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教对非洲社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引发消极的一面。总体来看,基督教对于当代非洲社会积极的影响主要在慈善公益、社会关怀等社会公共领域,消极影响主要集中在舆论导向、政治、安全领域。对此,非洲基督教需要走出自身观念的藩篱,在非洲多元的文化宗教语境中,加强与其他宗教的对话,寻求合作,共同服务于非洲社会。  相似文献   

2.
"共同体"是哈贝马斯社会整合理论的关键。它有三个基本层面,即生活世界中的交往共同体、公共领域中的语言共同体、现代国家中的法律共同体。这三个层面并非相互独立,而是以不同的着力点(交往、语言和法律)相互联结,汇通系统性整合与社会性整合的资源,共同搭起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虽说哈贝马斯共同体理论不失为一种应对现代社会分裂危机的思路,然而其所理解的共同体是被屏蔽了阶级矛盾、没有根本利益冲突、没有革命向度的妥协共同体,是压抑了情感冲动的理性共同体,从而难以有效应对当今社会的严重分裂危机。  相似文献   

3.
在通常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研究领域.本文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领域中,人们一般注重的是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而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研究领域中,人们一般注重的则是同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本文主张,只有把这两个研究领域综合成一个研究领域,才有可能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这两个主题的认识.与此同时,在当代中国社会追求现代性这一普遍性价值的实现时,也必须充分兼顾到当代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尤其表现在传统的亚细亚牛产方式、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错位和启蒙的缺失上.只有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努力在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建立必要的张力,才能创造性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发展,并使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话语伦理学是现代和当代社会有关道德规范进行有效性和适当性话语论证的一种重要理论。在现代和当代道德意识发展的阶段上,只有通过话语才能够形成论证。普遍性原则、话语原则和适当性原则是论证的重要原则。但是,论证是有局限的,因为哈贝马斯将论证放置在生活世界、非暴力领域中。  相似文献   

5.
语境主义世界观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语境(context)观念在当代思维领域中的普遍渗透,一种语境主义世界观(contextualism asa world view)(Hayes,p.vii)逐渐显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发展中。无论是在量子测量过程的整体性特征、生物学解释的语境相关性问题上,还是在社会人类学的语境诉求、心理行为的语境评价中,语境实在都为不同的本体论态度提供了共同的对话平台,使它们能够在语境的基础上,构建语义范畴和概念范畴的统一性;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范式,语境为各个学科提供了可以达成一致的统一框架,为知识生产、真理探询提供了新的认识路经;语境分析的元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6.
面对复杂的社会境遇,哈贝马斯显明了重建与捍卫现代性的伦理意趣,并通过批判理论规范基础的重塑、现代性的伦理辩护及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的伦理考量,来对其伦理之思的基本旨趣加以结构性显扬。在重构道德话语的过程中,哈贝马斯彰显了其伦理之思的义务论、认知主义、形式主义和普遍主义等哲学特质,从而有效抗撷了道德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及相对主义的挑战与诘难。基于多元的社会语境,哈贝马斯在恢复道德社会整合功能的意旨中,实现了道德命题理解维度从"语义"到"语用"、伦理致思方式从"形而上学"到"后形而上学"的方法论转换。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主义是当代西方关注民族文化多样性,主张尊重差异,追求多元文化平等共存,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潮。我国建筑及室内设计领域提倡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的设计取向,正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想与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发展产生共鸣的体现。本文分析建筑多元化的内涵及室内装饰风格关系,阐述多元文化语境下,协调多元矛盾,多元共处是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正日益缩小。东方和西方、北方和南方的相遇与相互融合,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正在得到和谐的整合。相反,各种意识形态、价值系统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抗和冲突在整个世界愈演愈烈。如何才能在多元的世界上找到一个共同的精神基础,同时又并不损害每一种文化和精神传统的独特性?这是人类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各宗教之间的跨信仰对话是极其重要的。佛教相对远离于激烈的当代世界社会-文化潮流,同时又始终没有积极参与跨信仰对话,而现在,它已经无法回避当代多元主义、全球主义和世…  相似文献   

9.
形式语用学视角中的生活世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宏 《现代哲学》2006,(4):47-52
哈贝马斯吸收和整合了当代各种语言哲学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哲学——形式语用学。这一理论通过对言语行为的意义与它的有效性要求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分析,指出了言语行为的意义只有在交往行为中才能呈现出来。在解释言语行为的最终来源问题上,哈贝马斯引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并对它进行了形式语用学的改造。形式语用学的生活世界理论消解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中的先验性,同时又拓宽了韦伯的行为合理化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通过雕塑形态将江西省红色文化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传播,是助力江西省红色文化品牌推广的有效方式,也是社会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与红色历史对话的沟通纽带。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话题来自西方,有其独有的语境与特征。在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虽然还不具备充分的普遍性但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这是一种实践的文化,使美从高高在上的圣坛地位走下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成为大多数人都能够体验的文化,缓解了当代人的工作、生活压力,也促进了消费,改善了中国大部分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与文论的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 2 0世纪最后二十年的中国文艺学置于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时代巨变中 ,审视和剖析它所走过的极不平凡的历程。认为 :新时期的中国文论处于旧的文论范式将破未破、新的文论范式将立未立的新旧交替状态中。从一元文化时期意识形态话语的宏大叙事 ,到社会经济政治转型中文论话语的多元并峙 ,以至市场经济及全球化过程出现后 ,意识形态重新整合所带来的文论话语多元对话 ,中国新时期文论经历了一个由超离政治话语束缚、走向理论之本位常态 ,而最终又在新的多元综合的时代重建其意识形态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历史意识与"历史的公用"--哈贝马斯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行福 《学海》2004,(6):12-18
德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所犯罪行的真诚忏悔,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人类道德意识发展和历史反思的重要成就。哈贝马斯作为批判理论的当代代表,在历史意识的转变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以历史意识和“历史的公用”两个问题为主线来研究他的历史哲学。哈贝马斯强调历史意识不仅应该具有反思的批判维度,而且应该有公共的政治启蒙维度。因此,只有从后传统的交往理性的规范前提出发,反思民族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培育后传统的历史意识与“宪法爱国主义”,才能实现史学的“公用”。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7,(2):102-114
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相比,无家可归现象在当代中国都市还不算是十分显眼的社会问题,但却呈现出一个潜在成长的趋势:在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内,在地下通道、桥洞或车站等公共基础设施附近,或者在24小时开放的商业设施中,我们都能看到街头露宿现象的常态;街头流浪者本身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边缘性和模糊性,往往以拾荒者、职业乞丐和流浪艺人等身份占据并定义特定的空间。本文的核心内容,是要去探讨在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语境下,作为无家可归现象中的一个主流亚型,在诸如北京这一类的核心都市地带,街头流浪现象的社会生产机制。文章认为,作为结构性力量的社会制度实践(住宅的社会供给、农地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等),以及反映社会行动者能动性的策略性适应(making"home"of from the scratch),在文化规范和文化心智的中介下,构成了解释当代都市街头流浪现象的一个多元的、均衡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公共哲学,是讨论普遍性和公共性问题的哲学。它主张在公的领域和私的领域之间构建一个自由对话的公共世界,一方面克服单一的追求形而上的规范性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避免拘泥于粗浅的经验性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哲学将是一门全新而有生机的学问。国内关于公共哲学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多以论文形式出现。专著主要有江涛的《公共哲学》,该书分别阐述了公共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他认为“公共哲学是一门部门哲学,它以公共生活及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公共关系、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佛教,过去是、将来还会是中国文化的润滑剂,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和而不同"的文化理想,并且给出了理论的说明。为什么佛教是一种文化?佛教的文化价值或文化功能,究竟如何表现?本文旨在立足当代中国,讨论佛教的文化价值。一、"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难题什么是"文化"?实际上存在不同语境的问题。在中国传统典籍与现代西方文献里,该词有不同的内涵。然而,这两层不同的内涵同时蕴含在我们现在所谓的"文化"概念里。  相似文献   

17.
非政治公共领域的性质决定了它对构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良性结构性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那么,如何促进非政治公共领域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呢?它的关键元素是什么?通过对中欧各自的历史文化、文明进程与非政治公共领域生存发展的态势之比较,揭示了平等、自治、权利、契约、民主、正义等文明因子正是非政治公共领域图存发展的关键元素.它旨在强调中国欲要促进非政治公共领域的蓬勃发展和构建中国社会的良性结构性基础,则需借鉴欧洲经验,重在打造具有这些文明因子的新型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8,(1):84-89
公共管理学科的证成问题,是中国社会科学演进中的一个知识学难题,确当的证成方式有助于避免各种权力因素的干扰,回到知识学本身做出正当性的对话。在社会科学学科的证成中,经典的理论是普遍性建构方式和中轴化建构方式,但这两种方式并不适合公共管理学科。在普遍性和统一性哲学日益受到挑战甚至被舍弃的后现代知识氛围中,作为适应人类社会后现代转向的公共管理学科,其证成的有效方式是集成性建构。  相似文献   

19.
评哈贝马斯对全球化政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的学术生涯从一开始 ,就有着强烈的政治兴趣和政治倾向。然而 ,哈贝马斯最近十几年的政治哲学不再是要论证西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 ,而是要论证它的正当性。简单说来 ,就是西方的政治体制是建立在具有普遍主义性质的共和主义 (法治国家 )和人权与民主的基本原则上 ,因而具有超历史、超民族、超地域的普遍性 ,这种先验的普遍性是它合法性的根本保证。哈贝马斯的全部理论 ,正是建立在普遍主义的原则上。要证明他普遍主义的政治哲学 ,必须证明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性。这就使得民族国家消亡的思想成为他近年政治哲学思考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0.
童沁 《美与时代》2013,(12):31-31
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它必然就是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它的自身文化也决定了它必然受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影响,相反,它的出现也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空间环境。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里,公共艺术承担着各种角色,比如城市雕塑、壁画、建筑、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大地艺术、装饰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这些角色在城市环境设计领域里也承担着自己的职责与责任,但是都离不开对城市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