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相关内容来看,清华简《筮法》篇应是战国时代数术之士的作品,其中有些内容可以与《鹖冠子》等书相印证。该篇第二十二节和第三节所载内容,显示战国时代就有了以八卦纳甲言月亮晦朔盈亏的理论,汉人所讲的天体八卦纳甲确为先秦有传之说。简文第十二节的内容,证明汉代象数易学中的八卦互体之说战国时代早已有之,再结合第十一节、第八节的内容,可以看到《筮法》中的八卦取象与《说卦传》及汉易有同有异,且由其筮占之独特性来看,当属于今传本《周易》之外的筮占术。  相似文献   

2.
朱震是两宋之际著名的易学家。其易学的主要特征,是以象数学为易学之正统和基础,着重阐发象数易的理论,但同时兼顾义理,主张象数为基础和以义理为归宿二者并行不悖。其易学的主要内容有三:一是以体用论阐明太极,乃是易学的最高范畴。二是注重变易及其原理。从象数学的体例看,则表现出以"变"为主体内容,以卦变为基础统率易学相关体例的特点。三是以义理为归宿,表达了作为宋代易学家的人文情怀。朱震试图从理论上将象数易确定为易学之正统,这对于恢复两汉象数易学、推动宋以后易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邵雍对其先天易学(或称先天学、先天象数学)的阐释是为推演先天而在的形上之理而展开,在此过程中,先天象数易学只是其表意的工具而不是其学术思想的全部.形式上,先天易学是邵雍通过一套阴阳消长模式构建起来的象数易学;而内容上,先天易学则是其借<易>阐发儒家的性命义理之学.邵雍在其易学思想的阐释中,力图构建一个贯穿于天地万物的最高法则--"先天"之道,而最终落脚点却是其儒学所主张的人事之用.因此,他对易学的阐释始终围绕着"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易学旨趣展开.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代象数易学的代表性人物,尚秉和先生的易学思想对于近日之易学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尚先生对于“先天八卦”的定义,从其文本来看,尚先生对于宋明以来的图书之学保持了一种较为谨慎的认可,具体到八卦方位,则其仅取“先天”“后天”之说,却并不认可这些图表与所谓伏羲、文王之关系.与此同时,尚秉和先生以其严谨求实...  相似文献   

5.
江永在《河洛精蕴》中通过对以往图书之学的批评与反省,重新界定了图书之数与卦画阴阳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以纵横阴阳之数构建了全新的图书易学。他以河图纵横阴阳之数为基础,将河图与先天之学相融合,与洛书之数相匹配,又能够推展出后天八卦,从而打通图书、先天、后天之学,使其可以相互转化。江永试图以此解决过往图书学"图不能与书通""卦不能与数合""欲发明而未昭晰"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周易参同契》所推阐的金丹原理,将丹道与易道结合,运用汉代象数易学的成果,巧妙地阐明了修炼金丹的道理和方法。它的“月体纳甲说”用周易八卦模拟月体在太空运行过程中,一月之内所出现的晦朔弦望之盈虚变化,并以其出没方位作为纳甲的依据。它的“乾体六爻模拟月相说”,以乾六爻之象模拟月体的晦朔弦望,以明阴阳的消长变化。它的“十二消息卦变说”,以十二辟卦论说周天火候,以明进阳火和退阴符之分。  相似文献   

7.
易学是成玄英<庄子疏>诠解<庄子>的重要文化因子.他不仅援引<易>文,而且熟悉汉易与王弼易.基于道教重玄学的宗教立场,他还对八卦方位进行了暗用.发掘<庄子疏>的易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易学的起源,关于早期易学诸多问题已有一些实证性的研究,而吴前衡先生的<<传>前易学>一书则试图为<易传>之前的易学,建构起一个理论系统来.尽管这一理论系统从内容到方法都有些不足,但依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而且确实对早期易学上的某些重大问题,如易学范式、六十四卦的产生、八卦取象、周易筮法遇八等问题,提供了独到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朱熹<易学启蒙>的分析,考察作为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的基础的先天易学和后天易学的基本原理和相互关系,由此进一步研究作为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的共同基础的"理"的意味.朱熹的易学不是在象数和义理哪一个的立场上对两种易学的综合,而是试图确立易学的基础,进而把对理的意味的系统的解释和说明作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谢枋得所传易图在易学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考察<阴阳鱼太极图>的流传演变尤为重要.程颐、袁溉、薛季宣的言行确实影响过士大夫人蜀求图.元明学者的相关记载表明谢氏所传之图并非<阴阳鱼太极图>,与邵雍<先天八卦圆图>也有差异.此图可能传自彭大雅,传播者有谢枋得、吴蟾、虞集、吴全节等人.明初传<天地自然河图>的陈绎曾也与谢枋得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浚把<易>作为载道之书,重视对义理的阐发,同时把义理建立在象数的基础上,这体现了其易学的特点.张浚的易学影响到其子张栻和朱熹这两位著名理学家,在宋代易学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朱熹提出《易》之本义为卜筮的见解,由此对程颐易学和义理学派提出批评。朱熹主张区分《周易》经传,提出易学发展阶段说。通过比较《周易本义》和《周易程氏传》,可见两者之异同。朱熹以象数、卜筮求易理,把义理学派与象数学派统一起来,从而发展了宋代易学。  相似文献   

13.
韩敬 《周易研究》2001,(3):92-96
作者通过对冯友兰先生《邵雍的“先天学”》的两点补充,认为.邵雍“先天易”图的六十四卦卦序按二进制六位数的大小依次排列而来.此即是宋代道学家所谓的“天地自然之数”。作者由此进一步揭示了先天卦序与阴阳生息的卦气思想之同.在一定程度上的某种暗合与实质上的相互矛盾。  相似文献   

14.
易哲学发展史之一嬗变--陆王心学的易哲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王心学的易哲学思想的出现,伴随了一定的时代特点,可谓是易哲学史上继王弼义理易之后的一次深刻嬗变.这表现为其以心释易统易、工夫简易直截的鲜明特征,其中蕴涵了心学派易学对象数易及程朱义理易的解构以及为一般易学研究所忽略的易佛沟通问题.从陆王心学的易哲学思想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心学在宋时的诞生以及它最终的衰微,同样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在解构"传统"易学的同时也解构了自身.  相似文献   

15.
宋代理学的易学维度,是中国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陆九渊虽然没有像程颐、朱熹那样系统地注释《周易》,但对九卦说的重视程度实远胜程、朱。陆九渊赋予了九卦丰富的心学内涵,而其中的某些内容与康德的实践哲学亦有一定程度的相通性。陆九渊对于九卦之序的心学诠解,是其道德哲学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魏了翁继承朱熹,兼重象数义理,以辞、变、象、占为《易》之纲领,力图融会程、邵易学。他深研邵雍易学,提出“性善之义具于《易》”,并对河图洛书、先后天易学源流及有关分歧作了进一步考证,得出图书相通的结论。魏了翁重世教,学术以济世为旨。  相似文献   

17.
程林 《周易研究》2004,(3):46-50
<易序>为朱熹著作<周易本义>中的一篇序文,但此文也被收入程颐的<程子遗文>及程颐的弟子周行己的<浮沚集>中.谁是<易序>的真正作者,众说纷纭.本文从文献的角度和思想的关联上断定朱熹是这篇序文的真正作者.  相似文献   

18.
朱熹从探究《易》之本义的角度,继承和发展了邵雍的先天象数学,提出了《周易》本来是卜筮之书的思想,主张“三圣易”和经传相分,探析了河图、洛书及其关系,进而对伏羲画卦的内在机制以及大衍之数五十的来源做了阐释,从而不仅为象数易学增添了新内容,而且为学人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易》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元代朱子易学的忠实维护者,胡一桂发挥了朱子"三圣易"的思想,于易学尤其是易象学方面区分了四圣易象。胡一桂的"四圣易象说"探讨了易象的历史演化状况,注重了易象发展的历史性,还原了真实的象学发展历史,并凸显了孔子对象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