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4~6岁儿童的游戏行为、社会技能和学习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幼儿的游戏行为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游戏行为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作用大于社会技能对游戏行为的影响作用,同时,游戏中的亲社会行为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破坏、退缩行为对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的形成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儿童早期的自我调控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劲松 《心理科学》2004,27(3):687-690
儿童的自我调控在生后就存在并逐渐发展起来,是神经心理的不断成熟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涉及情绪过程、认知过程和社会过程,包含了很多策略和技巧。自我调控理论强凋儿童的能动性和灵活性。气质特点可能是造成情绪调控过程中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儿童决定采取调控策略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调控与行为和社会问题关系密切,幼儿若存在自我调控能力的问题,在有冲突的情形下发生行为问题的倾向较高。  相似文献   

3.
儿童早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成就是获得自控能力,即根据情境的要求来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对年幼儿童来说,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成人要求的顺从,并且做出积极适当的行为。顺从通常被认为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该文在纵览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叙述了对儿童顺从行为研究的内容、已有成果、研究思路及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抚养困难与教养行为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沙  董奇  王耘 《心理科学》2000,23(5):571-575
本研究考察了567名2-5岁幼儿母亲的抚养困难与教养行为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在高抚养困难情景下母亲教养行为的可能调节因素.结果发现(1)幼儿母亲的抚养困难感受总分与其教养行为的各个侧面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母亲抚养困难程度越高,则其敏感性、参与性、积极情感及对儿童发展的指导性均较低,而其对儿童的消极情感较多;(2)回归分析表明,来自儿童侧面的"积极强化缺乏"、"多动/注意分散"、"不良心境"与"过度要求"以及来自母亲侧面的"缺乏依恋"、"缺乏能力感"等方面的抚养困难是预测母亲教养行为的重要因素;(3)在母亲抚养困难较高的情况下,夫妻双方的受教育水平分别对母亲教养行为的一些侧面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儿童早期的文字意识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最重要的两个预测变量之一,在幼儿时期表现为对文字的关注。研究以121名4-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TobiiT60眼动仪记录幼儿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对文字注视的眼动。结果发现:1.幼儿在自主阅读情境下仍然首先关注图画、在阅读过程中主要关注图画,自主阅读情境中幼儿对文字的注视时间比例和注视次数比例远高于亲子阅读情境中的比例。2.年龄和文字面积是幼儿图画书自主阅读中文字注视的核心影响因素,幼儿对文字的注视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文字面积通过年龄对幼儿的文字注视起作用。3.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经历了从图画到文字的发展过程,学前末期,幼儿逐渐成为一个初步的文字阅读者。  相似文献   

6.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12个小、中、大班共435名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内部不同行为间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与差异性;在幼儿不同类型的社会行为的发展中,自然因素与环境教育因素在儿童发展不同阶段起着不同作用。幼儿社会行为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5—7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明钢  王亚鹏  王舟 《心理科学》2001,24(5):621-622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家庭诸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也是近三十年来父母教养方式一直受到儿童心理学重点研究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些研究发现,儿童的消极行为与母亲教养行为的消极倾向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而在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诸因素中.一般认为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论影响儿童能力认识的内外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凯  桑标 《心理科学》2008,31(2):463-466
儿童能力认识发展是元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儿童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与评价对于其成就动机、自我概念和人格特征等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儿童的能力认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使得儿童能力认识呈现出复杂化特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儿童能力认识的内外部因素及其关系,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9.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别人和社会的行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他们道德认识水平提高、道德情感不断丰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儿童品德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国外关于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始于60年代末,近年来倾向于多因素的实验研究.国内有关此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更为罕见.  相似文献   

10.
运用《儿童动作评估检查表》和停止信号任务,通过教师评定和即时行为实验方法,对40名4~6岁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动作发展的内部结构、动作抑制的发展趋势和动作抑制与动作一般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发现,4~6岁幼儿的动作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自身与环境的静止或变动情况下,动作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现象,当儿童自身静止并处于静止的环境中时,动作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儿童自身移动和环境变动状态下的动作水平;男孩与女孩在动作发展的特定条件下存在差异。同时还发现,幼儿的动作反应抑制能力存在明显的年龄发展趋势,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动作反应抑制能力增强;动作反应抑制能力与一般动作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访谈法对119名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的合作选择认知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与同伴合作解决,而在日常游戏中知道与同伴合作共玩的幼儿更是超过了3.4;(2)幼儿的合作归因主要以结果归因为主,客观条件归因次之;同时,在结果归因中,幼儿主要以个体或活动归因为主,同伴关系和共同利益归因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少;规则和权威归因在幼儿中仍有一定存在;(3)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合作选择认知和合作归因的水平都不断提高;(4)情境是影响幼儿合作选择认知与合作归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典的心理理论任务、同伴提名法、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及在游戏情境中观察同伴交往行为和亲子交往行为等多种方法,探讨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88名3-6岁儿童及其家长参加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交往类型中受欢迎儿童,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显著高于被拒绝和被忽视儿童.(2)民主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放任型教养方式最不利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3)家长指导游戏的行为、分享情感的行为和使用心理状态术语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孩子心理理论的发展,而对孩子的冷漠最不利于孩子心理理论的发展.(4)相对于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更显著的预测力,其中家长和孩子的情感分享.对孩子遇到问题的解释及指导是促进孩子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孙瑞雯 《美与时代》2013,(11):70-70
健康的人格是幼儿实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十分良好的行为,是品德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之中,德育工作一直是置于首位的,它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游戏是早期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源泉.皮亚杰认为,游游经验能帮助儿童对与物体和人有关的空间、因果关系及时间等信息进行同化.维果茨基把游戏作为促进儿童的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儿童的游戏行为中经常提到的认知活动包括两个方面:(1)建构物质世界的能力;(2)理解不同的社公性观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社会能力、认知、情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者也开始注意到儿童青少年的情感层面和其它社会关系的影响作用.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的动态模型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视点.  相似文献   

16.
母亲教育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849名学前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母亲教育方式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心理行为发展包括亲社会行为、认知发展、学习能力、焦虑表现、退缩行为、独立性、注意分散、对事物的兴趣等方面,由幼儿的教师进行评价;不同教育方式类型的母亲由聚类分析结果划分.复方差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教育方式家庭的儿童其心理的发展存在显着差异,且这种差异不因儿童年龄、性别的变化而变化;来自积极型教育方式家庭中的儿童在心理发展的多方面都优于其他教育方式家庭中的儿童,而处于极端型教育方式中的儿童则在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较多的不良表现,来自严厉型、成就压力型和溺爱型家庭的儿童也在不同侧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智力和适应技能:智能结构的两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伯良  戴晓阳 《心理科学》2008,31(2):421-423
目的:通过幼儿智力和适应行为测试结果考察智力和适应行为的关系及智能结构.方法:用CFA方法对1484名儿童的<中国幼儿智力量表>和<幼儿适应技能评定量表>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幼儿的言语理解成分、空间推理成分和适应行为间有中度相关,并且均负荷于一个高阶因子.结论: 幼儿的智力测试结果和适应行为间有中度相关, 智力测验的智力和适应行为是广义智力结构的两个方面, 临床应用中要结合两种测试结果才能全面评估儿童的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运用故事情境的临床访谈方法,考察了不同匹配情境对4-6岁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行为意图与行为结果匹配时,即便4岁幼儿也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和情绪判断;当两者非匹配时,儿童的道德判断和情绪判断都不稳定;(2)在情绪归因过程中,年幼儿童以结果定向为主,年长儿童以意图定向为主;(3)4-6岁儿童在情绪判断任务中不存在年龄差异;(4)道德情境的冲突性因素影响了幼儿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  相似文献   

19.
李丹  李燕  宗爱东  丁月增 《心理科学》2005,28(4):961-964
1引言 在儿童早期的社会发展中,社会情绪及其相应的社会行为发展最为关键。由社会动因驱使的人际互动行为,如爱抚、安全、舒适等需要的满足将导致社会情绪状态的重组和发展。在诸多的社会情绪中,移情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移情是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感的情感反应(Hoffman,2003),它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沟通能力,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通过模仿、强化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幼儿被拒绝社交地位的矫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问题的提出随着早期心理研究和社会性发展研究的日益展开,幼儿同伴交往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前沿研究课题.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同伴交往对其心理发展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对幼儿的社会化、个性与品德的形成、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心理健康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