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总 《法音》2013,(1):40-42,73,76
2012年11月2日,由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所和云南省佛教协会主办,云南省博物馆协办的"中国首届当代佛教造像艺术暨佛教雕塑艺术展"在云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当代中国佛教艺术展览,展期虽然只有7天,但却是盛况  相似文献   

2.
学诚 《法音》2013,(1):7-8
(2012年11月2日)非常荣幸应邀参加由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和云南省佛教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当代佛教艺术展(佛教造像暨雕塑艺术)"。今天能够目睹如此精彩纷呈的佛教艺术作品,令人无比欣喜。  相似文献   

3.
麦积山石窟在公元4世纪末和5世纪初十六国的后秦、西秦时期,开始创建并有作品保存下来。它是佛教艺术从西域大举东进的产物,其雕塑造像与中国众多石窟佛教造像不同的是,以泥塑或石胎泥塑著称于世,各个石窟的造像艺术不仅因朝代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面貌,而且有鲜明的地方艺术流派以及作者个人的风格特色,形成了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至今约有1700年的历史。石窟寺集建筑、雕塑、绘画和书法于一体,是珍贵的历史艺术博物馆。在克孜尔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寺遗址中,壁画和雕塑形象地记录了佛教艺术发展演变的历程。从石窟留存的造像和壁画中我们可以发现,佛像背后普遍具有光圈式装饰图案,一般出现在佛教造像的头部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都富有着智慧,而这种智慧不仅兼容并蓄着外来的文明而且富有着十足的创造精神。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就是这一智慧的完美体现,它在延续印度佛教雕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伟大的创造,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造像风格。从北魏时期开始,中国有了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佛教造像艺术,而到了隋唐时期,这种艺术也日渐成熟起来。在现存的佛教造像作品中,龙门石窟的石刻造像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风格。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化》2009,(5):112-119
佛教艺术指与佛教相关的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等领域的艺术作品,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来,在二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佛教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为中华民族搭建起极其丰富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7.
正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永平十一年(68)就建有佛寺。五台山青黄庙并居,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道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五台山,不同民族的佛教僧人之间进行广泛文化交流,形成极具融合特色的五台山佛教文化,突出表现在佛教文学、佛教美术、佛教音乐和佛教建筑等各个方面。这些成果在促进五台山佛教文化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思想文化的传播、创新和发展,而且对于传承农耕和游牧融合的特色文化乃至山西的文学艺术、民居建筑、民间雕塑艺术等,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应斯里兰卡佛教阿斯羯利派钱达南达国际佛教中心主席曼格拉长老的邀请.2004年7月24日至28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释学诚法师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五人,对斯里兰卡进行了友好访问。访问期间.中国佛教代表团与著名的斯里兰卡石窟寺--丹布拉寺的主人在那里的佛教博物馆举行了中国佛教协会赠送斯里兰卡的佛像安奉仪式。这三尊精美绝伦的释迦牟尼佛像分别代表了中国三大语系(汉传、藏传和南传)对斯里兰卡佛教的美好敬意。制作这些佛像的就是黄华宗先生创办的福建泉州鑫华雕塑工艺有限公司。为此我们特别组织一篇介绍黄华宗先生佛教造像艺术的文章以奉献于读者。  相似文献   

9.
王征 《佛教文化》2011,(1):50-60
中国有着丰富的佛教美术古代遗存,佛教美术考古是涉及佛教、美术、历史等多个学科的学问.在中国佛教美术中,对西域佛教美术考古研究又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它是认识、了解中国早期佛教文化的重要线索.其次,西域又遗留有众多的佛教文物,尤其是石窟壁画、塑像、建筑等文物.这些文物展现了当时的古代佛教文化艺术的辉煌面貌,他们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 :“五台归来不看庙。”它说明 :一、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首府 ;二、五台山佛教寺庙数量最多 ,式样最全 ,历史也最悠久 ;三、五台山佛教最能代表中国佛教发展的水平 ,抑或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缩影。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其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级的佛教圣地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全面反映它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及状况的著作。诚为可叹 !值得欣慰的是 ,这个空白终于被填补了 ,这就是今年 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 ,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崔正森研究员撰著的 70多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 (上…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从各个侧面展示佛教文化的大型艺术展览︽佛教文化艺术展︾2月23日至3月5日在上海朱屺瞻纪念馆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展览题写了展名这是上海首次举办的大型佛教艺术展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历代佛教绘画书法碑拓作品当代名家手书的佛教嘉言书法作品有关祖国各地著名寺塔石窟的雕塑绘画摄影作品等共一百五十五件其中由当代名家临摹的宋元明清宫廷所藏的罗汉像观音像佛像及堪称稀世珍宝的北方名刹毗卢寺大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次展览是由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五台归来不看庙。”它说明:一、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首府;二、五台山佛教寺庙数量最多,式样最全,历史也最悠久;三、五台山佛教最能代表中国佛教发展的水平,抑或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缩影。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其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级的佛教圣地,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全面反映它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及状况的著作。诚为可叹!值得欣慰的是,这个空白终于被填补了,这就是今年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崔正森研究员撰著的70多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上、下册)。  相似文献   

13.
释庆道 《法音》2021,(4):21-24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历经两千多年与本土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既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使佛教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丰沃的土壤中,渐渐地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蓬勃发展,实现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因此,佛教不仅是第一个实现中国化的外来宗教,并且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又成功地融入了本土的社会价值观中;而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的佛教,已经融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无论是在建筑、绘画、雕塑、书法、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4.
天台宗与中国佛教任继愈佛教自印度次大陆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交流融会过程,形成中国佛教。中国佛教有佛教外来文化因素,又有中国文化特色,它是中国化了的佛教,而不是“佛教在中国”。它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出现了三...  相似文献   

15.
<魏书·释老志>是中国最早关于佛教历史和思想的全面记载.它的史料价值表现在:(1)它所记载的元魏僧官制度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制度的重要性;(2)它是北魏政治与佛教微妙关系的重要资料来源;(3)它所记载的资料对于研究佛教寺院经济的重要性.<魏书·释老志>在思想史方面的重要性表现在:(1)它反映一般常识世界;(2)表现早期教外人士人的佛教知识.最后从<魏书·释老志>与<隋书·经籍志>的比较中可以看出:(1)<隋书·经籍志>有意与儒家划清界限,走出依附中国资源,渐渐独立的趋势;同时,士大夫对于佛教的知识渐渐走出依靠中国知识来想象佛教的水平;其次,<隋书·经籍志>比<魏书·释老志>更像一个全景式、统一文明体立场的叙述,更加全面与完整;另一方面,它的历史叙述渐渐偏向南方佛教;三是佛教知识越来越丰富了.  相似文献   

16.
<正>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在佛教神祗中位居诸菩萨之首,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也最大。为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他可化为三十三种应身,水月观音是其应身之一,也是在中国佛教信仰和民间最为普遍、最为熟知的形象。反映佛教的艺术作品基本可分为雕塑造像和绘画两大类,其中特别以反映观音信仰的艺术作品数量和样式居多、艺术成就也最高。水月观音造像、绘画集中蕴含着观音  相似文献   

17.
大同善化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辽金佛教寺院之一,对于佛教思想和佛教文物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寺大雄宝殿中保存的金代二十四诸天塑像,既是金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又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历史价值。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记载,对二十四诸天像的名号及其宗教内涵进行考察,并从辽金时代佛学思想、大同佛教宗派等角度探讨这些造像的佛教思想内涵,进而揭示辽金大同佛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人民大学何建明教授主编的《中国地方志佛教道教文献汇纂》,近日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地方志文献最大规模的专题历史文献结集,也是继佛教大藏经、道藏和佛寺志、道观志等教内文献及正史文献之外最重要的佛教和道教的主流和主要文献.该丛书充分展现了2000多年来中国佛教和道教文化传统的历史性、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鲜明特色,对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中佛教和道教文化的本来面目,及其与当代佛教和道教之间不可分割的重要历史联系,有着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华文化史上,儒释道融合在北宋时期大致成型,而到了明代以后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于佛教而言,则表现为与世俗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这当然会改变对于佛教造像的审美意识。明代佛教陶瓷雕塑所呈现的美学特色就生动地反映了时代影响,表现出这种审美意识的变化。陶瓷雕塑是我国最早的传统工艺之一。据考古发现,陶瓷雕塑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技术不断完善,陶瓷雕塑的审美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到明代,  相似文献   

20.
尹娜 《法音》2015,(2):52-55
<正>众所周知,中国对日本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而佛教则在很大程度上担当了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随着佛教传入日本,与佛教相关的文化也开始生根发芽,佛教美术就是典型代表之一。日本从飞鸟时代开始就以极大的热情在寺院建筑等方面效仿中国,以致于当时日本出现了远高于其社会发展水平的寺院建筑与佛像雕塑。这种单纯的模仿一直持续到平安时代前期,直到唐朝安史之乱后日本中止向唐朝派遣遣唐使才告一段落。在中国佛教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