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学德 《学海》2008,(3):189-194
对于战后初期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外交政策的特点,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有的学者主张,1945-1951年工党政府实行的是自由主义外交,因为二战期间英国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自由主义思想对上台执政的工党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倡导国际合作和谋求世界和平的自由主义成为工党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战后初期工党政府的外交实践充分说明,其对外政策基本上沿袭了英国传统的现实主义风格,而较少受到自由主义理念的影响.通过借助美国的力量以实现英国的外交构想,顺应时代潮流开始非殖民化进程,从英国的利益出发及时调整对华政策,这一系列外交行动都是工党政府现实主义外交最好的例证.可以说,面对战后国际格局的巨大变迁,工党政府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大英帝国衰落的现实,落脚点则是国家和民族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2.
郑筱筠:"外交"这个词实际上是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我们对"外交"的内涵与外延不断的重新确认,既反映了国际关系与国际事务处理方式的演进,也体现出我们对这个领域或这方面工作的认知和把握。传统的"外交"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但时至今日,全球化的进程和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上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外交"已不再仅仅是政府间的"外交",非政府组织和力量在国际事务和国际交往中,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族群发挥其国际影响力的一个主力军,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或者说是不可轻  相似文献   

3.
正教廷于2008年3月9日提出"新七罪宗",这新七罪宗为:基因改造、人体实验、污染环境、社会不公、令人贫穷、贪财无度、服用毒品。教廷列出的新七罪宗,针对当今世俗社会一体化时代所衍生的各种问题,也借此提醒现代人罪恶感越来越弱的趋势。教廷圣赦院吉罗蒂大主教说:"今天罪过的影响不但是个人,还有社会,所以大家现在更须躲避犯罪。"因此,旧七罪宗是指个人行为,而新七罪宗大都是指集体行为。这新七罪宗的提出是天主教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4.
(梵蒂冈讯)据教廷经济事务局主席塞巴思迪思尼枢机主教表示,教廷财政预算连续第三年出现短缺。根据财务统计报告显示,虽然教廷在2003年内收到的“宗座献金Peter’s Pence”总额是5580万美元,比前一年的收入总额增加了百分之五点七,而该年的受入总额共为2.5020亿美元,而开支则为2.6200亿美元,因此造成高达1180万美元的赤字。据称造成教廷财政预算出现赤字原因是:在2674名教廷各部门工作的人士当中有半数属非神职人员,必须  相似文献   

5.
开教已数百年之久的中华民族一直没有自己的圣人圣女,而罗马教廷突然于今年三月十日召开枢密会议,决定于今年十月一日为120位“中华殉教者”封杀,其行动之急和规模之大,确实令人大惑不解。随后我国外交部发言人于三月十三日发表讲话,劝告罗马教廷“不要再作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各国新闻媒体对罗马教廷的这一举动也议论纷纷,大家都在询问,教廷在中梵建交之前何以要这样作,而选定十月一日这样作其用意何在。这种作法究竟是对我国和我国教会的友好表示,还是挑衅行动。弄清这些问题,还是要看罗马教廷急于为之封圣的是些什么人,…  相似文献   

6.
最近,罗马教廷无视我国天主教会主权,任命邓以明为广东省大主教,为此,我们特作如下声明:罗马教廷一贯敌视中国人民,解放以后对新中国采取种种颠覆破坏活动,我国神长教友,为了维护祖国的独立尊严,保卫教会纯洁,坚决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这是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7.
多明我会传教士黎玉范是中国天主教史上著名的中国礼仪之争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他第一次在闽东传教区针对现实中的礼仪问题展开系统调查,并受命将托钵修会关于礼仪问题的疑问亲自递交给罗马教廷,从而打破了此前半个多世纪中国传教区只有耶稣会一种声音的局面,使中国礼仪问题从原本属于远东传教会内部的争端扩散到欧洲教会,促成礼仪之争的进一步扩大化.因为黎玉范的罗马之行,罗马教廷有关中国礼仪的1645、1656年文件,1661年多明我会兰溪会议,1669年教廷文件等一系列反应次第发生,中国礼仪问题逐渐演化为牵动东西方、延续数世纪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教皇保罗二世公开表示忏悔,寻求天主宽恕天主教会往日犯下的罪过。基督教诞生2000年来,只听说教徒向教会忏悔,从未听到过教廷承认自己的谬误,罗马教廷此举实在是一个破天荒的举动,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汪。教廷表示忏悔和寻求宽恕的范围包括:发动十字军东征;设立宗教裁判所;天主教会派遣至非洲和美洲的先锋传教团成员,曾侵害当地住民的各项权利、鄙夷他们的文化与宗教传统;经常羞辱妇女;曾对抗犹太教徒,造成他们承受苦难。罗马教廷为什么会出人意料地作出这次公开悔过呢?在教皇的讲道中可以窥见教廷此举的意图。教皇在…  相似文献   

9.
枉费心机     
最近,罗马教廷背着中国天主教会非法委任邓以明为广东省大主教一事,清楚地表明,教廷以重新控制中国天主教会为起点的殖民主义政策的野心,毫无收敛之意。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中国天主教会,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这是每个独立国家的  相似文献   

10.
若望·保禄二世在抵达马尼拉的第二天(2月18日)就对华人教友讲了话。他在这篇讲话中用了一些表面动听的言词,但从讲话的整个内容看,罗马教廷敌视我国的政策没有改变,所不同的仅仅是手法上的变化而已。解放初期,罗马教廷对爱国的神长教友开口就骂,张嘴就罚,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爱国的神长教友顶住了罗马教廷的“绝罚”,坚决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在这样现实面前,罗马教廷吸取了以往的失败教训,换了软的手法,企图以此来达到它重新控制中国天主教的目的。对若望·保禄二世的这篇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决不可抱任何  相似文献   

11.
最近,罗马教廷公布了委任龚品梅为枢机主教的决定,这是违背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的,是对中国天主教事务的干涉。我们绝对不能接受。众所周知,龚品梅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因破坏政府法令,政策的实施,犯反革命叛国罪而被依法判刑的。罗马教廷在龚品梅服刑期间秘密委任他为枢机主教,事隔十二年又公布这一决定,这是它企图重新控制中国天主教、分裂中国教会的又一次暴露。中国天主教的广大神长教友坚决反对罗马教廷的这一决定。  相似文献   

12.
我们江西省天主教爱国会常务委员会、江西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和南昌市天主教爱国会常务委员会,于六月十五日在南昌市举行座谈会,就最近罗马教廷无视中国教会主权,非法委任邓以明为广东省大主教一事进行揭发批判。与会的全体神长教友一致认为,罗马教廷的所谓“委任”,完全背离了吾主耶稣创立圣教会和宗徒们传教的传统精神,是对我国天主教内部事务的粗暴干涉。罗马教廷无视中国人民的不义行为是长期的、一贯的,每当我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关头,它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坏事做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天主教爱国会及教务委员会常委会于6月19日在武汉举行了联席(扩大)会议。会上大家义愤填膺,争相发言,愤怒声讨罗马教廷粗暴干涉我国天主教会主权,非法任命邓以明为广东省“大主教”的可耻行径。同时严厉谴责了邓以明的变节行为。会上一致通过了愤怒声讨罗马教廷粗暴干涉我国天主教会的声明。此外,武汉市江岸、江汉、硚口、武昌、汉阳五个区的政协宗教小组以及湖北省的宜昌、襄凡、老河口、长阳等地神长、修道、教友也纷纷集会,揭露、批判罗马教廷的罪行。  相似文献   

14.
我念神学的时候,对于神学课本里写的东西从没产生过怀疑,从没想到过神学课本里会杂有圣保禄说的“另一个福音”。新中国成立前后,罗马教廷发出的一系列指示,将中国天主教徒置于与新中国对立的地位,因而在五十年代,中国天主教内展开了十分激烈的辩论:应不应该爱新中国?辩论初期,我由于迷信权威,是拥护罗马教廷指示的。但许多事实使我不能不重新考虑罗马教廷的指示。人民政府把危害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鸦片很快便禁绝了;吓  相似文献   

15.
国际社会与全球社会王勇(一)什么是国际社会和全球社会国际关系的总体特征一般归纳为“无政府状态”,但是,国际关系也存在着某种秩序和维持秩序的机制(包括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大国协调以及霸权国家等等)。因此,可以认为,近代国际关系是一种有某种“秩序”...  相似文献   

16.
这次会议虽然议题是宗教问题,但笔者认为实质上是一场宗教参与公共外交的国际会议。我们应该掌握公共外交的技巧,习惯这种国际会议游戏规则,努力在规则中表明立场并达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最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最后的五篇评白皮书的文章:《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仔细阅读了这几篇文章以后,我进一步认识到美帝国主义及其工具罗马教廷的反动本质,认识到美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最凶恶的敌人,对罗马教廷的反动政治面目的认识也更加清楚了。罗马教廷如同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一样,它们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主教》2006,(2):44-44
[天亚社·罗马讯]教廷谴责讽刺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对世界各地伊斯兰教徒所造成的冒犯,但对于在多国引发的暴力抗议就表示遗憾。教廷2月4日向媒体发表声明说:“《世界人权宣言》认可的思想言论自由的权利,并不意味有冒犯信徒宗教感情  相似文献   

19.
北京辅仁大学作为一所直属罗马教廷的天主教大学(1925—1950),由教廷于1921年12月属意美国本笃会圣文森总会院创办。创校工作实际用了2年半时间,就实现了招生办学目标。1929年,辅仁大学出现严重危机,一方面学校必须马上扩大办学规模和改善办学条件,才能达到南京政府教育部关于大学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圣文森总会院筹资非常艰难。司泰来历尽艰辛才向纽约花旗银行获得25万美元的贷款,解辅仁大学综合大楼建设的燃眉之急,但是,它给圣文森会院带来了巨额的债务,司泰来为筹资四处奔波而溘然病逝。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1932年圣文森会院在得不到美国本笃会"美国加西尼联会"(American Cassinese Congregation)帮助的情况下,自感再无力独自筹集辅大的办学经费,继任院长艾尔弗雷德·科克(Alfred Koch)请求教廷接下它的财务责任。教廷为此大为光火,斥责本笃会是"没有纪律的修会"。1933年4月,教廷决定由德国圣言会(The Society of the Divine Word)接办辅大。本笃会对北京辅仁大学的创办可总结为"勉为其难,善始无善终"。  相似文献   

20.
朱峰 《宗教学研究》2017,(2):190-198
美国驻华外交官柔克义是理解宗教与外交复杂关系的典型范例.一方面,与宗教相关的学术研究,不仅促其来华担任美国驻华外交官,影响其与宗教团体关系,甚至左右其外交职位的升迁降黜;另一方面,宗教问题是其处理对华外交的重要手段和利益诉求,在处理美国涉藏政策、抵制美货运动、美在华条约权力等问题中发挥重要影响.其中,宗教与外交间相互交集,亦碰撞摩擦,而外交人员对宗教的学养和认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局运用宗教因素处理外交事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