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承友朋雅意 ,惠贶张华松先生新著《齐文化与齐长城》。是书由著名历史考古学者罗哲文先生检署 ,法书典雅脱俗 ,清丽曼妙 ;序言则出自史学名家徐北文先生之手 ,洋洋洒洒 ,字字珠矶 ,洵非一般泛泛之论。序文不仅体现徐先生对于齐文化的真知灼见 ,更体现出老一辈学者对新一代学人的殷殷关爱之情 ,故捧读斯序 ,感人至深。近年出版有关齐文化的专著不少 ,但大都由于作者工作性质的关系 ,或则为纯考古学的著作 ,或者仅从传统的历史文献中寻绎而来 ,真正考古与文献兼重 ,是两者有机结合 ,相得益彰者 ,则为数不多。而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齐长…  相似文献   

2.
王连升 《管子学刊》2006,(1):128-128
拜读张华松教授所著《齐长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2005年9月修订重印)之后,第一感觉是:我终于读到了一部好书!之所以产生如此感慨,不仅因为该书创造性地介绍、阐述了齐长城众多层面的知识,让读者对这一瑰宝有了全面、具体的了解,懂得了齐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也因为该  相似文献   

3.
齐长城是中国古老的长城之一,西起平阴县的防门,绵延东行,经十三县,至胶县大珠山入海。齐长城西段完成于公元前554年,东段完成于田齐宣王时期。修筑齐长城的目的始则御鲁,继则备楚。齐长城在博山区内一段,经专家和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详细实地勘察,资料较为详备。  相似文献   

4.
齐长城考略     
一、齐长城的建造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国之间战争不断,筑长城以作防御手段,是当时通用的办法。齐为春秋战国之大国,《战国策》中有:“苏秦说齐宣王曰: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的记载。说明了齐国的版图相当于  相似文献   

5.
试论齐文化的三个主要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论齐文化的三个主要来源于嘉芳本文中所讨论的齐文化这个概念,主要是从考古学文化这个角度出发。组成齐文化的各要素,在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或大或小的作用,但是一旦形成了相对独立、具有自己特色的齐文化,它们便有机地化为一体,成为一个新的文化体系。也就...  相似文献   

6.
齐长城作为大国争霸的直接产物,见证了齐国与毗邻国关系的复杂演变,通过了解齐国与这些国家的复杂互动,我们可以发现齐长城的营建是动态的,尤其是齐长城东段。最初齐国在与莒地相邻地段修筑关隘,以保证齐国南境的安全。春秋末期为了防备吴越而在沿海一带修筑防御工事,与崂山形成天然防线,战国中后期齐长城则有防备楚国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张杰 《管子学刊》2002,(4):89-90
新时期的齐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主要表现在学者们在研究齐文化典籍、专题、个案的同时,开始自觉地把齐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来研究,并力图建立起真正科学意义上的齐文化学科。齐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当然可喜可贺,但这一领域并  相似文献   

8.
齐国在开国之初实行的治国之策,不仅推动了胶东地区的铜铁业、盐业、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齐国“开其国门”的开放之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胶东地区对其他诸侯国及朝鲜、日本的经贸往来和对外开放。胶东地区在学习和接受齐文化影响时,既注重学一习和引进齐文化中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的改革内容,又对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地继承。齐文化影响与提升了胶东莱文化。莱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丰富了齐文化。  相似文献   

9.
许宝新 《管子学刊》2005,(1):128-128
最近,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王修智在我市临淄区视察齐文化研究与开发工作时强调,齐文化是淄博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要搞好整体的规划、开发和建设,扬起齐文化这面大旗,塑造并打响齐文化品牌。市委副书记岳长志陪同视察。  相似文献   

10.
王永波  王云鹏 《管子学刊》2013,(2):33-39,64
齐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线型超大军事防御工程。2010年,根据国家文物局的部署,山东省文物局启动了“齐长城资源调查”项目。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和参与者,收集、并全面梳理了有关资料和研究文章,认为已有的相关结论,特别是齐国山地长城的建制年代与文献揭示的情形尚有较大的差距。此外,据新近整理出版的《清华简·系年》记载,春秋末期,齐国为抵御三晋的侵扰,在南部山地长城之外又加筑了一道“济水岸防”。本文拟以古文献和出土文献为依据,结合现场勘查的相关线索,对上述做出了全新的阐释。认为齐国山地长城在齐桓公时期已经初具规模,其后历代齐君主应有修补或增筑行为。  相似文献   

11.
以齐长城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记载对齐长城的布局、建筑方式、附属设施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齐长城的布局可以分为济水段长城和泰沂山段长城两部分。济水段长城由谷城过平阴城至渤海,长约300余公里。泰沂山段长城由平阴城和谷城往东,跨越泰沂山脉至黄岛于家河入黄海,长约625公里。齐长城是以墙体为主并与城址、关隘、烽燧、塞堡等组成的统一的防御工程。  相似文献   

12.
徐君 《管子学刊》2001,(4):30-33
齐文化作为先秦暑期一支优秀地域文化,其中具有丰富的养生思想,本文简要论述了齐文化中顺应自然,形神合一,欲情适度,善于处世的养生原则和养气,养心等九种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博求专新意迭出──读《齐文化论稿》张玉书继主编的《齐文化概论》出版以后。王志民教授的又一本齐文化研究的专著《齐文化论稿》带着墨香、挟着新气,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本书由山东大学著名学者董治安先生作序,二十多万字,"对于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理论部与淄博学院齐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了“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暨《齐文化丛书》座谈会”。10余位专家学者畅谈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齐文化丛书》出版的价值与意义。兹将会议的主要内容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5.
试论齐文化的初步形成宣兆琦齐文化的形成是齐文化研究领城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试从齐文化形成的契机、形成方式和初步形成三个方面,对该课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就正于方家。一、齐文化形成的契机世间诸多事象往往表现为这样一种情形:当一个新事物产生之前,产生该...  相似文献   

16.
齐文化体育是我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在我国传统体育中独树一帜.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齐文化体育的特点和产生基础.分析齐文化体育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对于当今现代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遍观历代史籍,或名齐长城为巨防,或巨防与长城并举,这在中国长城建筑史上是一很特殊的现象。如: 1.《战国策·齐策》载孙膑谓田忌曰:“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注云:“天,大也;唐,防也。”2.《秦策》载张仪说秦王曰:“……(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  相似文献   

18.
试论齐国的墓葬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齐国的墓葬特色张明东近十几年来,随着齐文化研究的兴起,各地考古工作的展开,积累了大量的齐国墓葬资料。目前所见齐墓除少量西周墓外,以东周墓葬为多,改变了过去在东周几个大国中,齐国墓葬资料较少的状况,为齐国葬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齐文化类型的墓葬出土地...  相似文献   

19.
齐文化研究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社会价值的实践化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齐文化中的装饰性元素极具特色,配合质地和色彩,以纹样为代表的装饰元素经提取、创新可有三类再现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可将装饰元素结合社会建设的相关领域进行再利用。同时,在对装饰元素创新利用的过程中引进符号学,以符号学的观点对装饰元素的再现方式进行分析,可以多角度审视齐文化及对齐地地域特色营造的影响,并促进其实践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论晏子在齐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文化, 周初确定了基调, 春秋前期发扬光大, 春秋后期整合发展, 至战国则大放异彩, 通过百家争鸣, 汇集各家精华, 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齐学体系, 成为中华文明正宗。在这个浩瀚澎湃的发展过程中, 晏子是由比较鲜明的齐法家向综合性、多元性文化过渡的过渡期人物, 是齐国复礼运动的倡导人物, 是齐鲁文化合流的先驱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