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中国伦理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之际,全国百余名伦理学工作者聚集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了全国第五次伦理学讨论会。会议对我国十年来的伦理学研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对当前伦理道德建设中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展开了讨论。一我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导向问题。会议认为,这几年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和争论,归根到底就是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与个人主义的价值导向的分歧和争论,这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争论,在伦理学领域内的反映。集体主义不仅是一项基本的道德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学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指出,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理论,其宗旨和归宿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并着眼于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教训,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科学技术,不是单纯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荣辱的重大政治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变革作用,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防止“和平演交”,并不是互不相干或可以互相取代的两件事,而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应当说,这是发人深省的。全面而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为此,还需要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其矛盾运动的客观趋势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所周知,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但这两个方面都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加以展开。马克思在为《资本论》所写的几大手稿中,对这两个方面都有所展开,作了一系列原则论述和预测。可惜在我们过去的研究中,这些思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造成对科学社会主义简单化理解、甚至划不清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界限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特别需要结合新的情况来发掘、发挥马克思的这些富有远见的思想。同时,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新特点,社会主义实践的宝贵经验,也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可供总结和概括的丰富材料。着手做这项工作,必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紧迫课题,例如,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当代的具体表现和发展前景;怎样从世界普遍交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观点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究竟需要怎样的物质技术基础,怎样理解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在激烈的国际交往和竞争中卓有成效地吸取新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的现实可能性和有效途径;世界普遍交往条件下的民族问题同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社会主义实践同发展问题、全球性问题的关系,如何从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学说、运动和制度的统一中理解社会主义的价值和价值观;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统一的高度,结合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和文化学等学科在当代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创造性的探索,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哲学基础。我们相信,在这个历史关头,本刊开设“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哲学探讨”这个专栏,一定会得到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正在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思想问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开展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教育。这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反对国际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阴谋,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此,进行这种宣传教育,必须  相似文献   

4.
经济伦理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和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经济伦理学道德建设。经济伦理道德建设必须建立在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和超越这两个层面上 ,实现构想一种最低要求和最高要求相结合、广泛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现实性和理想性相结合的经济伦理道德价值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经济伦理保障。  相似文献   

5.
论点摘编     
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思想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李学忠在《回族研究》2003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伊斯兰教历来重视道德教育,其伦理道德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整人与真主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二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三是调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伊斯兰教伦理思想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同样起着积极作用:一、强调爱国主义,维护团结统一,反对分裂;二、“命人行善,止人作恶”;三、提倡孝敬父母、夫妻互敬、邻里友善的家庭美德和仁爱思想;四、提倡济贫扶弱、互助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五、树立诚实守信、公正…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天谷直弘等在日本《诸君》1991年第10号上撰文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成功与伦理道德的沦丧,预示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脆弱性。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欧美型的资本主义最终将完全丧失其竞争力。寻求新型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各国所面临的课题。特别是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加强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尤其重要。在有些方面不妨借鉴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为资本主义所用。其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与基本方略,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的理论品格与精神实质。从伦理学视角看,这一重要思想鲜明地彰显了"人民为大"的至善伦理,是一种"大"伦理观。称谓这一伦理观为"大"伦理观,是因为它在内涵上全面覆盖了经济-民生、政治-行政、文化-文艺、生态-环境等伦理诸领域,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各方面,在实践上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指引。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深刻而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于我们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伦理学会1989年年会于去年12月13日——15日在太原举行。会议有两个议题,一是进行学术交流,中心议题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二是研究学会今后工作。 与会同志围绕“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这个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所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对几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和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人道主义题目属于永不会过时并且将永远新颖和非常重要的题目之列,因为对人来说有什么会比人本身、人的自由和幸福更有趣的呢?而在目前,这一题目则显得更加迫切和尖锐。这一题目之所以迫切,是由于它同新人的形成、共产主义建设过程中人们之间真正人道关系的确立以及反对一切种类压迫和在地球上防止原子战火的斗争有关联。这一题目之所以尖锐,是由于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以下根本问题发生冲突:什么样的制度——资本主义或共产主义——真正符合人的利益和要求,保证自由,并为个性发展创造条件。М·И·彼得罗相公正地表示自己绝对不同意那种人的意见,这种人认为人道主义仅仅是资产阶级观点的体系。不但如此,他的著作贯穿着一个思想:现  相似文献   

11.
段忠桥 《哲学动态》2006,1(11):25-29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苏东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渐衰落和最终解体,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特别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开始引起英美马克思主义者的极大重视并迅速成为他们研究的主题。从他们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虽然他们都坚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并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都认为应动员人民积极参加反对资本主义和创建社会主义的斗争,但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却存在明显的分歧,因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一个方向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G.A·科亨和约翰·罗默为代表,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就在于它更为平等,而这一点在经…  相似文献   

12.
按照舆论界的看法,社会主义灭亡了.而资本主义则取得了胜利.我认为,这两种主张都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并没有灭亡,因为它从来就没有诞生,仅仅限于纸上谈兵;资本主义在经济繁荣和精神健康方面远未达到完善的地步:剥削在那里四处蔓延,一次又一次危机使得它步履维艰.正如凯恩斯勋爵很早以前指出的那样:“我们的问题就是;设法组成一种尽可能发挥其效力并且不会与我们有关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的思想相抵触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报告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篇闪耀着伦理道德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从伦理学的维度解读十八大报告,其包含的伦理道德思想有四个方面:以人为本、人民主体的大伦理观,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执政党科学化建设的党德价值观。四个方面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4.
致力于人与自然的终极和解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思路与价值追求,也是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得以构建与形成的致思逻辑。通过对现实生态恶化的境况反思与"生态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萨卡分别从自然与人的双重层面得出增长极限与道德沦丧是致使生态日渐恶化的主要原因。此种情况下,唯有生态社会主义而不是生态资本主义才能改变这一弊端,基于自然由因的考虑致力于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基于人的维度发展"新人"以作为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保障。萨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承袭与时代发展,尽管其某些具体观点与措施存有争议,但整体上对于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力地反对把古人现代化达种非历史主义倾向,划清下面两条界限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分析、评论古人同把古人现代化的界限;(二)用现代的科学概念和术语解释古人思想同把古人现代化的界限。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请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建设与制度安排的互补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伦理道德与制度是构成社会秩序的两个基本方面。人类要想过一种有意义、有秩序的理性生活,这两方面的建构工作缺一不可。在这个意义上,道德建设与制度安排呈现为一种互补关系,即道德建设与制度安排分别作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子系统,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各自以自身功能同时对社会母系统的进化产生推动,作出贡献。本文拟就这种互补作用发生、运作的内在机理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考察需要一种世界历史的眼光,而一定时代的世界格局是世界历史的横断面。当今世界的总格局,是由三种基本的政治—经济力量形成的“两个并存”的局面。这就是由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相并存,发达和不发达两种社会状态相并存。这两个并存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矛盾运动及其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所通过的苏共纲领着重指出,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极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斗争渗入人类精神生活的一切方面——政治的和法律的意识形态、哲学、道德、艺术和科学。目前,在苏联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当社会主义在社会生活一切方面(在发展物质生产和科学方面,在建立深刻的人道主义的、集体主义的、真正民主的关系方面)对资本主义所具有的决定性优越性越来越明显的时候,反对现代资产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19.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党中央还制定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可是在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过程中,上述方针贯彻得总是不尽人意,原因何在?抛开人们在种种正式场合的表态和声明,思想深处认识上的种种问题仍然是这种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就道德建设而言,道德建设在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究竟应该怎样摆,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究竟应该怎样估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20.
今天,为了接受时代的挑战,哲学应该关注涉及人类状况的两个根本经验:一方面是同别人有关的伦理经验,即我们为了别人,由于别人或反对别人可能采取何种行动的伦理经验,另一方面是同一切由符号和意义组成、为了使人理解而需要我们加以解释的东西有关的解释学的经验。现在,这两种根本经验被人们当作思考一种特殊的现实性的课题加以接受。因为,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