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哲学,是讨论普遍性和公共性问题的哲学。它主张在公的领域和私的领域之间构建一个自由对话的公共世界,一方面克服单一的追求形而上的规范性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避免拘泥于粗浅的经验性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哲学将是一门全新而有生机的学问。国内关于公共哲学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多以论文形式出现。专著主要有江涛的《公共哲学》,该书分别阐述了公共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他认为“公共哲学是一门部门哲学,它以公共生活及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公共关系、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公共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公共哲学(public philosophy)这一用语在中国也逐渐为学术界所接受,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学术界对于国外思潮的敏锐捕捉,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日本公共哲学研究者在中国的大力推介。其实,半个世纪前“公共哲学”这一用语就在美国出现了,1955年李普曼(W alter Lippman)出版了  相似文献   

3.
1999年4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乔治·格雷西亚教授应邀来华进行学术访问,先后在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等作了题为《美国公共生活中的哲学》的讲演,受到国内哲学界的关注和兴趣。现择要简述如下。格雷西亚教授说,他要谈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现代美国公共生活中,是否还有哲学的位置;二是不管哲学在美国人公共生活中的实际地位如何,哲学是否应该在其中有一席之地,哲学家是否应该在讨论公共事务的时候起到自己的作用。对这两个问题,他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认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哲学和哲学家的含义,也取决…  相似文献   

4.
总论 妥协:一种政治哲学的解读(龙太江·l·32) 全球正义:意义与限度(杨国荣·3·3) 全球化与市场社会“公共生活”合理性的理性审视与价值吁求—现代“公共哲学”的理论背景、实践旨趣及其含义识辨(袁祖社·3·6) 货币观念的哲学审视—“货币哲学高级研讨会”综述(必文湛·4·36) 跨文化的文本理解与交往(姚燕·5·14) 中国哲学大会(2004)召开(本刊记者·9·3) 文化资源与中国现代性国际学术会议综述(胡 兵·12·42)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的重读及其对现代哲学的启示(张曙光·l·3)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辨析(程广云·l·8) 历史领悟与哲学革…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共同主办、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协办、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政治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4月 2 7-2 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世界 1 3个国家和地区的 1 0 0多名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大会由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院长邢贲思教授担任主席 ,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戈尔丁爵士 (SirMarrackGoulding)担任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 ,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英方委员会主席、英国牛津大学的布宁博士(Dr.NicholasBunnin)担任学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公共哲学”这个术语似乎是在20世纪,特别是在讲英语的世界开始使用。然而,假如我们把公共哲学这个概念定义为“从哲学上探讨诸如政治合法性、社会正义、战争与和平、环境问题、公共记忆等各种各样的公共问题的哲学”,那么,可以在西方国家及东亚国家的经典作品中找到与此相当的概念。确实,一种悠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例如,亚里士多德主义实践哲学在古希腊被提出,这种由伦理学、政治和修辞学组成的哲学可以被视为西方国家公共哲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第三次全国苏联哲学讨论会于4月29日至5月4日在湖南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苏联哲学的改革与人的问题”,与会者60多人(包括四位来自西德和美国的学者)。现记会议讨论要点于后: (一) 改革中的苏联哲学的特点与会者一致认为:苏联哲学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的特点是:(1) 对苏联哲学以往历程的深刻反思和对已有哲学观念的重估;(2) 哲学向人学主题和历史性转向和跟进;(3) 哲学变得更加公开、更加开放、更富于参与精神。但与会的外国学者却对这种变化大多持谨慎和保留态度。 (二) 哲学向人学主题的转向和跟进与会者认为,哲学向人学主题的真正转向和跟进始于80年代,特别是1985年以来,倡导建立人学和对人进行综合研究的呼声日益高涨。1989  相似文献   

8.
此文批评了维特根斯坦的说明和描述的学说。首先作者指出维特根斯坦的见解及其论据:(1)维特根斯坦认为说明自然现象是科学的独特的作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就是要将对自然现象的说明还元为尽可能少的若干原始的自然规律;而哲学断然不是科学,因此决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他把形而上学的源泉归之于哲学家们企图按照科学的方法求提问题、回答问题的倾向。他认为哲学是“纯粹描述的”。(2)他认为“说明”是一种科学方法,而科学方法的运用导致意见的一致;而对哲学问题大家却不能达到一致的意见,所以在哲学中人们决不应当来说明。(3)他认为描述并不是描述现象,而是描述语言的用法。因为在他看来,语言用法的错误就是一切哲学问题困惑的根源和原因。哲学问题的原因就是一团语言的混乱。接着,本文作者以心理意象问题为例对维特根斯坦的见解进行了批评:(1)维特根斯坦尽管把哲学问题当作胡说,然而他自己却仍然被他看作为哲学的问题所引诱,如在心理意象一例中,他提问“发生了什么?”这样一个含糊的问题。(2)维特根斯坦认为应从哲学中排除掉假说、原因及说明,而他自己却提出哲学问题的原因是辞汇的混乱,这一观点本身就是一种说明,这是自身谬误之一例。(3)根据说明和描述的不同而将科学研究与哲学研究截然分开是不对的,因为由科学之能说明推论不出哲学之不可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正>由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省哲学学会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2016年东北三省哲学研讨会于7月22~24日在辽宁省丹东市隆重召开。70余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研讨。一、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固有的本性张奎良教授认为,哲学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对传统哲学的突破和批判性继承,是适应时代的需求,用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对世界、人生、历史进行一种完全崭新的理解。胡海  相似文献   

10.
在哲学的性质、对象、功能等问题的讨论中,有一派观点认为“哲学的对象是世界及其一般规律”,“本体论是哲学的核心部分”。我们称之为本体论哲学,其主要失误在于(1)混淆了哲学和科学的区别。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