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世英 《心理学报》1987,20(4):99-106
本文从八个方面概括地介绍了苏联心理学家关于无意识问题的研究情况。这八个方面是:关于无意识概念的涵义;对近代无意识问题研究史的分析;突出本国的两位伟大学者的思想;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批判;在无意识问题研究上的反省;研究无意识问题的定势理论;无意识问题在理论方面的论述;具体研究成果和当前与今后的研究课题。最后作者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文化无意识——一种新的精神领域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试图提出“文化无意识”这一概念。文化无意识是精神现象的一种,它的存在当然是旧有的,而它的揭示和研究则是新的课题。建立文化无意识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笔者现将对这一理论的初步探讨简要地报告于下,就教于学术界,以便进一步研究。本能无意识与文化无意识关于无意识现象,不少学者有过论述,但真正以无意识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的,当首推弗洛伊德主义。在人的精神现象中,意识与无意识相比,弗洛伊德认为,绝大部分是无意  相似文献   

3.
《无意识现象、本质、机能、研究方法》是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备期间出版的一部集体合著的三卷集。这部著作令人信服地论证了以下理论观点的正确性:无意识现象是实在的心理现象;离开无意识的事实不能理解人的行为的心理结构;为了充分揭示无意识观念,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解它的意义;建立无意识的科学理论,必须利用心理定势的概念[1;第1卷,第16页]。同时,对某些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展开更广泛的讨论,这一讨论不应以研究精神分析的科学地位问题取而代之,因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文化无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无意识是无意识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介于本能无意识和集体文化无意识之间,它是在民族集体历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是民族文化影响和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果。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之化,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每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无意识。其具体形成途径有三条:适应、文化压抑和文化赞许、以及习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发展阶段、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等四个问题研究状况的探讨与分析,获得以下观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一个否定性概念;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有虚假性、无意识性和阶级性;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批判.  相似文献   

6.
论坛荟萃     
陈志尚:对主体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主体性是人性在对象性活动和关系(即主客体关系)中的体现。人的活动和关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主体性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有三点特别重要,即自觉能动性、社会性、对自由的追求。 二、要全面地理解主体的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中最根本的是实践性。现在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是:极端夸大实践的作用(所谓“实践本休是存在的本质”,“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一切存在对人来说都无从谈起”……甚至公然说是人的实践创造了自然界,等等),夸大非理性、无意识甚至本能的作用,贬低或忽视理性在人的主体性中的地位。必须重视研究情感、意志、直觉、  相似文献   

7.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3,26(6):1015-1019
内隐学习研究初期,其无意识特点揭示了区别于外显学习的独特本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内隐学习逐渐昭显出与意识的丝丝联系。本文从此出发,探讨内隐学习的意识-无意识的兼容特点,具体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内隐学习和无意识的联系,从次要任务研究、内隐学习的理解性以及内隐知识的发展三方面阐述内隐学习和意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吴崇翔作品     
吴崇翔 《美与时代》2021,(3):134-134
双层扶手公共座椅人们在坐着的时候,无意识下会有将酪膊时放在扶手上的习惯。而公共连猗上相邻两人中间却只有一个挟手,往往会有一人没有扶手可闱。双层扶手公共座椅设有高低两个扶手,相邻两人的略医不会相互打揽,无意识行为是人的本能。只有遵循人的本能的没计,才会收获更好的用户体险。  相似文献   

9.
车文博教授的新著《意识与无意识》,最近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国内第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地探讨意识与无意识的专著,也是他关于心理学哲学研究成果的选辑。作者在本书中根据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当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以意识与无意识为主线,对有关的心理学理论和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里,我想主要谈谈本书开拓性的理论思想及其深层意义,可能对我国理论心理学的进一步构建是有益的。心灵的整体:意识与无意识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的确立,乃是一门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编后记     
为了向读者反映近数月来苏联哲学界为苏共领导人的修正主义路线辩护并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情况,本刊在上一期中曾从苏联报刊选译了十二篇文章,这一期中继续选译了十一篇文章,供读者研究和批判时参考。本期译文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组:一、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问题;二、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问题;三、关于人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问题。第一组有四篇文章。苏联《哲学问题》的社论,对我们的党作了种种无耻和恶毒的污蔑。它诬蔑我们是“教条主义者”,说我们“脱离辩证法和转到僵死的形而上学立场上”,并“企图用革命  相似文献   

11.
无意识思维理论(UTT)是近期对无意识思维研究的最新成果。该文主要从无意识思维原理、容量原理、自下而上对自上而下加工原理、权重原理、规则原理、聚合对发散原理等6个方面对UTT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简评了UTT的理论特点及存在问题,并进一步从信息编码、目标和无意识思维加工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关系曾经是纯粹的哲学问题,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促进了对这一问题的实证视角考察。实证取向认为,意识和无意识同属人类心理的机能,并能够在外在的任务操作中表现出来。现代认知心理学发现了对应意识机能的外显过程和对应无意识机能的内隐过程,两者相对独立又共生共存。任何认知过程都是意识和无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并表现出权衡的特点。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揭示了意识和无意识在发生学意义上可能的先后关系。无意识在心理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普遍的、抽象的、抗干扰的,而意识则建筑在无意识的基础之上,有着更大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陈丽  陈侠  涂燊  张雅如  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0):1701-1710
首先介绍关于“无意识情绪”的两种概念。接着介绍可较好地对该两类无意识情绪概念进行整合的无意识情绪信息加工模型--Wiens模型(Wiens & Öhman, 2007), 分析了Wiens模型中“刺激聚焦途径”与“体验聚焦途径”两条途径下的无意识情绪的基本观点、相关实证研究、分别面临的研究难题或受到的质疑, 及不同途径下无意识情绪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指出, 传统情绪理论下情绪的意识属性或可与Wiens模型中体验聚焦途径下情绪的无意识属性互为补充, 相辅相成; 无意识情绪研究的新方向是体验聚焦途径。最后, 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梅宏玉  吴嵩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2035-2045
在谎言识别研究中, 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人们在意识层面上识别谎言的正确率仅仅略高于随机水平。于是, 大量的研究转而考察无意识加工对谎言识别的影响。本文从测谎者的角度出发, 考察测谎者的无意识加工是否可以提高其谎言识别的正确率。本文梳理了关于无意识谎言识别的理论建构, 总结了无意识谎言识别的实证研究, 从无意识的信息接收、信息接收后的无意识思维以及无意识判断决策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的重要的成果和主要的争议。针对目前研究的困境, 本文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理论建构、交互式谎言情境、线索加工匹配效应、测试生理和脑激活指标以及无意识谎言识别的应用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关于无意识的研究由来已久.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意识"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以至于那时詹姆斯对弗洛伊德说"心理学的未来将取决于你们的研究工作".然而,虽然可以说弗洛伊德"发现"了无意识,断言我们的生活是受我们不知晓的、不能控制的力量所驱使的,但弗洛伊德式的无意识却历经100多年而未得到实验室的验证和支持,至少原则上是这样.因此有人认为,弗洛伊德之后,"无意识问题"实际上经历了"100年的忽视、怀疑和挫折".直到詹姆斯出版<心理学原理>(1890)整整一个世纪、弗洛伊德去世60周年,同时也是所谓"知觉新观点"(布鲁纳等)发起50年的时候,无意识心理生活的研究才有了彻底的改变:当代关于意识与无意识关系的探讨,认知心理学已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论框架和实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6.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受无意识和本能所控制的;而打着“回归弗洛伊德”旗号的拉康则认为人是社会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和自动化研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隐社会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中一个崭新的理论命题,是当今内隐认知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交织、孕育的成果。这一理论沿袭无意识维度向传统的社会认知——“主体在显意识操纵下对社会性客体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旨在揭示无意识成分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其中之无意识和自动化的研究深化了对社会心理机制和本质的认识。本拟从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和自动化两个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直觉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直觉是不经过逻辑的、有意识的推理而识别或了解事物的能力。直觉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成分。对直觉常采用个案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和神经生理学方法进行研究。该文对直觉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认为直觉思维与无意识认知加工有许多共同特征。最后,提出了三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无意识信息引发的认知控制的研究是揭示意识的功能与局限的重要方法和步骤.在无意识认知控制研究中主要采用模式掩蔽和偏对比掩蔽创设无意识条件,使用客观测量方法对意识状态进行测量.作者从无意识抑制控制、无意识冲突控制和无意识错误加工三个方面回顾了近年对无意识认知控制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已有研究从行为和认知神经研究两个方面强有力地证明了无意识认知控制的存在,揭示了其神经机制.这些研究拓展了人们对意识信息广度和深度的认识,也为未来进一步揭示意识的起源等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无意识认知控制和有意识认知控制的相互转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无意识认知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无意识认知的研究历程和特点,其中着重阐述了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两个领域,并评述了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在研究历程、特点和理论三方面的相似点,在此基础上表达了对无意识认知领域的整合趋势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