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窗口条件下语音、字形信息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移动窗口方法,初步探讨了语音、字形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错词后第一、二个字上,被试的阅读反应时加长;同音错词和形似错词同时引起反应时的增加;同音词引起的反应时增加效应消失得较早、较彻底。这表明:移动窗口条件下的汉语阅读理解过程中,(1)对语音和字形的加工是比较即时的;(2)语音和字形在正常阅读的字词识别早期同样起作用;(3)在发现错误之后,语音引导错误恢复的能力强于字形。  相似文献   

2.
采用眼动技术,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藏语母语者在不同语境中阅读汉语句子时,字形、语音信息在词汇识别中分别发挥的作用以及词频效应。结果发现:(1)在高限制性句子语境中,字形和语音共同作用;(2)在低限制性句子语境中,语音作用显著;(3)词频效应出现在高限制性语境的晚期,以及低限制性语境的中期和晚期。该结果表明,在藏语母语者阅读汉语的过程中,句子语境影响词汇识别过程中字形、语音的作用及作用的时间进程,藏语母语者汉语词汇识别符合双通道理论。  相似文献   

3.
工作记忆中的语音回路对汉语阅读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鲁忠义  张亚静 《心理学报》2007,39(5):768-776
语音回路是工作记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加工和存储语音信息。采用混合实验设计,以正确数和反应时 为指标,汉语语篇为阅读材料,探讨工作记忆中的语音回路对汉语阅读理解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发音抑制的范式,结合错误干扰考察了语音回路中的发音复述装置对汉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实验二采用无关言语的范式,结合错误干扰考察了语音回路中的语音存储装置对汉语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发音抑制和无关言语的方法证明,语音回路中的发音复述装置和语音存储装置在汉语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2) 字音和字形都影响汉语的阅读理解,但字形比字音起着更大的作用,而且它们的作用机制也不相同,字音直接进入语音存储装置,而字形要经过字音的转换进入语音存储装置。(3) 词频与语音回路有密切关系,语音回路中的发音复述装置的作用在高频词上有明显的表现。(4) 词频与字形、字音也有密切关系,在低频词的条件下,字形的作用大于字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时,读者可以获取副中央凹处的词汇信息,副中央凹加工是构成流畅阅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角度,通过3个实验(共534名被试),考察了汉语视觉字词加工中2~5年级学生的字形、语音、语义预视效应。结果发现:(1)2~5年级小学生均有字形预视效应;(2)2、3年级学生没有语音预视效应,4、5年级学生有此效应;(3)2年级学生没有语义预视效应,3、4、5年级学生有此效应。这表明,低水平的视觉信息—字形信息在儿童副中央凹加工中一直稳定地发挥作用;高水平的语言信息—语音和语义信息,随着儿童年级的升高和阅读技能的提升,逐渐地在儿童的副中央凹加工中发挥作用。儿童对汉字各类型信息的获取与使用的发展模式不同于拼音文字阅读发展理论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汉语词汇产生中语义、字形和音韵激活的时间进程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通过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探索汉语单字词产生中语义、字形和语音激活的时间进程。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综合表明:当SOA为-300 ms~0 ms时,存在语义抑制效应,当SOA为-100 ms~100 ms时,存在字形促进效应,当SOA为100 ms时,存在语音促进效应。实验结果支持交互激活理论的观点。实验成功地分离了字形促进效应和语音促进效应,确定了语义、字形和语音这三种信息在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通达的先后次序,讨论了字形信息在词汇产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被试是否在实验中使用了策略。  相似文献   

6.
汉语词汇产生中的义、音信息提取时间进程的ERP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 要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查了在汉语词汇产生过程中,语义提取和语音提取的时间进程。在实验过程中,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要求他们在小声进行图片命名之前,先基于语义信息(图上画的是物体还是动物)或语音信息(如图片名称是以字母s还是以y开头)完成一个双重选择任务。在一种情况下,反应手(左手或右手按键)由语义信息决定,是否反应(GO/NOGO)由语音信息决定;在另一种情况下,反应手由语音信息决定,是否反应由语义信息决定。结果发现,当是否反应由语义信息(动物/物体)决定时,N200的潜伏期是307ms;当是否反应由语音信息(如中文名称以S/Y开头)决定时,N200的潜伏期是447ms;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即由语义信息引起的N200的潜伏期早于由语音信息引起的N200的潜伏期。结果表明,在汉语词汇产生过程中,语义提取先于语音提取。  相似文献   

7.
通过要求被试判断前后出现的两个句子意思是否一致,探讨句首词语音形义变化对句子阅读的影响,同时验证汉字音形义激活的时间进程。实验结果表明:(1)句首词语音形义变化对句子阅读的影响不一致,字形对句子阅读的影响最大,而字音和字义对句子阅读的影响大小不能得到分离。(2)句首词语首尾变化对句子阅读的影响不一致,词语尾字变化条件下的反应时比词语首字变化条件下的反应时更长。实验结果支持了句首词语字形对句子阅读影响最大、句首词语尾字变化比首字变化对句子阅读影响更大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语音回路与阅读理解关系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锦红  王丽燕 《心理学报》2006,38(5):694-701
语音回路是工作记忆中的一个重要成分。由于工作记忆在言语理解中有重要作用,所以负责加工语音信息的语音回路可能也和阅读理解有密切关系。但是,迄今为止直接研究语音回路影响阅读理解的研究不是很多,而且得出的结论也不太一致。研究使用眼动分析方法探讨语音回路与汉语阅读理解的关系。研究采用抑制发音和错误干扰相结合的范式考查正常条件下和抑制发音条件下的阅读特点的差别性。结果表明:(1)在一般阅读难度情况下,语音回路会延缓阅读速度;(2)两种阅读条件下都出现了同音效应,即同音字的首次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都比非同音字短;(3)语音在汉语阅读的早期就发挥了作用,而且同音字错误比非同音字错误更容易被恢复  相似文献   

9.
动态视觉加工与儿童汉字阅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使用视觉阈限测验、图片命名、字形相似性判断实验和语音意识等测验 ,考察了小学五年级儿童视觉加工技能与汉字阅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动态视觉加工与图片命名错误率、字形判断反应时和错误率、语音意识均有显著相关 ,静态视觉加工只与图片命名错误率相关显著 ;控制识字量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 ,动态视觉加工与其他变量的相关关系不变 ,静态视觉加工与图片命名错误率的相关不再显著 ;回归分析发现动态视觉加工在识字量和语音意识的影响控制后 ,能够分别解释阅读流畅性、字形判断反应时和图片命名错误率 7%、2 5 %和 5 6 %的变化 ;语音意识能够解释识字量和阅读流畅性 9%和 10 %的变化 ;对差读者的动态视觉加工和语音意识分析发现 ,儿童在这两种测验上的个体差异很大。上述结果表明 ,阅读过程受基本知觉技能影响 ,动态视觉加工作用于汉字阅读的特定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123名小学四、五年级汉语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在阅读能力不同方面(准确性、流畅性和理解)的作用。结果显示,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都是影响阅读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但对不同方面阅读能力的作用存在差异:(1)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均直接影响阅读准确性,且语素意识的贡献相对较大;(2)命名速度除直接影响阅读流畅性外,还通过阅读准确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阅读流畅性,而语音意识和语素意识则通过阅读准确性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阅读流畅性;(3)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对阅读理解均无直接影响,分别通过阅读准确性和阅读流畅性间接影响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