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是世界宗教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天主教会议,标志着现代天主教世界自我革新运动的开始.会议无疑为天主教会“本地化”提供了最坚实的精神和思想基础.“梵二会议”的这些思想和成果,使我们对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传统给予重新的认识,并将通过这个传统来认识梵二会议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二十世纪,中国天主教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自立革新运动";几乎在这同一时期,普世天主教会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应是"梵二"会议的召开。中国天主教"自立革新运动"与梵二会议的目标,具有不少异曲同工之  相似文献   

3.
面对现代世界,天主教的“梵二”公会议堪比教会初期的使基督信仰走向希腊罗马社会的“耶路撒冷会议”.“梵二”前的天主教尚不能摆脱中世纪形成的教权模式和政教心态,对现代世界的思潮多采取怀疑和拒绝的态度,然而,一种“对话”的精神也同时出现在教会的不同领域.“梵二”通过与现代世界的真实对话重塑了教会的认同及它与现代文明的关系.面对“梵二”的精神和原则,需要一种正确的解释学.  相似文献   

4.
“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5),这是耶稣升天前托付给天主教会的神圣使命,也是基督不断地向每一位信徒发出呼唤。那么,我们怎样去履行这一使命呢?是抱着出世还是入世的心态去福传呢?关于出世或入世观念的论辩,不因梵二后的今天而淡化。对梵二精神知之不多,而生存于特殊环境中的中国天主教会更需要明辨的主题。虽然梵二《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绪言中开诚布公地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尤其贫困者和遭受折磨者,所有喜乐与期望,愁苦与焦虑,亦是基督徒的喜乐与期望,愁苦和焦虑。凡属于人类的种种,在基督徒心灵深处,莫不有所反映……因此,教会深深感到自身和人类及其历史,都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李金华今天说,梵蒂冈如真有诚意与中国的天主教会恢复关系,就应该断绝与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李金华回答外国记者提出的关于中国天主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关系的问题时说,中国的天主教会执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中国的宗教事务和宗教组织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梵蒂网应采取实际行动,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包括不  相似文献   

6.
罗马天主教会内部的怀旧派亦可称为传统派,指那些在梵二会议的改革后怀念教会旧传统的天主教徒。其中多数教徒只是留恋传统的弥撒用语拉丁语,对梵二会  相似文献   

7.
1962年10月至1965年12月,罗马天主教会召开了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以下简称梵二会议)。它是自公元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以来基督教历史中的第二十一次大公会议,也是罗马天主教会在当代召开的第一次大公会议。梵二会议是整个基督教历史中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发表文件最多和涉及内容最广泛的一次会议,特别是做出许多重大改变从而掀起罗马天主教在当代世界的革新运动的会议。梵二会议的革新使罗马天主教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梵二会议有重要的国际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礼仪更新后天主教礼仪的几个突出特点按照1963年12月4日发布的一部重要文献──《礼仪宪章》的精神,天主教会对礼仪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新礼仪同过去的拉丁礼仪相比,有五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改用地方语言举行礼仪是新礼仪最大的特点。梵二大公会议以后,教会...  相似文献   

9.
天主教会及其在20世纪的世界性扩展[意]安东尼奥·阿切尔比著任延黎译在我们这个世纪中,天主教会无论在其理论中还是在其组织中,都实现了重大的内部变化,并且还深刻地改变了与它所在的国家中的社会的关系。这一进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就是众所周知的第二届梵蒂...  相似文献   

10.
礼仪更新后天主教礼仪的几个突出特点按照1963年12月4日发布的一部重要文献──《礼仪宪章》的精神,天主教会对礼仪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新礼仪同过去的拉丁礼仪相比,有五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改用地方语言举行礼仪是新礼仪最大的特点。梵二大公会议以后,教会...  相似文献   

11.
敬天尊孔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部份。可是在梵二会议前,我国的天主教会是很忌讳谈论这些事的,更不要说参与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教外人士对我们的负面看法。其实早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教廷已经明令开禁了,可是就是在梵二会议后,还有不少教内人士持旧的  相似文献   

12.
宗教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对话无疑会减少因宗教纠纷发生战争的危险从而增进世界和平,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显著的有益影响。罗马天主教会从100多年前就曾经开始为改善与其它教会和其它宗教的关系而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究其根本原因便是没有平等待人。而在当代,罗马天主教会之所以能够顺应历史潮流,走出历史中特别是近代史中形成的困境,开创出自己生存的新空间,其自我反省和宽容立场是决定性因素。梵二会议的发起者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会议开幕之后不久发表《世上和平》通谕,宣布天主教会要开展同全世界“一切有良好意愿的人”的普遍对话,…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独立自主自办会? 就五十年前的中国天主教而言,主要是要求中国天主教会摆脱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控制,遵照吾主耶稣基督福音的精神和宗徒们的传教传统,采用适合我国国情和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方法,由中国自己的神职人员和教徒群众办好教会,让基督教会在中华大地真正实现本土化。 1.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是福音的精神和宗徒的传统。 耶稣升天时,谆嘱宗徒:“你们要到普天下去,教训万民,传播福音,使他们信而得救”(玛二十A:19)。这就要求福音的传播,要梵二大公会议所要求的教会“本地化”。此外,还要体现福音的教…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是天主教会迈入现代世界发展潮流的里程碑,深刻改变了罗马教廷在国际关系中的外交趋向.后梵二时代的教廷以崭新的姿态成功回归国际社会,并完成了国际外交身份建构.教廷以其活跃的外交实践在国际社会获得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虽然教廷不愿意其宗教性定位被政治化,但其独特的外交目标、利益取向和外交特征却仍值得从政治学角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召开的梵二会议,是天主教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因为它把适应时代和相应的改革作为会议的主要任务,经过与会教父们顽强的斗争和不懈的努力,使教会从动荡和危机中走了出来,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该会议也将继续适应时代与适应社会的使命交予了各国地方教会。在此新世纪的开始,我们中国天主教会为了更好地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福音分施救恩,就应当首先从梵二文件中学习有关适应时代与社会的教导,以便为我国今后的福传事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耶稣基督交与宗徒和后世教会的“往训万民”(马28:19-…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们中国天主教也和全国各行各业、各族人民一样,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挑战,面对更加突出和迫切的民族福传任务的需要,结合梵二会议的精神,推进民主办教方针.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以便有利于促进我中国天主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们中国天主教也和全国各行各业、各族人民一样,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挑战,面对更加突出和迫切的民族福传任务的需要,结合梵二会议的精神,推进民主办教方针,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以便有利于促进我中国天主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会的年历     
天主教会的年历包括各时期的礼仪,以及圣人圣女的瞻礼日。 现在教会通用的礼仪年历是“梵二”公会议以后制订的。在每一年的礼仪周期内都揭示了耶稣基督的全部奥迹:诞生、受难被钉十字架上、复活升天、圣神降临以及信众期待祂光荣地再度来临。教会纪念  相似文献   

19.
前言对于中国教会神学建设的探讨,结合梵二会议文献精神,我将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根据当今中国教会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在梵二会议前后的不同变化,特别是在教会架构与管理模式方面的变化。这其实也是全球教会神学的一个课题。虽然自梵二会议以来,全球各地区、各民族的教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但  相似文献   

20.
正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梵二会议讨论的有关问题中,伙伴关系(集体领导)把我们带入了第二个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核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里主要指教宗首席与地方主教们的权威之间的关系。地方主教的权利并非来自梵蒂冈。但是,在讨论这一主题的时候,不得不同时讨论"溯源"一词。而且,讨论伙伴关系,会明确地提到梵二所讨论问题中的第三个问题,即教会的运作方式:专制模式,还是民主模式。伙伴关系在梵二会议上如同一支荧光棒,体现了这三个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