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5年5月26日至同年6月25日) 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论述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二、、二*,n。二杯,。, ,、‘。。,.卜.0.、“高齐云学术研究1985年第2期试论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概念陈灌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万众 社会科学〔甘肃〕1985年第2期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论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确立—思想经历上的胚胎学和古生物学的统一—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则札记龚育之 式》中确立“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说质疑理论月刊1985年第6期 宋敏吉林大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
对《说明》的答复《哲学动态》1995年第10期发表了我整理的一份动态资料:“关于‘国学’研讨中的几个问题”。文章发表后,一同志批评我对他的文章观点的介绍“有明显的误读”,于是在《哲学动态》1996年第1期上发表“关于‘国学’热讨论的几点说明”(以下简...  相似文献   

3.
鲁克俭 《哲学动态》2007,35(4):15-20
在英语世界,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研究热潮[1]。20世纪80~90年代,国内学术界也曾经出现过“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激烈争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相关,国内学术界长期以来有关于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奴隶社会”的争论,这种争论后来进一步发展,一些学者根据芬利(Finley)等西方古代史专家关于当时奴隶数量的最新研究成果[2],得出西欧历史上也不存在奴隶社会的结论。如果这种说法能够成立,那么人们自然就会进一步得出结论说:马克思把奴隶社会看做西欧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经济社会形态”的说法已…  相似文献   

4.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马克思生活观的三重意蕴/崔唯航//哲学研究,2007.4马克思主体性概念的两个维度/俞吾金//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从形式的历史到历史的形式———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李志安//学术研究,2007.3商品交换与社会的同质化/仰海峰//哲学动态,2007.4“古典古代”等于“奴隶社会”吗?———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古代生产方式”/鲁克俭//哲学动态,2007.4马克思哲学存在一个“费尔巴哈阶段”吗?———“两次转变论”质疑/王东,林锋//学术月刊,2007.4“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及其方法论意义———兼答王东教授…  相似文献   

5.
《哲学动态》编辑部: 贵刊1991年第6期登载的胡新和同志所撰《现代物理学与认识的主体性讨论述评》一文,其间对拙作《相对论时空理论再认识》(载《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第29—42页;以下简称《再认识》,引证时只注页码)的批评,我不能同意。请允许我发表如下几点意见。 1.胡新和同志不对拙作做任何具体分析就指责我“曲解‘四维时空’概念”,这是无法接受的。胡同志应该看到,我对“四维时空”的认识是与何祚麻同志相对独立的,是直接  相似文献   

6.
自从关于超越实践美学的讨论开展以来 ,被称为“后实践美学”的诸美学学派兴起 ,打破了实践美学的一统天下 ,中国美学已经出现了多元发展的格局。这场讨论尚未终结 ,至今仍不断有新的文章发表 ,这无疑有助于这场讨论的深入发展。最近彭富春先生的《“后实践美学”质疑》一文 (载《哲学动态》 2 0 0 0年第 7期 ) ,以对后实践美学质疑的方式为实践美学辩护 ,值得注意。彭文先证明实践美学的现代性 ,由此否定后实践美学存在和命名的合法性。这就涉及到美学以及哲学的现代性问题。对此 ,彭文认为 :“所谓的美学具有三个历史维度 :古典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气1 Jo‘甲Jl~11月‘0目,王1‘月乙O目少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坚持恩格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刘继岳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第5期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概念是科学的抽象 —与冯宪光同志商榷李连科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5期准确理解马克思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杜 一王永江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第5 期论马克思恩格斯对摩尔根《古代社会》的批 判继承与发展卓天华华南师院学报 1982年第4期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看实践的涵义 —与吴建国、崔绪治同志商榷庄祖武 江淮论坛1982年第5期社会主义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 —学习恩格斯…  相似文献   

8.
《哲学研究》今年第五期发表的高鼎忠同志《也谈‘同一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一文,主张对同一性作两种区分。他说:“对‘同一性’这一概念,除了应当区别抽象的同一性和具体的同一性之外,还应当区别辩证唯物主义者在不同场合运用的相对于斗争性的同一性和相对于差别性的同一性。”高鼎忠同志说的第一个“应当区别”,当然没有问题,这种区别就是形而  相似文献   

9.
一、对理论与实际关系的不同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吴炫、刘平撰写的《“理论联系实际”再思考札记———否定主义哲学社会透视》(《东方文化》1998年第2期)一文,开宗明义,直奔这个“原则”而来:“这个话题说起来可能会很大,甚至牵涉到某些‘原则’,但原则是否能被‘联系实际’所说明,却又肯定需要具体的学理论证,并且涉及到对中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些理论与实际关系的理解。”然而,“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  相似文献   

10.
光明日报8月20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批评刘节的座谈会纪要、《学术研究》第4期发表了金应熙的《评刘节先生的以人性论为核心的唯心史观》,就刘节的“唯仁论”和唯心史观展开了批评。兹将批评的要点,简介如下.一关于“唯仁论”。在历史研究所的座谈会上,不少同志指出:“‘唯仁论’是刘节先生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理论’。刘节先生从资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初。1962年《文史哲》第5期发表了《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理解》;1963年11月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霍伟光、方克立的《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自我异化”的思想》;1964年《江淮学刊》第1期发表了郭月争的《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思想和资产阶级对它的曲解》;同年《江海学刊》第5期发表了肖焜焘的《科学的利剑,革命的号角一读马克思〈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当时总的趋向是  相似文献   

12.
《哲学动态》 2 0 0 1年第 5期发表了笔者的《伦理是一种智慧》一文之后 ,彭启福先生撰文与笔者商榷 (《伦理与智慧》 ,《哲学动态》 2 0 0 1年第 9期 ,以下简称“彭文”)。在此 ,我首先要衷心地感谢彭先生 ,不管他承认不承认我在上文中所表述的观点 ,但是他毕竟阅读并思考了我在上文中所提出的问题 ,这对于一般的学者来说已是莫大的安慰。彭先生对我文中观点的质疑主要有两点 :第一 ,认为我对于“‘伦理是一种智慧’ (这一 )主题的理解与诠释 ,未得要领 ,陷于偏狭”[1 ] ;第二 ,认为我“以一句‘他律阶段的伦理道德因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生产关系范畴的系统考察》一文(《哲学研究》1983年第3期。以下简称《考察》,凡引该文不再注明出处)。有周密系统的分析,见解颇有新意。基本观点我完全同意。但也感到有些问题值得商榷,有个问题需要补充。 三点商榷 (一)《考察》在谈到马克思对社会生产四环节理论的推进时,这样写道:“(1)他将社会生产四环节视为‘一切生产阶段所共有的、被思维当作一般规定而确定下来的规定’,即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抽象  相似文献   

14.
《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刊载了田心铭、桑新民同志《再论经济制度的双重属性》(以下简称“再论”)一文,对我在《哲学研究》1987年第6期上发表的《经济制度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吗?》的质疑文章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辩驳,对他们在《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刊登的《论经济制度的双重属性》(以下尚称“属性”)一文的思想作了进一步解释发挥。从双方的论点看,我们的讨论关系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范畴、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关系到当前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方法论,因此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黄克剑同志在《国內哲学动态》今年第一期上,对周国平同志关于“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种理想性的活动的观点提出质疑,并试图论证马克思“巴黎手稿”的这一论述“是一个现实的、科学的命题,而不是一个理想性的价值命题。”我认为,黄克剑同志把“巴黎手稿”中的这一命题人为地拔高了,其论点也失之偏颇,值得商榷。黄克剑同志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科学命题的第一个根据是:马克思当时的思想发展已处于在政治经济学中解剖“市民社会”的阶段,他已经是从经济现实出发探讨人的本质。的确,马克思说过,“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巴黎时期开始了马克思探讨问题的崭新方向和途径,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称谓问题 ,涉及对马克思晚年的理论主旨和理论贡献的判断和评价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目前较为流行的称谓是“人类学笔记”。笔者认为 ,“人类学笔记”这一称谓歪曲和误读了晚年马克思的理论实质 ,我们应将之更名为“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一、“人类学笔记”称谓对晚年马克思的误读本文所谈的马克思晚年笔记 ,特指《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 ,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梅恩〈古代法制史讲演录〉一书摘要》、《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态〉一书摘要》…  相似文献   

17.
周云之同志在《哲学研究》1983年第1期上发表的文章《对先秦名家分为两个诡辩学派的异议》中提出了重新评价公孙龙“白马非马”论的基本性质问题。在此之前,周在另外两篇文章《公孙龙关于名(概念)的逻辑思想——“白马非马”纯属诡辩吗?》、《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几个方法问题》中也谈到同一问题(以下简称周文)。周文认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根本不是割裂个别与一般的‘离  相似文献   

18.
以学术理性关切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月26-28日举行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宗教理论研究”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结合《求是》2003年第9期发表的《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从理论研究和探讨的角度,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和观点,对我们深入研讨“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很有启发。我们在这里选摘了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发表了何畏同志《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一文,其中心论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不存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外的辩证唯物主义”。为了证明这一中心论题,何畏同志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许多语录。我对于该文的论点有不同的看法,已写了一篇题为《历史唯物主义不能概括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周穗明同志在《也谈“自由自觉的活动”》(载《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10期)一文中,对我曾经论及同一问题时阐发的观点(参看拙文《应当怎样理解“自由自觉的活动”》,载《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1期)提出了商榷。读后,觉得有必要对提出商榷的问题再作一番研讨。一、“自由自觉的活动”与“对象化劳动”周穗明同志在文章中说,我的失误的“关键”在于:“把‘自由自觉的活动’与‘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