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约定,韩莹来到心理辅导中心,她穿着一袭很淳朴的衣裙,看上去很文静。她说:“我最近睡眠一直不好,现在已经不敢睡觉,索性一夜坐着等待天明。”“是睡不着还是因为做恶梦呢?”韩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过了一会儿才说:“做梦。”“能不能说说是什么样的梦呢?”韩莹再一次沉默了,我耐心地等待着。“最早做这样的梦是在5月13日,我没有当回事,没有想到就总是在做这种的梦了……”韩莹还是没有给我讲梦的内容,为了让她放松我开始了新的话题:“你现在是上学还是工作?”“我是学新闻的,今年大四了,正在晨报实习。”“你是本地人吗?”“不是。我…  相似文献   

2.
一天,我收到一张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是六年级的一个女生。我喜欢的一个男生,他平时总跟我玩、帮助我。今天,他却去帮助别的女生出气,我心里不好受,想哭。平时他都会安慰我,可今天却没有,我的心凉了!怎样才能让我的心情好一些呢?班里有个女生已经向他表白了,我是个内向的女孩,我不敢向他表白,我该怎么办?”最后这个女生又在括号里注明“您是世界上第一个知道我内心秘密的人。”  相似文献   

3.
圣神的探讨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一次,我和一位小朋友到野外去玩。突然,听到“呜呜—”的响声,抬头仰望,一群白鸽从头顶掠过。我对小朋友说:“看!这群白鸽真像天主圣神。”他眨巴着机灵的双眼问我:“圣神是谁?”他的确已经受洗,对圣神还一概不知。这疑问在小孩子身上不足为奇,但是对于成年教友,你若问他圣神是谁?有的却至多只知道是天主第三位;你若问他圣神有何能力?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有的便闭口无言了。就好像当初圣保禄在厄弗所问教友们,你们领洗时也领受了圣神吗?他们却答说:“我们还没有听说过圣神呢。”(宗  相似文献   

4.
我是罪人     
一个传道人正在街头布道的时候,忽然有个青年人站出来,很不以为然的问他:“牧师!你说人人都有罪,背罪如同背重担,为何我没有感觉呢?究竟罪有多重呢?是一公斤呢?五公斤呢?还是十公斤呢?”传道人温和地反问他说:“若把五百公斤重的东西,放一个尸体的上面,他能感觉重担吗?”青年爽直回答道:  相似文献   

5.
我是个很容易急躁的人,婚后,在许多琐事上,我都习惯与林锱铢必较,争吵不休。一天下午,下班回到家。我打电话告诉林,让他在下班的路口捎几个馒头。他回电话说没问题。天渐渐地黑下来,我把粥和菜都已经做好了。可是他还没有回来。我有些担忧,又有些生气。终于听到了门响。他回来了,两手空空。“馒头呢?“我的怒火升腾起来。  相似文献   

6.
所谓“逆反心理”,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作用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常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越要我学、我越不学”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在差生中更为突出.学生的这种反常心理状态是怎样产生的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是怎么回事?有人会说,我就是我,你就是你,这不是最清楚的问题吗?这样的反驳中隐含着对“我”的一种理解,即“我”就是用以指代每个个人的代词。我当然是“我”,你也可以是“我”,他还可以是“我”。“我”并不确指某个人,人人都可为“我”。但为什么人们可以是“我”呢?人们怎么才能是“我”呢?在日常中,我们一开口,便常会说“我……”,这时我就是“我”了,我就“我”起来了。可“说”是怎么回事?如何能“说”起来?在佛法看来,“说”是诸因缘和合的结果,是顺应着诸因缘条件的把持和执取。在“说”的执持中,我就是  相似文献   

8.
独自在殿外跑香,让忧烦的心灵自荡自漾,身体的每一寸肌肤都浸在晚风的呼吸中、感受那生灭的过往,思考如何让它自来自去而不动心。夕阳渐渐西沉了,是否也意味着一段生命因缘的终止?还是另一段因缘的萌生?我失落了创作的意图,只停滞在所眷恋的是非情识中,沉溺再沉溺……。 师兄提问我: “天自天,地自地,你若自己不受绊,世间的是非情识如何绊住你?” “无奈事尘纷纷扑心而来,如何让它尘埃落定呢?” “情爱随生随灭,前后无恚,何不让它自来自去?” “如果因缘末了,又怎能来来去去,一心自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高度     
一个登山运动员,有一次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当他奋力攀登到6400米的高度时,因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他的朋友们知道了这段经历后,都替他惋惜。大家说如果他能坚持一下,咬紧牙关挺住,再攀登一点高度不就上去了?那位登山运动员却平静地说:“不,我自己最清楚,6400米的高度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不遗憾。”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主人公和他舅舅之间的一席话:“……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还是应当快乐。因为那表示你不能再进一步。干嘛你要抱更多的希望呢?干嘛为了你做不到的事悲伤呢?一个…  相似文献   

10.
市场上,买卖双方的关系十分微妙,要想把东西卖出去,就得十分讲究经营策略和方法,密切注视买方的心理情绪变化,抓住有利时机,促成交易成功。否则,只能落个“赔本赚吆喝”。那么,怎样及时发现生意能否成交的信号呢?我们初步归纳了反映买方不同心理的客户公关秘笈11则。秘笈1:不懂——客户脸上露出“不懂”的神情时,这是促销的好机会。有利时机:有时候,客户应该已经很明了商品的性能、用途等问题了,但他还是懂了装听不懂,故意装憨,一脸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其实,这是客户在打小九九。这样的神情,无非是想让你“同情”一下,…  相似文献   

11.
独一真神     
经文 以赛亚书40:12a,18,25 “谁曾用手心量海水?谁能用手掌测高天?……”“你们究竟将谁比上帝,甚用什么形象与上帝比较呢?”“那圣者说:‘你们将谁比我,叫他与我相等呢?”’ 南国的两个支派曾被巴比伦俘掳了七十年,最后在波斯征服了巴比伦以后被释放回来;圣经中曾大书特书。最主要原因是他们省悟了。对上帝观念的革新是很重要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收到一张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是六年级的一个女生。我喜欢的一个男生,他平时总跟我玩、帮助我。今天,他却去帮助别的女生出气,我心里不好受,想哭。平时他都会安慰我,可今天却没有,我的心凉了!怎样才能让我的心情好一些呢?班里有个女生已经向他表白了,我是个内向的女孩,我不敢向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的一天,在天津市东北角新华书店二楼,一位女士正在全神贯注地翻看一本名叫《心里的豁口》的书,她丈夫轻轻走到她的身边问:“看什么书呢?这么专心?”那位漂亮的女士指着书名对丈夫说:“陈仲舜出书了,一套六本这是其中一本。”他丈夫说:“他出的书咱可得看看,你等着,我去买一套来。”妻子听了,冲着丈夫会心地一笑。当时正在买书的我,把这个镜头看个满眼。在一次聚会中,我将这事讲给陈仲舜教授听。他笑着说:“在天津几百万人口中,如果有人意识到自己得了心理方面的疾病,想到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是我,我就很满足了,这就是我个人的荣誉吧!”一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仲舜个人心理热线咨询手记,总共有100万字,由《性爱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车站悟人生     
1、奇遇 一天清晨,和煦的阳光洒满大地,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 可在车站,有一位等汽车的老人还是拿着一把笨重的黑伞。 我惊讶地问:”今天会下雨吗?” “不会的,”老人自信地答道。 “那么你带伞是为了遮太阳?” “不,不!我干吗要拒绝这温暖的阳光呢?”  相似文献   

15.
随着马家爵在三亚的落网和被绳之以法,这个曾经轰动全球(马家爵本人的照片因此而上了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的校园恶性杀人案终于告破。然而,这起发生在校园里的案件不能不让人产生种种思考:像马家爵这样的“天之骄子”为何沦落成一个杀人犯呢?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只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件事。  相似文献   

16.
职业演说家马克·桑布恩在佛的华盛顿公园附近一个小区买一套房子,迁入几天后,有人敲开他的房门。来人微笑着向他介绍己:“我的名字叫弗雷德,是这里邮差。我顺道来看看,向您表示迎,同时也希望对您有所了解,比您所从事的行业。”马克·桑布恩感到很惊讶,他了一辈子的邮件,还是第一次碰邮差做这样的自我介绍,但这确使他心中一暖。他很配合地告诉差:“我是个职业演说家,这算不真正的工作。”“那么,您肯定要经常出差旅了?”邮差问道,脸上始终浮着真的微笑。“是的,的确如此。我一年总有160天到200天出门在外。”演说如实回答。邮差点点头,继续…  相似文献   

17.
<正>他是神经病吗?出差两天回来,到校就听到一个信息:某班一位G同学由学校领导、班主任送回家了。问起,有人则告诉我,他似乎是旧病复发。问及是什么病?答:“仿佛是神经病。”就这样,我算是第一次听到G的信息。但心存疑惑,或许是出于职业心理,第二天我便侧面去了解了一些情况。领导说:“暂时让他在家稳定一段时间。视恢复程度再决定是否继续上学。”  相似文献   

18.
幼儿沉默寡言、孤僻羞怯、唯唯诺诺、心不在焉,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往往烦躁不安,恐惧紧张,这就是所谓的幼儿“心理软骨症”。那么,造成幼儿心理软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家长对幼儿要求不一致“树各有姿,人各有性”,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使幼儿的生活井然有序,充满生机。比如,要让幼儿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等等。大体上都  相似文献   

19.
换伞记     
前几天,我们商店雨具柜上围着一群人。我跑过去了解,原来是一位顾客几天前买去一把布面晴雨伞,今天来要求调换,而营业员则坚决不答应调换,因此发生争吵。我问顾客:“你为什么买了又要调?”“买了以后感到价钱太贵,想调一把价钱便宜一点的。”这个顾客用恳求的语气说出了要求调换的原因。“你为什么不给他调换呢?”我回过头来问营业员。“他这顶伞已经用过了,所以不能调。”营业员用很肯定的语气说出了不能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时,曾在山西河曲县下乡实习,在河曲境内的黄河边有一座明代驻军箭楼改作的佛堂,当时有一位要去五台山朝圣的老伯借宿在那里。 这位老僧有七十一岁,法名“如松”,与我相逢时他已在箭楼居住了几天,之所以逗留的原因,是要为村子里人治病,他会针炙。就是那位老僧让我相逢了药师经法。 那时的我体质欠佳,每晚都作噩梦,第二天醒来,感到身体又差了一层,身体在白天总 是一种低烧状态,很是苦恼。听说来了位会 治病的和尚,便到箭楼去求诊。 对于我的病,他说他当年也是这样,凡 是年轻人都会这样,年轻人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