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汉语的动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不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如“是、为、等于、应该、应该能”等等,这一类动词为数不多;另一类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动作动词,如“走、跑、跳、飞”等,是构成汉语动词的主体。动作动词一般是表示“动”的,但也有些动作动词,在一定句式如存现句中,表示“不动”,象“躺、跪、住、翻”(在”书翻着”中)等。 表示“动”的动作动词与表示“静”的动作动词之间,无论在句法上还是在语义特征上,二者都有明显的差异。请看下述例子:  相似文献   

2.
谓语动词后头的名词、代词一般是宾语,但是谓语动词之后的数量词,有的是宾语(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是动作涉及的对象),有的是补语(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数量或持续的时间等)。因而存在着宾补辨析的问题。1.1谓语动词之后的数词+动量词一般作补语。如: ①祥子一边吃,一边把被兵拉去的事说了一遍。(老舍《骆驼祥子》  相似文献   

3.
非自杀性自伤是指个体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且不被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是个体未来自杀意图、自杀行为以及长期心理障碍等问题的重要风险因素。青少年作为高发人群,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且具有明显的社会“传染”效应。因此了解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持续或停止具有预测作用的因素,有助于为该行为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新视角。 通过梳理国内外采用纵向追踪、回溯性研究等方法的相关文献,并基于Nock的整合理论模型,将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持续或停止具有预测作用的因素划分为生理机制、个人特质和社会因素三类。在生理机制上,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持续或停止存在一定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如当青少年体内的β-内啡肽水平、杏仁核-额叶之间的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处于异常状态时,个体为恢复体内平衡,可能会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产生依赖,进而将该行为持续下去。在个人特质上,情绪调节存在缺陷的青少年更易出现并维持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而善于接受自己的情绪反应且能够使用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的青少年在未来更易停止该行为;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特征、低自尊水平、高自我批评与自我惩罚水平等特点的青少年通常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相反,具有高自尊水平、对逆境持积极信念、低自我惩罚水平等特点的青少年则更可能停止该行为;青少年所依赖的非自杀性自伤功能也会影响该行为的发展进程,因自我功能(如情绪调节、自我惩罚等)而依赖于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有很大的可能性长时间维持这一行为,而因人际功能(如引起他人关注、融入群体等)而依赖于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在一段时间后更有可能停止该行为。在社会因素上,如同伴欺凌、不良家庭关系等风险因素可能会削弱个体应对痛苦的能力,进而诱发或加剧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反之,有效的社会支持资源(如同伴支持、家庭支持、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则有助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停止。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多集中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流行、研究方法、相关影响因素和功能等领域,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持续或停止的理论和实践探讨相对较少,未来相关研究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测量技术,拓展研究领域(如性格、认知取向等),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的年龄群体及文化背景差异,以进一步明确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展进程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的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并深入探究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斌  李智睿  伍丽梅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9,51(12):1291-1305
通过3个实验, 考察具身模拟在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理解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在整字启动下具身模拟对运动通道中箭头方向判断的影响, 发现理解肢体动作动词在运动通道中存在着动作-汉字相容效应, 汉字的具身方向与箭头方向一致促进被试对箭头方向的判断。实验2考察在整字启动下具身经验对视觉通道中字母位置判断的影响, 发现理解肢体动作动词在视觉通道中存在着动作-汉字相容效应, 汉字的具身方位与字母方位一致促进对字母方位的识别。实验3采用义符启动范式考察义符与整字的具身模拟, 发现理解汉语肢体动作动词不仅在整字层次上存在着具身模拟, 在部件层次上也存在着具身模拟。义符在汉字加工中期被激活了, 并且持续到加工晚期。整个研究表明, 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理解是一个跨通道的具身模拟过程, 具身模拟在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的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叶渭渠1981年、1996年、2006年和2010年这四个《雪国》译本为研究对象,从理论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汉语“了”的体态功能为例,对叶渭渠的四个《雪国》译本中的误译译文进行了考察分析,并初步探讨了汉语“了”与日语ヤスぺクト的对应规则。得出了以下结论:动态谓语的过去式,表示动作的完成,与“了1”对应。瞬间动词后续「へティル」,表示动作发生后的状态,与“了”不对应。持续动词后续「てぃぁ」,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与汉语“着”对应。「V-てしまぅ」表示动作的完成,但根据上下文语境,如果并非强调动作的完成,而是强调整件事的完成时,与“了、”对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由塔斯基的立体几何导出的球态语义学,并将其应用于自然语言中的动词体现象。球态语义学特别适合应用于英语的进行体。这种方法有以下优点(i)它扩展了区间式语义,并同时避免了其缺陷,(ii)它解决了未完成体难题,(iii)它的解决方法无需诉诸最终结果策略。逻辑方法一般被认为难于处理自然语言的动词体问题。基于点的时间结构以及建立在该结构之上的经典普莱尔时态逻辑([18])太弱了。而基于区间的时态语义则缺乏足够的表达力,并且难以解释进行体([4,8]).本文给出一种新的基于球上整体-部分关系概念的模型和时态语义。这种球态语义学建基于塔斯基1927年引入的立体几何之上。与基于点和基于区间的语义不同,在球态语义学中很多动词体区分都由统一的逻辑方法刻画。在一个由封闭球构成的论域中,可达关系由相切性概念给出。相应地,我们可定义外切、内切、外径、内径以及同心等基本概念。与区间式语义不同,球是论域的初始概念,球态语义学不是在时间段而是在球中对事件赋值。因此,仅将时间区间作为初始概念而不承认其端点初性性的问题不复存在。英语中的进行体由球上的连续行动来刻画。行动是非终止的,只要球没有由外切相离。相应地,外切相离刻车动作完成。我们区分在均匀球和非均匀球中发生事件的整体-部分关系。非持续动作视为直径为零的同心球。球态语义学根据动作或执行完成的时刻来定义时间概念,其中不需要时间端点的概念。在保持与基于区间的时间模型类似的基础上,球态语义学暗示了一种关于可能世界的定性概念,并且它有利于解决时间的循环概念问题。  相似文献   

7.
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张积家  陈新葵 《心理学报》2005,37(4):434-441
通过4个实验,探讨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实验1探讨汉字义符对认知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会促进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不一致时,会抑制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实验2探讨汉字义符对认知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工具一致时,会促进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当义符与动作工具不一致或无关时,会抑制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实验3探讨汉字义符的作用是否随词频而变化。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对高频词和低频词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一致时,对高频词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比对低频词快。实验4探讨汉字义符与动作器官是否一致对具体性不同的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对具体性高的词和具体性低的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一致时,对具体性高的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比对具体性低的词快。整个研究表明,汉语动词的结构特点影响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或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自杀行为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将自杀行为(suicide behavior)分为三类:①自杀意念(suicide idea),指各种威胁自己生命的意向包括可观察到但并未付诸实施的行为;②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指各种有意威胁和/或残害自已的生命但并未导致死亡的行为;③自杀身亡(complet-ed suicide),指自愿用各种手段残害自己的生命并导致死亡的行为。近年来,国外有人又提出非致死性蓄意自伤(non-fatal deliberate self-harm)和蓄意自伤综合症(delib-erate self-harm syndrome)的概念,指出这是一种酷似自杀,但心理动机却缺乏自杀要求,多数未造成死亡后果的冲动性行为,因此有别于自杀。但也有人将其归之于自杀未遂之列.属于这类又有不少代用词如:类自杀(parasaicide),自残(self-mutilation)、自我  相似文献   

9.
金花  李想 《心理科学》2022,45(3):614-619
本研究使用具身行为范式—动作-句子相符效应(ACE)探讨了动词运动特征在抽象动词具身表征中的作用。实验1验证ACE在考察感觉运动系统参与双音节动词表征问题上的可行性,结果在具体动词中得到了ACE。实验2以不同运动特征值的抽象动词为材料,在高运动抽象动词中得到了ACE,但在低运动抽象动词中未发现ACE;且ACE大小与运动特征评分显著相关。结果证明了感觉运动系统在抽象动词表征中的参与,支持抽象概念的具身表征观点。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对表达直言判断的语句进行逻辑分析时,常常碰到一个麻烦的词:“不”。对它稍不留意,往往就会把判断彤式认错了。因此,有必要研究、掌握运用它的规律。一、“不”所否定的对象和“不”在直言判断中的位置。从语文意义上讲,“不”是个否定副词,单独使用,常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和述宾词组前,否定某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例如:  相似文献   

11.
趋向补语及其引申意义——说补语(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补语中有表趋向的一类,补充说明动作、行为行进的方向。按说,只有动作、行为才有趋向可言.不过,因为汉语不少形容词兼有动词的性质,因而形容词也可以加趋向补语,表示状态的变化。如: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黄昏,公园里渐渐安静下来了。这种趋向补语范围不大,无非是“软下来”“冷起来”“暗下来”之类,且都属于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现在,我们说说大量存在的处于动词之后的趋向补语。趋向补语都是由趋向动词充任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要明确表示指人、物、事的名词是个单独个体,可以采用下列办法: (A)在这个名词前边用上数词“一”和适合的量词,如:一个运动员、一瓶酒、一种行为。 (B)在这个名词后边用上“之一”,  相似文献   

13.
义符在中文名词和动词分类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义符在中文名词和动词分类中的作用。实验1表明,义符提供了重要的语法种类信息,在中文名词和动词分类中有重要作用。当义符与词类一致时分类快,与词类相反时对分类起干扰作用。实验2表明,高频词分类时间短,错误率亦低。义符和词频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义符对低频词分类作用更大。实验3表明,具体性高的词分类时间短,错误率亦低。义符和具体性之间无显著的交互作用。整个研究表明,义符不仅是结构的“块”,也是语义的“块”,还是语法的“块”。所以如此,与中文名词和动词的结构特点有关。中文名词大多用义符标记事物的物质组成,动词大多用义符标记动作发出的器官或完成动作的工具。义符的语法意义的发现丰富了中文和中文认知的理论,对中文教学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0.动态助词“着”在动词后分别表示“状态持续”和“动作进行”两种语法意义,前者如“头上裹着一块白毛巾”,后者如“他看着书呢”。然而,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很复杂,用法也很灵话,除了上面到的两种语法意义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意义和用法,它们不能简单地归入两类中的任何一类,应该作进一步调查和分析。 1.一般认为,动补式后面不能附“着”,因为动补式自身有“完结”的意思,和“持续”或“进行”语义相悖。例如“打倒”不能说成“打倒着”,因为“倒”已经含有动作完结的意思。但是,事实并非总是如此,下面例都是动补式后附“着”的。例如:  相似文献   

15.
否定副词“不”的作用,在比较通行的现代汉语著作中都认为:“不”表示一般的否定,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对人或事物行为、动作、意愿,或者事物的某种性状进行否定。譬如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就认为:“‘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作状语,表示对某种行为、动作、意愿或者事物的某种性状的否定。”可否定副词“不”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呢?请看下而几例: (1)舞龙的过来了,台上台下都喧闹起来,人们喊着跳着,真是好不热闹啊。△(2)他娘喊着: “回家(口来)——吃饭(口来),再不家转,妈打不烂你哎。”乔  相似文献   

16.
刘思耘  周宗奎  李娜 《心理学报》2015,47(8):992-1003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高级概念认知和低级感知觉认知紧密关联, 且两者共享相同的神经系统。本研究设计了3个实验:实验1观察面部表情动词加工是否受面部情绪表达的影响, 结果发现网络使用经验多的被试在促进和抑制面部积极表情条件下对动词的反应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实验2探讨网络使用经验对肢体动作词汇加工的影响, 结果发现网络使用经验多的被试在动词?名词转换时没有产生显著认知损耗。实验3探讨两类被试对正常序列和随机序列图式动词加工是否有差异, 结果发现网络使用经验多的个体对随机序列和正常序列的回忆成绩并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从动词认知加工角度验证了高级认知与低级感知觉加工间的紧密联系, 揭示了网络行为与高级认知加工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出现的时间、原因以及未实施自杀的原因、当时的精神状态。方法:通过问卷测查和访谈的方法对115名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0.5%,大学之前就曾出现过自杀意念的学生占61.73%,大学以后仍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26.09%,12.17%的学生曾有自杀计划,考虑到父母或亲人是未实施自杀的重要原因,21.74%的学生呈现出焦虑或抑郁状态。结论:大多数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在中学时即出现;学业压力和家庭问题是高中时出现自杀意念的重要原因,父母在学生自杀问题上扮演复杂角色;自杀意念会伴随一定的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8.
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动词加工的ERP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名右利手被试完成词汇判断任务的同时,通过119个头皮电极记录其事件相关电位(ERP),以此来探讨表示身体活动的动词与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之间的加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00ms时窗,在左半球枕区附近,身体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比心理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在正走向上更小。在300~400ms(即类似的N400)时窗,动词类型效应出现在中线和左半球的更大的区域上,特别是中央区附近,身体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比心理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在负走向上更大。语言表征的神经生物学理论可以解释本研究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19.
动作→经验→理论→动作,有关认识发展的具体过程,皮亚杰提出了一种颇为独特而且相当系统的学说,它是整个发生认识论体系中一个容易引起争议但又富有启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在内容组成以及时间和逻辑上的顺序关系,历来是认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经验论和唯理论长期斗争的焦点所在。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发源于感性经验,“凡是存在于理性之中的,都已先存在于感觉之中”,唯理论则认为,普遍必然的知识来自理性,感觉只起触发作用,“理论先于观察”。皮亚杰既反对经验论,也反对唯理论,主张知识发源于实际动作,在这一点上他是与马克思主义相接近的,但是他又提出知觉和概念是同一动作基础之上的旁系关系而非派生因果关系,并明确否认从感觉到理智的线性发展程序,这是本文要特别加以介绍和说明的。一、象思维与运算(逻辑)思维皮亚杰认识理论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他把实践与认识作为一个整体划为分形象思维与运算思维两方面。形象思维指再现而不求转变现实的主体活动,它是对客体瞬间状态的模仿,包括知觉、动作、模仿和精神表象等。运算思维指转变现实的主体活动,包括外部实物动作体系(模仿动作除外)和内化到头脑中的概念运算,它不研究客体的瞬间状态,而是在  相似文献   

20.
动词理解中空间表征的激活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伍丽梅  莫雷  王瑞明 《心理学报》2006,38(5):663-671
探讨动词理解中空间表征的激活过程。被试听以不同空间轴向动词作谓语的句子后辨认视觉刺激的形状。实验1以肯定句为材料探讨语义理解对视知觉任务的影响。实验2以客观原因否定句为材料排除句子表征的影响。实验3以主观原因否定句为材料探讨动词空间元素的激活机制。总的结果表明,动词理解过程中激活其表征中的空间元素,这种激活是自动的、非策略性的,不受情境中客观原因或主观意愿否定的影响。动词理解空间效应反映了语言表征中的知觉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