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真 《世界宗教研究》2012,(2):158-166,194
霍梅尼伊斯兰革命思想是在伊朗反对君主专制、反帝反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并形成的。霍梅尼对伊斯兰教什叶派传统教义的创新,既体现了他对君主专制和政教关系的看法,也包括了他对教法学家社会地位的思考,以及未来国家治理机制的构思。霍梅尼关于建立伊斯兰政府、改革伊斯兰教育以及输出伊斯兰革命等思想,对伊朗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其在教育上的主张,对革命后初期伊朗的文化和科学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教法学家权威统治的政治纲领,奠定了伊朗政教关系的基调,也给伊朗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争论。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女性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个思潮,是在伊斯兰框架内的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致力于对《古兰经》和圣训重新解释,争取性别平等权利和社会公正。伊斯兰女性主义将女性经验和视角带入《古兰经》和圣训解释,指出《古兰经》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正、平等和互相尊敬,男女平等体现了《古兰经》的原则。本文认为伊斯兰女性主义对《古兰经》和圣训的重新解读对于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理解伊斯兰的公正、性别平等和争取妇女权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赋权妇女,使妇女掌握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对经训的男权式解释。其次,加强了在伊斯兰框架下提高穆斯林妇女地位、维护穆斯林妇女权利、追求性别平等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再次,有助于非穆斯林认识到伊斯兰教是保护妇女权利和主张男女平等的宗教。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女性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个思潮,是在伊斯兰框架内的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致力于对《古兰经》和圣训重新解释,争取性别平等权利和社会公正。伊斯兰女性主义将女性经验和视角带入《古兰经》和圣训解释,指出《古兰经》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正、平等和互相尊敬,男女平等体现了《古兰经》的原则。本文认为伊斯兰女性主义对《古兰经》和圣训的重新解读对于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理解伊斯兰的公正、性别平等和争取妇女权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赋权妇女,使妇女掌握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对经训的男权式解释。其次,加强了在伊斯兰框架下提高穆斯林妇女地位、维护穆斯林妇女权利、追求性别平等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再次,有助于非穆斯林认识到伊斯兰教是保护妇女权利和主张男女平等的宗教。  相似文献   

4.
试论伊斯兰教的妇女观──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京召开冯今源在世界妇女大会即将召开之际,笔者想谈谈伊斯兰教关于妇女的基本观点。有人说,伊斯兰教歧视妇女,不给妇女以任何权利。这种意见不符合事实。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吹响伊斯兰教革命的第一声...  相似文献   

5.
教法学家的统治:历史渊源及其现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政教合一的政体,将宗教权威和政治权威融为一体,是许多现代伊斯兰复兴主义者的梦想。伊朗伊斯兰革命就是这一梦想在20世纪最著名的一次实践。霍梅尼“教法学家统治”的理论是对什叶派政治理念的重大创新,旨在克服自伊玛目隐遁之后,什叶派伊斯兰教历史上宗教权威和政治权威相分离给建立政教合一的政体带来的障碍。可是,1989年以来伊朗的政治现实却显示出这一理论所面临的困境。这似乎预示着,即使作为伊玛目代理人的教法学家,也无法在今天将两种权威真正集于一身,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理想政体。  相似文献   

6.
应伊朗伊斯兰指导部的邀请,中国伊协常委、辽宁省伊协会长李鸿宾,中国伊协委员、河北省伊协副主任白玉琛,于5月31日乘伊朗航班赴德黑兰参加伊玛目霍梅尼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的派系权力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同当年的伊斯兰革命一样,革命后伊朗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斗争从未止熄,并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本文在分析革命进程中三支基本力量的基础上,对革命胜利后强硬派、务实派和保守派之间激烈的权力之争、政治理念之争作了粗线条的梳理,认为强硬派随着霍梅尼的去世难以东山再起,而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将是长期的和复杂的,眼下还不能妄下结论。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IslamicFundamentalism)作为主张按照伊斯兰原初教旨变革现实社会的一种复古的神权思潮及随之而来的一场反对世俗化和西方化,全面推行伊斯兰化,并以建立以沙里亚法为基础的伊斯兰国家和秩序为终极目的的社会运动,发韧于18世纪沙特的瓦哈比运动,1976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崛起于伊斯兰世界,1979年伊朗霍梅尼伊斯兰革命将之推向高潮。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对战后中东政治乃至整个国际政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冷战后,随国际格局的裂变,在以中东为中心,西起北非摩洛哥,  相似文献   

9.
尼日利亚是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庞大的穆斯林人口中,逊尼派居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末期,受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影响,尼日利亚也逐渐出现了什叶派。在宗教领袖易卜拉欣·扎卡扎齐的领导下,尼日利亚什叶派规模迅速壮大,"尼日利亚伊斯兰运动"发展成为非洲最大的什叶派组织。与此同时,什叶派同尼日利亚政府、同逊尼派激进势力不时爆发冲突,给尼日利亚民族国家构建和国家治理设置了道道难题,且成为影响尼日利亚对外关系的一个敏感话题。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人权学说的自觉解读,其形成、发展,与全球化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伊斯兰人权思想经历了从伊斯兰世界所共同认可的“最低人权”,向普遍人权发展的过程,伦理维度在逐渐扩张。伊斯兰人权思想的法典化,是其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的基本态势。在人权的普遍性成为国际人权的主要问题时,伊斯兰人权的文化相对性,其权利观中所强调的注重个人义务,注重社会弱者的权利,注重家庭和社会平衡的思想,对国际人权全球伦理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伊朗伊斯兰文化指导部的邀请,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伊卜拉欣·马人斌为团长的中国伊协代表团一行三人,于1月31日离开北京,前往德黑兰参加伊朗伊斯兰革命12周年的庆祝活动。代表团的另两位成员是: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2.
法图拉.葛兰是当代土耳其著名的伊斯兰思想家,本文通过对其著作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概括了葛兰伊斯兰思想的基本内涵。葛兰强调苏非主义是伊斯兰教的精髓,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是信仰的内化和精神与实践的兼修;葛兰指出土耳其引入的西方式现代化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现代化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葛兰坚信宽容是伊斯兰教的基础,多元主义是土耳其社会的固有特征,宗教对话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葛兰认为土耳其应该通过共同的族源和宗教纽带强化与中亚诸国的认同,通过与西方的结盟促进土耳其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通过排斥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极端倾向为伊斯兰运动赢得新的空间。葛兰的伊斯兰思想是基于现实需要对伊斯兰教的时代解读,体现了当代土耳其伊斯兰复兴运动全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20年前,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了一场革命,推翻了前巴列维王朝,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自此,一个以伊斯兰教教义为立国之本的新伊朗诞生了。在当今的伊朗,宗教领袖是国家元首,掌握着包括军队、警察在内的国家的最高权力,许多西方国家的媒体也把伊朗描绘成一个原教旨主义兴盛,宗教气氛非常浓厚,甚至还与“恐怖主义”相联系的一个神秘的国度。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伊朗是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人们的一举一动是不是都处在宗教的影响之下,最近,应伊朗政府的邀请,笔者作为中国记者团的成员之一,在伊朗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两周…  相似文献   

14.
友好往来     
中国穆斯林代表团访问伊朗 应伊朗政府伊斯兰指导部的邀请,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努尔曼·马贤率领的中国穆斯林代表团一行四人,于2月8日前往德黑兰参加伊朗伊斯兰革命四周年庆祝活动后,于15日返回北京。代表团离京、回国时,中国伊协、北京市伊协、市民委的有关负责同志和部分工作人员以及伊朗驻华公使塔加维先生等前往首都机场迎送。  相似文献   

15.
一、引 言 19世纪末以来,性别问题一直是伊斯兰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然而,在伊斯兰研究中,性别往往也是隐而不彰的.性别在分析问题上的有用性受到质疑,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难以辨别、无法剥离的模糊概念.长久以来,伊斯兰教的理论学家、教法学家、哲学家等均将性别视为从属于认同研究的一个范畴,用以维持当前伊斯兰社会的社会秩序.随着教法学家、哲学家对伊斯兰问题的思考,伊斯兰知识体系中出现了大量关于两性地位的合法性、信仰实践等问题的教法阐释和建议,以调整或规范伊斯兰社会中的两性关系,从而营造一套男女性别角色互补的公平、理想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6.
“我们是属于安拉的,我们都将归到他那里去。” (《古兰经》2:156)伊朗人民的革命领袖伊玛目霍梅尼于1989年6月3日午夜归真了,4日晨消息传出,伊朗政府宣布全国举行哀悼40天,举国上下为之悲恸。5日晨,当我国电台播出了这一消息后,许多中国穆斯林都为失去这样一个伊斯兰名人而感到悲哀。  相似文献   

17.
伊朗是一个什叶派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各个方面.对于穆斯林妇女来说,虔诚地信仰真主,一丝不苟地履行宗教义务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男子.在伊朗的城镇中,妇女们常常会举行一种宗教性的集会,即“若兹赫”(rowzeh),借此表达自己信仰的纯洁和虔诚.这种集会往往在每年伊斯兰历的1月和9月(斋月)中举行.与一般宗教活动不同的是,从集会的组织、发起者到参加者全部都是女性,除未成年的男童外,任何男性都不得参加.对于每一位能组织发起这种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东南亚,对东南亚伊斯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东南亚穆斯林的伊斯兰信仰大大提高,整个社会的伊斯兰气氛越来越浓厚;促使穆斯林妇女更回归传统性别规范;引发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加剧了伊斯兰政治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妇女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当今,妇女地位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而对于妇女权益的尊重与保护,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在人类的历史上,歧视妇女的现象由来已久且非常普遍。本文试图从伊斯兰教对于妇女在基本权益、宗教信仰、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权利与义务的论述,力图较为全面地阐释伊斯兰妇女权益保护思想及其实践,从而增进不同民族、不同宗教间妇女同胞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尊重,共同努力构建一个理解、宽容、团结、友爱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代著名回族学者冯今源著《中国的伊斯兰教》(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近期已被伊朗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翻译为波斯文正式出版发行,译者是伊朗当代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穆罕默德·杰瓦达米德·瓦尔尼亚(Muhammaid Jiewadamid Warniya)。译者根据自己对原著内容的理解,将书名改作“伊斯兰与伊朗文化在中国”,此外对书中一些小标题也作了相应的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