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生命尊严在基督教有完整论证,但其证立需借助神性。理性尊严观、德性尊严观、自主尊严观等确立了人的内在尊严,但同时排除了人的生命尊严。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一方面频繁使用"生命尊严";另一方面对"尊严"循理性主义解释,导致"尊严无用论"和"尊重取代论"出现。人的生命尊严亟需哲学论证。人与万物的物质差异是生命尊严的存在论基础;人与人之间对生命之至上性、关键权益性、神圣不可侵犯性的价值互认是生命尊严的价值论根据。我国生命尊严的制度化有长足进步,但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还面临许多威胁,把生命尊严作为一项制度伦理原则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人的尊严是生命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康德的人性公式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当代生命伦理研究中的尊严观。由于对人性公式的片面理解,生命伦理学中的"康德主义"否定人类尊严的平等性,遮蔽了康德的尊严概念本应具有的重要理论功能。人性公式论述的是尊严的道德要求,而非尊严的基础。构建康德的尊严观,需要超越人性公式之外对康德的尊严理论进行阐释。通过分析人性、人格和道德自主等康德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得出以下推论:人类个体的尊严并非来自于个体自主选择的能力,而是来自于个体对人类整体尊严的分享;人类整体的尊严来自人类道德自主的潜力,而非已表现出的能力。这样的尊严观恰恰认可并论证了尊严概念在当代生命伦理研究中所承担的不同于以往的功能,并有助于解决当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3.
人的尊严与生命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严”是频繁出现在生命伦理学中的一个概念,但关国学者麦克琳却在最近认为,尊严在生命伦理学中是个无用的概念,可以毫无损失地用其它概念,比如尊重人的自主性概念所代替。反驳了麦克琳的观点,定义了尊严的含义,认为生命伦理学的使命就是在当代生命科技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如何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试图从根本上颠覆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观念,倡导从制度层面确保女性独立的社会地位,捍卫女性权利与尊严.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还以其特有的关怀主义特征,呼吁性别平等,强调人文关怀,注重社会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思潮.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试图从根本上颠覆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观念,倡导从制度层面确保女性独立的社会地位,捍卫女性权利与尊严。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还以其特有的关怀主义特征,呼吁性别平等,强调人文关怀,注重社会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思潮。  相似文献   

6.
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尊严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最高价值。康德的尊严理论建立在纯粹实践理性的道德自由之上,但是康德所理解的尊严不仅是一种道德尊严,而且从道德尊严可以衍生出权利尊严。以道德为基础的康德尊严理论,既继承了传统的德性尊严观,又具有现代权利尊严的特征,这种融合道德和权利的"有道德的权利尊严"观对指引当代人更好地实现有尊严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命伦理学的知识场域与现象学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命伦理学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研究者还要做许多重要的工作。目前,生命伦理学研究中首要的是对相关知识、基本概念、语词的统一,诸如对生命、医学、疾病、死亡等确立生命伦理语境下的认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应该挖掘所有人类的理性遗产和文化资源,建立和构建生命伦理学理论框架和体系,从而解决对具体生命伦理问题和现象评价的困难。生命伦理学存在一个多维的知识场域,揭示、解释和勾绘这个场域,对生命伦理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死亡的尊严问题是当代生命伦理学中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代的医疗实践中,各种新的医疗技术在老年人临终阶段的应用,已经引发了各种维护死亡的尊严之激烈争论。本文试图重建儒家的人的尊严和死亡的尊严之基本含义,并从这些观念出发,对死亡的尊严与人的生物学生命之关系,死亡的尊严与人的痛苦之关系,以及死亡的尊严同人的自主性之关系进行分析,并与西方思想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做比较。文章还表明了,儒家关于人的尊严的观点是对以上问题作出的更好回答,它有助于化解西方死亡伦理研究中出现的概念混乱和理论矛盾。  相似文献   

9.
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其伦理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飞速发展 ,相关伦理问题的不断凸现并引起了生命伦理学界的关注。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伦理问题有 :基因研究和人类的尊严、遗传信息的隐私权及获知权、基因组图谱的信息使用与人的社会权利、基因组信息对个人的影响、基因资源的专利与资源争夺、基因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基因组研究成果应用的不可预测性等。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论尊严     
对人的存在而言,尊严与权利相提并论.尊严是指个体和共同体的存在所享有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包括尊重和自尊.同时,不能把尊严仅仅理解为权利,尊严还是心灵的情感、感觉,尊严是一种道德情感,具有道德属性.人的尊严是对人存在的基本价值主要是内在价值、人格价值的确定.人因为会思想,因为有理性而配享尊严.尊严感丧失,造成了现代人生存的困境: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盛行.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尊严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和建设一个崇尚尊严的社会,对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和幸福人生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程新宇 《哲学研究》2012,(10):118-123
<正>一、引言生命伦理学许多争论中的核心概念是人的尊严,即争论中赞成和反对的双方都援引人的尊严作为其理据。例如,有人认为,人工流产和安乐死等操控生死的做法其实质就是杀人,是对人的尊严的践踏,所以是应该禁止的;相反,有人则认为,人工流产杀的不是人,安乐死不但没有践踏人的尊严,反而提升了人的尊严,所以是应该允许的。又如,有人认为,辅助生殖、器官移植、克隆、基因增强等生命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在操控人的生命和生死,把人当做工具,贬损了人的尊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的伦理阐释是一项以伦理学的讨论为基础,同时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探讨社会保障的道德正当性、内涵的伦理意蕴及伦理价值并对它们进行反思的活动。活动的起点是社会保障的道德正当性,即社会保障的伦理基础问题。作为一种道德权利的人的尊严体现着人之为人的价值,彰显出社会保障的道德正当性。社会保障通过保障每个人免于生存危机来实现人的尊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生存状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人的尊严概念亟需得到清晰说明。在生命伦理学语境中,人的尊严可以在三种意义上合理地使用,即人类物种的尊严、普遍尊严和获得性尊严。人类物种的尊严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物种所拥有的尊严,它的基础是人类物种的典型本质,它的道德要求是保护人类的本质不受侵蚀。个体层面的尊严分为普遍尊严和获得性尊严。普遍尊严是每个人平等具有的道德地位,为全体人类成员赋予了平等的基本权利。获得性尊严是每个人通过体现了人类卓越性的行为在不同程度上获得的。它不是一种道德地位,但可以给人树立更高的道德目标。  相似文献   

14.
把人类尊严确立为人权基础的思想为人权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罗曼援引"社会想象"为人权奠基,探讨了人类尊严宣称的施为特征以及1945年后人权和人类尊严宣言的历史哲学意义;哈贝马斯试图用人类尊严的动力学来补充权利概念的建筑术,并以此处理人权的文化间性;约阿斯基于对哈贝马斯的批判提出了立足于价值交往理论的肯定的人权谱系学,刷新了当代人权论述的理论格局,为人们思考后启蒙语境下的普遍主义论述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人工生殖技术触及到人类生命、人权问题的议题,须理性反思其发展结果是否侵害到人性的尊严及人权等可能性,面对生命本身的权利问题,构筑生命伦理观念,必须回溯探究人的尊严及生命权等人性最原始最基本的价值.提供人类在未采社会发展中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的理由,因为生殖技术的伦理与法律规范的作用与干预将使这些行为变成可能.  相似文献   

16.
性是人类生命的道德伤口。性是生命的核、质与根。人类掩藏性的信息,给生命以最大的神学、美学和伦理学的空间;也同时用潜伏的原理忧挂生命发生的神秘和戏剧性;性爱和情爱的形式改变了忏悔的精神说教,与科学实践、生活实践相结合,面临如何延续生命又如何避免蒙受尊严丧失的屈辱。  相似文献   

17.
性是人类生命的道德伤口.性是生命的核、质与根.人类掩藏性的信息,给生命以最大的神学、美学和伦理学的空间;也同时用潜伏的原理忧挂生命发生的神秘和戏剧性;性爱和情爱的形式改变了忏悔的精神说教,与科学实践、生活实践相结合,面临如何延续生命又如何避免蒙受尊严丧失的屈辱.  相似文献   

18.
池田大作的生命论伦理观——以《生命的尊严》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神丰  冉毅 《伦理学研究》2006,(2):62-68,77
伦理本源于社会生活,伦理的基础应当是人的生命和生活。池田大作立足于人的生命尊严来阐发幸福,倡导共生的道德风气,对生命的意义给予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提到如果把第一人权转入实在法,要实现已经刻写在人类集体记忆中的严格的道德要求,就会产生一种法律义务。作者认为要解读这一观点,需要借助康德哲学中的一个要素,即实行强制性法律秩序的道德义务。通过对哈贝马斯的上述观点及康德理论结构的分析,特别是对人的尊严和天赋权利概念的比较研究,作者论证了哈贝马斯的人的尊严概念相当于康德的天赋权利概念,它们都构成了人权的基础。由于二者对人权以及法律的强制性有着共同的认识,所以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中能再次形成康德的论证结构,即以道德为基础的权利义务。作者认为正是这种义务构成了现存的和未来的法律秩序的基础,并进而提出了所有行为者都有促进以人权为基础的全球法律秩序的义务。  相似文献   

20.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主要包括:遗传图谱的建立;物理图谱的建立;DNA顺序测定;基因的识别;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模式生物体基因组比较研究及相关的社会、法律和伦理问题的研究等。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伦理问题有:基因研究和人类的尊严、遗传信息的陷私权及获知权、组图谱的信息使用与人的社会权利、基因组信息对个人的影响、资源的专利与资源争夺、基因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基因组研究成果应用的不可预测性等,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