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吴银志 《天风》2010,(3):44-45
<正>圣经说:"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传7:2)又说:"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传7:4)特别是在农村,一些人对基督教的信仰认识不清楚,造成一些误会。例如:有的人说基督徒亲人离世不能哭,基督徒不要祖宗等……因此,把基督教看成不近人情的宗教而远之。  相似文献   

2.
宽恕和爱     
赵英秋 《天风》2004,(11):23-23
耶稣的教训及使徒们的书信所要求基督徒做的已远远高过"宽容"二字,圣经不只是让人宽恕,而且还要主动地爱自己的仇敌,以怜悯的心去宽恕一个仇敌,不计较他的过犯,一个充满怜悯之心的基督徒是蒙神所喜悦的,正如耶稣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  相似文献   

3.
张耀法 《天风》2005,(3):30-30
圣经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太19:5)是不是意味着婚后可以不供养父母,远离父母?绝对不是。有人因不喜欢跟父母(公婆)同住,于是引用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与圣经的原意和历史事实不符。 人在结婚后是否还要与父母同住,可按个别情况而定,如只据以上几节经文就说要与父母分开,分住,这  相似文献   

4.
成圣     
成圣,其圣经中原文的含义是“分别”、“分离”、“奉献”、“圣洁”。常指将自己或某种事物分别出来,作为圣洁,以便应用。圣经教导说:神是圣洁的,所以凡到他面前来的人,必须以圣洁的心来朝见他(利19:2,彼前1:15)。 以色列民是神从万民中“分别”出来的,所  相似文献   

5.
人微言不轻     
利未 《天风》2010,(6):64-64
<正>俗云:"人微言轻。"而我则要说:"人微言轻",即地位低下者说的话常不为人所重视,所以往往有人以自己为"人微",即便有说话的空间和需要时,也会选择沉默。可是,人微者一定言轻吗?我看未必。圣经记载,亚兰国乃缦元帅之妻的小使女,其身份极其卑微,是亚兰人攻打以色列人时被掳而来,她沦落异邦、寄人篱下,为人奴婢,但没有因此自怨自艾,轻看自己。她深  相似文献   

6.
诚然,中文圣经将希腊文圣经中的"逻各斯"翻译为"道"实乃妙译。"逻各斯"是新约圣经借自希腊哲学的一个概念。新约中的"逻各斯"等同于旧约中的"上帝的话"。在旧约中,讲到上帝的话能创造和维系生命,是生命的源头,也是维系生命的大能。不但如此,透过先知们说出的上帝的话,都带有刺透人心、复苏人灵的力量。中文圣经将"逻各斯"译为"道",似取其两种含义:一是"话"(上帝的话),另一是"说"(上帝说)。  相似文献   

7.
虔诚人     
紫晶 《天风》2019,(11)
<正>哥尼流定睛看他,惊怕说:"主啊,什么事呢?"天使说:"你的祷告和你的周济达到神面前,已蒙记念了。"(徒10:4)什么样的人是虔诚人?虔诚人有哪些表现呢?他是个虔诚人。他的祷告和他的周济,达到上帝面前蒙神记念。祷告是人与神之间的事,周济是人与人之间的事。一个是灵性生活,一个是社会生活,兼而有之,是为虔诚。这样的人是虔诚人。圣经中有一个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8.
景健美 《天风》2012,(8):65
许多人对基督教感兴趣,到教堂常问一个问题:我怎样成为基督徒?他深深地被上帝吸引,不想做一个旁观者,却不知如何开始信仰。《诗篇》记载:"上帝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他的没有。"(诗53:2)若你带着一颗简单而渴慕的心来寻求上帝,他应许过:"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耶29:13)上帝鼓励人来寻找他,来求问他。怎样才能成为基督徒呢?圣经《哥林多前书》13章13节记载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天风》2017,(3)
<正>《从中国故事到圣经故事》(一、二)作者:陈洁心《从中国故事到圣经故事》把圣经故事与中国历史故事并列,在教会青少年的读物中并不多见。圣经人物和中国历史人物虽身处不同时空,文化也迥然不同,但当中有些普世价值是亘古不变的——我们会发现人对于美德的渴求和推崇始终如一。本书作者陈洁心姊妹通过列举书中东西方的先贤名人,引导读者发掘人心中值得效法的人性美质。这位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学科"文学与专业写作"专业的洁心姊妹,在书中巧妙地结合了中文拼音、古诗词、圣经经句、历史、地理、哲学等知识  相似文献   

10.
圣经对于人的心理问题有许多珍贵的教导。 “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箴14:30)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箴17:22) 这说明,心理状况,影响人身体的健康。 我们再看主耶稣的工作。 “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夫一妻制:"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二人"不是三人、或者四人。所以不可能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小三小四。"上主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上主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面前。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从《圣经》的启示看,天主制定"一男一女"的婚姻原则,起码有两个目的:互为补  相似文献   

12.
怎样读圣经     
读圣经首先要知道圣经主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一、圣经的主题是 耶稣基督 圣经的中心是论到耶稣基督。三位一体的神创造天地万物(创1:1—2:25)。造物的主看“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1:31)。始祖犯罪之后,人与神之间有了间隔,罪人需要蒙拯救,才能回到神里面来。耶稣基督是神为人所设立的唯一救主。圣经旧约部分是论到基督要来拯救世人,新约四福音书是论到这位基督道成肉身  相似文献   

13.
<正>基督教有一部被称为"神圣经典"的圣经。从信仰及神学的角度看,圣经是"上帝的话语",而从现实的角度说,它只是一本由人写成的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套"66卷(天主教、东正教的卷数较多些)连在一起的书,这就是拉丁文"tabiblia"及英文"bible"的含义。公元5世纪初君士坦丁堡主教克利索斯顿以拉丁文阴性单数名词Biblia指称圣经,意思是"唯一的书",从此Biblia或TheBible便成为基督教经典的专称。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     
《天风》2017,(2)
正《绿色基督徒》主编:单渭祥圣经不仅是"红色"(宣讲基督舍己之救恩)的,圣经也是"绿色"(宣告上帝美好的创造)的。本书收集了各地同工讨论生态问题的文章及其见证,可以说是中国教会第一本专门论及基督徒与生态保护的书籍,顺应了当今时代的召唤,旨在唤醒今日基督徒的社会责任,以便更好地作光作盐、荣神益人。《与神对话》作者:张远来一年365天,天天与神对话。每天清晨,你知道如何与神对话吗?本书每一篇祷文都是对圣经经文的回应,  相似文献   

15.
这里的《圣经》指希伯来语《圣经》,在内容上相当于《新旧约全书》中的《旧约》。《圣经》不是典型的哲学著作,因为它在形式和内容上主要不是哲学的。从形式上看,《圣经》的表述方式主要是叙事和诗歌性描写,而不是逻辑论证;从内容上看,哲学的或逻辑的思维要求思维的一贯性和不矛盾性,而《圣经》中则矛盾丛生。但是,说《圣经》不是典型的哲学著作,并不减损其意义和价值。作为宗教经典,《圣经》的目的不是教人以哲学,而是教人以信仰和律法,让人知道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它的对象是普通大众,不论男女老少、聪明愚昧。对于大众来说,至少…  相似文献   

16.
青年的本份     
谭志阳 《天风》1995,(5):35-36
圣经说:“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诗133:1)“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罗14:19) 与人相处一段较长的时期以后,自己与别人没有发生纠纷和冲突,不使神的名受羞辱。  相似文献   

17.
张合安 《天风》2005,(5):10-11
"福"是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但不同的人对福的理解不同。有人说健康是福,有人说平安是福,有人说悠闲是福,有人说有钱是福,有人说有个美满的家庭是福……到底什么人有福?在旧约圣经写到:"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箴14:21)在新约四福音书中,主耶稣讲过许多关于有福的真理,如:在登山宝训中就连续讲了八种人有福,而"施比受更为有福"是唯一在四福音之外主  相似文献   

18.
或许有人会说,这个问题太浅了,基督徒谁不能回答呢?罪人就是不信的人,义人就是信主的人嘛! 这样的回答合乎圣经吗? 但愿我们能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 (一) 我们先要思考:“罪人就是不信的人”有没有圣经根据? 有人会说,约翰福音3章18节明明记着:“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这就是圣经根据。  相似文献   

19.
老叨 《天风》2020,(1):34-34
"人对我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我就欢喜。"(诗122:1)这是大卫王描写自己去做礼拜时的诗句,真实而生动的喜乐神态跃然纸上。你若查考圣经,就会发现一个颇具深意的现象:圣经只强调按着节期礼拜,而从未多谈路上可能遭遇的恶劣天气或各种困难。这正说明,属神的人有其必须履行的信仰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20.
谢炳国 《天风》2010,(11):60-62
<正>作为牧师,学习是很重要的,需要在神学、历史、文化、法律、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上不断进深,不断提高自己。德国著名神学家卡尔巴特曾经说过一句话:"传道人要一手拿圣经,一手拿报纸。"圣经很重要,但是也要学习圣经以外的知识,知识与信仰的追求并没有矛盾。其实各种知识都是从上帝来的。因为上帝是一切知识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