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基于同形语素抑制效应, 本研究探讨了汉语复合词视觉识别中的形音义激活进程。结果发现:(1) 同形异音、同形同音、相同条件相对于控制条件都产生了语素启动效应; (2) 在P2、晚期N400成分上, 同形同音条件与控制条件更为接近, 但与同形异音及相同条件差别显著; (3) 在早期N400成分上, 同形同音条件与相同条件更为接近, 但与同形异音条件差别显著。研究表明, 汉语复合词的视觉识别的早期阶段可能为基于词位的形态-正字法加工, 字形匹配与音位信息是首要影响因素, 但语义是否介入仍未可知; 而晚期阶段则可能为基于词条的形态-语义加工, 主要涉及语义竞争与选择。本研究结果支持了McClelland等学者提出的“平行分布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考察5、6、7、8岁的汉语儿童在偏正、述宾和主谓三种复合词法意识上的发展状况。词法判断任务的结果发现:5岁组三种词法意识之间无显著差异;6岁和7岁组的偏正意识和述宾意识无显著差异,但均优于主谓意识;8岁组偏正意识优于述宾意识,且二者依然均优于主谓意识。以上结果表明汉语儿童的复合词法意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由强到弱呈现出偏正述宾主谓意识的词法结构效应,这种强弱趋势可能与词法独立性和句法独立性之间的冲突以及复合词的中心性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语素意义会自动激活并影响整词语义加工。但是,汉语复合词识别中语素意义何时被激活以及如何参与并影响复合词语义整合的时间进程还缺乏清晰的认识。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构建了三类双字词材料:语素意义与词义相关的透明复合词(如炽热)、语素意义与词义不相关的不透明复合词(如风流)、以及作为控制条件的单语素词汇(如伶俐),对比考察双字词的首词素和尾词素语义参与复合词语义加工的时间进程。结果发现,首字加工的早期(300~400ms)和晚期(460~700ms)都表现出语素效应,即两类复合词要比单语素词诱发更负的波幅。在尾字加工的早期阶段(260~420 ms)不仅发现了语素效应,还发现了语义透明度效应,即不透明复合词比透明复合词诱发了更负的波幅。而在尾字加工的晚期(480~700 ms),出现了反转的语素效应,即两类复合词比单语素词诱发更正的波幅。结果表明了语素作为独立表征单元,在早期加工阶段就得到了自动激活;语义透明度在复合词早期加工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透明复合词语素整合加工能够顺利获取整词语义,而不透明复合词语素整合加工则会阻碍整词语义获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两年的追踪研究,在控制了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以及所关注变量自回归效应的情况下,探讨默读流畅性在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语素意识、默读流畅性及阅读理解随时间均有显著发展;(2)一年级下学期儿童的默读流畅性在一年级上学期语素意识影响二年级上学期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显著,而二年级上学期的默读流畅性在一年级下学期语素意识影响二年级下学期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默读流畅性在早期语素意识与之后的阅读理解中发挥跨时间点的中介作用,且该中介效应随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90名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任务,探讨了SOA在57ms、157ms和314ms条件下汉语双字复合词语义、词类和构词法等词汇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结果表明,在57ms时语义信息已经被激活,在157ms时语义和词类两种信息均被激活,在314ms时激活了语义、词类和构词法三类信息。汉语双字复合词识别中最先激活语义信息,接着激活词类信息,构词法信息激活最晚。语义和词类信息激活后,随着SOA增加,其激活强度有增强的趋势。语义信息在整个词汇信息激活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以123名小学四、五年级汉语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在阅读能力不同方面(准确性、流畅性和理解)的作用。结果显示,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都是影响阅读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但对不同方面阅读能力的作用存在差异:(1)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均直接影响阅读准确性,且语素意识的贡献相对较大;(2)命名速度除直接影响阅读流畅性外,还通过阅读准确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阅读流畅性,而语音意识和语素意识则通过阅读准确性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阅读流畅性;(3)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对阅读理解均无直接影响,分别通过阅读准确性和阅读流畅性间接影响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8.
以146名小学一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历时2年的3次追踪测试, 考察小学生从一到三年级的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之间发展关系的变化。在控制了语音意识、快速命名、正字法意识、一般认知能力和自回归效应后, 结果发现:(1)一年级时的汉字识别显著预测二年级的同音语素意识和同形语素意识; (2)一年级时的词汇知识显著预测二年级的复合语素意识和汉字识别; (3)二年级时的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对三年级的同音语素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和复合语素意识均有显著预测作用; (4)二年级时的同形语素意识对三年级的词汇知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表明, 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对语素意识具有预测作用; 三种语素意识对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的预测作用中, 只有同形语素意识能够显著预测词汇知识; 三种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的发展关系存在变化且具有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399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通过分层回归,系统考察了汉语儿童同音、同形和复合三类语素意识与词汇知识的双向关系。结果发现:(1)儿童语素意识和词汇知识随时间均有显著增长;(2)控制词汇知识的自回归效应后,一年级儿童的同音和复合语素意识对其二年级的词汇知识、三年级儿童的复合语素意识对其四年级的词汇知识、五年级儿童的同形和复合语素意识对其六年级的词汇知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分别控制三类语素意识的自回归效应后,一年级和五年级儿童的词汇知识可以显著预测其二年级和六年级的三类语素意识,三年级儿童的词汇知识对其四年级的同形和复合语素意识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表明汉语儿童语素意识与词汇知识存在双向关系,且不同类型的语素意识与词汇知识的关系随年级的升高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145名小学一年级儿童为被试,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考察了儿童复合、同音和同形等不同层面语素意识与口语词汇的双向关系。结果发现:(1)控制了年龄、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及口语词汇的自回归效应后,同音和复合语素意识对口语词汇的发展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控制了相关变量及自回归效应后,口语词汇能够显著预测复合、同音和同形语素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用字判断任务考察单字词的词频和累计频率(字频)的作用。实验一发现单字词有词频效应,词频和词素频率没有交互作用。实验二同时发现了累计频率和词频的作用。结果表明单字词的词素频率被部分累计,其词频和累计频率共同影响其加工,支持了汉语词汇加工的双频作用特点,也为匹配汉字频率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13.
为考察词素熟悉性是否会影响视觉词切分线索在新词学习中的作用,本研究中新词由两类假词构成:第一类假词由两个高频字(高熟悉性词素)组成,第二类假词由两个低频字(低熟悉性词素)组成。实验采用学习-测试范式,将新词镶嵌在句子中供大学生被试阅读。结果发现,相比由低熟悉性词素构成的新词,词间空格在由高熟悉词素构成的新词中起到的促进作用更大。表明在汉语阅读过程中,词素熟悉性可能作为一种线索参与词切分。 相似文献
14.
要求学习汉语的欧美和日本留学生对三种条件下(只有词没有语境、只有语境没有词、既有词也有语境)的语义半透明的双音复合词进行猜测, 考察语境和构词法线索在欧美和日本留学生汉语生词猜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猜测词义中语境和构词法线索分别都能提供一定的信息, 但同时提供两种信息能得到更好的猜测; 语境和构词法线索在生词猜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语境能提供更多句法上的信息, 构词法能提供更多语义上的信息; 目标词的结构方式对生词猜测产生影响, 与动宾式生词相比, 偏正式生词的猜测较为容易且构词法线索在其中的作用较大; 母语文字背景可能影响词义猜测的效果, 日本留学生对于构词法、语境线索以及两者的整合都比欧美留学生好。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通过词汇判断作业考察了中文双字合成词的心理表征问题。目标刺激为高频透明、高频不透明、低频透明、低频不透明词各12个和48个假词,被试任务为即既又准的判断目标刺激是否是一个词。结果发现,高频词的词汇判断速度快于低频词,透明词的词汇判断速度快于不透明词,词频和语义透明度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透明度对低频词的识别所起的作用大于对高频词的识别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382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通过分层回归,探索了词语结构意识在儿童阅读理解中作用的发展性变化。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瑞文推理、汉字识别、口语词汇以及快速命名和语音意识之后,在三年级T2、五年级和五年级T2发现了词语结构意识对同期阅读理解有独特解释作用,而在一年级、一年级T2和三年级均未发现词语结构意识对同期阅读理解的独特贡献;(2)在控制了性别、瑞文推理、自回归效应以及其他相关变量的作用后,三年级和五年级时的词语结构意识分别对一年后的阅读理解具有独特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词语结构意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还未显现,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词语结构意识对儿童阅读理解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整词与词素加工在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实验1操纵了目标词的词频(高频、低频)和目标词首字字频(高频、低频);实验2操纵了目标词的词频(高频、低频)和尾字字频(高频、低频)。结果发现:首字字频不影响眼跳目标选择。尾字字频影响眼跳目标选择,当目标词为低频词时,高频尾字条件下从前目标词到目标词的眼跳长度显著地短于低频字条件;当目标词向前眼跳从尾字发出且目标词为低频词时,高频尾字下的眼跳长度显著地长于低频条件。词频影响眼跳目标选择,高频词条件下跳进和跳出目标词的眼跳长度均长于低频词条件。结果表明整词与尾字词素的加工负荷影响随后的眼跳计划,加工负荷越低随后所计划的眼跳长度越长,尾字词素的加工受整词加工的调节,整词与词素加工以混合表征的方式影响眼动控制。 相似文献
18.
词优效应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关于英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的研究都发现了词优效应。本研究关注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的中文词汇加工中的词优效应,共两个实验:实验1考察汉字的频率对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中文词汇加工中词优效应的影响;实验2考察汉字和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词汇的结构)对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中文词汇加工中词优效应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发现,字频并未对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中文词汇加工中的词优效应产生影响,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在高频字和低频字的识别中都出现了词优效应,且词优效应的大小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在高、低频字的识别中都依赖于自上而下的词汇水平的激活。实验2的结果发现,汉字和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词汇结构)影响词优效应,相对于并列结构的词汇加工,在偏正结构的词语加工中更容易出现词优效应。这个结果表明词汇的结构通过影响词水平和字水平之间的交互激活,进而影响中文词汇加工中的词优效应。 相似文献
19.
20.
本研究目的探讨词频、易接近性和词表序列成分对近因效应的影响及其原因。两个实验以不同词频和不同易接近性的中文词为材料,运用直接自由回忆程序和操纵词表的组成成分,探讨近因效应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词频对近因效应的作用受词表序列成分的影响,对于纯的词表,高频词回忆的比例比低频词更高,对于混合词表,低频词回忆的比例比高频词更高,但是词的易接近性不影响近因效应且不受词表序列成分影响。文章最后对近因效应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