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心怡  陈英和 《心理科学》2017,40(1):174-180
通过两个研究考察肯定内部核心品质和肯定外部成就两种不同自我肯定方式对威胁后个体的影响。研究1发现,无论高威胁还是低威胁情境下,选择内部自我肯定的被试均显著多于选择外部自我肯定的被试。研究2发现,内部自我肯定能够在边缘显著水平上降低高威胁感知被试的自我消极情绪,并能够显著降低高威胁感知被试的一般消极情绪,而外部自我肯定不能达到相似效果。上述结果表明,无论在高威胁还是低威胁情境下,个体都更倾向于选择内部自我肯定;与外部自我肯定相比,内部自我肯定对降低个体高威胁情境下的消极情绪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3个研究探讨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关系, 以及在自我威胁情境下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研究1采用问卷法考察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相关关系, 结果发现, 安全高自尊者的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 研究2通过要求不同高自尊者与吸引力高/低的同性进行对比操纵自我威胁, 然后测量外显物质主义, 结果发现, 在吸引力威胁情境下, 安全高自尊者的外显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的外显物质主义; 研究3通过虚拟的智力测验排名反馈操纵自我威胁, 然后测量内隐物质主义。结果发现, 在智力威胁情境下, 安全高自尊者的内隐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的内隐物质主义。据此可认为, 异质性高自尊既是解开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矛盾关系的切入点, 也是瓦解自我威胁与物质主义正向关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法考察高自尊威胁后个体防御和消极情绪的特点,并分别考察自尊水平和自我价值权变性对自尊威胁后防御和消极情绪的不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与受到低自尊威胁的大学生被试相比,高自尊威胁后被试表现出了较高的防御和消极情绪。(2)自尊水平能够在自尊威胁和消极情绪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高自尊被试在高威胁后表现出了较高的消极情绪,而在低威胁后消极情绪较低;对于低自尊被试,无论自尊威胁程度如何,他们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消极情绪。(3)自我价值权变性能够在自尊威胁和防御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高自我价值权变性的被试在高自尊威胁后表现出了较高的防御,而低自尊威胁后防御较低;而低自我价值权变性的被试在两种威胁后都表现出了较高的防御。  相似文献   

4.
吴师  任曦  姜珂  杜杰  杨娟 《心理科学》2017,40(6):1456-1463
本研究探讨自我知觉视角和元知觉视角下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对自尊的预测作用。研究1中36名被试同时完成自我知觉和元知觉视角下的能动性和社群性评价任务,结果发现仅有自我知觉视角下的能动性评价能预测自尊,元知觉视角下能动性评价对自尊的预测作用被自我知觉视角下的能动性评价所中介;研究2中120名被试完成自我知觉视角评价任务,另120名被试完成元知觉视角评价任务,结果发现无论是自我知觉视角还是元知觉视角,能动性评价都能预测自尊,而社群性评价对自尊没有预测作用,这表明能动性评价能预测个体的自尊。  相似文献   

5.
自尊水平影响着个体在应激情境中的内分泌反应,在以人个人主义文化下的研究发现,由于低自尊具有较低的内部控制力,因此在应激情境中的唾液皮质醇反应更强烈。但是在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中,由于集体性自我的评价是自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自尊更加期望集体或社会的积极性评价,因此假设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下(即个体的能力被否定的时候),高自尊的应激反应会比低自尊更加强烈。本研究以健康大学生为被试,分别以Rosenberg自尊量表和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SST)为实验手段,以自尊量表得分、主观应激报告(5点量表)和客观应激参数(心率和唾液皮质醇)为指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自尊与心理性应激的关系。结果发现,在TSST开始时(20分钟)自尊与心率呈正相关,自尊水平越高,心率越快;在TSST结束后(60分钟)自尊与唾液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自尊水平越高,唾液皮质醇水平越高。总体来说,相对于低自尊被试而言,高自尊被试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6.
自尊影响面孔吸引力刻板印象,然而由于能动性特质自我评价能够预测自尊,高自尊的个体拥有更高的能动性自我评价,因此自尊对面孔吸引力刻板印象的影响是否只体现在能动性特质维度上还未可知。60名女被试分别评价高、低吸引力女性目标在能动性和社群性人格特质维度上的符合程度。结果发现:能动性维度上,高自尊被试对高吸引力目标在积极特质形容词的符合程度评价显著高于低自尊被试,低自尊被试对低吸引力目标在积极特质形容词的符合程度评价显著高于高自尊被试;社群性维度上,高、低自尊被试均认为高吸引力目标与积极特质形容词更符合。研究结果表明,自尊对面孔吸引力刻板印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动性评价上;在社群性评价上,高、低自尊被试都表现出面孔吸引力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羞怯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对Henderson的大学生羞怯量表进行修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在校大学生自尊水平、孤独程度和人际情境觉察能力与大学生羞怯的关系.研究发现,修订后的大学生羞怯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大学生羞怯的结构包括:寻求赞成、自责、对拒绝的恐惧和表达的自我限制4个维度;大学生羞怯与自尊及五种人际情境觉察能力呈显著负相关,与孤独呈显著正相关;羞怯、孤独与自尊对人际情境觉察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与陌生权威访谈的实验情境,检验了隐匿学习成绩信息对学习不良少年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中分别将学习不良少年与非学习不良少年(N=151)分配到可以隐匿学习成绩和不能隐匿成绩的访谈情境中,访谈结束后,被试填写状态自尊问卷并完成Stroop任务。结果表明,隐匿学习成绩的学习不良少年的状态自尊(包括社会自尊和行为自尊)更加积极;在高认知负荷的条件下,隐匿学习成绩的学习不良少年的消极自我表征被激活。文章最后对以上数据结果进行了讨论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与情境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高中生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中生自尊对行为式自我妨碍有显著影响,低自尊者更倾向于采用行为式自我妨碍;(2)评价情境对高中生行为式自我妨碍有显著影响,社会评价情境下,高中生更倾向于出现行为式自我妨碍;(3)高中生自尊和评价情境在行为式自我妨碍上有显著交互作用,高自尊者在自我评价情境中的行为式自我妨碍最少;(4)高中生均倾向于采用自陈式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10.
张锋  沈模卫  何亚芸 《心理科学》2006,29(6):1376-1381,1339
采用改编后的“整体自尊问卷”和“交谈自尊问卷”筛选出整体自尊和交谈自尊高低不同的四组被试,通过模拟现实人际互动情境,在评价人对被试的交谈表现提供不同评价(肯定或否定)及表达不同交友态度(接受或排斥)的条件下,考察了整体自尊与特殊自尊对人际互动过程中自我确认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论社交需求是否获得满足,即整体自尊是否得以维持,被试的自我确认倾向都只受特殊自尊的调节;(2)在社交需求和一致性需求同时获得满足,即整体自尊与特殊自尊均得以维持时,被试的自我确认倾向受整体自尊和特殊自尊的共同调节;(3)在社交需求和一致性需求未同时获得满足,即整体自尊和特殊自尊不能同时得以维持时,高整体自尊者的自我确认倾向受特殊自尊的调节,而低整体自尊者未表现出自我确认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自尊对自我确认倾向的影响:来自认知判断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编后的“整体自尊问卷”和“交谈自尊问卷”筛选出整体自尊和交谈自尊高低不同的四组被试,采用认知判断指标测量被试的自我确认倾向,通过模拟现实人际互动情境,在评价人对被试的交谈表现提供不同评价(肯定或否定)及表达不同交友态度(接受或排斥)的条件下,考察了整体自尊与特殊自尊对人际互动过程中自我确认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一致性需求的满足有关的特殊自尊调节着自我确认倾向,而与社交需求的满足有关的整体自尊对自我确认倾向的影响在整体上不具普遍性。  相似文献   

12.
国外研究者认为高自尊个体的内控性高,因此其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不那么强烈,而国内研究者从集体文化(中国)考虑,则认为高自尊个体的社会认可需求较高,因此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更强烈.本研究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作为应激情境,采集41名中国大学生被试在这一情境下的客观参数(心率)作为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指标,通过问卷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内控性水平和社会认可需求水平,考察自尊影响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机制.结果发现被试的自尊水平与应激情境下的心率呈正相关,并且社会认可需求在自尊与心理性应激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文化差异角度提出自尊预测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模型可能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来分别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旨在是探索记忆偏差与解释偏差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IU)与个体担忧之间的机制作用。实验1采用伴随学习任务范式,计算被试对中性词语和不确定词的回忆量。结果发现,IU对记忆偏差的预测不显著,记忆偏差在IU与担忧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实验2采用情境评估任务范式收集被试在不确定情境下的担忧评分和解释倾向。结果发现,IU可以正向预测被试在不确定情境下的担忧评分,被试对情境的解释倾向在IU与担忧评分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概言之,高IU个体存在一定的信息加工偏差  相似文献   

14.
采取整群抽样对104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探讨身体自尊、情绪智力与青少年进食障碍倾向之间的关系,检验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BMI、性别、年级和年龄均是青少年进食障碍倾向的预测因素。(2)青少年身体自尊负向预测其进食障碍倾向。(3)青少年情绪智力在身体自尊和进食障碍倾向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无论情绪智力高低,青少年身体自尊均显著预测其进食障碍倾向,然而,相对于高情绪智力被试,低情绪智力被试的身体自尊对其进食障碍倾向的预测力更大。  相似文献   

15.
IAT范式下自尊内隐性的再证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用IAT测量了被试的内隐自尊,并通过操纵被试在不同的认知负荷条件下进行外显自我评价来考察外显自我评价和内隐自尊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在低认知负荷条件下进行外显自我评价时,外显自我评价和内隐自尊没有表现出一致性;在高认知负荷条件下进行外显自我评价时,外显自我评价和内隐自尊表现出一致性。该研究在IAT范式下表明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内隐自尊具有无意识性和自动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动机与情境对不同自控水平儿童学业求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信军 《心理科学》2000,23(1):80-83
本实验以小学儿童为被试,研究了在不同动机取向和情境条件下的不同自我控制水平儿童的学业求助行为。结果表明:(1)单独无自尊压力的解难题情境比群体压力情境导致更多的求助行为。(2)低自控儿童比高自控儿童产生更多的执行性求助,但主要表现在单独无自尊压力的情境下。(3)在群体压力情境下,自我卷入的儿童比任务卷入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求助行为。(4)在单独无自尊压力的情境下,任务卷入的儿童比自我卷入的儿童表现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两个子研究考察刻板印象威胁对城市出生流动儿童认知任务表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1考察刻板印象威对城市出生流动儿童认知任务表现的影响。研究2考察专注与自尊在刻板印象威胁影响认知任务表现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刻板印象威胁正向预测认知任务表现,而自尊调节专注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刻板印象威胁通过提升专注促进低自尊儿童认知任务的表现;专注的中介作用在高自尊儿童中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不同自尊者在赌博情境下的风险规避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考察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在赌博情境下的风险规避行为,263名大学生被试同时完成外显Rosenberg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和21点赌博游戏。实验结果发现,(1)随着风险的增加,所有被试都表现出风险规避;(2)在高外显自尊水平的个体中,低内隐自尊水平个体比高内隐自尊水平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风险规避行为;在低内隐自尊的个体中,高外显自尊个体比低外显自尊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风险规避行为。风险规避行为间接地反映出个体的防御倾向,结果提示,在风险情境中,高外显低内隐自尊个体表现出较高的自我防御倾向。  相似文献   

19.
对89名大学生被试在自我威胁条件下的归因与情绪模式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发现:(1)自我威胁条件下,脆弱高自尊个体会产生即刻的强烈羞愧情绪,之后通过外归因将这种向内的羞愧转换为向外的高敌意;(2)低自尊个体在自我威胁条件下,也会产生即刻的强烈羞愧感,但其外归因和敌意情绪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未出现归因与情绪转换。研究结果支持自我威胁后的归因与情绪转换假设。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为探讨神经质、青少年情绪化饮食、体验回避及自尊之间的关系,选取100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荷兰饮食行为问卷、接纳行动量表及自尊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神经质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产生作用;(2)自尊在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低自尊水平下,体验回避能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情绪化饮食,而在高自尊水平下,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