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系列再生法探讨了群体关系对不同效价刻板印象信息传递的影响,共包括2个实验。实验1通过8条4人再生链传递信息,探讨了被试与靶子的群体关系对不同效价刻板印象信息传递的影响;实验2通过16条4人再生链传递信息,探讨了被试与靶子及听众的群体关系对不同效价刻板印象信息传递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体更容易传递内群体的积极刻板印象信息和外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信息,群体关系不同则被试对刻板印象信息的传递就不同。结论:不同效价的刻板印象信息其传递具有选择偏向,并且这种选择偏向会随着沟通者、靶子及听众间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刻板印象信息常借助人际关系链得以沟通和传递。而沟通是一种社会情境活动,故人们对信息的沟通和传递依赖于沟通的社会背景,关系亲密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关系亲密度指的是沟通者间相互依赖和了解的程度,以自我包含他人量表得分作为判断指标。本研究的目的即为扩展已有的刻板印象沟通研究,采用Ruscher等人提出的二人对话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索关系亲密度如何影响人们在谈话过程中对刻板印象相关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实验1中的关系亲密度由自然存在模式建构,共32对同性别被试参与;实验2中的关系亲密度由RCIT三阶段自我表露任务实验室诱发模式建构,共38对同性别被试参与。所用的沟通材料均为Klein等人编制的刻板印象信息故事,并使用自我包含他人量表检核关系亲密度。实验均为2×2×2三因素混合设计,其中,关系亲密度(陌生人和朋友)为被试间因素,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刻板印象一致信息与刻板印象不一致信息)和故事情节的核心性(核心和次要)为被试内因素。在实验1中,三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主效应显著,核心性主效应显著,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和关系亲密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陌生人关系条件下,被试传递的刻板印象一致信息显著多于不一致信息;而在朋友关系条件下,被试并没有显示出这种刻板印象一致性偏差,反而传递了稍多的刻板印象不一致信息。在实验2中,三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主效应边缘显著,核心性主效应显著,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和关系亲密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陌生人关系条件下,被试传递的刻板印象一致信息显著多于不一致信息;而在朋友关系条件下,被试并没有显示出刻板印象一致性偏差,反而传递了稍多的刻板印象不一致信息。因此,可以认为人们倾向于向陌生人传递显著更多的刻板印象一致信息,而向朋友则未显示出这种特点。谈话中,关系亲密度影响刻板印象信息的沟通和传递。  相似文献   

3.
刻板印象信息常借助人际关系链得以沟通和传递。而沟通是一种社会情境活动,故人们对信息的沟通和传递依赖于沟通的社会背景,关系亲密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关系亲密度指的是沟通者间相互依赖和了解的程度,以自我包含他人量表得分作为判断指标。本研究的目的即为扩展已有的刻板印象沟通研究,采用Ruscher等人提出的二人对话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索关系亲密度如何影响人们在谈话过程中对刻板印象相关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实验1中的关系亲密度由自然存在模式建构,共32对同性别被试参与;实验2中的关系亲密度由RCIT三阶段自我表露任务实验室诱发模式建构,共38对同性别被试参与。所用的沟通材料均为Klein 等 人编制的刻板印象信息故事,并使用自我包含他人量表检核关系亲密度。实验均为2×2×2三因素混合设计,其中,关系亲密度(陌生人和朋友)为被试间因素,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SC一致信息与SI不一致信息)和故事情节的核心性(核心和次要)为被试内因素。在实验1中,三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主效应显著,核心性主效应显著,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和关系亲密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陌生人关系条件下,被试传递的 SC 信息显著多于 SI 信息;而在朋友关系条件下,被试并没有显示出这种SC偏差,反而传递了稍多的SI信息。在实验2中,三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主效应边缘显著,核心性主效应显著,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和关系亲密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陌生人关系条件下,被试传递的SC信息显著多于 SI 信息;而在朋友关系条件下,被试并没有显示出SC偏差,同样传递了稍多的SI信息。因此,可以认为人们倾向于向陌生人传递显著更多的刻板印象一致信息,而向朋友则未显示出这种特点。谈话中,关系亲密度影响刻板印象信息的沟通和传递。  相似文献   

4.
主要考察大学生对穷人的消极刻板印象及猜测偏向。实验1中的两个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结果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虽然被试对穷人热情的评价相对积极,但总体上认为穷人低能力、低热情。实验2通过源监测任务发现,在忘记特质词来源的情况下,被试倾向于猜测消极特质词来自贫困者,积极特质词来自小康者。研究不仅证实了大学生对穷人的消极刻板印象,而且进一步发现大学生存在对穷人的消极猜测偏向。  相似文献   

5.
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变化和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通提供了维持人类社会行为所必要的信息, 是人类交换信息, 建立并维持相互联系的工具。刻板印象是一种涉及知觉者对某个群体的知识、观念与期望的认知结构。近年来, 研究者们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变化和抑制的关系, 发现群体内沟通, 通过策略性的信息选择和语言偏差, 能够维持刻板印象, 并可能使刻板印象极端化; 而群际沟通, 特别是代理式的群际沟通, 则成为抑制刻板印象的一种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聚焦中学生群体探讨其对贫困生的外显与内隐刻板印象。研究1采用人格词汇学方法通过开放式问卷从外表外貌、性格、行为习惯、学习和人际交往5个方面考察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外显刻板印象,结果发现: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外显印象包含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类。研究2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考察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内隐刻板印象,中学生完成相容任务(贫困生+消极词)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相容任务(贫困生+积极词),研究表明:相对于积极印象,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的内隐刻板印象更倾向于消极,即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持有消极内隐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7.
默认策略是指人们在不知道使用何种策略时默认使用的一种决策规则。研究通过2个实验探索传递更多的刻板印象一致信息而非刻板印象不一致信息是人们在刻板印象信息沟通中使用的默认策略。实验1书面沟通研究报告,实验2口头沟通虚构故事,结果均有力支持了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单一复述法考察了我国非冲突性、地位平等的蒙古族和汉族群体,在面对面传递彼此不同效价的民族刻板印象信息时的群体效应。实验1证明了蒙古族和汉族间表现出的并非“外群体贬损”,而是“外群体偏爱”。实验2通过考察人际敏感性和群际态度两个变量验证了蒙汉间外群体偏爱的真实性,但这一效应在群际态度消极的高敏感汉族中表现出了人为增益性;而且发现了蒙汉族际沟通中的不同信息传递模式,蒙古族同时着眼于积极和消极信息,而汉族更偏重于积极信息。由此可知,外群体并不一定引发贬损,群体性质兹事体大。  相似文献   

9.
王沛  杨亚平 《心理学报》2007,39(6):1025-1033
从积极、中性、消极三种不同效价的刻板印象出发,采用回忆—练习范式和再认范式探讨了刻板印象表征中的信息组织模式及其功能。研究表明,不论刻板印象的效价如何,刻板印象的内容都是按照效价一致的原则组织的,即积极信息与积极信息紧密的组织在一起,消极信息与消极信息紧密的组织在一起。这种组织信息的模式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起着一种平行的促进—抑制作用,从而使人们只需利用较少的认知资源便迅速对某一靶子形成一种评价一致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差异、日本3·11地震后情绪与援助意向的不同,以及刻板印象和情绪反应对于其援助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对日本人的总体刻板印象偏消极,但高中生和大学生在能力维度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肯定;(2)日本3·11地震后,大中小学生整体的情绪反应程度不强;但高中生和大学生较之小学生和初中生表现出更多的悲伤、同情等亲社会情绪,而更少幸灾乐祸情绪;(3)大中小学生在是否对日本进行援助的问题上显得比较保守;(4)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与地震后的情绪反应和援助意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5)各群体中,亲社会情绪在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和地震后的援助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对地震本身的事件应对情绪并不存在这种中介效应.结论: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较为消极,其对3·11地震后援助倾向有显著影响,且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亲社会情绪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管健  程婕婷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9):1511-1518
系列再生法最早起源于Bartlett(1932)对记忆的研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该方法旨在寻找被试之间的信息如何传递和变形,其传播变形背后的意义和规律何在。目前应用该方法的最新研究围绕以记忆探测为出发点,寻求记忆链条的传播规律对刻板印象的解释,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评述了系列再生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后,分析了该方法在刻板印象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证据和未来的应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hat conditions can lead to a bias for communicating stereotype inconsistent (SI) information, relative to stereotype consistent (SC) information. Sixty‐thre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students (22 males, 41 females; Mage = 21.25) read a story about an Arab man who exhibited characteristics consistent and inconsistent with the stereotype of Arab men. The story was transmitted through 21 three‐person communication chains; each participant rewrote the story from memory for the next person in the chain to read, with only the first participant in each chain reading the original story. As hypothesized, when a surprising category conjunction was formed by pairing the primary stereotype (Arab men) with a secondary stereotype of a contradictory nature (kindergarten teachers), SC information was circulated less than SI information. This was also the case when a causal explanation was provided that accounted for the unexpected SI information. Findings indicate the potential of techniques that elicit cognitive elaboration of SI information to encourage an SI bias in communication, and show promise for exploring way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negative stereotypical information in the long term.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玩具选择任务,通过对角色性别刻板玩具偏好的描述,考察3-9岁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状况,及外部信息对儿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在玩具选择中表现出的性剐刻板印象在4.5岁显著增强,在7~9岁趋于稳定;(2)男孩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先于女孩;(3)学龄前期儿童对不舍性别刻板信息的女性角色最不刻板,性别刻板信息会显著增加女孩对异性角色的刺板程度,而男孩则对自身的玩具选择最为刺板:(4)5-6岁时,儿童对自身玩具选择的性别刻板要求显著增强。总的来说,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受到内部认知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an attentional bias toward threat may play a causal role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with contamination concerns. However, the attentional components involved in this bias, as well as its behavioral correlates, remain unclear. In the present study, eye movements were recorded in individuals high and low in contamination fear (HCF, LCF, respectively) during 30-s exposures to stimulus arrays containing contamination threat, general threat, pleasant, and neutral images. HCF individuals oriented gaze toward contamination threat more often than LCF individuals in initial fixations, and this bias mediated group differences in responding to a behavioral challenge in a public restroom. No group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maintenance of gaze on contamination threat, both in terms of initial gaze encounters, as well as gaze duration over time. However, the HCF group made shorter fixations on contamination threat relative to other image typ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further delineating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attentional biases in contamination-based OCD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基于群体心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整合医患关系的结构表征与动态建构过程, 提出和谐医患关系的心理机制综合模型, 主张和谐医患关系的结构可以医疗满意度、医患信任以及医疗方案服从性作为基本的观测指标; 和谐医患关系的动态建构过程经由就医前零接触的群际医患关系和医患互动过程中即时性的人际医患关系两大递进性成分相互作用后逐步形成。其中, 群际层面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主要受到医患舆情传播、医疗制度信任以及医患群际关系因素(如群际认知偏差、群体认同等)的影响, 人际层面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主要受到医患人际信任水平和医患沟通模式(包括信息互动模式与沟通交往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验证并提出和谐医患关系的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内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具有补偿性的动态变化,研究采用系列再生法,将428名在校大学生分成3个实验组,每组分别阅读否定大学生群体的能力、社交性和道德的信息后,完成刻板印象内容的测量问卷。结果显示,单一维度的否定性信息改变内群体评价,具体表现为降低该维度评价,或者提升其他维度评价,或者二者同时发生。由此可见,内群体刻板印象内容存在“此高彼低”的补偿现象,并非保持稳定的偏好状态。  相似文献   

17.
Stereotyping and implicit theory on benevolent prejudice toward an Aboriginal student were investigated in a mock work setting. In a 2 (Stereotype: prime vs. no prime) × 2 (Theory: entity vs. incremental) × 2 (Race: Aboriginal vs. Caucasian) between‐subjects design, non‐Aboriginal participants were primed or not primed with a negative Aboriginal stereotype and an entity or incremental implicit theory before evaluating an Aboriginal or Caucasian student. Consistent with a benevolent prejudice perspective, when primed with the stereotype, only participants holding an entity theory expressed greater desire to help the Aboriginal compared to the Caucasian candidate, despite both candidates demonstrating identical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Implications for prejudice in work environm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医患沟通失真常引发高误诊率、医患冲突。现有风险具体观和抽象观各自提出风险沟通模型,但存在诸多矛盾或不一致。通过引入角色与信息匹配视角,从建构水平理论提出事件体验(事件吸引力)和概率体验(概率敏感性)解释,有助于调和矛盾并提出建议:为医生匹配抽象风险信息、患者匹配具体风险信息,能减少沟通失真,提高风险沟通质量。未来需进一步深究个体差异对匹配效应的影响、探索匹配效应的生态效度、开发科学有效的沟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