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视觉工作记忆中的特征捆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征捆绑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近来已经成为研究者们关于意识问题争论的焦点所在。很多心理活动涉及复杂对象各种特征的捆绑,在工作记忆中保持这些捆绑的机制是心理加工得以有效进行的基础。视觉工作记忆中的特征捆绑近来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有关研究大多凭借变化检测范式和单刺激探测范式,探讨了视觉工作记忆中捆绑特征的保持是否需要注意参与,以及分离特征存储和捆绑特征存储的关系等问题,但目前这些问题仍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施动感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意向捆绑即人的动作及动作的感觉结果两者的时间点主观上被感知为相互靠近的现象,为研究人类的施动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测量手段。本文综述意向捆绑的实验范式和认知机制,发现目前线索整合理论能最好的解释意向捆绑现象。意向捆绑的范式可以用于临床疾病和跨文化的研究。今后还应深入研究意向捆绑机制及意向捆绑与施动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鉴于以往研究未明确视觉工作记忆中特征捆绑是否需要注意资源,以及未考察积极加工条件下的特征捆绑等问题,本研究运用双任务干扰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在消极加工和积极加工条件下考察了联结客体的特征加工和特征捆绑,以及中央执行注意资源在特征捆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联结客体的特征加工不但存在双重存储机制,还存在双重操作机制,这一结果拓展了Wheeler和Treisman(2002)的特征捆绑理论;联结客体的特征捆绑可分为消极特征捆绑和积极特征捆绑两种类型,消极特征捆绑不需要中央执行注意资源的参与,而积极特征捆绑则需要中央执行注意资源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敬畏是由神秘、浩大且超出当前认知图式事物引发的复杂情绪体验, 具有自我超越性。敬畏的心理学研究近期受到极大的关注, 但敬畏的本质或心理机制是什么等问题还不清楚。针对“敬畏的心理过程是什么”这一科学问题, 我们通过文献综述, 在厘清敬畏的概念演变、相关理论发展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拟提出敬畏的心理模型, 尝试阐述敬畏的心理过程及其认知神经机制。我们认为敬畏心理涉及预期评估、结果评价和自我超越等认知过程, 并且包含浩大感、顺应需求两大核心特征, 以及内部与外部、积极与消极两大主要维度。未来亟需在敬畏测量工具的研发、敬畏相关理论的验证及不同文化群体间敬畏行为的比较分析等方面进行多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宽恕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被认为是对冒犯者的亲社会化转变的过程,包括认知、情绪、动机和行为上的改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宽恕心理的行为测量范式和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相关的成果,发现宽恕心理的行为测量范式能够揭示宽恕相关的心理过程;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发现宽恕心理过程主要涉及负责社会认知、共情和认知控制等功能的脑区。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宽恕心理行为测量范式的有效性和揭示内容的一致性、宽恕心理的认知和脑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化神经科学是在宏大的文化背景下来全面深入考察个体的"心理、行为与脑认知机制"之间规律的一门学科。文化神经科学所倡导的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表明该学科以融合视野引领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变革成为可能。同时,从文化学视野来审视,亦折射出其在文化学层面的短板,即人文精神与文化意蕴在"文化"名义下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7.
杨越  傅根跃 《应用心理学》2009,15(4):322-328
本文从测谎的GKT范式出发,将目光投向认知神经科学、反应时以及虚拟现实背景下测谎的新近研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成果及其存在的不足,并就问题范式、认知神经取向和多指标结合等测谎研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评述早期儿童认知发展的神经科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月增  李丹  李燕 《心理科学》2006,29(3):649-653
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神经科学新的研究手段的广泛运用,使得神经科学在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神经机制研究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主要涉及神经发育中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关键期,以及知觉、注意、记忆和空间认知等认知发展诸多方面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
捆绑问题是当前脑科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近来已成为意识争论的焦点。该文结合国外对捆绑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概括介绍关于捆绑机制的主要理论的基础上,综述了捆绑问题与主要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并指出不同认知过程中捆绑脑机制的精细化研究和一般性捆绑脑机制的系统化研究可能是今后这方面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大量的研究分别从行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客体工作记忆的特性。行为水平上,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客体工作记忆研究范式、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方式、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等方面, 而客体工作记忆存储的争论体现在客体工作记忆存储的“强捆绑”假设、“特征-捆绑统一存储”假设、双重存储机制假设, 以及客体的捆绑等方面。认知神经水平上, 颞叶、枕叶和顶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作用不同, 顶叶、颞叶和前额叶在工作记忆特征捆绑和加工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包开亮  霍涌泉 《心理科学》2012,35(5):1272-1279
从认知神经科学面临的三个挑战--(1)神经科学是“还原” 的,不能完全解释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2)认知神经科学无法真正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3)认知神经科学只能揭示出神经事件与认知活动或行为活动的相关性--入手来讨论其心理学理论价值,阐明认知神经科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及主流趋势。同时指出,认知神经科学只是心理学学科门类中的一种,它能解决的问题也只限于特定的范围,对它要有科学理性的认识和定位。  相似文献   

12.
near-miss效应是指在赌博中, 与一般的输钱和赢钱相比, “几乎赢(near-miss)”的输钱会诱发个体更高的生理唤醒和更强的赌博动机, 从而导致个体持续赌博的一种现象, 是导致赌博成瘾的主要诱因之一。针对这种现象的研究范式大致有三种:老虎机/类老虎机任务、轮盘任务和刮刮乐彩票任务。这种现象的理论解释目前主要有认知曲解假说、控制幻觉理论和受挫假说。near-miss效应的脑机制和病理研究才刚刚起步, 所涉及到的脑功能区域主要包括脑岛、腹侧纹状体等。未来的研究应在near-miss效应发生机制的理论模型建构、研究范式多样化、研究技术多模态化、病理机制和临床干预等方面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13.
具身认知作为一种新兴思潮,强调身体经验及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个体抽象概念及认知的作用。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出发,考察身体和道德认知加工的关系已成为现今道德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以往道德具身认知研究,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知觉符号理论、模拟感觉运动隐喻理论和进化理论四种道德具身认知理论,讨论并分析了现有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未来的研究可在多文化背景下进行,并依靠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对道德的具身认知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从对框架效应的分析看风险决策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风险决策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微观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热门,但是从传统的决策理论到主张有限理性的预期理论大多是对决策行为的研究,决策的心理机制一直是无法解释的黑箱子。令人兴奋的是近几年来神经科学家及其他领域的学者开始用先进的神经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风险决策,试图理解神经过程调节风险决策行为的方式。文章从分析违背“不变性”原则的框架效应入手,从正反框架、确定选择和风险选择、风险规避和风险寻求、高估小概率事件几个方面,全面分析风险决策可能的神经基础。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把风险决策研究扩展到不确定决策,把风险决策中的一次决策研究扩展到多次决策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ProblemThere has been a recent upsurge of research interest in cognitive sport psychology 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mental processes (e.g., mental imagery) in athletes. Despite this interest, an important question has been neglected. Specifically, is research on cognitive processes in athletes influential outside sport psychology, in the “parent” field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or in the newer discipline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Objectives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on expertise, attention and mental imagery in athle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MethodFollowing analysis of recent paradigm shifts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 narrative review is provided of key studies on expertise, attention and mental imagery in athletes.Results and conclusionsThis paper shows that cognitive sport psychology ha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certain mental processes studied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It also shows that neuroscientific research on motor imagery can benefit from increased collaboration with cognitive sport psychology. Overall, I conclude that the domain of sport offers cognitive researchers a rich and dynamic natural laboratory in which to study how the mind works.  相似文献   

16.
17.
论执行功能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李红  王乃弋 《心理科学》2004,27(2):426-430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是一个还没有明确定义的概念,但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对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目前的主要观点包括神经心理学观点、抑制控制理论、高级认知能力理论(包括工作记忆理论、抑制及工作记忆理论)和认知复杂性和控制理论。主要的研究任务类型包括卡片分类任务、延迟反应任务、基于Stroop任务的冲突反应模式任务、心理理论任务、问题解决任务、“热”执行功能任务等。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弄清执行功能的本质,结合认知神经科学阐明其与脑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并从区分“冷”执行功能和“热”执行功能的角度,探讨以情感激活为特点的“热认知”在执行功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is an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of research that seeks to understand phenomena in term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3 levels of analysis: the social level,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the motivational and soci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behavior and experience; the cognitive level,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formation-processing mechanisms that give rise to social-level phenomena; and the neural level,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the brain mechanisms that instantiate cognitive-level processes. The 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pproach entails conducting studies and constructing theories that make reference to all 3 levels and contrasts with traditional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tific research that primarily makes reference to 2 levels. The authors present an introduction to and analysis of the field by reviewing current research and providing guidelines and suggested directions for future work.  相似文献   

19.
张卫东 《心理科学》2002,25(6):691-693
本文阐述了认知神经科学关于选择注意发生在感知觉中枢信息流加工较早阶段以及前扣带皮层(ACC)在丘脑和初级感觉皮层水平调制躯体感觉输入的研究证据,揭示了ACC在感知觉信息加工早期的选择注意控制执行机能,以及实行该机能的神经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