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提出了气质的行为抑制-非抑制性说,激发了学者从儿童的行为抑制性的角度对气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阐述了当前行为抑制性研究对气质的研究方法的改进、行为抑制性发展的稳定性问题及抑制性与文化差异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儿童2~4岁行为抑制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室观察法研究了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的稳定性特征。被试为追踪样本,随机选取北京市124名儿童,经家长同意参加本项追踪项目。2岁时,有124名儿童参加本实验,在不同的陌生情景下对儿童行为进行录像观察,每次一对儿童和母亲。4岁时,有103名儿童参加实验室观察,21名儿童由于搬迁、失约或中途退出而没有数据;在观察室,每次邀请四名过完四岁生日不久的同龄、同性别、但父母评价害羞程度不同的、彼此陌生的儿童同时来到实验室作观察。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儿童在2岁时的行为抑制性特征与其4岁时的行为抑制性特征相关显著,但稳定性程度较低(0.294);通过对极端组和非极端组儿童的行为抑制性的稳定程度的比较发现,极端组儿童,无论是极端非抑制儿童还是极端抑制儿童,其行为特征的保持程度要好于非极端组;对儿童4岁时行为抑制性的性别差异检验虽然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t=-1.776,p=0.079),但男孩总体上有非抑制性倾向(抑制性的平均分数为-0.2420),女孩有抑制性倾向(女孩的平均抑制性分数为0.2035)。  相似文献   

3.
儿童2~7岁行为抑制性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静  陈会昌  陈欣银 《心理学报》2008,40(6):701-708
采用实验室录像观察对中国儿童的行为抑制性的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2岁、4岁、7岁)。儿童2岁时,有124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观察。儿童4岁时,由于搬迁、退出或失约,有103名儿童参加。儿童7岁时由于以上原因有100名儿童参加实验室观察。在2岁、4岁、7岁至少参加一次观察的儿童有113名,而在三个时间点都参加观察的儿童有89名。我们对儿童2~7岁行为抑制性整体发展的稳定性以及行为抑制性和非抑制性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儿童从2岁到7岁的行为抑制性的整体发展稳定性较低。从2岁到7岁,行为抑制性-非抑制倾向比较稳定的儿童共28人,占总人数的31.5%。而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不稳定的儿童为61人,占总人数的68.5%。随着年龄增长,本研究中的儿童的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倾向有向中间型趋中的趋势。从2岁到7岁,行为抑制性的发展变化没有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儿童2-4岁的行为抑制性对其陌生同伴交往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用纵向追踪的实验室观察研究了儿童2岁、4岁时的行为抑制性,及其4岁时与陌生同伴交往特征的关系。结果发现:儿童2岁时的抑制性能预测其在4岁时的社交发起行为缺乏,但不能预测各种游戏活动类型。儿童4岁时的行为抑制性与其单独一被动活动、平行活动及社会互动活动呈显著负相关;与交往中的抑制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儿童4岁时的抑制性分数能预测儿童交往的主动性的缺乏。稳定极端抑制儿童和稳定极端非抑制儿童在抑制行为、平行游戏、社会互动游戏、社交发起和玩新奇玩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考察了53名4岁儿童及其父母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完成拼图任务的智力游戏情境中儿童与其父母交往的行为特征和互动类型。结果发现:(1)在儿童4岁时,在家庭自由游戏情境中母亲的各种行为均显著多于父亲的各种行为,这表明在游戏过程中,母亲是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在拼图游戏情境中,除了父亲和母亲在商量和交流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之外,母亲的其他行为显著多于父亲的其他行为。儿童在这两个游戏情境中均表现出较多的顺从行为。(2)在自由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包括四种:父母交流-儿童不交流型、母亲高控-儿童顺从型、父亲控制-儿童不顺从型和母亲不交流-儿童交流型。拼图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有四种:父母放任-儿童独立型、父母控制-儿童顺从型、母子交流型和父亲控制-儿童顺从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陌生实验室的录像观察考察了中国2~7岁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并且采用教师评价量表报告了儿童7岁时的学校适应,采用父母填写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来测查儿童7岁时的问题行为,从而考察了儿童2~7岁的行为抑制性对其7岁时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儿童2岁时,共有208名儿童参加了这项追踪研究,4岁时,由于被试拒绝参加、搬家或失约,共有176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的录像观察。7岁时,共有124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实验和学校教师的评价,并且父母对7岁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了报告。同时参加2、4、7岁研究的儿童为66人,其中男孩为28人,女孩38人。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表明:儿童2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学习问题越少;儿童4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攻击行为越少,挫折耐受力、任务定向能力越强,但同时抑郁问题也越多。而7岁时的抑制性可以边缘显著地预测儿童7岁时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即7岁时抑制性水平越高,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越多。而且,本研究还发现女孩7岁的抑制性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和果断的社交技能越差。男孩2岁的抑制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越强;男孩7岁时抑制水平越高,攻击行为越多。  相似文献   

7.
杰罗姆·凯根的行为抑制性研究为心理学界研究气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用批判的眼光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之后提出,要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尤其是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知识来研究气质:要用归纳的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新信息,不拘泥于已有的理论和概念;要科学谨慎地使用统计方法.并不断地发掘新的、合适的统计手段。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采用纵向追踪的研究设计考察儿童的行为抑制性气质与母亲的教养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104名儿童来自中国西部农村,第一次测查的平均年龄为45个月。通过录像观察编码的方式测量儿童的行为抑制性及母亲的教养行为,2年后对他们进行追踪。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儿童的行为抑制性对母亲的教养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具体表现在对行为抑制性高的儿童,母亲在之后会表现出更多的接受性和指导性控制的教养行为。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通过对儿童2~4岁的抑制性发展类型与他们同陌生同伴交往特征的关系研究发现(1)在陌生情境中,稳定极端抑制儿童与陌生同伴的游戏活动的社交复杂程度是最低的.从非抑制发展到抑制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与稳定极端抑制的儿童没有明显差异.(2)从抑制发展到非抑制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的单独-被动行为是最多的;他们在介绍生日的同伴活动中的主动性是最好的;他们进行的社会性装扮游戏也是最多的.(3)稳定极端非抑制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与陌生同伴交往的社交复杂程度最高,他们进行的活动类型和活动频次最多,但他们可能有一些外显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听说找男友最好是气质互补的。我不太懂这方面的知识,请你们帮助解释一下。”云南小琳:%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也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说的“脾气”。它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它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控制。气质的特点一般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最先创造了人类具有4种气质类型的学说,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巴甫洛夫认为这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