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论坛》1983年第三期发表了冯东晓的《论社会主义的新型社会关系》一文。文章说,列宁曾指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把社会关系分成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这里所说的物质关系是指人们的生产关系,思想关系是指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并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关系。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关系,这是思想的社会关系的一个特点。这里所说的意识,只是一定性质的物质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而不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大确定,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特征。并指出,在思想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把共产主义道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展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精神风貌,也向各族人民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共产主义牺牲精神,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体现,是开展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基础环节。探讨这一课题,当前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共产主义牺牲精神,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然产物。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十九世纪,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急剧发展.使无产阶级找到了社会历史的物质根源。从该世纪三十年代起,在大机器生产中得到训练的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这一社会土壤,批判地  相似文献   

3.
以四、六、八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然分类和多维尺度法,对儿童社会关系概念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予以考察。结果表明:(1)对于不同情境中的社会关系,儿童的概念结构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家族社会关系中表现出辈份、性别、姻亲、情感四个维度;学校社会关系中表现出等级、关系亲近性(情感)两个维度;同龄人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情境、关系亲近性(情感)两个维度。(2)儿童对学校社会关系以及同龄人关系的概念结构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但是在家族社会关系的概念结构上,不同年龄儿童的表现有所不同:四年级儿童中存在性别维度,不存在情感维度;六、八年级儿童中存在姻亲维度和情感维度。  相似文献   

4.
一、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理论家们在关于全球化的本质、结构和趋势等的认识上存在分歧。针对这种分歧,本文谈以下看法:(1)全球化是一个客观事实。全球化既不是理论家、政治家头脑中的想象,也不是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阴谋和策略构想。全球化的客观性基于它的经济内容,在于它首先是一种经济必然性。(2)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性事实。全球化作为以经济发展和物质交往为先导并包含政治、文化等因素在内的人类普遍交往的发展,是十分晚近的事,亦即是人类的当代生活现象,是世界历史的当前阶段。(3)不应把全球化仅仅理解为一种经济过程。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5.
一、新道德与旧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在我国社会中已居于统治地位,但地主、资产阶级等剥削阶级旧道德的影响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新道德和旧道德究竟有什么区别?他们的根本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6.
安振英同志系安徽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在伦理学界有一定的影响,特别对安徽省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有较大的贡献。安振英同志于1983年10月30日病逝,终年五十一岁。这里,发表她的这篇文章,以示悼念。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纪律,作为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历来是我们十分重视和强调的。但是,对于社会主义纪律的道德意义,对于它作为一个共产主义道德范畴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深刻意义,则往往为我们所忽视,因而也就不能不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纪律的作用。所以,科学地说明社会主义纪律是一个道德范畴,揭示它在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在当前改革事业中的现实意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看,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麦金太尔论社会关系、共同利益与个人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处在一种接受与给予的关系中 ,我们从谁那里接受和给予谁往往是不对称的。这是我们参与到这个网络中不得不懂得的。在这个接受与给予的关系中 ,有我们的共同利益和我们个人的利益。同时 ,处在这样一种关系中 ,也需要我们遵守相应的德性规则。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智能化生产工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生产力的各种要素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已经形成智能化生产力体系。智能化生产力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状况的集中体现。这种生产力状况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整个社会关系的变化。本文将分析研究智能化生产力体系及其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对当代世界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某些变化作出预测。一智能化生产力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关系变化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的探讨也应从这里开始。第一,劳动者发生了重大变化。智能化生产力体系中的劳动者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关系的形成要从客体向度、主体向度及其统一去加以说明。从主体向度来说,强制、契约、情感是社会关系形成的三种方式。其中,契约是近现代社会关系形成的主导方式。在历史上,契约经历了示意契约、口头契约、文字契约等三个发展阶段。文字契约是契约发展的典型形态。社会契约论是以经济契约为基础所形成的社会政治理论,它有历史局限性,但也有重要价值,值得加以借鉴。当代中国要大力培育契约精神并发挥契约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江丹林,孙麾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从现象上看,是对他50年代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的否定。据此有人认定,马克思晚年改变了他以前一贯坚持的关于社会发展“单线论”的观点,而重新选择了“多线论”的立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单线论”错把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发展的理论,变成了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多线论”则把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多元发展的论述突现出来,否定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把各个民族的发展看作是彼此独立的互不联系的历史进程。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人类社会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特殊道路的关系。从历史上看,“单线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被普遍认为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更替理论的正统解释,因为斯大林把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所有制形态依次更替机械地理解成人类社会的单线发展模式。随着“单线论”愈来愈无法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各个不同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多线论”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例如,意大利学者翁贝托·梅洛蒂所著《马克思与第三世界》一书,具体提出了对马克思历史发展概念的“复原”  相似文献   

12.
(一) 讨论物质的可分性,首先必须明确可分性的含义。一个物体分割成为在空间分离开来的几个独立部分,这是从古以来人们对于物质可分性的基本理解。换句话说,如果物体A能在上述意义下分割成为物体B和物体C,那么A是可分的,并且A与B、C具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在逻辑上是一种反对称、可传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社会关系通常被解释为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又被归结为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两个方面,着重论述第一性的物质关系如何决定第二性的思想关系及思想关系的反作用等问题。这些观点,似乎并未对社会关系作专门研究,而只是将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移植过来解释社会关系。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诚然可以看作是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但停留于此,并未形成“社会关系”的具体概念。为能具体地理解社会关系,应着重揭示社会关系的层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学说和自马克思以来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事实,批驳了“共产主义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等错误观点,着重阐述了:真理是个体系,实践是个过程;共产主义制度的实现和实践对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检验,都是分阶段逐步完成的历史过程;这一实践过程已经无可置疑地验证了、还在继续验证着马克思的这一学说揭示的历史必然性和关于共产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的理论的现实性;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必须破除实践观和真理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  相似文献   

15.
劳动范畴是支撑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阿基米德点,对于劳动范畴的科学解析是正确理解唯物史观的阿莉阿德尼线。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所有时代,乃至工业革命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有限,在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物质劳动处于决定性地位,精神劳动处于从属性地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是对这一历史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创立了唯物史观。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在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正发生根本性的翻转。这种现象和趋势必将触发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叙述方式的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6.
周静  谢天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5):914-925
物质主义的经典研究分别从人格、价值观、目标和需要的角度界定和理解物质主义的相关现象。自我概念一直是贯穿物质主义研究的线索, 但直到最近研究者才试图以它为理论基点统摄与整合已有研究。相关研究表明, 物质主义者对自我的评价较低, 表现为低自尊、权变性自尊; 对自我的认识具有不一致性, 表现为自我概念不清晰、外显-内隐自尊分离、以及自我差距(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最近出现的两个综合理论——物质主义的自我逃离理论与物质主义的认同目标追求理论提出, 物质主义是个体将物质拥有作为逃避自我的方式或满足自我认同动机的手段。这两个理论弥补了现有物质主义研究缺乏整合性理论的不足。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借鉴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超越单纯的物质主义者自我匮乏的思路, 从而做出更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繁殖群中婴幼川金丝猴社会关系发展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瞬时取样法,对繁殖笼内出生的两只婴幼川金丝猴进行连续22个月的行为记录。结果表明,川金丝猴婴猴断乳大约在19—20月龄;断乳表现为母婴之间矛盾冲突的过程;群内其他雌性对初生婴儿表现出明显的抢婴、护婴和育婴行为;父亲对婴幼猴表现出接纳和容忍的态度;婴儿在断乳前是群内全体成员保护和爱护的对象,以后开始进入社会关系网,受到成年个体的责备,但很轻微;雌性幼猴在32月龄时尚未被记录到对群内成员表现威胁、蜷缩和匍伏等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8.
萨特尔的社会关系的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的人时时处处都具有发明创造性;社会性的人又时时处处都为其成就所制约。 H. 勒裴伏尔如果说,萨特尔的《存在和虚无》一书试图提供一种自在与自为、意识与物质实体的模式的现象学的话,那么,他的《辩证理性批判》则是试图提出一种个人实践和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集团的形成过程的现象学。在他对社会关系的辩证法所作的分析中,他依然或多或少地信奉着现象学的方法——试图描绘、解释和揭示表现在现象中的本质结构、试图按照事物  相似文献   

19.
“各尽所能,各取听需”;共产主义的旗帜这样写着。正因为有这面旗帜,使我国亿兆的劳动人民,坚决跟着共产党,发挥出无比的干劲,来建设社会主义,并一步一步向共产主义前进。哲学既要认识世界,又要改变世界,就莫过于研讨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研讨怎样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规律了;因而,从实际中来阐明“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涵义,来总结怎样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步骤和方法,势必成为今后哲学的主要课题。人类的生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归根结底是靠劳动生产,并进行相应的分配。生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传染病防治中传统的医患关系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无论是医方还是患方都体现出强烈超医学性和社会性,在社会大防治的概念下医患之间出现一定的界限模糊甚至角色重叠.现代传染病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审视医患关系的新视角,引发人们关于医学发展、社会道德的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