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刺激属性对内隐社会知觉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周爱保  陈晓云 《心理科学》1998,21(3):234-237
本文通过选择不同词性(消极词、积极词和中性词)的双字词64个,主要对“刺激属性”变量进行了实验操作;采用“意识过滤”技术和速示辨认测验对内隐社会知觉的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实验材料的笔划数和被试的性别对内隐社会知觉没有影响,刺激的特性和刺激的启动作用对内除社会知觉有显著的影响;同时还证明速示辨认测验不受意识的“污染”,将速示辨认作为内臆测验的方法是比较“纯净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Manens和WolterS(2002)关于内插材料加工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的研究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内插材料与目标词语义特征匹配这一条件,通过实验证实了,与目标词有不同特征匹配的内插材料加工对目标词线索提取的内隐记忆有着不同影响:可能没有影响,可能干扰也可能促进。在不同学习加工类型和不同测验类型条件下,内插材料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将可能表现出更加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牛盾  赵婷 《心理学探新》2005,25(4):26-30
研究探讨言语-表象维度认知风格对外昱、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实验采用不同认知风格(言语型和表象型)的被试,以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为测验材料,运用了Jacoby加工分离程序。结果发现:言语-表象维度认知风格对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与外显记忆不同。(1)表象型被试和言语型被试在识记抽象名词时外显记忆成绩差异显著;(2)言语型-表象型认知风格没有导致内隐记忆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
人格操纵对内隐自尊的影响及其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博 《心理学探新》2009,29(3):52-56
该研究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了人格反馈操纵前后被试的内隐自尊水平,同时探究了不同外显自尊水平被试内隐自尊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被试会出现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人格反馈操纵对内隐自尊起抑制作用,正负反馈的影响存在差异;外显与内隐自尊产生分离。  相似文献   

5.
序列学习中的内隐学习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秋芳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04,27(5):1107-1111
该研究采用较为复杂的包含图形出现的位置规则和顺序规则的实验材料,通过对比被试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成绩的异同,考察了序列学习中的内隐学习效应,并探讨了规则特点对内隐学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图形位置的序列学习中存在内隐学习效应,内隐学习效应的大小受规则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会调节对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连淑芳 《心理科学》2004,27(5):1046-1048
本研究以性别一职业刻板印象IAT纸笔测验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安排不同的主试主持实验。研究表明:男性被试在女性主试条件下比在男性主试条件下,呈现较轻的内隐刻板印象,而女性被试无此现象,说明社会调节作用对男性被试有显著的影响;在不同主试条件下男女被试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内隐效应;实验证明IAT纸笔测验版本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孟迎芳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09,41(8):694-705
实验采用“学习-测验”范式, 考察在编码或提取中分别附加的干扰任务对内隐测验或外显测验中获得的ERP新旧效应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内隐测验中, 编码干扰对随后测验中的ERP新旧效应没有产生影响, 而提取干扰却改变了300~500ms新旧效应的脑区位置, 破坏了500~700ms新旧效应; 与之相反, 在外显测验中, 编码干扰破坏了500~700ms新旧效应, 而提取干扰对这一效应没有产生影响, 即编码与提取干扰对内隐或外显测验中的ERP新旧效应都产生了非对称性的影响, 但又存在着差异, 从而为两种记忆在编码与提取加工的关系上存在的分离现象提供了神经生理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风险”性质的探讨──一项联想测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实验是为探讨“风险”的性质而进行的词联想测验。实验以“风险”一词作为刺激词,让被试连续进行三次自由式联想。其结果得到了三大类不同性质的联想词及其它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内隐社会认知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0  
使用攻击和被攻击者相互作用的实验图片,随机抽取大学本科生90名,采用3种加工类型×2种测验方式的混合设计来考察社会认知的无意识或内隐成分。结果表明:1.加工类型对被试的再认测验和偏好测验有不同的影响,即出现了实验性分离;2.内隐态度是可以测量的,且明显影响被试的社会判断  相似文献   

10.
睡眠学习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勇  沈德立 《心理科学》2005,28(4):770-774
夜间用脑电监测被试睡眠状态,并反复播放英语单词和中文对译词,第二天用词汇决定任务检查学习效果,并记录ERP,结果发现:(1)与未学过的英—中词对相比,被试对学过的词对中中文词的反应时明显缩短;(2)学过的词对中中文词引发的N600的波幅比未学过的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睡眠学习效果在内隐记忆测验中明显。另外发现被试几乎不能在播放学过的英语词时说出中文对译词,与未学过的词对相比没有显著差别,提示睡眠学习效果在外显记忆测验中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间接测验比直接测验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阅读知觉广度通常指阅读者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每次注视能获取有用视觉信息的范围。既往的汉语知觉广度的研究一般把单字作为基本的知觉呈现单元,但在某些呈现条件下,此类呈现方式会导致阅读过程中的语义加工的完整性被破坏。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使用移动窗口范式和中央凹掩蔽范式,使用双字词句作为阅读材料,双字词作为基本的知觉呈现单元,探讨在保证知觉呈现单元语义完整性的基础上大学生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实验一采用移动窗口范式,结果发现,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词左侧1个双字词及右侧1-2个双字词的空间。实验二采用中央凹掩蔽范式,结果验证了实验一的研究结果。该结果表明,在汉语阅读过程中,以双字词为基本的视觉呈现单元,较既往研究中单字为基本呈现单元的情况,更好地保证了阅读中语义的完整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知觉范围。该结果建立于视觉呈现单元的语义完整性的基础上,是对现有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理论的完善和扩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法探讨在回忆和现实排斥情境下,不同社会排斥类型对大学生外显和内隐自我关注的影响及权力感的调节作用。实验1初步证实在两种排斥情境下,与拒绝型相比,忽视型被试的外显和内隐自我关注水平较高。实验2进一步证实权力感在忽视型对外显自我关注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忽视型社会排斥威胁功效需要进而引发个体提高自我关注水平;情境因素对社会排斥产生的影响相同。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 use of indention in a public Chinese sign which can provide the reader with cues for the appropriate eye direction for reading a sign which facilitates reading. The between-subjects design had repeated observations on the indention design. The right or left column was indented in a Chinese sign of only two columns. 144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 who served as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shown stimuli in a tachistoscope. Analysis showed that an indented design significantly reduced reading time but did not change accuracy rate. This result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Duchnicky and Kolers' 1983 study and indicated that a reader can maintain accuracy while reducing reading time when reading a text designed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indention layout. These results might aid designers of Chinese warning signs, especially for readers with lower reading scores.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于泳红 《心理科学》2003,26(4):672-675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相应的外显报告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在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中的态度。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态度出现了分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内隐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该研究再次证明了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有效的测量内隐态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target location in a visual field on searc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layouts of control panels and advertisements. This investigation was done to verify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upper-left portion of a page or its equivalent naturally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the viewer. Exp. 1 used a tachistoscope to test which of eight Chinese characters first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viewers. The eight Chinese characters are arranged in a square and a circular configuration. In the square layout, a large square (18 cm x 18 cm) was first conceptually subdivided into nine equal parts (6 cm x 6 cm). Then, the eight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put in the center of each part, leaving the central part blank. In the circular layout, the same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symmetrically placed on the conceptual circumference (r = 6 cm) of a circle within a large square. Exp. 2 was a paper-and-pencil test. An embedded-fault-character-search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location of the first faulty character discovered by the subjects. 60 college students and 36 schoolchildren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or the tachistoscopic experiment and paper-and-pencil test. Finally, five graduat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Exp. 3 in which an eye camera registered subjects' eye movements to measured distribution of durations of looking over eight locations. The measurements indicated a slight predominance of the upper-left por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graduate students, and a slight predominance of the upper-right portion for schoolchildren.  相似文献   

16.
外显竞争态度对内隐竞争与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竞争态度量表(中国版)》进行测验,选取良性竞争态度和过度竞争态度大学生各60名作为被试。采用偏好判断与再认测验相结合的实验范式,操纵三种不同的加工类型,考察两组被试对竞争动词、合作动词两类刺激的内隐与外显记忆贡献。结果显示:1)过度竞争态度者和良性竞争态度者都具有很强的内隐竞争性;2)过度竞争态度者比良性竞争态度者具有更强的内隐竞争性;3)良性竞争态度者比过度竞争态度者具有更强的内隐合作性。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考期应激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张智君  霍燕 《心理学报》2001,34(2):155-159
旨在研究考期应激的表现特征,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问卷方法测量了261名在校大学生。结果发现47.89%的被试有不同程度的考期应激症状,其中以睡眠症状为最典型的特征。考期应激症状很少受性别、专业、年级、是否担任班干部和个性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且具有较明显的时间特征。诱发考期应激的主要因素有:考生“对考试目的的认知”、“对考试内容的认知”及“生恬和学习环境”等。结论为,考期应激是一种大学生中较普遍且具有多重原因的应激现象。  相似文献   

18.
伏干  闫国利 《心理科学》2013,36(2):284-289
采用眼动研究中经典的移动窗口技术范式探讨中学生字词阅读知觉广度。通过两个实验分别对17名初中二学生和12名初中二学生进行了汉语字、词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实验1结果表明,初中二年级学生字窗口条件下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单字到右侧2个单字的范围;实验2结果表明,双字词窗口条件下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双字词到右侧1个双字词的范围。本研究推论汉语阅读过程进行的是词单元加工,而不是单字。  相似文献   

19.
孙文梅  刘海伦 《心理科学》2013,36(6):1388-1392
研究运用DRM范式,以具有语音关联的汉语双字词为材料,采用2(语音类型)×3(词语类型)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被试对诱饵词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对填充词的错误再认率,说明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能够诱发错误记忆;(2)双字词表与单字词表引发的语音关联性错误记忆效应相当,小于语义及字形关联的错误记忆效应;(3)尾音关联词表中词语再认率高于首音关联词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