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视觉新论》是贝克莱形而上学的奠基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分析了深度、距离、形状等视觉观念的形成,其中尤以对深度知觉的分析最为重要。贝克莱充分发挥了一点论证的效力,反对几何光学进路,否认对于距离的直接感知。视觉的直接感知对象既不是三维的物体,也不是二维的平面,而是不具有任何空间性质的最小视觉物。但据此贝克莱就不能合理地持有视觉的二阶理论,以触觉辅助视觉的方式会遇到各种困难。不过,虽然贝克莱的深度知觉理论未能成功地解释空间观念的形成,却开辟了一条通往观念论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深度知觉受众多因素影响。诸如眼睛的辐合与凋节、双眼视差、视象大小、运动视差、线条透视、亮度与背景、观察姿势等主客观线索,均与深度知觉有密切关系。在深度知觉中,双眼优于单眼,已被苏联马察诺娃的实验证实。但是,有些实践任务,如瞄准与射击目标等,只能用单眼进行工作。因此,就要求人们去考查人的双眼功能是否等同的问题。苏联心理学工作者考夫曼在他的实验中,用单眼视  相似文献   

3.
结合当前国画艺术发展情况,分析了中国画中的留白,并提出如何创造中国画的精髓——留白的相关问题,涉及到如何在构图中考虑留白的位置等,希望对今后的国画艺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立体深度知觉恒常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鸿伟 《心理学报》1984,17(1):45-51
本实验研究在六米以内的观察距离上测定了立体深度知觉的恒常性程度,并试用布伦斯维克比率计算了立体常性程度。结果发现,在六米以内不排除辐合、调节为有效的距离线索的条件下,对三种不同的客体深度进行观察其知觉深度保持恒常。立体深度知觉常性也可以用布伦斯维克比率计算其恒常性程度。  相似文献   

5.
王珺姬 《美与时代》2007,(5):123-124
艺术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情感、美化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的教育;同时也是使学生开扩视野、增长文化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画艺术中,留白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画家利用留白使画面更加具有内涵和深度,能够引发欣赏者更多的思考,增强国画的艺术感染力。文章首先对留白进行了相关的概述,然后分析了留白在国画中的艺术表现方式,最后说明了留白在中国画艺术中的作用,进一步为国画创作奠定更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渐次丰盈,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作为人类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聚居场所,与人类生存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公共艺术,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元素,主要作用在于充分反映城市文化空间特征与建筑艺术。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合理运用公共艺术不仅能够为城市注入新鲜活力与文化因子,并且能够为市民带来生活情趣,不断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与人文追求等,使人们享受到更好的居住环境。故此,文章针对公共艺术在城市塑造中的作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玉雕在之前是一个很小众的概念,只有非富即贵的、处在社会上层的人才会欣赏,现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以将玉雕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应用于城市公共艺术中,让广大社会底层人民也能欣赏到玉雕。玉雕本用来给皇宫贵族作为家中的装饰,但是将它如何应用于公共艺术中是文章需要探讨的问题。玉石雕刻是中国独有的、非常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的中国传统艺术,具有和中华民族一样的悠久的历史,将玉雕作品应用于城市公共艺术中对人们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极其重要。现根据实践经验来浅谈一下玉雕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绘画是艺术的外在呈现形式,艺术家通过绘画来展现自己的生活态度、审美态度及绘画观念。绘画并非机械地拷贝自然,是将一种观念或一次观察转换成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的过程,综合了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认识及审美。画的过程是一个淘汰和选择的过程。只有将形象特征中不明显的及非本质的东西忽略掉,将形象的典型特征及形式特征凸显出来,只有艺术地观察及表现,才能使艺术作品更具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娄晓虹 《美与时代》2007,(7):125-126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职业教育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股巨大力量,提高其从业者的精神文明水平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根据舞蹈艺术的特殊性,阐述了舞蹈艺术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进一步表明舞蹈艺术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共艺术自其诞生之初就与城市文化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公共艺术是一种以人为本,利用城市内的公共空间,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造型以及空间的重新设计来表达的,面向所有市民公众的文化艺术。因此,公共艺术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公共艺术的概念虽是在现代的产物但自古至今公共艺术在社会上一直发挥着作用。随着社会城市的发展,公共艺术也越来越多地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城市开始适用,改善着城市的审美面貌,调节着高墙之下的封闭人际关系,搭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桥梁,在社会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舞台照明是综艺晚会艺术的灵魂。完成晚会节目的过程需要照明,表现晚会艺术本质依靠照明。因此,只有正确地认识照明,摸透照明的变化规律,了解它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在晚会艺术创作中充分地运用,才能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和现场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臻美理念来自人们的臻美需求,是一种发现美、追求美的创造性思维和方法。从创造学和思维科学角度看,它能够有效地激发科学和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导致科学和艺术创造的成功。以文艺创作的艺术创造为例,阐明臻美理念的来源和原则,以及它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表明臻美理念和臻美法在文学创作中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总结蛋雕艺术的工艺种类和艺术特色,分析了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蛋雕艺术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将蛋雕艺术融入高校美术教育是保护、传承和发展这一民间工艺美术的有效途径。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体现高校教学特色,促进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7.
艺术实践活动是集艺术实践与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于一体的特殊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结合艺术实践活动,充分挖掘艺术实践中的德育和美育要素,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实际功效,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对于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认力,不同运动水平的篮球运动员深度知觉能力存显著差异。高水平的运动员其深度知觉能力明显优于青年、少年运动员和非运动员。深度知觉能力可以作为描述优秀篮球运动员心理特征的一项指标。本研究还报告了篮球运动员深度知觉能力与年龄、训练年限、性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学习障碍儿童深度知觉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郭靖  陶德清  黎龙辉 《心理科学》2001,24(6):752-752,751
学习障碍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有研究者认为.视觉一空间认知缺陷是学习障碍的重要成因之一,可导致阅读障碍、计算障碍和行为笨拙等。  相似文献   

20.
儿童题材被广泛运用到古代的佛教艺术中。为了厘清其在佛教艺术中出现的原因以及所起到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完善对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佛教艺术本身、政治、现实生活和视觉审美四个不同的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结论:儿童题材广泛运用在古代佛教艺术中既是佛教思想自身发展传播的诉求,也是教育和抚慰儿童的需要,更是佛教艺术走向现实生活,实现人们祈求美好生活的夙愿。从构图上看,儿童题材的运用能够丰富画面内容使作品的视觉效果更加平稳均衡,更具审美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