏差。经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采用贝克认知疗法与求助者中心疗法,经过10次心理咨询后抑郁情绪缓解,认知能力得到改善。SDS简易量表测评结果为54。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相似文献   

7.
一例抑郁情绪咨询案例报告——基于萨提亚式治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情绪是比较普遍的消极情绪,消除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提供的案例是来访者因与父母关系僵化导致情绪低落而前来咨询,采用萨提亚治疗模式对其进行辅导,通过4次的咨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见证来访者的改变过程的同时,也着重介绍了该模式的一些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8.
这是心理咨询师对一名高三毕业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完整过程。以解决因考试引发焦虑情绪为主要内容,深入探讨来访者焦虑情绪背后的原因。采用认知疗法,帮助来访者学习自我调节的方式,改善其情绪状况。报告共分为八大部分:一、一般资料;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四、评估与诊断;五、咨询目标的确立;六、咨询方案的制定;七、咨询过程;八、咨询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求助者是一名服刑人员,入监后因与家人关系疏离而导致焦虑情绪,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绪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恰当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7次咨询,帮助求助者走出心理困境,改变其错误认知,减轻焦虑情绪,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针对一例外国籍罪犯的焦虑案例报告。服刑人员伊哈姆(化名),男,52岁,合同诈骗罪,10年刑,2002年8月入监服刑。该犯在自己的家乡亲人面临战争、遭遇轰炸的情景刺激因素下,引发了较强的焦虑情绪,持续一个多月,该犯自己内心迫切想改变这种状态,自愿申请咨询。经过诊断确诊为一般心理问题,运用ABC理论进行心理咨询并结合放松训练.达到了咨询目标所制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一例因亲人未能如约接见引发焦虑的服刑人员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服刑人员田某,24岁,由于极度渴望亲情,亲人却未能如约接见而产生焦虑情绪,感觉不能控制伤害他人的念头与行为,持续2个多月,主动求治,迫切想改变这种状况。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咨询五次,收到比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一例因亲人未能如约接见引发焦虑的服刑人员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服刑人员田某,24岁,由于极度渴望亲情,亲人却未能如约接见而产生焦虑情绪,感觉不能控制伤害他人的念头与行为,持续2个多月,主动求治,迫切想改变这种状况。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咨询五次,收到比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求助者李某,因在评选省级劳动改造积极分子时出现情绪激动,言行过激,不服从管理,严重影响监管改造工作的正常进行。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李某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测验,根据对该服刑人员测量结果、相关基本材料及症状分析,诊断该服刑人员为严重心理问题;并与管教干警商定阶段性咨询目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李某调整认知观念,从而消除李某的不良情绪和言行,使其能正常进行服刑改造,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大四学生,因为面临考研压力出现焦虑情绪,学习效率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前来求助。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3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学习效率大幅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贝克认知疗法的原理和技术,对一例考试焦虑的咨询个案进行分析。咨询师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咨询关系。通过六次咨询,明确不合理认知是导致考试焦虑的根本原因,帮助求助者检验其表层错误观念,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通过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不合理认知,最后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认知方式变得合理化,有效完成了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16.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存在持续的心境低落,但不符合抑郁症的典型症状特征,同时无躁狂表现,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完整,病程较长,一般为2年以上。得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性格特征加上现实生活中刺激引发的。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由于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而使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在长大以后又受到社会生活事件的刺激,没有得到很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心中的压抑情绪得不到及时的释放,而出现了抑郁性神经症。求助者思维逻辑正常,没有幻觉和妄想等症状,自知力完整,病程较长,发病的原因具有一定现实因素,可以排除精神病、抑郁症、焦虑性神经症,而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选用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运用社会支持系统使其改变认知模式,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和释放,逐步走出抑郁性神经症的阴影。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环境适应不良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列兵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求助者主诉内心痛苦,抑郁、焦虑情绪持续两个月,近两周出现失眠症状。经收集、整理、分析求助者资料,评估主要问题,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确定咨询方案,实施该方案并进行了效果评估。经过了六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可以正确看待战友关系,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训练,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综合医院中的躯体疾病患者多伴发明显的抑郁等多种心理反应。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也不例外,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并表现出高自杀率。其他心理反应还有焦虑、治疗不配合等。针对这些患者,需要医护工作者仔细观察,早期发现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训练,必要时给予有效的精神药物治疗。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采用心理干预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相的,病程迁延的神经症,也是狱内服刑人员中发生率较高的心理问题。笔者对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以求改变求助者绝对化要求和过分概括的非理性观念,通过咨询基本实现了咨询的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来访者为服刑人员王某。改造表现:减刑前一直较为平稳;最近几个月以来,王某获得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减刑10个月,余刑1年7个月,对减刑结果十分满意,但是没过多久,求助者出现焦虑紧张情绪,认为自己出监后能做什么工作?家中只有一个堂弟和自己亲近,出去后左邻右舍看不起,出现了烦躁、焦虑、头部不适、失眠,交往中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经过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咨询师与求助者约定,采取认知疗法,辅以放松疗法治疗,通过3次咨询,协助求助者消除焦虑情绪,减轻思想压力,放松心情,改善了求助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