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现代广告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波  彭彦琴 《心理科学》2004,27(1):212-213
中国广告要赶超西方广告有也只能先行于文化上的超越,但现代广告利用传统文化创意中出现了“庸俗”、“形式”和“隔阂”的趋势。从心理学角度看,传统文化心理主要表现意象相融的思维方式、儒道互补的情感模式、理欲并立的人格特征和灭人合一的集体无意识四个方面。现代广告只有精确把握其精神内核,才能植根于传统文化.创造出广告的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2.
赵曼如 《美与时代》2013,(7):118-120
符号与意象在广告中的运用,都需要广告受众自身的创造性理解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也正是因为符号学及传统文化积淀中的意象理论,使广告的形式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透过指示物的单纯表现向广告背后深层的意象追寻才是当今广告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广告及广告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视阈下,《金瓶梅》打破传统艺术思维,深植于民间文化土壤,着力刻画传统文化鄙夷的边缘性群体的日常丑态,并克服了先前小说中人物原本凝固化、平面化的倾向,多色调地塑造了美丑并举的矛盾形象。在体裁上,用民间广场语言、讽刺性模拟、戏谑谐趣、雅秽结合等庄谐体展现了民间文化的笑谑精神,深化了文本的狂欢主题,其狂欢式的脱冕、加冕仪式彻底打破了传统诗学惯于宏大叙事和理想演绎的僵化区域,进而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强烈的讽刺意味,以及对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的边缘性群体的深深悲悯之情。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文化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中国的广告招贴设计应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中积极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发展中国广告招贴设计。  相似文献   

5.
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告设计理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广告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结合了对传统艺术美学观念、造型、图形元素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本文探讨如何运用传统文化,创造出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广告作品,为现代广告创作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设计与文化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对当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房地产广告对传统文化理念、传统美学、传统图形符号等三个方面的运用,既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广告设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广告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个体特征与广告诉求之间的一致性。以往研究忽略了文化衍生的权力感作为关键心理特征与不同诉求广告之间的匹配性效应。本文探讨文化衍生的权力感(个人权力感vs.社会权力感)对广告诉求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启动个人(vs.社会)权力感的消费者更加偏好感性(vs.理性)诉求广告, 其中唤醒度发挥中介作用。当启动个人(vs.社会)权力感时, 个体更加强调满足自我需要和寻求挑战以不断提高地位与声望, 更容易激发兴奋等高(vs.低)唤醒度, 从而更加偏好感性(vs.理性)诉求广告。此外, 合理化需要在文化衍生的权力感通过唤醒度对广告诉求偏好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在不启动合理化需要时, 文化衍生的权力感通过唤醒度对广告诉求偏好发挥影响的中介效应显著; 而当启动合理化需要时, 上述中介效应不显著。本文基于文化取向的视角揭示了权力感影响广告诉求偏好的心理机制与边界条件, 为企业根据文化衍生的权力感差异制定广告营销策略等方面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广告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现代传媒无论是电视还是互联网,广告的创意形式也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传媒载体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同时,广告也受到文化的熏染,因为广告与文化本身是分不开的。东方体系的文化传承,深受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广告创意的情感表达比较含蓄。而西方体系的文化主要受到逻辑思维的影响,使得西方的广告创意在思维方式上更加倾向于逻辑推理,显得较为理性。  相似文献   

9.
试论网络文化的心理代偿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玫 《心理学探新》2004,24(4):17-19,61
e时代,网络文化的心理功能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从网络文化的狂欢性角度,探讨了网络文化在心理代偿机制中的独特性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导致了市场竞争焦点的转化,促使广告从传统的营销模式走向品牌策略。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使企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旺盛的生命力。本文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揭示了打造品牌形象与非信息性广告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在日益追求商品文化附加值的消费趋势面前,非信息性广告在品牌传播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诸多年画之中,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当代广告招贴的结合,既丰富了当代广告招贴设计语言,又弘扬了中原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李星熠 《美与时代》2007,(11):105-108
消费社会的出现改变了生活形态,使之呈现为后现代的一种表征.后现代生活形态追求多元化和差异性,这在视觉传达设计学科中有着明显的影响.后现代的现象也同样存在于广告影像中.本文从后现代的表象这个课题入手,来探讨广告影像上所呈现出的后现代消费文化与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3.
在商品流通中,广告起到重要的宣传、引导、促销的作用.作为广告表现手法之一的中国水墨写意手法,不仅仅具有强烈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并且可以深化广告所要表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清明节与墨西哥亡灵节之文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郡玲 《管子学刊》2016,(4):108-111
中国的清明节和墨西哥亡灵节虽节日时间不同、地域有别,但两国的节日文化既有不同点也有相似之处:中国的清明节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追思先人,感恩怀远;勿忘生者,幸福明天是其节日文化寓意之所在;而墨西哥亡灵节历史演变复杂,虽经改良,但仍带有浓厚的墨西哥土著居民阿兹特克人祭奠亡灵、感恩亡灵、崇拜亡灵的节日狂欢文化,"逝者在棺,生者狂欢"是其节日文化的形象描述。本文从两国节日之历史沿革、节日外延、节日意义及节日内涵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层异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化概念在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中的提升,推动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丰厚导致消费文化的提升。消费文化的评述直接导向了消费市场,导向了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文化研究。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再研究须依附于后续文化的不断挖掘。  相似文献   

16.
当前,"象外之象"已成为众多广告设计者追求的艺术目标之一."象外之象"对广告创作有重大意义.观众欣赏广告时并不只是观看其生动的画面,更重要的是领悟出其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理念:水井坊酒广告:用中国传统元素刺绣、剪纸、青花瓷表现水井坊酒历史悠久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继承和发扬。作者:高兰英、石婧一嗨租车广告:用环保、创新、和谐表现一嗨租车的企业理念及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企业精神。作者:高兰英、胡伟相  相似文献   

18.
网络表情包以其全民性、自由、戏谑以及超越其形式本身的意义更新与重构等特点将巴赫金在《拉伯雷研究》中论述的中世纪狂欢活动演绎成一场新时代的狂欢。在其利与弊的博弈中,我们应该扬长避短,让表情包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网络环境、健康积极大众文化的建设,也将表情包这一文化文本构建成真正意义上使全民收益的狂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深入发展,铺天盖地的广告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消费,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广告文化无孔不入。虽然我国《广告法》已颁布实施了20多年,但在商品意识越来越浓厚的今天,广告批评和规范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只有从广告设计的科学、法律、道德和艺术四个维度出发,将这四把尺子统筹兼顾、和谐统一,才能收到理想的广告设计效果,从而为多学科地推进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20.
李元菁 《美与时代》2006,1(1):64-65
西方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外向型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渗透性。中国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内敛型文化,重国、重家、重情。观照他者,反思自我,以子之长,补己之短,是21世纪中西广告文化的必由之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则是中西广告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