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广西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共同主办的“全球化语境中的文明冲突与哲学对话 :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于 2 0 0 3年 9月 2 6日至 2 9日在桂林举行。来自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中青年学术精英和专家 6 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对许多论题从学理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一、全球化语境中文明冲突的本质和效应什么是全球化语境 ?首都师范大学叶险明认为 ,所谓全球化语境 ,是指人类文明和文化在不断超越国家和地域界限基础上的积累、传播、交流和发展的语言环境。全球化语境在全球化…  相似文献   

2.
陈代湘 《哲学动态》2003,(12):36-37
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国研究系、梅兰达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国际中国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于 2 0 0 3年 8月 1 6~ 1 9日在瑞典的维斯特拉斯市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美、加、英、澳、日、韩、瑞典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 70余人。大会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哲学与人类意识资源” ,现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斯德哥尔摩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罗多弼教授主持了这次大会。中国哲学与生态问题 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认为 ,尽管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需要多方面、多学科配合 ,但一种如何看待“人和…  相似文献   

3.
总  论“2 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苑秀丽·2·32 )关于哲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彭富春·5·4 )哲学是一门通学———叶秀山教授哲学治学答问录 (余治平·7·3)全球化时代价值交往的合理路向———评韩璞庚等著《全球化与价值冲突》(焦文峰·11·31)“对话”与哲学的沟通———哲学随笔 (王树人·11·34)伊斯坦布尔的盛会———第 2 1届世界哲学大会侧记 (景 崇·11·36 )世界哲学大会简介 (沈亚生等·11·4 2 )融会三大哲学资源 ,创建当代中国哲学———全球化语境中的文明冲突与哲学对话 :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综述 (…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25日—28日,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此次盛会由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等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巴西、新西兰、新加坡、西班牙、以色列、丹麦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学者共200余人。围绕“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对话”这一主题,与会学者就如何发掘中国哲学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原创性贡献、如何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与转换以及如…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学功 《哲学动态》2001,4(10):10-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 ,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 ,一直是中国哲学界争论很大的焦点性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讨论中 ,“本体论”成为一个各派都不能绕开的“结”。论争中学者们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但在作为争论核心的“本体论”概念上 ,人们似乎意见一致。一些学者坚持“哲学就是本体论” ;大多数学者虽然觉得这种说法太绝对了 ,但也仍然肯定“哲学必有本体论”。在这样的语境下 ,本文题目所给出的观点一定显得既突兀又费解。因此 ,为了使本文的论点和论证的展开有一个较…  相似文献   

6.
陈椰 《哲学动态》2008,(2):98-99
2007年12月4~6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对话、融通与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开展: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在深圳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7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7.
蒋海怒 《学海》2003,(6):189-191
世纪之交关于中国哲学的讨论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 :中国哲学的存在意义和研究方法。“中国哲学科”是中国现代学科分类中一个崭新科目 ,在历史上缺少的相应成型“学术传统” ,这意味着“中国哲学科”还处于自身发展的童年时期 ,因而具有未测性和可变性。追溯它的历史可知 ,“中国哲学科”的基本面貌是由胡适和冯友兰的两种《中国哲学史》奠定的。它们规约了材料的使用范围 ,借鉴西方哲学的概念范畴系统 ,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一套历史和观念的重构 ,从而塑造了类似“西方哲学”的“中国哲学史”。现代中国哲学奠基人熊十力、张岱年、任继愈…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作为现代性之结果的全球化进程向作为本土文化之结晶的中国哲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但全球化的后现代特征却为中国哲学的回归和重建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在此背景之下,原来按照西方哲学框架建立起来的中国哲学史学科,面临着转换研究范式和叙述方式的艰巨任务。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从属性的,而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哲学形态,它们具有不同的范式,而且相互之间不可通约。所以,当代的中国哲学研究不应该以西方哲学为典范和标准,而应该以之为参照系和对话伙伴,通过现时代“视域”与古典哲学“视域”的相互“交融”,对于现实的哲学问题给出中国哲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郭沂 《哲学动态》2012,(1):47-54
正哲学是文明的核心,故而哲学的对话才是文明之间的深层理解。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哲学界同西方学术界的交流基本上局限在汉学界,而绝大多数西方哲学家对中国哲学十分隔膜。在这种情况下,中  相似文献   

10.
华来士 《哲学动态》2006,(12):66-67
2006年6月22~24日,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举办了“希腊与中国古代哲学比较”(Comparative Ancient Philosophy:Greek and Chinese)研讨会,来自英国、中国(包括港台地区)、美国、瑞典、丹麦、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等大学与研究单位的20余位学者会聚一堂,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讨论的形式以对话为主,因此这次研讨会堪称一次跨越时空的哲学对话。该会涉及10大论题,包括语言、悖论、变化、评注、美学、行动、自我、政治哲学、理性与感受以及仪礼。每论题设定两位发言人,按顺序先“希”后“中”各表。牛津大学勃宁(NicholasBunnin)与台湾…  相似文献   

11.
今年适值北京大学哲学系 90华诞,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复旦大学哲学系发起的首届“南北哲学论坛”在京召开, 30余位学者围绕“哲学与现代中国”这一主题, 进行了深入的切磋和交流。一、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与中西哲学比较最近一段时间, “中国有无哲学”或曰“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似乎又有点“热”起来了。徐洪兴提出, 在“哲学”名义下探讨问题的 20世纪的中国哲学, 完全不同于以往依附于经学或子学的中国传统的哲学。从一开始, 它就是中西思想接触、碰撞和交流的产物。因此, 当我们要讨论 20世纪中国哲学时, 一方面很难避免中国传统哲学和…  相似文献   

12.
冯平 《哲学动态》2001,(5):8-11
自 1 978年思想解放运动以来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在中国哲学的变革中一直扮演着主角。在“九五”期间 ,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新的研究信念基本建立、新的研究范式基本形成。这些研究成果和 2 0世纪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的反思 ,以及对 2 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的”发展前景的思考 ,都反映出经历了 2 0多年思想解放和与国际哲学界的对话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格式塔转换已经开始。一、“九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研究特点“九五”期间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于 2 0 0 2年 8月 1 8日— 2 2日在青岛市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和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主办 ,中国周易学会及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协办。来自海峡两岸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 2 0 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送交论文 1 40余篇。与会学者对易学研究及中国哲学研究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深入探讨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一 )易学研究易学研究方法的整合和重建 从哪个角度切入理解易学及中国哲学 ,以便把握住其“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三种倾向的进展中 ,二十多年中德国哲学界经历了三次富有意义的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对话与论争。一、哈贝马斯与卢曼 (N.L uhmann)如果说 ,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围绕“传统”问题展开的争论是 6 0年代德国哲学界的一大事件的话 ,那么 ,70年代哈贝马斯与卢曼的论争则是 2 0多年  相似文献   

15.
对话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广泛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并进而使这一哲学走向多样性以至多元化,文本的客观性以及哲学自身的立场于是成了疑问。因此,怎样对话,如何阐释,就成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2005年6月23—26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就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6.
对话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广泛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并进而使这一哲学走向多样性以至多元化,文本的客观性以及哲学自身的立场于是成了疑问。因此,怎样对话,如何阐释,就成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2005年6月23—26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就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7.
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政治哲学”课题组、北京市哲学学会中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和河北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政治哲学研讨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出版座谈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2 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召开 ,2 0多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一书是周桂钿教授主持的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 ,2 0 0 1年 7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对此书的讨论中 ,张立文教授、钱逊教授等认为 ,虽然有关政治思想史方面的书中多有提到传统政治哲学 ,但都不够系统 ,本书…  相似文献   

18.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的“性别与哲学对话平台”首届论坛于2007年7月1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国内18所大学、学术机构和学术刊物的专家学者共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论题如下:1.性别哲学是否可能、如何可能以及性别哲学的定位。学者们指出,性别哲学的可能性之所以遭受怀疑,根源仍在于价值判断和知识判断、主观和客观截然二分的传统哲学思维模式。有学者指出“女性”概念可以在一个开放的、异质的和多元的社会气氛中得到定义:“女性”不是女性主义运动中一个固定的范畴或共同的前提,而是一个需要女性主义经过批判性的思考来不断解构和建…  相似文献   

19.
辩证法与过程哲学的对话 --科布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来 《哲学动态》2005,(9):38-41
问:科布教授,很感谢您就"辩证法与过程哲学的对话"这一话题接受我的访问.正如您所知,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中国一些学者试图充分吸取现当代哲学的理论成果,从更大的理论视野对辩证法的当代形态及其哲学内涵进行新的阐释.在您看来,在辩证法与过程哲学之间,是否存在可沟通和对话的思想空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沟通和对话何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马丁·布伯在当代语境中开创了一套对话哲学,这是值得高度重视和隆重纪念的。对话哲学强调人之作为实践存在优先于人之作为认知主体,强调第二人称的优先性,即我-你关系优先于我-它关系。这是富于洞察力和感召力的哲学遗产,尽管布伯仍未能将这种对话哲学发展为具有当代意义的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