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表征和意图是假装中两种最重要的心理成分,关于年幼儿童是否能理解假装中的这两种心理成分,研究者们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3岁儿童就能理解到假装中的心理层面(心理表征、意图);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儿童到了6岁都仅仅把假装理解为一种外表上看起来像某物的行为,并不能理解到假装中的心理层面(心理表征、意图),而恰恰对假装中的心理层面的理解才是假装理解的关键方面。这些争论可能与测试问题的推论方向与提问方式、对抑制控制能力的要求、假装动作与心理状态的平衡、任务情景与现实生活情景的联系、实验材料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有关。未来研究可以从结合执行功能、区分假装主体和假装旁观者、采用内隐的测试方法、关注与假装相关的其他能力的发展等角度,对儿童理解假装中的心理表征和意图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看孤独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它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行为表现。针对这些行为特点,研究者们提出了心理理论缺失说和执行功能障碍说。但是,有研究表明孤独症患者并不是在所有的心理理论任务和执行功能任务上都存在障碍。所以,单纯地采用心理理论缺失说或执行功能障碍说都不能完整解释孤独症症状。一般来说,心理理论缺失的孤独症个体,同时也伴有执行功能障碍。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确实存在紧密联系。然而,目前对它们关系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和抑制控制上。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都分别包含许多成分,它们彼此的关系可能会在不同年龄段发生变化。因此,研究者需要进一步探查不同年龄段,不同心理理论任务与执行功能不同成分与范式之间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应用于临床实践,帮助诊断和培训孤独症个体。  相似文献   

3.
不同维度的执行功能与早期心理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和三种不同类型的执行功能任务来探究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共60名被试,3岁和4岁被试各30名,男女各半。区分自己心理状态和他人心理状态能力与执行功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混合成分执行功能与这一能力的密切联系上;在错误信念发展的早期,执行功能与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主要集中在“混合成分的执行功能与对自己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工作记忆的执行功能与对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能力”这两对联系上  相似文献   

4.
王益文  黄亮  徐晟  袁博  徐艳娇  李洪玉 《心理学报》2012,44(12):1618-1627
已有的意图理解神经成像研究大多关注理解单一个体私人意图的脑功能定位, 而较少涉及两个或更多人的社会性交际意图, 大脑区分私人意图和交际意图的动态时间过程尚不清楚。本研究记录了16名健康被试理解三种不同意图任务时的脑电成分。三种意图分别为: 1)私人意图; 2)交际意图; 3)物理意图。电生理学结果表明在大脑顶区, 私人意图的N250的峰值显著大于交际意图和物理意图。在晚期阶段(300~600 ms), 交际意图的晚期正成分(LPC)的平均波幅要显著大于私人意图和物理意图。在400~600 ms时, 私人意图的LPC的平均波幅要显著大于物理意图。本研究为理解私人意图和交际意图的动态加工过程提供了神经电生理学的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5.
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丁芳  李其维 《心理科学》2005,28(3):544-549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幼儿的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主要是抑制控制)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给39名3~4岁的幼儿施测多种心理理论任务、抑制控制任务、非心理状态任务和智力测量。结果发现:(1)在控制相关因素后,心理理论各任务之间的相关仍然存在;(2)在控制相关因素后,抑制控制诸任务之间仍保持高相关;(3)幼儿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与其在抑制控制任务上的表现呈显著相关,即使控制了年龄、性别、智力(包括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非心理状态控制任务之后,这种相关仍旧存在。  相似文献   

6.
为了说明学龄儿童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采用失言理解、威斯康星卡片分类和汉诺塔任务分别考察了90名7—9岁儿童的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结果表明,失言理解与抑制-转换能力相关显著(r=0.34,P〈0.01),但是与计划能力相关不显著(r=0.06,P〉0.05)。在控制年龄后,失言理解与抑制-转换能力的相关仍然显著(r=0.29,P〈0.05)。研究结果说明,学龄儿童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模式与学龄前儿童完全一致,提示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相关关系从学龄前延续到了学龄阶段。  相似文献   

7.
论儿童的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错误 信念任务和表面 现实任务为主要测量手段的大量心理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儿童的心理理论大约在4岁左右才能形成。儿童的心理理论为什么不能在4岁之前形成?研究者利用执行功能的缺乏来解释这种现象。研究表明,抑制控制、规则使用、工作记忆等可能均是与心理理论相关的一些执行成分,但这些观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因此,关于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关系,还需要开展大量的后续研究。新近提出的关于\"冷\"执行功能和\"热\"执行功能的区分,也许是进一步探讨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关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心理理论的脑机制研究看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心理理论发展与执行功能的关系以及心理理论脑机制的研究是近年来心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章首先对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概括,提出了目前研究中的问题;然后从介绍了心理理论脑机制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标性意图和执行性意图作为目标的不同形式,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有待探讨。本研究试图考察目标性意图和执行性意图与表达抑制相结合之后,在调节情绪反应方面的作用。实验采用主观报告和生物反馈的方法对5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执行性意图组被试在观看负性和中性图片时对自身情绪唤醒度的评价均显著低于目标性意图组,在观看负性图片时其情绪唤醒度也显著低于控制组。(2)执行性意图组被试在各项生理反应指标上均显著低于目标性意图组和控制组,主要表现为形成执行性意图的个体在皮肤电导增加量、皮温降低量和指脉增加量上均显著低于形成目标性意图或不形成任何意图的个体。上述结果表明,相较于仅仅给出情绪体验下调目标的目标性意图,与表达抑制结合在一起的执行性意图能有效下调个体的负性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10.
吴文婕  张莉  冯廷勇  李红 《心理学报》2008,40(3):319-326
主要考察热执行功能对3~4岁儿童标准窗口任务测试的影响。实验采取3×3的被试间设计。设置了3种条件:标准指示、“强化竞争”指示和无对手指示;将随机抽取的270名被试分为3个年龄段,以检测3~4儿童在窗口任务中的认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⑴热执行功能也是影响3~4儿童标准窗口任务测试的一个主要因素;⑵3岁后期是3~4岁儿童在标准窗口任务中所体现出来的认知发展差异的分界年龄;⑶3~4岁儿童在窗口任务中还表现出规则推理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成年个体的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说明成年个体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发展及两者的关系,在匹配了智商和教育水平条件下,采用心理理论故事理解任务、失言理解任务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分别探察了30名62~77岁的老年人和30名19~25岁青年人的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结果表明,老年人和青年人在2种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得分与卡片分类任务的得分都不存在显著相关,老年人在失言任务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青年人,在心理理论故事理解任务上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上,老年人的表现与青年人没有显著差异。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提示: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模式在成年和学前阶段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幼儿心理理论水平及其与抑制控制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研究通过经典的错误信念任务首先考察了3与4岁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然后通过抑制控制任务探讨了幼儿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与抑制控制能力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3、4岁在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时有显著的年龄差异;通过错误信念任务的幼儿在抑制冲突的得分显著地高于没有通过错误信念的幼儿;而且除了他人的错误信念,幼儿在其他错误信念上的水平与抑制冲突成绩有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选取122名3到5岁幼儿,同时测量了选择性信任、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并控制了幼儿的语言能力,通过追踪研究进行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探讨了幼儿选择性信任与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幼儿的选择性信任与执行功能呈显著正相关,控制了幼儿的年龄和语言能力之后,相关仍然显著;第一年的选择性信任可以正向预测第二年的执行功能,而第一年的执行功能不能预测第二年的选择性信任;选择性信任与心理理论之间不存在纵向的相互关联。该结果为幼儿选择性信任领域的争议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抑制性控制在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执行功能任务和心理理论任务中的共同成分——抑制性控制区分为3个不同的难度水平,从而构成心理理论任务(错误信念)的3个变式A1、A2、A3和执行功能任务(白天/黑夜)的3个变式B1、B2、B3。实验1以48名4岁幼儿为被试,探讨对两类任务中各自的3个变式所包含的抑制性控制的难度区分的适当性,结果表明幼儿在两类任务中各自的3个变式上的正确率差异显著,说明其抑制性控制的确表现出了高、中、低3个不同的难度水平;实验2根据实验1所设计的两类任务,以144名3~6岁幼儿为被试,探讨了不同抑制性控制的难度水平在幼儿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相关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抑制性控制的难度水平是影响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的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Most research into peer victimisation has focussed on children aged 8 years and above and has included a study of the correlates of victimisation, including cognitive and social skills, and attachment profiles. Recent research has started to investigate aggression and victimisation in younger groups and has found that the nature of aggression differs from that in older children in terms of the types of victimisation involv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rol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some of the correlates of roles taken in victimisation in 104 children aged 4–6 years, using a cartoon methodology to elicit peer nominations for aggressor, victim, and defender. It examined the social cognitive abilities, executive function skills, and attachment profiles of aggressors, victims, and defenders. Victims did not exhibit poor performance on the social cognitive tasks or have insecure attachment qualities as has been found with victims during middle childhood. Aggressors did not perform highly on the social cognitive tasks in contrast to older aggressors and bullies. Defenders were found to perform above average (although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other groups) on the social cognitive tasks. These findings are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aggression and victimisation at this age, and a developmental change hypothesis is proposed to accommodate them. Aggr. Behav. 00:1–18, 2005. © 2005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6.
聋童执行功能发展:聋童与正常儿童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标准Dim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任务(DCCS),对76名智力正常的3~8岁聋童和78名3~5.5岁的正常儿童进行了对比测试,旨在考察聋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结果发现,3岁组的聋童和正常儿童在DCCS任务上的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正常儿童在4~4.5岁时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期,而聋童要在6岁时才有快速的发展,到7岁后才相当于正常儿童5岁的发展水平,大约滞后2年。研究认为,造成聋童执行功能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1)语言符号系统和聋童特有的符号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2)聋童可能存在计划和灵活性的缺陷;(3)聋童可能存在命名和标识策略上的困难和注意机制的缺陷。结合关于聋童心理理论发展滞后于正常儿童7年以上的报道,心理理论发展和执行功能发展在聋童身上表现出较大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心理理论的发展对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元分析的方法,表明执行功能能够有效预测个体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r=0.37,p0.001),且具有跨文化和跨人群的稳定性;同时,在个体的毕生发展中,执行功能均与心理理论存在显著相关,证明了执行功能的表达说;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Q1=411.75,p10.001,df1=90;Q2=219.49,p20.001,df2=50),心理理论的发展会受到执行功能不同成分的影响:0~3岁时抑制控制起关键作用;3~12岁时,心理理论受到抑制控制和灵活转换的共同影响;青春期阶段,灵活转换的作用明显;而到了成年期,抑制控制与灵活转换均会对心理理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