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丰富哲学思想的哲学家。他一生非常重视哲学研究。他认为物理学家必须掌握哲学推理。爱因斯坦不仅因为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例如相对论大大推进了科学对于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和宇宙的认识,引起了哲学家的研究兴趣,而且他的哲学思想也受到了哲学界的关注。粉碎“四人帮”之后,一些报刊发表文章,对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书讯     
施雁飞著的《科学解释学》一书将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概括了英美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和欧洲大陆科学哲学的研究状况,指出所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都具有解释学特征,试图确立一种新的科学观——科学解释学.该书是一部科学哲学专著,但它对科学的深层反思,丰富和发展了哲学解释学,为  相似文献   

3.
一、分析哲学和传统如果一个科学分支发生了革命的变化,那么我们就必须描述这一专业的演变史。H.赖辛巴赫(Hans Reichenbach)《科学哲学的兴起》一书(1951年英文版)就为分析哲学作过这样的描述。赖辛巴赫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那些因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式及其结果而产生的问题。他这样勾勒《科学哲学的兴起》的目的:“本书认为,哲学思辨是一个过渡阶段,它只产生于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是一个具有逻辑手段来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迄今已是大半个世纪了。通常都说,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实现了人类时空观念的重大变革;但是我们发现,我国学术界对于伴随相对论的建立而产生的相对论时空观的阐述和评价仍显得含混不清。《哲学研究》1986年第10期发表的乐传新同志《相对论时空理论评价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文认为:“狭义相对论突  相似文献   

5.
书讯     
《现代自然科学与哲学》一书,已于今年5月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发行。该书由华南工学院冯敬阳、李学荣、杨伯舫等同志编写。全书包括现代自然科学的若干重要理论及其哲学意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原理的自然科学例证等三部分内容;并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了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6.
这是《哲学的哲学》一书的导言部分,作者指出了该书的基本思想是:第一,认为哲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例外论假定是错误的,甚至先验与后验之间的区分最终遮蔽了内在的相似性。第二,哲学与其他科学之间在主题上的差异,也不如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深。第三,当前的哲学主流未能清楚地阐明一种适当的哲学方法论,部分地是由于它陷入了对数据的心理学化的传统认识论错误。本书对哲学方法论的再思考,包含了在一种恰当的抽象水平上理解如何做哲学。  相似文献   

7.
朱水林的《现代逻辑引论》一书1989年11月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拜读之后,觉得该书很有些特色,就此谈谈一些想法。第一,现代逻辑发展迅猛,正象书中引言所说,现代逻辑的触须已伸向四面八方,与数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哲学、语言学、社会科学互相渗透,产生了许多综合成果,确立了不少边缘分支,形成门类纷繁的新体系;它的主流是沿着数学及其应用的方向前进的,但是在哲学逻辑、自然语言逻辑等方面,都形成了新的令人注意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代逻辑的研究在我国仍比较薄弱,出版的这一方面的专著也很少。前些年出版的王宪钧的《数理逻辑引论》,胡世华、陆钟万的《数理逻辑基础》,莫绍揆的《数理逻辑教程》,近几年出版  相似文献   

8.
异质发生学与一般进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唯物主义的立场而言,整个世界的进化都是物质的进化。尽管在此一般进化(General Evolution,Ervin Laszlo 1986;牛龙菲1987)过程中,物质不断组织成新的系统,突现(em ergence)出新的性质。对于物质进化之不断组织成新的系统、突现出新的性质的事实,给出较为科学解释的理论者,当属日裔美国学者丸山孙郎。他在其1978年发表于美国《理论与社会》杂志上的《异质发生学和形态发生学——通向一种新的科学观》一文(中译文载《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6年第3  相似文献   

9.
皮亚杰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的看法,以及他的科学认识论和科学之环的思想,在他的整个学说中具有出发点和方法论的性质。研究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评价和借鉴他的学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这些思想做点评介,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一(一)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皮亚杰认为:“从古希腊时代的数学一直到十八世纪末的实验心理学,所有科学都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这是一个普遍的历史过程。”(《心理学与认识论》第5章:“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企鹅出版社1972年英文版。以下引文凡不注明出处者,均出于此)他认为,正是哲学  相似文献   

10.
10月18日来华讲学的苏联哲学家、《哲学问题》杂志主编B.列克托尔斯基在同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人员座谈时,提到苏联即将于明年初出版的、由著名哲学家弗罗洛夫主编的《哲学导论》一书。他对该书写作的意图和结构的介绍,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哲学问题》杂志第9期发表了该书四位作者联名写的文章:《关于〈哲学导论>一书的构思》以及该书的前言和结束语,并附有该书目录。从1986年10月全苏高校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会议提出重写哲学、科学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教科书以来,苏联哲学界已有一些写作集体正在按在那个会上初步通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教学大纲》写作新教科书,但据列克托尔斯基讲,成  相似文献   

11.
鲍佩尔(K.R.Popper,1902——)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哲学、数学和物理学,系伦敦大学教授、伦敦经济学院哲学、逻辑与科学方法系系主任。他的主要著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历史主义的贫困》、《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此处所载作者关于自由、平等、人道主义等问题的一些论点,摘自《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1952年英文第2〔订正〕版)。该书主要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作者说:“这本书是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的批判的概论,并且是对某些社会改造原理的考察。”(“序言”),“预期到马克思主义将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因而相当详细地探讨了它。”(“订正版序”)  相似文献   

12.
T.S.库恩(Thomas.S.Kuhn 1922—)是六十年代崛起的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他在科学史研究的基础上,于1962年出版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他关于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该书在科学界和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激烈的争论,库恩的科学观受到褒贬完全不同的评价。本文也试图对库恩的科学观中合理的因素及认识论方面的错误的倾向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批苏联著名学者正在集体撰写一部新的哲学教科书。我们认为,把这些作者撰写教科书的指导思想、书的结构、前言和结束语向广大哲学界作一介绍是适宜的。我们也和该写作集体一样,希望听到读者的反应。该书即将由《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哲学导论》一书现正由贾译林、李树柏主持翻译,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出版。)  相似文献   

14.
苏联科学院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科学委员会和哲学研究所已开始出版十卷本的集体著作:《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自然科学》。凯德洛夫的《各门自然科学的对象和相互联系》一书就是其中最先出  相似文献   

15.
科学解释同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及科学理论的结构相关,是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它关系到科学理论何以能成立、理论和实体的关系等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国外学者研究较多。纳格尔在《科学的结构》一书中提到了十种解释范例;亨普尔在《解释逻辑之研究》、《演绎规律解释与统计解释》、《科学解释种种及科学哲学论文集》和《自然科学的哲学》中提出了两种解释模型;孔宪中在《是科学的解释,还是骗人的解释》中根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译自法国《思想》杂志1964年10月号。这是作者(Jacques Guil-laumaud)的一本同名的书的内容的概括。作者说,他的目的是要把控制论的科学理论引进哲学领域内,而使辩证唯物主义得到新的血液——新的科学素材和新的理论根据。因此,居尧谟在他的这篇论文里,对于控制论中一些带有关键性的概念,如自动调节系统的反馈作用、伺服机构、信息传递和负熵的转换关系,都从科学上和哲学上进行了分析。另外,他又别出心裁地从代数学中的群论,从理论物理学中的时间和空间的结构概念,去探讨生物的进化以至于国家类型的发展。并且,宣称控制论经过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处理,就会像古典力学加进了一个时间度而转变成为相对论性的力学一样,有可能使今天的控制论成为“辩证的力学”。作者在各个不同的科学概念所反映的自然现象中,指出矛盾的因素和统一的法则,进而说明“控制论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反过来又去帮助辩证唯物主义发展……”,并给自然辩证法的探究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作者根据控制论的理论,认为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应该特别强调“时间”范畴、“度量”范畴,以便进一步阐明“运动”和“结构”的问题。作者在论文的最后部分,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在三个方面是未完成的,有待于现在的人们继续去完成。“物质作为物质是确定的,而且必然有一个形态,而形态则总是物质的,总是以具体的状况存在着的。” (黑格尔:《逻辑学》,Ⅱ,86)  相似文献   

17.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邀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人文学系凯南讲座哲学教授理查·罗蒂(Richard Rorty)偕其夫人于1985年6月27日抵京,进行学术访问。罗蒂教授是目前美国比较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哲学和自然的镜子》(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1979),该书曾获美国哲学著作奖。在该书中,他认为,近代哲学,以洛克、笛卡尔、康德等人为代表,把认识论置于中心地位,把人的精神比作一面描述和反映实在世界的镜子。这种哲学传统应该打破,不应再把哲学的任务当成是批判地反思各个知识领域和文化领域。他提倡一种“没有镜子的哲学”,这种哲学即可以维持自然科学的地位,同时又肯定文学艺术的价值。他所以一直致力于把以詹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山大学罗克汀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4月3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5岁。 罗教授原名邓焯华,1921年11月出生于广州。1939年考入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社会教育系,在张栗原、郭大力指导下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学期间他先后发表了《数学史的考察》、《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迟滞的原因》等学术论文。1943年赴桂林在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工作,并完成《科学新论》一书的初稿。该书分三卷即《科学总论》、《科学史论》及《科学方法论》,共30多万字,后来分为两书出版,即《自然科学讲话》(1946年新知书店)、《自然哲学概论》(1948年  相似文献   

19.
《科学哲学与历史研究》(1987年)是美国宾夕法尼亚拉法耶特(Lafayette)学院的哲学教授J.洛西的新著。他的《科学哲学历史导论》(1972年)以简明清晰的笔调描述了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是研究科学哲学不可多得的一本重要著作。世界各国竞相翻译。该书的中文本是国內科学哲学的教科书之一?臼槭嵌云呤甏院蟮目蒲д苎У囊桓龅悸坌缘慕樯苡肫兰?可以说它是作者第一本著作的续集。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时代的条件下,进一步深入研究辩证法理论,撰写唯物辩证法方面概括性的著作,这是摆在哲学科学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1982年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凯德洛夫院士《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三个伟大的设想》一书。《科学与生活》杂志编辑部特地请该书作者谈谈他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凯德洛夫为此写了一篇短文,内容如下。——原编者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